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近亥時。
乾清宮裏,仍是***通明的,禦前幾張案桌上,堆著偌大的幾垛折子。
“這才閑了一日,竟積了這許多折子。”隆慶帝苦笑一聲,看著蕭墨軒的眼裏甚是無奈,“明個兒的早朝,又是去不得了。”
曾幾何時,蕭墨軒也和大部分人一樣,認為一個皇帝合不合格的標準之一,就是是不是每天樂顛顛的去大殿早朝。
“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從此不早朝”嘛,若是一個不喜歡上早朝的皇帝,肯定是在後宮搞情況搞多了,身子乏了,自然上不得早朝。
不過又有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麽些年,蕭墨軒也漸漸明白過來,其實上不上早朝根本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當今太上皇當年就十多年未上過早朝,可是事關天下民生錢糧的事兒卻了然於胸,若事關重大,各部官員及禦史可於奉天門前呼叫,由內府將文書送至聖前,這可是眼前實打實的例子。
相比起來,大肆宣揚明皇不理政事的主子們,“自清高宗以來,禦朝不登正殿,有終身未至太和殿者。一禦史叫呼於門前,傳命叫刑部或誅戮之。”
借用當年蕭墨軒曾經聽過的一則冷笑話,“你下江南叫風流,我下江南卻叫下流,嗚呼哀哉!”同樣不喜歡至正殿理事,為何一些成了勤政的典型,另一些卻成了怠政的反麵。
當年蕭墨軒也看過不少清宮戲,細想起來,似乎那電視上的所謂大殿都是乾清宮,這個倒是實情。可乾清宮……蕭墨軒想到這裏忍不住抬頭看了看四周,頓時更覺得哭笑不得。
眼下自己在的地方,不就是乾清宮嘛……這哪是大殿,這是寢宮啊。也就是說,辮子皇帝當年就是在這裏“上朝”的。可若是如此。為何當年太上皇在永壽宮接見大臣,如何就不能叫“上朝”了?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嘛。
“萬歲爺,這是戶部宣課司上的。關於錢銀的折子。”司禮監秉筆太監孟衝從厚厚一垛折子裏頭。把最上麵一份遞了過來。
“朕這乾清宮裏雖是榻位甚多,你躺了卻不合規矩,你若是乏了,朕便準你在朕的躺椅上眯上一會。”
新得了皇子。今個又定下了名,隆慶帝甚是喜悅,留著蕭墨軒在宮裏陪用了膳。
又有幾件事兒,想拿來和蕭墨軒商議,便沒急著讓他走。可是又看眼前這麽幾大垛地奏折。怕是子時前是批不完了。
乾清宮是皇帝正經的寢殿。東西暖閣共有二十七張床位,盡給皇上一個人用。每日裏便是殿外的侍衛,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會躺在哪一張**。
“萬歲爺與其擱著蕭大學士在一邊,倒不如拿折子聽一下蕭大人地心思呢。”孟衝在一邊聽了隆慶帝地話,嗬嗬一笑,插了句嘴。
“此話可說得。”孟衝的話,正合隆慶帝的心思,瞥過眼來,看了蕭墨軒一下。
“子謙你也算是出身戶部。且看看戶部給事中孫枝的這份折子可有道理。”也不等蕭墨軒分辨。隆慶帝便把折子親自遞了過來。
皇上親自遞過來地折子,自然不能不接。況且蕭墨軒是文華殿大學士。輔助皇上聖裁也是本職之一,當下就接了過來看。
大明開國之初,原本也是禁用金銀為價的。可自洪武年末,民間使用白銀之風日盛。至成化年,朝廷又修準以金銀為價,以銀代錢之風,漸成大勢。
至成化七年,各地賦稅多有以銀計者。時湖廣按察司僉事尚上言雲,賦稅動輒以白銀計算,而民間小民何來金銀?此事之後,朝廷又許以物抵稅,方解。
嘉靖帝時,又有戶部主事範燧的上表奏,言有奸商惡吏壞錢法,請以官價銅錢七分折銀一分為折冊庫,商稅及官員賦稅依此數用白銀計,帝準之。
若論起來,銅錢也好,金銀也好,皆是貨幣。為何民間百姓偏愛金銀,要知道在明成化年前,金銀在大部分情況下隻能作為貴重金屬而流通,其主要作用也並非貨幣。
可為何到了明代,金銀卻突然異軍突起,成為最重要的貨幣計量單位?
這個問題,不但是在大明嘉靖四十二年這個時候很難解答,即使放到數百年後也仍然無法盡述。甚至還因此而分出了一個學術分類,白銀資本研究。
後世皆知,中國在明末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可這萌芽究竟從何而生,卻甚少有人去問過。
好在蕭墨軒做過戶部侍郎,也做過直浙經略使,手上有大把的典籍和資料可以去看。
後世之人,往往好一個專家之名,可是何謂專家?眼下蕭墨軒其實就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地專家了,隻是大部分時候,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法去發現。
翻開一本中國古代史,放眼去看,在明成化,弘治年前一直以銅錢為主要貨幣。至宋,元,明,甚至開始出現了官府發行地紙鈔。
這些紙鈔的出現,又往往在後世被視為社會的進步。但是,實際上這些紙鈔絕不是以為催進社會進步而為目的出現的。它們出現的目的很簡單,也很殘酷,那就是作為統治者掠奪財富的工具。
但凡愛看三國故事的人,大多都聽說過一個故事。劉備入主西川之後,缺錢少糧,於是問計於劉巴。劉巴獻一計,數月後,西蜀倉庫滿盈。
劉備雖然有諸葛亮做軍師,可是諸葛孔明也不是神仙,當然不可能給劉備變出滿倉地兵器和糧食來。那麽劉大耳地收獲從哪裏來?自然就是掠奪民間。
劉巴獻給劉備的計策很簡單,“鑄大錢而當百用”,找個形象地比喻,就是找張a4的紙,在上麵寫個1,然後再加四個0,最後告訴你,這就是一萬塊錢,你可以拿去用了。雖然那紙是用銅做的,其實細想起來和印在紙上也多大區別。
作為一個從數百年後來的人,蕭墨軒也斷不會盡帶著啥批判的目光去看這些問題。畢竟什麽時候說什麽事兒,要是拿回到數百年後,蕭墨軒眼下豈不就是個“封建大毒瘤”的狗腿子。難道非要拉一幫農民,帶著他們在全世界推行共產主義才成。
眼下這個時代,當然要站在這個時代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與後世不同的是,無論宋,元,明,或者是更早的劉備。他們發行貨幣都不可能和後世一樣去搞什麽“金融儲備”。印了就是印了,造了就是造了,你拿去用就好了。
再加上官鈔和銅價相差甚大,曆代各地多有執私錢者,日殺而不止,便就是因為其中利潤豐厚,按照某馬的話說,就是資本的力量令人敢於“鋌而走險”。
這些私錢的流通,也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貨幣基礎。
不過又有俗話說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的對策也很簡單,那就是我盡量不認你給我發的錢。
至明成化年間,民間交易已是多好用金銀,相對銅錢來說,金銀作為貴重金屬,價值穩定性要高的多。這一股風氣愈演愈烈,最後就連朝廷也不得不修改律法,認可了白銀的貨幣地位。
白銀畢竟是一種稀有的貴重金屬,白銀貨幣的產生,使普通百姓更加廣泛的和市場聯係在一起,而這種貨幣的穩定性,是銅錢和紙鈔所無法取代的。於是在明成化後,以白銀貨幣為起由,資本主義萌芽逐漸開始東方產生。
嘉靖時,銅錢七分折銀一分,乃是鈔價,實際上銅料一百斤始值銀十兩,和官價的差額足有一倍之多。核定官價本是好事,可此製一出,民間積蓄舊錢卻因此阻滯難用,錢法愈壞。
眼下孫枝這份奏折裏的意思,便是請求朝廷恢複商稅收錢之製,以流通百姓手上的銅錢通寶。
剛看完了折子,蕭墨軒心裏頭其實已經有了主意,麵上微微一笑,合上了奏折。
“子謙以為如何?”隆慶帝見蕭墨軒淡定,大是心安,迫不及待的向蕭墨軒問道。
“皇上請恕臣直言。”蕭墨軒起身行禮道,“其實行銀稅也好,行錢稅也好。依臣看,都隻能治標,卻治不了本。”
“有話便說,莫要引得朕賞你廷杖。”隆慶帝和蕭墨軒在一起的時候,倒不顯得拘束,就連天子之尊也顧不得,直直的一拳拍在蕭墨軒肩上。
乾清宮裏,仍是***通明的,禦前幾張案桌上,堆著偌大的幾垛折子。
“這才閑了一日,竟積了這許多折子。”隆慶帝苦笑一聲,看著蕭墨軒的眼裏甚是無奈,“明個兒的早朝,又是去不得了。”
曾幾何時,蕭墨軒也和大部分人一樣,認為一個皇帝合不合格的標準之一,就是是不是每天樂顛顛的去大殿早朝。
“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從此不早朝”嘛,若是一個不喜歡上早朝的皇帝,肯定是在後宮搞情況搞多了,身子乏了,自然上不得早朝。
不過又有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麽些年,蕭墨軒也漸漸明白過來,其實上不上早朝根本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當今太上皇當年就十多年未上過早朝,可是事關天下民生錢糧的事兒卻了然於胸,若事關重大,各部官員及禦史可於奉天門前呼叫,由內府將文書送至聖前,這可是眼前實打實的例子。
相比起來,大肆宣揚明皇不理政事的主子們,“自清高宗以來,禦朝不登正殿,有終身未至太和殿者。一禦史叫呼於門前,傳命叫刑部或誅戮之。”
借用當年蕭墨軒曾經聽過的一則冷笑話,“你下江南叫風流,我下江南卻叫下流,嗚呼哀哉!”同樣不喜歡至正殿理事,為何一些成了勤政的典型,另一些卻成了怠政的反麵。
當年蕭墨軒也看過不少清宮戲,細想起來,似乎那電視上的所謂大殿都是乾清宮,這個倒是實情。可乾清宮……蕭墨軒想到這裏忍不住抬頭看了看四周,頓時更覺得哭笑不得。
眼下自己在的地方,不就是乾清宮嘛……這哪是大殿,這是寢宮啊。也就是說,辮子皇帝當年就是在這裏“上朝”的。可若是如此。為何當年太上皇在永壽宮接見大臣,如何就不能叫“上朝”了?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嘛。
“萬歲爺,這是戶部宣課司上的。關於錢銀的折子。”司禮監秉筆太監孟衝從厚厚一垛折子裏頭。把最上麵一份遞了過來。
“朕這乾清宮裏雖是榻位甚多,你躺了卻不合規矩,你若是乏了,朕便準你在朕的躺椅上眯上一會。”
新得了皇子。今個又定下了名,隆慶帝甚是喜悅,留著蕭墨軒在宮裏陪用了膳。
又有幾件事兒,想拿來和蕭墨軒商議,便沒急著讓他走。可是又看眼前這麽幾大垛地奏折。怕是子時前是批不完了。
乾清宮是皇帝正經的寢殿。東西暖閣共有二十七張床位,盡給皇上一個人用。每日裏便是殿外的侍衛,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會躺在哪一張**。
“萬歲爺與其擱著蕭大學士在一邊,倒不如拿折子聽一下蕭大人地心思呢。”孟衝在一邊聽了隆慶帝地話,嗬嗬一笑,插了句嘴。
“此話可說得。”孟衝的話,正合隆慶帝的心思,瞥過眼來,看了蕭墨軒一下。
“子謙你也算是出身戶部。且看看戶部給事中孫枝的這份折子可有道理。”也不等蕭墨軒分辨。隆慶帝便把折子親自遞了過來。
皇上親自遞過來地折子,自然不能不接。況且蕭墨軒是文華殿大學士。輔助皇上聖裁也是本職之一,當下就接了過來看。
大明開國之初,原本也是禁用金銀為價的。可自洪武年末,民間使用白銀之風日盛。至成化年,朝廷又修準以金銀為價,以銀代錢之風,漸成大勢。
至成化七年,各地賦稅多有以銀計者。時湖廣按察司僉事尚上言雲,賦稅動輒以白銀計算,而民間小民何來金銀?此事之後,朝廷又許以物抵稅,方解。
嘉靖帝時,又有戶部主事範燧的上表奏,言有奸商惡吏壞錢法,請以官價銅錢七分折銀一分為折冊庫,商稅及官員賦稅依此數用白銀計,帝準之。
若論起來,銅錢也好,金銀也好,皆是貨幣。為何民間百姓偏愛金銀,要知道在明成化年前,金銀在大部分情況下隻能作為貴重金屬而流通,其主要作用也並非貨幣。
可為何到了明代,金銀卻突然異軍突起,成為最重要的貨幣計量單位?
這個問題,不但是在大明嘉靖四十二年這個時候很難解答,即使放到數百年後也仍然無法盡述。甚至還因此而分出了一個學術分類,白銀資本研究。
後世皆知,中國在明末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可這萌芽究竟從何而生,卻甚少有人去問過。
好在蕭墨軒做過戶部侍郎,也做過直浙經略使,手上有大把的典籍和資料可以去看。
後世之人,往往好一個專家之名,可是何謂專家?眼下蕭墨軒其實就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地專家了,隻是大部分時候,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法去發現。
翻開一本中國古代史,放眼去看,在明成化,弘治年前一直以銅錢為主要貨幣。至宋,元,明,甚至開始出現了官府發行地紙鈔。
這些紙鈔的出現,又往往在後世被視為社會的進步。但是,實際上這些紙鈔絕不是以為催進社會進步而為目的出現的。它們出現的目的很簡單,也很殘酷,那就是作為統治者掠奪財富的工具。
但凡愛看三國故事的人,大多都聽說過一個故事。劉備入主西川之後,缺錢少糧,於是問計於劉巴。劉巴獻一計,數月後,西蜀倉庫滿盈。
劉備雖然有諸葛亮做軍師,可是諸葛孔明也不是神仙,當然不可能給劉備變出滿倉地兵器和糧食來。那麽劉大耳地收獲從哪裏來?自然就是掠奪民間。
劉巴獻給劉備的計策很簡單,“鑄大錢而當百用”,找個形象地比喻,就是找張a4的紙,在上麵寫個1,然後再加四個0,最後告訴你,這就是一萬塊錢,你可以拿去用了。雖然那紙是用銅做的,其實細想起來和印在紙上也多大區別。
作為一個從數百年後來的人,蕭墨軒也斷不會盡帶著啥批判的目光去看這些問題。畢竟什麽時候說什麽事兒,要是拿回到數百年後,蕭墨軒眼下豈不就是個“封建大毒瘤”的狗腿子。難道非要拉一幫農民,帶著他們在全世界推行共產主義才成。
眼下這個時代,當然要站在這個時代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與後世不同的是,無論宋,元,明,或者是更早的劉備。他們發行貨幣都不可能和後世一樣去搞什麽“金融儲備”。印了就是印了,造了就是造了,你拿去用就好了。
再加上官鈔和銅價相差甚大,曆代各地多有執私錢者,日殺而不止,便就是因為其中利潤豐厚,按照某馬的話說,就是資本的力量令人敢於“鋌而走險”。
這些私錢的流通,也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貨幣基礎。
不過又有俗話說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的對策也很簡單,那就是我盡量不認你給我發的錢。
至明成化年間,民間交易已是多好用金銀,相對銅錢來說,金銀作為貴重金屬,價值穩定性要高的多。這一股風氣愈演愈烈,最後就連朝廷也不得不修改律法,認可了白銀的貨幣地位。
白銀畢竟是一種稀有的貴重金屬,白銀貨幣的產生,使普通百姓更加廣泛的和市場聯係在一起,而這種貨幣的穩定性,是銅錢和紙鈔所無法取代的。於是在明成化後,以白銀貨幣為起由,資本主義萌芽逐漸開始東方產生。
嘉靖時,銅錢七分折銀一分,乃是鈔價,實際上銅料一百斤始值銀十兩,和官價的差額足有一倍之多。核定官價本是好事,可此製一出,民間積蓄舊錢卻因此阻滯難用,錢法愈壞。
眼下孫枝這份奏折裏的意思,便是請求朝廷恢複商稅收錢之製,以流通百姓手上的銅錢通寶。
剛看完了折子,蕭墨軒心裏頭其實已經有了主意,麵上微微一笑,合上了奏折。
“子謙以為如何?”隆慶帝見蕭墨軒淡定,大是心安,迫不及待的向蕭墨軒問道。
“皇上請恕臣直言。”蕭墨軒起身行禮道,“其實行銀稅也好,行錢稅也好。依臣看,都隻能治標,卻治不了本。”
“有話便說,莫要引得朕賞你廷杖。”隆慶帝和蕭墨軒在一起的時候,倒不顯得拘束,就連天子之尊也顧不得,直直的一拳拍在蕭墨軒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