“軒兒。”等勸走了蕭夫人,蕭天馭把臉轉了過來,看著蕭墨軒,“若是去求裕王爺,可能免得了這趟差事?”
“孩兒不想讓王爺難做。”蕭墨軒咬了咬嘴唇,開口回道。
“你本性純良,又怎做得了官。”蕭天馭微歎一聲,“其實你爹爹我,又何嚐不是一樣。”
“孩兒曆來隻求保得了家裏,對得起良心。”蕭墨軒也有些默然。
“你自個可是想去?”蕭天馭也拉著兒子,坐下身來。
“這……”蕭墨軒頓時不知道該如何說好,自個也不是個已經七老八十的人,若說一點野心也沒,自然不現實,想到可以領著千軍萬馬,馳騁在邊關草原之上,無形之中也是有幾分心動。
可又想到可能真要麵對動如疾雷的蒙古騎兵,畢竟有幾分心虛。自個上回在台州,隻是知道了倭寇要做什麽,又是固城而守,後麵又有強援。這回去邊關,卻是什麽都靠不了了。
“我蕭家,雖然不是什麽數代的大族。”蕭天馭又歎一口氣,“可卻也不能叫人家笑話。”
“孩兒去就便是。”蕭墨軒抿了下嘴唇,點了點頭,又抬眼看著爹爹的眼睛,“孩子有上天保佑著。更不敢給我蕭家丟臉。”
蕭墨軒說地這句話,其實倒真是自個心裏想的。經過這麽多事,偏偏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更何況,自個能穿越到這裏來,本身就是個奇跡。
老天叫我來,絕不是隻要我做這一點事的,蕭墨軒在心裏給自己打氣。
“若是蒙古諸部,果真南下叩關。”蕭天馭喉嚨裏“咕嚕”的響了一下。“軒兒你……”
此時,蕭墨軒的腦海裏,也在激烈的翻騰著,想找出幾個可以幫自己的人。可想來想去,自個熟識的幾個,大多都還在剿著倭。
“明個都還有事兒。先去歇著吧。”蕭天馭站起身來,拍了拍兒子地肩膀。
“哎。”蕭墨軒覺得就這般耗著,也沒啥意義,點了點頭,也朝自己房裏走去。
“咚。”像是什麽東西落到了桌上,蕭墨軒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朝床前望著。
“奴婢……把少爺吵醒了。”小香蘭站在床頭的圓桌邊,有些歉意的望著蕭墨軒。
蕭墨軒淺淺的笑了一下,又向窗外看了一眼,見已是天光初現。
“少爺再睡一會吧。昨個夜裏鬧騰了半晌,反正去王府。遲點也沒事兒。”小香蘭湊到床前,幫蕭墨軒卷了卷薄被。
“不睡了。”蕭墨軒想起夜裏的事兒。卻是搖了搖頭,坐起身來,“今天想是還有事兒要做。”
“奴婢幫少爺燉了粥,少爺起來就可以吃了。”小香蘭見少爺要起來,又轉回了桌前。
“剛才是啥東西落了下來?”蕭墨軒想起剛才聽見地那一聲響動,“可是砸到了腳?”
“奴婢適才攪著粥的時候不小心,挨到了鍋上被燙了一下。”小香蘭微微回過頭來,朝著蕭墨軒甜甜一笑。“隻是把湯勺落在了桌上,倒是吵鬧到了少爺。”
“怎麽這般不小心呢。”蕭墨軒聽說小香蘭把自個給燙著了。不禁嗔怪了一聲。
“把手伸出來。”蕭墨軒有些霸道的拉過小香蘭。
“也沒什麽呢。”小香蘭抿著櫻桃小嘴,將左手伸了出去。
“右手。”蕭墨軒絲毫不上她的當。小香蘭隻得側過臉去,換了右手過來。
“都紅了這一片了,怎生還說沒事兒?”蕭墨軒見著蔥白的手指上一道紅紅的印子,心裏頓時一疼。
說罷,立刻出門叫蕭四提了一桶井水過來,讓小香蘭把手放裏麵浸著。
小香蘭掀起袖子,白嫩如藕的玉臂合著晶瑩透亮的井水,卻“咯咯”的朝著蕭墨軒笑著。
“今個燉的卻是什麽粥?”蕭墨軒揭起小鍋地蓋子,向裏麵看著。
“是少爺從江南帶回來的銀杏幹,再配了些白米。”小香蘭說著就要站起身來,又被蕭墨軒伸手擋住。
“略浸一會,才不會起水泡。”蕭墨軒自己取過小碗,盛了一些,“這銀杏幹,好象還是在揚州時候,那些鹽商送地呢。”
“咦……揚州,鹽商……”蕭墨軒忽然像是想起了些什麽,手裏拿著的勺子,停在了半空中。
“少爺?”小香蘭見少爺說了句話,就和傻了一樣愣在那裏,張了張嘴,卻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
“對啊,對啊,有了。”蕭墨軒地嘴角露出一絲笑來。
“有了什麽?”小香蘭一雙杏眼,直直的看著少爺。
“我立刻便去寫奏疏。”蕭墨軒披起一件儒衫,就要向外麵走去。
“少爺,先吃些東西吧。”小香蘭以為蕭墨軒這就要出去。
“隻去下書房,稍後就來。”蕭墨軒感覺自己的步伐也輕鬆了許多。
原來,蕭墨軒想到的不是別人,而正是現今河南布政使,王崇古。此人不但也有過抗倭的經曆,在後來也鎮守過邊關,也算得是一員儒將。雖然不知道他眼下有多少水平,但是多一個幫著,送比自己一個人去要好的多。
紫禁城,永壽宮。
“王崇古。”嘉靖拿起蕭墨軒呈上的奏折,仔細看了一番。
“可就是那個二十年的進士,三十四年在夏港擊潰倭寇,因功升任地王崇古?”嘉靖把臉轉向黃錦。
“萬歲爺好記性。”黃錦的臉著笑,彎腰回道。
“你地記性也不差。”嘉靖嘴角略微翹了一下,“不過我們都比不上蕭墨軒,他才是真的厲害,他一個年輕的後生,我大明朝的文武百官,居然也能摸得如此清楚。”
“隻是不知道他,到底識人否。”嘉靖把奏折遞給黃錦。
“老奴請問萬歲爺,這折子是準還是不準?”黃錦接過折子,又開口問道。
“準,當然準。蕭墨軒這次去陝西,擔子本來就重,問朕要一個人,這要求不過分。”嘉靖點了點頭,“讓這個王崇古去陝西做按察使,再給他下一道密旨,讓他一切聽蕭墨軒安排。”
“是。”黃錦接了吩咐,便忙著擬旨去了。
大明嘉靖四十年,韃靼圖們汗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因為這回去陝西,不需要帶上大量的輜重,所以準備起來也就簡單了許多。隻用了兩天時間,戶部就把兩萬多兩白銀準備停當,裝上了馬車。
按照嘉靖帝的吩咐,車隊特意從德勝門而出,一路向西而去。等出了北京,蕭墨軒也不朝著西安的方向,而是沿著長城,直接奔寧夏而去。
“孩兒不想讓王爺難做。”蕭墨軒咬了咬嘴唇,開口回道。
“你本性純良,又怎做得了官。”蕭天馭微歎一聲,“其實你爹爹我,又何嚐不是一樣。”
“孩兒曆來隻求保得了家裏,對得起良心。”蕭墨軒也有些默然。
“你自個可是想去?”蕭天馭也拉著兒子,坐下身來。
“這……”蕭墨軒頓時不知道該如何說好,自個也不是個已經七老八十的人,若說一點野心也沒,自然不現實,想到可以領著千軍萬馬,馳騁在邊關草原之上,無形之中也是有幾分心動。
可又想到可能真要麵對動如疾雷的蒙古騎兵,畢竟有幾分心虛。自個上回在台州,隻是知道了倭寇要做什麽,又是固城而守,後麵又有強援。這回去邊關,卻是什麽都靠不了了。
“我蕭家,雖然不是什麽數代的大族。”蕭天馭又歎一口氣,“可卻也不能叫人家笑話。”
“孩兒去就便是。”蕭墨軒抿了下嘴唇,點了點頭,又抬眼看著爹爹的眼睛,“孩子有上天保佑著。更不敢給我蕭家丟臉。”
蕭墨軒說地這句話,其實倒真是自個心裏想的。經過這麽多事,偏偏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更何況,自個能穿越到這裏來,本身就是個奇跡。
老天叫我來,絕不是隻要我做這一點事的,蕭墨軒在心裏給自己打氣。
“若是蒙古諸部,果真南下叩關。”蕭天馭喉嚨裏“咕嚕”的響了一下。“軒兒你……”
此時,蕭墨軒的腦海裏,也在激烈的翻騰著,想找出幾個可以幫自己的人。可想來想去,自個熟識的幾個,大多都還在剿著倭。
“明個都還有事兒。先去歇著吧。”蕭天馭站起身來,拍了拍兒子地肩膀。
“哎。”蕭墨軒覺得就這般耗著,也沒啥意義,點了點頭,也朝自己房裏走去。
“咚。”像是什麽東西落到了桌上,蕭墨軒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朝床前望著。
“奴婢……把少爺吵醒了。”小香蘭站在床頭的圓桌邊,有些歉意的望著蕭墨軒。
蕭墨軒淺淺的笑了一下,又向窗外看了一眼,見已是天光初現。
“少爺再睡一會吧。昨個夜裏鬧騰了半晌,反正去王府。遲點也沒事兒。”小香蘭湊到床前,幫蕭墨軒卷了卷薄被。
“不睡了。”蕭墨軒想起夜裏的事兒。卻是搖了搖頭,坐起身來,“今天想是還有事兒要做。”
“奴婢幫少爺燉了粥,少爺起來就可以吃了。”小香蘭見少爺要起來,又轉回了桌前。
“剛才是啥東西落了下來?”蕭墨軒想起剛才聽見地那一聲響動,“可是砸到了腳?”
“奴婢適才攪著粥的時候不小心,挨到了鍋上被燙了一下。”小香蘭微微回過頭來,朝著蕭墨軒甜甜一笑。“隻是把湯勺落在了桌上,倒是吵鬧到了少爺。”
“怎麽這般不小心呢。”蕭墨軒聽說小香蘭把自個給燙著了。不禁嗔怪了一聲。
“把手伸出來。”蕭墨軒有些霸道的拉過小香蘭。
“也沒什麽呢。”小香蘭抿著櫻桃小嘴,將左手伸了出去。
“右手。”蕭墨軒絲毫不上她的當。小香蘭隻得側過臉去,換了右手過來。
“都紅了這一片了,怎生還說沒事兒?”蕭墨軒見著蔥白的手指上一道紅紅的印子,心裏頓時一疼。
說罷,立刻出門叫蕭四提了一桶井水過來,讓小香蘭把手放裏麵浸著。
小香蘭掀起袖子,白嫩如藕的玉臂合著晶瑩透亮的井水,卻“咯咯”的朝著蕭墨軒笑著。
“今個燉的卻是什麽粥?”蕭墨軒揭起小鍋地蓋子,向裏麵看著。
“是少爺從江南帶回來的銀杏幹,再配了些白米。”小香蘭說著就要站起身來,又被蕭墨軒伸手擋住。
“略浸一會,才不會起水泡。”蕭墨軒自己取過小碗,盛了一些,“這銀杏幹,好象還是在揚州時候,那些鹽商送地呢。”
“咦……揚州,鹽商……”蕭墨軒忽然像是想起了些什麽,手裏拿著的勺子,停在了半空中。
“少爺?”小香蘭見少爺說了句話,就和傻了一樣愣在那裏,張了張嘴,卻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
“對啊,對啊,有了。”蕭墨軒地嘴角露出一絲笑來。
“有了什麽?”小香蘭一雙杏眼,直直的看著少爺。
“我立刻便去寫奏疏。”蕭墨軒披起一件儒衫,就要向外麵走去。
“少爺,先吃些東西吧。”小香蘭以為蕭墨軒這就要出去。
“隻去下書房,稍後就來。”蕭墨軒感覺自己的步伐也輕鬆了許多。
原來,蕭墨軒想到的不是別人,而正是現今河南布政使,王崇古。此人不但也有過抗倭的經曆,在後來也鎮守過邊關,也算得是一員儒將。雖然不知道他眼下有多少水平,但是多一個幫著,送比自己一個人去要好的多。
紫禁城,永壽宮。
“王崇古。”嘉靖拿起蕭墨軒呈上的奏折,仔細看了一番。
“可就是那個二十年的進士,三十四年在夏港擊潰倭寇,因功升任地王崇古?”嘉靖把臉轉向黃錦。
“萬歲爺好記性。”黃錦的臉著笑,彎腰回道。
“你地記性也不差。”嘉靖嘴角略微翹了一下,“不過我們都比不上蕭墨軒,他才是真的厲害,他一個年輕的後生,我大明朝的文武百官,居然也能摸得如此清楚。”
“隻是不知道他,到底識人否。”嘉靖把奏折遞給黃錦。
“老奴請問萬歲爺,這折子是準還是不準?”黃錦接過折子,又開口問道。
“準,當然準。蕭墨軒這次去陝西,擔子本來就重,問朕要一個人,這要求不過分。”嘉靖點了點頭,“讓這個王崇古去陝西做按察使,再給他下一道密旨,讓他一切聽蕭墨軒安排。”
“是。”黃錦接了吩咐,便忙著擬旨去了。
大明嘉靖四十年,韃靼圖們汗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因為這回去陝西,不需要帶上大量的輜重,所以準備起來也就簡單了許多。隻用了兩天時間,戶部就把兩萬多兩白銀準備停當,裝上了馬車。
按照嘉靖帝的吩咐,車隊特意從德勝門而出,一路向西而去。等出了北京,蕭墨軒也不朝著西安的方向,而是沿著長城,直接奔寧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