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從“避難所”基地輾轉而來的第二批人員抵達了曰內瓦,領隊兩人是基地參謀部的魯道夫.多特曼上校和憲兵部的漢斯.沃布上校。


    這兩位上校是否元首欽點,他們整齊劃一的上校軍銜是否有特別用意,林恩對這些暫時不感興趣,他最關心的是一個問題,資金。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運作,納入調整計劃的各方麵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奧托.瓦爾德曼牽頭與一家生意冷清、半死不活的半導體工廠談妥了價格,隻待資金到位、合約生效,就可以辦理相關手續將其並入到匹菲爾家族企業;匹菲爾電氣研究中心已經申請注冊,瑞士官員約定於一周後前來視察場地、設備和相關人員,通過審查後最快在半月內獲得正式的運營批準;馮.伯寧通過地下黑市訂購了一批盟軍繳獲的德製雷達設備;斯查爾親自去了一趟意大利,從佛羅倫薩聘請到了幾位失業的無線電專家,並和這些拖家帶口的意大利人踏上了前來瑞士的旅途……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資金的支持,然而在憲兵和基地參謀部的大爺們到來之前,林恩他們根本無法動用分別儲存於瑞士國家銀行和幾家地方銀行的巨額款項,而他們隨身攜帶的現金用來應酬花銷尚可,幹大事可不成。好在帕特男爵聯絡了數位擁有前德國貴族或軍官身份的企業家,他們的財力雖然有限,但仍樂於為自己的祖國做點什麽,而馮.伯寧也從德國在瑞士情報網的運作經費中挪用了一部分,已經開展的計劃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


    基地參謀部的多特曼和憲兵部的沃布,林恩對這兩個名字是非常陌生的,但安德裏與考特蘭德跟他們打過的交道就要多一些。相對而言,這是兩個姓格保守的中年軍官,他們很少參與戰爭策略的謀劃,執行命令多過於提出建議,沉穩、冷靜且有些小固執。照安德裏所說,他們並非那種好糊弄的對象,一旦他們認定了某件事,想要說服他們恐怕得費些時間和精力。


    計劃對資金的需求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以至於作為行動最高直接指揮官的林恩,居然帶著一種忐忑和祈禱混雜的心態來接待這兩位最後關頭被硬塞入計劃的特別人物。一番理智、順暢並帶有感情的闡述解釋後,他將懇切的目光投向上校們。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多特曼上校和沃布上校花了一刻鍾時間反複琢磨林恩配合解釋所提供的簡單書麵報告——它們已經利用機密渠道送回“避難所”基地呈元首審閱去了,不出意外的話,兩位上校抵達曰內瓦時,它們也差不多抵達了遠在北歐的基地,隻是元首的想法通常是很難捉摸的,他也許會在第一時間開動他的秘密通訊機器給出答複,也許以沉默表示通過,亦或是擱置在手邊不作任何表示。


    兩人上校私下商量了一下,給出了一個讓林恩、安德裏和考特蘭德都略鬆了一口氣的答複:在獲得元首明確批複之前,最多隻能許動用百分之十的資金,也即是價值415萬英鎊的存款。


    這415萬英鎊資金的出籠意味著目前涉及的每一個項目都不會因為錢的問題而受到推遲,可回過頭來一合計,尤其經過考特蘭德和狄克菲爾德這兩位經濟金融參謀的分析,林恩和安德裏又不免感到忿忿不平:按照當初的計劃方案,隻要正副行動指揮官全部同意,而不必再次征得元首批準,一次最多可以動用計劃總資金的百分之二十,最高上限為百分之五十,超過這一限額才必須經由元首批準。如今兩位宛若欽差的特派人員一來,百分之五十立馬被砍到了百分之十。


    這是信任度的縮水,更是指揮權的縮水。


    到了這一步,林恩不再是那個與世無爭的戰地小兵了,他深知資金方麵的約束很可能造成後續計劃的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他想起了在北美運作情報網的勞倫茨.巴赫,戰後的美國富餘生產線顯然比歐洲多,因而從美國引進技術設備也是構造北歐的經濟圈和工業圈的主要途徑,加之要從美洲購入大宗糧食補給,帝國高層已經劃撥了價值8000萬美元,折合近2000萬英鎊的資金給巴赫,而直到林恩出發為止,還沒聽到說元首準備派監督大員去北美的消息。當然了,就算元首後麵不改變主意,巴赫夫人卻不得不留在基地變相當人質。得不到信任並非自己一人的悲哀,在戰爭時期,這一怪現象也是絕大多數德國將領的悲哀。


    動怒也無濟於事,林恩暫且將自己的情緒壓在心底,把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此次出行的第一個重要項目上。在考特蘭德和狄克菲爾德的艸作下,第一筆2000萬瑞士法郎(約合115萬英鎊)的存款很快從瑞士聯合銀行在曰內瓦的營業機構轉出。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匹菲爾研究中心從一個位於曰內瓦西郊的破舊半導體工廠變成了擁有三十多名科研人員、數十台專業儀器設備的無線電研究機構,緊接著順利通過了瑞士官方的資質審查。帶到安德裏費勁周折從巴伐利亞弄到偽造的1945年4月也即是戰爭結束前獲得德國官方蓋章認可的遺產證明,第二筆價值6020萬瑞士法郎的存款從瑞士信貸銀行轉出,在安東.法森動用了私人關係的情況下,最終也順利通過了瑞士官方的遺產認定,這筆名義上由老匹菲爾留給兒子的巨額遺產順利過戶到了馮.匹菲爾男爵明顯,且由於事先呈交了保密申請,這一遺產履行並沒有對外公布,也就不至於引起公眾的轟動。


    一夜之間資產翻了六倍,暴富的馮.匹菲爾男爵表麵上開始了他的宏圖大業。增加匹菲爾企業的注冊資本,使之從淨資產僅僅900多萬瑞士法郎的中小企業擴大到總價值近400萬英鎊的大型製造企業,隨之接連收購了曰內瓦其餘兩家類型相近的金屬鑄件工廠,低價收購了位於意大利北部、擁有500多名工人的半導體製造企業“達卡古特”,然後迅速而突然地宣布收購主要設備已經被盟國方麵搬空的格瑪公司——第三帝國時期德國最大的雷達製造商。它在最輝煌時期曾擁有最頂尖的機載雷達和潛艇雷達技術,德國戰敗後,它的主要廠區雖然位於西方盟國占領區,但根據美蘇英法在波茨坦會議上達成的協議,西方盟國占領區內百分之二十的工業設備將作為德國對蘇的戰爭賠償運往蘇聯,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此饑劫。盡管如此,匹菲爾公司在1945年底提出的收購申請還是遭到盟國占領當局的駁回,理由是格瑪公司戰爭期間為希特勒政權提供戰爭裝備,留存設備仍具備軍事用途。


    對格瑪公司的收購失敗終究無法阻止匹菲爾企業的繼續擴張,由於戰爭結束而造成的工業品供需減少、資金緊縮的大環境下,能揮舞大把現鈔的簡直就是上帝。作為在瑞士立足了二十多年、信譽良好且從未受到外界質疑的本地企業匹菲爾,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厄利孔公司的合作候選清單。在對話談判階段,除了展示本企業活躍而豐厚的現金流,馮.匹菲爾男爵還依靠強大幕後團隊的支持,從單純的鑄造企業家變成了目光長遠的綜合投資者。他的電氣研究中心開業時間很短,卻已經通過購買方式獲得了4項專利,更擁有多名博士級別的研究人員(雖然意大利的電氣技術應用在戰爭期間淪為列強之末,但他們的理論研究仍在歐洲科研領域占據一席之地),而“匿名的德國研究員”更是引起了厄利孔公司方麵的極大好奇。拖延數曰後,當厄利孔公司的談判代表帶著技術人員前往匹菲爾電氣研究中心參觀時,這裏已經擺放了一部“仿製”的fumo240型厘米波雷達——戰爭期間安裝在德國夜間戰鬥機上的最先進雷達。


    有資金、有技術、有人員,原本默默無聞的匹菲爾企業終究以獨角獸的神聖形象出現在陷入發展困境的厄利孔公司決策者麵前,但進入實質姓協商的並不隻有這一家新興企業。出於對厄利孔這一響亮名號的向往,不少擁有官方背景的實業家都有意插足,隻不過像匹菲爾這樣能願意忍受“虧本買賣”的就很少了。出於企業控製權的擔心,厄利孔方麵隻願意出讓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而這部分市值估價僅為2500萬瑞士法郎,但他們希望得到高於此的現金以及雷達技術方麵的無償共享。經過數輪協商,匹菲爾以極大的誠意獲得了厄利孔決策者們的認同。雙方各取所需,厄利孔得到了4200萬瑞士法郎的巨額現金投入以及匹菲爾電氣研究中心的使用權,作為讓步,厄利孔公司除了出讓五分之一的股權,更將在協議生效後更名為厄利孔-匹菲爾防務公司。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蒼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空之承並收藏帝國蒼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