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風淒冷,鵝毛大的雪花紛揚而下,田野中早已是一片白茫。在柏林通向羅斯托克的高速公路上,一支由奔馳320f、0st和大眾tpye60、vw82等老型號汽車構成的小型車隊平緩向北行駛,透過未拉簾子的車窗,可以看到這些汽車裏麵大都是軍容嚴整的德[***]人。在1948年初的德國,有關德國退戰、盟國撤軍的問題攪得時局頗顯動蕩,德[***]隊也多次扮演了武力驅散遊行示威民眾的不光彩角色,但尚未有針對德軍官兵的襲擊事件發生,民眾對軍隊的期待和支持仍明顯高於政斧及政客們。
車隊居中的一輛奔馳轎車裏,暖氣呼呼地吹著,但林恩還是覺得腳心冰涼。車內尚且如此,戶外不必多說,而昔曰那些在蘇聯作戰的德[***]人忍受酷寒的意誌更是難能可貴。與手裏僅有不足三百架老舊飛機的航空部長相比,同坐一車的國防部長馮.魏克斯可是一百六十萬德[***]人的統禦者。這些軍隊分為46個軍、71支讀力兵團和數以百計的輔助部隊,最具戰鬥力的百萬大軍皆部署在東歐前線,他們根據裝備係統的不同而主要區分為美械部隊、英械部隊和傳統德械部隊,裝甲程度普遍低於二戰時期的德[***]隊,火力強度僅相當於第三帝國初期剛剛擴張的陸戰部隊,但比起留守本土的部隊又要好得多。留在本土的德[***]隊,兵員素質和裝備水平隻算得上二線部隊,這其中最好的又主要駐紮在東部邊境防線,真正部署在德國地方的二十萬人也就是不入流的警戒部隊。數曰之前與英軍駐羅斯托克部隊發生衝突的德國防衛軍第117步兵團就是這種“不入流的地方部隊”。當時一支50人的德國巡邏隊在羅斯托克南區遇上了一支150人規模的英軍部隊,由於剛剛受到了襲擊,英國大兵們正氣勢洶洶地緝捕凶手,逐棟逐戶的搜查鬧得哭喊叫罵聲一片。德軍士兵們在軍官的帶領下果斷出手阻止了一些英軍士兵,英軍指揮官怒不可遏地責罵德軍軍官,雙方互不相讓導致一場拳腳之戰。德國士兵人數上雖然居於劣勢,但這畢竟是他們的主場,德國居民紛紛出手相助,有的從窗戶往英國士兵身上砸東西,有的直接加入肉搏,鬧哄哄的亂戰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相連的兩條街區都一片狼藉。雙方各自清點,德軍官兵無一例外的掛了彩,但基本上都是皮外傷,英國人那邊情況也差不多,唯獨兩個倒黴蛋被花盆砸中,其中一個長時間昏迷而麵臨生命危險。
陸地戰場上沒怎麽贏過德國人,打群架還吃了虧,英國高層這可不幹了。倫敦方麵當即向德國政斧提出強烈抗議,乃至以中斷約定物資供給相要挾,迫使德國政斧徹查事件並對肇事人員予以嚴懲。德國方麵,“羅斯托克的勝利”以初春暖風的速度傳遍各地,民眾歡呼雀躍,視第117步兵團官兵為國家英雄,而一聽說德國政斧要嚴懲參與幹架的士兵和平民,浩大的抗議浪潮便如颶風般勢不可擋的掀起。民眾的反應速度致使德國政斧在這次事件上完全落於被動,形勢變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格局——巡邏隊級別的衝突本來對內打打板子、對外賠禮道歉就能夠平息,現在成了關係到國歌和民族尊嚴的原則姓問題,新內閣頓時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當前的本來就對盟國駐軍不減反增頗有情緒的德國民眾一邊倒地支持本[***]人,衝突事件所造成的影響迅速擴大,而在舉國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德國防衛軍從將領到士兵已經不願意再對遊行示威民眾付諸武力。
為了避免國內局勢的進一步惡化,也為了給盟國高層一個交代,新內閣國防部長馮.魏克斯決定親自前往羅斯托克處理衝突。身為內閣航空部長的林恩看起來跟這件事沒有任何幹係,幸好羅斯托克有民用機場一座,衝突事件發生後,航空部暫時中止了該機場的運營,林恩以視察為名搭上了順風車,其實意欲掌握德軍官兵目前的軍心動向,並與入閣之前從未打過交道的國防部長增進了解和溝通,為自己下一步的計劃提前鋪墊。
一路上,同車軍官默不作聲,而馮.魏克斯大多數時間都在閉目沉思。許多二戰軍迷對德國元帥們的特點了如指掌,林恩算不上最鐵杆的,好在記姓不錯,加上馮.魏克斯就任德國防衛軍司令以來,帝國情報部門就為之編整了詳盡的情報檔案。從人生閱曆上看,馮.魏克斯和馮.倫德斯泰特、馮.屈希勒爾一樣屬於老牌德[***]人,年輕時以軍官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留任國防軍,在二戰中前期表現出色並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戰役,憑借卓著戰功而晉升為陸軍元帥,卻在戰爭後期因為意見與最高統帥部不合而遭棄用;戰爭生涯恪守軍人本份,用行動贏得了敵我雙方的認可和尊敬,也因此免於戰犯罪名。
67歲的馮.魏克斯此時在想什麽,林恩光看他的側臉是琢磨不出的,可主動挑起話題時,國防部長又顯得格外深沉。就這樣到了羅斯托克,車隊直接駛入洛奇夫兵營,第117步兵團的駐地。冰天雪地中,全團官兵在軍營內列隊迎接,標準的德國步兵團規模在4000人左右,而第117團的實際人員僅為編製的百分之六十,也即2000多名官兵,基本上隻能達到一人一槍一盔的標準,衝鋒槍、機槍和迫擊炮等裝備缺編嚴重。
盡管裝備情況不甚理想,可這些軍官和士兵絕大部分都是從原屬德國國防軍的各級部隊轉入,經過戰火錘煉和戰俘營生涯的磨礪,軍事素質和意誌品格無可挑剔。風雪下,微微昂起的下頜、峻拔挺直的身軀和莊嚴肅穆的氣勢無不彰顯出德意誌軍人的英武剛強。
馮.魏克斯此行畢竟是來興師問罪的,官兵們軍姿再齊整也無法消融他臉上的冷漠。甚至沒有向列隊的官兵致意,這位國防部長便帶著軍官們步入團部。在政斧內閣,林恩與馮.魏克斯級別相同,但在軍隊的地盤,他隻是個沒有發言權的外人,不能參加軍隊內部的會議,隻是被安排在車裏等候。一同等候的還有第117團的兩千多名中低級軍官和普通士兵。按照正常理解,問題應該出在馮.魏克斯那裏——檢閱者沒有進行檢閱,也沒有下令解散檢閱隊伍,官兵們便隻好在寒冷的戶外繼續站著,看上去宛若一片灰色的鬆林。
汽車沒有熄火,暖氣依然開著,林恩還是感覺腳底冰涼。車窗外這些德軍官兵像挨罰一般站在那裏,追根究底也是自己的“攪屎棍”策略所致,懷著頗為複雜的心情,林恩推門下了車。外麵的氣溫果然很低,迎麵而來的寒風如利刃刮過臉龐,即便如此,這也不至於像林恩初到這個時代的環境那麽惡劣。兩年多的軍人生涯雖短,常人難以企及的種種經曆早已將林恩的身心曆練得無比堅強,他傲然挺起胸膛,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路邊的官兵們。新內閣才成立不久,有三分之二的部長在此之前並不是高官或名人,對普通民眾而言屬於生麵孔,在電視尚不普及的情況下,走在中小城市的街頭也未必會被人認出。所以,軍官和士兵們最多隻是用好奇的目光看著這個穿長款風衣的年輕人,揣測他的身份和來意,並繼續穩穩堅守在原地。過了一會兒,一名上尉軍官從團部那邊一路跑來,在林恩麵前站定敬禮道:“霍斯特部長,真是很抱歉,我們並不知道您也在車隊裏。外麵天氣冷,請到團部接待室取暖吧!我們為您準備了熱咖啡。”
內閣部長和軍隊上尉,身份看起來相差很遠,但如果拉斯阿莫斯行動未能成行,林恩現在沒準也就是一名上尉,所以他從容親和地笑了笑:“謝謝你們的好意,上尉先生,如果不妨礙大家的話,我想在這裏站一會兒。”
“當然不,隻是……”上尉扭頭看看眾官兵們,很是糾結地想了想,默不作聲地跑回團部去了。林恩繼續筆直地站在原地,很快忘記了寒冷,忘記了腳底的涼意,最初在東線鏖戰時的感覺又漸漸湧上心頭,那是成長的自豪,是思憶的幸福。僅僅幾分鍾之後,上尉又回來了,正聲向士兵們發令道:“全體注意……向德國航空部長……致軍禮!”
盡管事情來得有些突然,但官兵們始終處於待命狀態,他們就像是運轉良好的汽車,換擋之後立即作出正確的反應。兩千多名士兵動作上不可能沒有分毫的差異,但站如鬆、行如風的氣勢依然充滿震撼力,麵對這一雙雙淳樸而堅定的眼睛,林恩頓感熱血沸騰,他轉身相向,端正地還以標準軍禮。
此時此刻,團部會議室裏的一部分人正好透過窗戶看到外麵的情形。國防部長馮.魏克斯的位置最佳,他戴著老花眼鏡,凝眉注視著軍營空地上正在發生的一切,好奇,驚訝,若有所思。
(未完待續)
車隊居中的一輛奔馳轎車裏,暖氣呼呼地吹著,但林恩還是覺得腳心冰涼。車內尚且如此,戶外不必多說,而昔曰那些在蘇聯作戰的德[***]人忍受酷寒的意誌更是難能可貴。與手裏僅有不足三百架老舊飛機的航空部長相比,同坐一車的國防部長馮.魏克斯可是一百六十萬德[***]人的統禦者。這些軍隊分為46個軍、71支讀力兵團和數以百計的輔助部隊,最具戰鬥力的百萬大軍皆部署在東歐前線,他們根據裝備係統的不同而主要區分為美械部隊、英械部隊和傳統德械部隊,裝甲程度普遍低於二戰時期的德[***]隊,火力強度僅相當於第三帝國初期剛剛擴張的陸戰部隊,但比起留守本土的部隊又要好得多。留在本土的德[***]隊,兵員素質和裝備水平隻算得上二線部隊,這其中最好的又主要駐紮在東部邊境防線,真正部署在德國地方的二十萬人也就是不入流的警戒部隊。數曰之前與英軍駐羅斯托克部隊發生衝突的德國防衛軍第117步兵團就是這種“不入流的地方部隊”。當時一支50人的德國巡邏隊在羅斯托克南區遇上了一支150人規模的英軍部隊,由於剛剛受到了襲擊,英國大兵們正氣勢洶洶地緝捕凶手,逐棟逐戶的搜查鬧得哭喊叫罵聲一片。德軍士兵們在軍官的帶領下果斷出手阻止了一些英軍士兵,英軍指揮官怒不可遏地責罵德軍軍官,雙方互不相讓導致一場拳腳之戰。德國士兵人數上雖然居於劣勢,但這畢竟是他們的主場,德國居民紛紛出手相助,有的從窗戶往英國士兵身上砸東西,有的直接加入肉搏,鬧哄哄的亂戰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相連的兩條街區都一片狼藉。雙方各自清點,德軍官兵無一例外的掛了彩,但基本上都是皮外傷,英國人那邊情況也差不多,唯獨兩個倒黴蛋被花盆砸中,其中一個長時間昏迷而麵臨生命危險。
陸地戰場上沒怎麽贏過德國人,打群架還吃了虧,英國高層這可不幹了。倫敦方麵當即向德國政斧提出強烈抗議,乃至以中斷約定物資供給相要挾,迫使德國政斧徹查事件並對肇事人員予以嚴懲。德國方麵,“羅斯托克的勝利”以初春暖風的速度傳遍各地,民眾歡呼雀躍,視第117步兵團官兵為國家英雄,而一聽說德國政斧要嚴懲參與幹架的士兵和平民,浩大的抗議浪潮便如颶風般勢不可擋的掀起。民眾的反應速度致使德國政斧在這次事件上完全落於被動,形勢變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格局——巡邏隊級別的衝突本來對內打打板子、對外賠禮道歉就能夠平息,現在成了關係到國歌和民族尊嚴的原則姓問題,新內閣頓時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當前的本來就對盟國駐軍不減反增頗有情緒的德國民眾一邊倒地支持本[***]人,衝突事件所造成的影響迅速擴大,而在舉國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德國防衛軍從將領到士兵已經不願意再對遊行示威民眾付諸武力。
為了避免國內局勢的進一步惡化,也為了給盟國高層一個交代,新內閣國防部長馮.魏克斯決定親自前往羅斯托克處理衝突。身為內閣航空部長的林恩看起來跟這件事沒有任何幹係,幸好羅斯托克有民用機場一座,衝突事件發生後,航空部暫時中止了該機場的運營,林恩以視察為名搭上了順風車,其實意欲掌握德軍官兵目前的軍心動向,並與入閣之前從未打過交道的國防部長增進了解和溝通,為自己下一步的計劃提前鋪墊。
一路上,同車軍官默不作聲,而馮.魏克斯大多數時間都在閉目沉思。許多二戰軍迷對德國元帥們的特點了如指掌,林恩算不上最鐵杆的,好在記姓不錯,加上馮.魏克斯就任德國防衛軍司令以來,帝國情報部門就為之編整了詳盡的情報檔案。從人生閱曆上看,馮.魏克斯和馮.倫德斯泰特、馮.屈希勒爾一樣屬於老牌德[***]人,年輕時以軍官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留任國防軍,在二戰中前期表現出色並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戰役,憑借卓著戰功而晉升為陸軍元帥,卻在戰爭後期因為意見與最高統帥部不合而遭棄用;戰爭生涯恪守軍人本份,用行動贏得了敵我雙方的認可和尊敬,也因此免於戰犯罪名。
67歲的馮.魏克斯此時在想什麽,林恩光看他的側臉是琢磨不出的,可主動挑起話題時,國防部長又顯得格外深沉。就這樣到了羅斯托克,車隊直接駛入洛奇夫兵營,第117步兵團的駐地。冰天雪地中,全團官兵在軍營內列隊迎接,標準的德國步兵團規模在4000人左右,而第117團的實際人員僅為編製的百分之六十,也即2000多名官兵,基本上隻能達到一人一槍一盔的標準,衝鋒槍、機槍和迫擊炮等裝備缺編嚴重。
盡管裝備情況不甚理想,可這些軍官和士兵絕大部分都是從原屬德國國防軍的各級部隊轉入,經過戰火錘煉和戰俘營生涯的磨礪,軍事素質和意誌品格無可挑剔。風雪下,微微昂起的下頜、峻拔挺直的身軀和莊嚴肅穆的氣勢無不彰顯出德意誌軍人的英武剛強。
馮.魏克斯此行畢竟是來興師問罪的,官兵們軍姿再齊整也無法消融他臉上的冷漠。甚至沒有向列隊的官兵致意,這位國防部長便帶著軍官們步入團部。在政斧內閣,林恩與馮.魏克斯級別相同,但在軍隊的地盤,他隻是個沒有發言權的外人,不能參加軍隊內部的會議,隻是被安排在車裏等候。一同等候的還有第117團的兩千多名中低級軍官和普通士兵。按照正常理解,問題應該出在馮.魏克斯那裏——檢閱者沒有進行檢閱,也沒有下令解散檢閱隊伍,官兵們便隻好在寒冷的戶外繼續站著,看上去宛若一片灰色的鬆林。
汽車沒有熄火,暖氣依然開著,林恩還是感覺腳底冰涼。車窗外這些德軍官兵像挨罰一般站在那裏,追根究底也是自己的“攪屎棍”策略所致,懷著頗為複雜的心情,林恩推門下了車。外麵的氣溫果然很低,迎麵而來的寒風如利刃刮過臉龐,即便如此,這也不至於像林恩初到這個時代的環境那麽惡劣。兩年多的軍人生涯雖短,常人難以企及的種種經曆早已將林恩的身心曆練得無比堅強,他傲然挺起胸膛,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路邊的官兵們。新內閣才成立不久,有三分之二的部長在此之前並不是高官或名人,對普通民眾而言屬於生麵孔,在電視尚不普及的情況下,走在中小城市的街頭也未必會被人認出。所以,軍官和士兵們最多隻是用好奇的目光看著這個穿長款風衣的年輕人,揣測他的身份和來意,並繼續穩穩堅守在原地。過了一會兒,一名上尉軍官從團部那邊一路跑來,在林恩麵前站定敬禮道:“霍斯特部長,真是很抱歉,我們並不知道您也在車隊裏。外麵天氣冷,請到團部接待室取暖吧!我們為您準備了熱咖啡。”
內閣部長和軍隊上尉,身份看起來相差很遠,但如果拉斯阿莫斯行動未能成行,林恩現在沒準也就是一名上尉,所以他從容親和地笑了笑:“謝謝你們的好意,上尉先生,如果不妨礙大家的話,我想在這裏站一會兒。”
“當然不,隻是……”上尉扭頭看看眾官兵們,很是糾結地想了想,默不作聲地跑回團部去了。林恩繼續筆直地站在原地,很快忘記了寒冷,忘記了腳底的涼意,最初在東線鏖戰時的感覺又漸漸湧上心頭,那是成長的自豪,是思憶的幸福。僅僅幾分鍾之後,上尉又回來了,正聲向士兵們發令道:“全體注意……向德國航空部長……致軍禮!”
盡管事情來得有些突然,但官兵們始終處於待命狀態,他們就像是運轉良好的汽車,換擋之後立即作出正確的反應。兩千多名士兵動作上不可能沒有分毫的差異,但站如鬆、行如風的氣勢依然充滿震撼力,麵對這一雙雙淳樸而堅定的眼睛,林恩頓感熱血沸騰,他轉身相向,端正地還以標準軍禮。
此時此刻,團部會議室裏的一部分人正好透過窗戶看到外麵的情形。國防部長馮.魏克斯的位置最佳,他戴著老花眼鏡,凝眉注視著軍營空地上正在發生的一切,好奇,驚訝,若有所思。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