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之後,劉焉又各自敬了張毅和曹操一杯,然後便以不勝酒力為由先退席了。
劉焉退席張毅也挺理解的,畢竟劉焉上了歲數,大戰期間也好幾天都沒好好休息了,現在戰事一過,自然就撐不住了,所以也未過多挽留,隻是很客氣的起身目送了劉焉離開。
劉焉退席後,慶功宴上也就剩曹操和張毅了,席間,曹操不時向關羽三人舉杯稱讚三將勇猛,想借故和關羽三人攀談,可三人對他的態度卻很冷淡,張飛就沒拿正眼看過曹操,典韋更是理都不理,隻管埋頭吃肉,隻有關羽出於禮節和他舉舉杯,可也隻是淺酌,弄得曹操好不尷尬。
曹操的舉動和三將的反應,張毅都看在了眼裏,心道:這老曹操還真是奸詐,當著老子的麵就想挖老子的人,臭不要臉的,你也不想想,他們拚死拚活掙來的功勞,被你捷足先登搶了一半兒,他們會理你才怪。
雖然心裏在腹誹曹操,但張毅嘴上卻笑著說:“孟德兄莫怪,我們定平軍有軍規,征戰在外不得飲酒,慶功宴上酒過三巡,已經算是破例了,因此我們不會在多飲了,再加上我們定平軍從未得過朝廷一點錢糧,因此夥食不好,他們已經很久沒見到過這麽好的宴席了,所以還請孟德兄見諒。”
張毅說的是實話,他自己都已經很久沒吃過肉了,更別提關羽他們了,要不是有曹操他們在,關羽和張毅需要顧及顏麵,不然他倆也早就和典韋一樣大快朵頤了。
聽了張毅的話,曹操歎了口氣,有些傷感的說:“連侯爺這樣的有功之臣尚且受到這種待遇,哎~奸臣當道,民不聊生,黃巾賊起,天下將亂也!”
曹操的這番話是發自肺腑的,說起來曹操一開始是想匡扶漢室的,這一點史書上也有記載。
174年,19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正式進入仕途,不久後,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縣令一級,說起來一開始就能做到縣令,已經不算小了,但由於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因此他的官可以說是小的不得了。
雖然官小,但曹操卻並沒有懈怠,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言明: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但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隻是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不敢真把他怎麽樣,卻把曹操調至了遠離洛陽的頓丘,任頓丘令,後來曹操因妹夫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回到家鄉譙縣閑居。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為議郎,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采納,至此曹操才明白,東漢已經爛到了骨子裏,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根本無法匡正。
因此曹操在張毅麵前的感歎,完全是出於真心的,不是故作戚然。
“哎~”同樣長歎了一聲,張毅也傷感的說:“時局如此,你我為臣者,隻能盡心盡力,除此之外,也別無它法了。”
“我就是不明白,”越說越傷心的曹操,一拍大腿痛心疾首的說:“皇帝陛下是怎麽了?他就看不出忠奸,看不出誰有治世之才,誰是屍位素餐?像竇武和陳蕃這樣的忠臣居然會被正法,像侯爺這樣的有功之人,居然沒有一個公正的待遇,而朝堂之上那些溜須拍馬,無惡不作的奸佞之徒,卻能受到重用?這世道到底是怎麽了?”
越說越痛心的曹操,猛的灌下杯中的酒後,開始滔滔不絕的討論起了時局,而張毅則一直在靜心細聽,時而點頭稱是,時而痛心疾首的附和曹操,反正是把一個傾聽者能做的都做了。
滔滔不絕的說了半個小時後,曹操說累了,開始反問張毅對時局的看法,但張毅卻沒有正麵回答他,依舊是再說“時局如此,你我為臣者,當盡心竭力”之類的話,直到酒宴散了,張毅都沒有說一句評論時局的話。
看著張毅等人走出縣衙的背影,曹操暗自皺起了眉頭。
感覺有些看不透張毅的曹操,轉頭問身後,一個剛剛才走進大堂的人問:“宋業,對於此人,你怎麽看?”
這個宋業,就是曹操身邊的玩家,說起來他跟隨曹操也是無奈,因為他在這一世的身份就是曹操家的家奴,要想出人頭地,也就隻有追隨曹操這一條路了。
略微的衝曹操欠了欠身,宋業恭敬的說:“主公,此人,將來必會成為您成就霸業的絆腳石。”
“成就霸業,成就霸業…”反複沉吟了幾遍那四個字,曹操有些迷茫的說:“我真的能如你所說,成就一番豐功偉業嗎?”
“主公若問業,業還是那句話,”躬身向曹操行了一禮,宋業肯切的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主公也!”
宋業那肯切的語氣,讓曹操虎目一亮,心中不禁豪氣頓生,要不是顧及四周還有旁人,曹操肯定要發表一些宏論了。
曹操和宋業談論張毅的時候,關羽也在詢問張毅對曹操的態度,他不明白為什麽張毅一直不正麵回答曹操的問題。
與張毅並馬而行,關羽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開口問道:“大哥,小弟愚鈍,為什麽你不把平時對我們說的話,講給那個曹操聽呢?”
平時給關羽他們洗腦的時候,張毅沒少抨擊時局,關羽本以為在曹操一番高談闊論之後,張毅會說出一番讓曹操折服的話,可沒想到張毅卻緘口不言,這讓關羽很是費解。
關羽心中有疑惑,張毅早就看出來了,就等他問呢,所以聽完關羽的話之後,張毅想都沒想,立刻反問關羽:“雲長,你說在洛陽那些人的眼中,我是什麽人?”
“是收複撕郡的大功臣啊。”
想也沒想,關羽立刻就說出了答案。
“錯,”直接否決了關羽的回答後,張毅笑著說:“在洛陽那些人的眼中,我就是十常侍的一條狗,我想不光那些人這麽認為,十常侍自己肯定也是這麽想的,就連那些你們認為昏庸無能的皇帝,肯定也是這麽認為的。”
關羽心中對漢朝還有期待,這一點曆史上就有很多證據,比如所有人都在勸劉備稱帝的時候,關羽卻一直沉默,以至於後來,關羽兵敗被殺,後人一直認為有劉備的責任。
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殺,有沒有劉備的責任,張毅不知道,但張毅很清楚關羽匡扶漢室的心願,所以張毅一直在不斷的通過言語來抹掉關羽心中的那份期待,就像現在這樣,他提到了漢靈帝。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關羽心中對漢朝的期待,無非就是對皇帝的期待,因為關羽曾經說過“清君側”之類的話,這就說明關羽對漢靈帝一直還都抱有很高的的期待,他一直都以為隻要把那些奸臣都掃蕩幹淨了,漢靈帝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皇帝,所以張毅現在就要在關羽心裏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果不其然,當張毅提到漢靈帝的時候,關羽那一對臥蠶眉立刻皺到了一起。
“皇帝也這麽認為?”皺著眉想了想,關羽搖搖頭說:“不會吧,皇帝一直都在被奸人蒙蔽,應該不知道這些事吧?”
“雲長你太天真了,”笑著對關羽搖了搖頭,張毅把馬頭朝關羽靠了靠,然後低聲問:“陛下最寵信的是十常侍是吧?這點從他吧禁軍交給十常侍來統領就能看出來,可他為什麽又把京城衛戍交給了何進呢?為什麽把北軍交給倒向何進的盧植呢?因為他怕十常侍權利太大,他的皇位不穩,所以才要平衡雙方的權利。”
“可要是皇帝知道大哥是十常侍的人,為什麽還要把北軍交給大哥呢?”
關羽也是一個有智謀的人,張毅的話一說完,他立刻就想到了疑點,但張毅早就把話都編排好了,哪裏會被他問住。
“因為他別無選擇,”目光直視著關羽,張毅言辭鑿鑿的說:“他為什麽別無選擇,我三言兩語跟你說不清楚,但黃巾之亂一起,他馬上拜何進為大將軍,同時解除黨錮,推行了一係列有利的措施這說明什麽?說明他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而這又說明什麽呢?說明他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隻是不想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因為做好皇帝累,但做一個昏君卻能輕鬆。”
聽了張毅的話,關羽的眉頭皺的更緊了,臉上也漏出了思索的表情。
看到關羽開始考慮自己的話了,張毅趁熱打鐵繼續說:“從他平衡雙方權利,這說明他懂得為君之術,從黃巾之亂他推行的措施,說明他懂得為君之道,懂為君之術和為君之道卻讓天下大亂,說明他就是不想做一個好皇帝,皇帝,天子,是上天之子嗎?不是,是天下萬民之子,一個人,卻要做天下萬民的兒子,要讓天下萬民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該有多累?絕對是常人無法想象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曆朝曆代,昏君要比明君多的原因了。”
張毅的話說的通俗易懂,不到關羽聽懂了,連張毅身邊的幾個親兵都聽懂了,典韋聽完更是拍著大腦袋說,自己給一個人當兒子就夠辛苦的了,皇帝要給天下人當兒子,還真不是人幹的。
張毅的話是說完了,但他不確定關羽能體會多少,不過這也不是著急的事兒,所以張毅也沒在多囉嗦,而是加速趕回城外的大營。
回到城外的駐地,張毅看到的是大批的黃巾戰俘,這讓他很頭疼,因為這些戰俘不同於鮮卑戰俘,鮮卑戰俘張毅可以勸降或者逼降,而這些戰俘說起來都是普通百姓,雖然他們附逆黃巾,跟著黃巾軍一起造反,燒殺搶掠也幹過不少壞事,也很可惡,但讓張毅用對付敵人的手段來對付他們,張毅真有點下不去手。
看著蹲在地上那些因懼怕而瑟瑟發抖的人,張毅轉頭問關羽:“雲長,你覺得他們該怎麽處置?”
聽到張毅說要處置自己了,那些黃巾戰俘立刻抬起了頭看向了他,而此時關羽也順著張毅的手看向了那些戰俘,從那些人的眼中,關羽看到了恐懼和驚慌,也看到了憎恨和怨毒,但更多的卻是迷茫,因為那些戰俘自己都不知道接下來等待自己的是什麽。
“把他們交給朝廷?”關羽試探的問了一句,但隨即自己又搖搖頭說:“不行,交給朝廷他們都會沒命的,雖然他們很可惡,但很多人卻罪不至死,要不然收編了他們?”
“收編他們?”挑了挑眉毛,張毅抬手指了指那些黃金士卒:“你看看他們的狀態,他們符合定平軍的征兵標準嗎?再看看他們的歲數,上到四十多五十的,十五六的都有,收編他們,咱們要拿為數不多的糧餉養他們?”
“這…”被張毅問啞巴的關羽,猶豫了一下又問張毅:“那大哥打算怎麽辦?總不能全殺了吧?”
曾經目睹過張毅虐待那些鮮卑戰俘的關羽,是真的怕張毅一咬牙把這些人都殺了,當然了以現在張毅的心性,也的確是能幹的出來。
笑了笑,張毅反問關羽:“我要說全殺了,讓你執行,你下的去手嗎?”
“這…我…”
一下又被問楞了的關羽,這那那這的,嘟囔了半天,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自然了,素來以仁義著稱的關羽,是做不出那種屠殺戰俘的事兒的。
見關羽搖頭了,張毅扭過頭問張飛:“翼德,你下的去手嗎?”
“俺?”突然被張毅點到,張飛顯得有些驚訝,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後,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說:“俺不行,戰場上見了俺絕不手軟,但現在大哥讓俺把這種狀態下的他們給都殺了,那俺老張還不如一頭撞死算了。”
張飛雖然勇猛好鬥,但也不是那種心狠手辣的人,他脾氣上來了,可能會打罵士卒,但屠殺戰俘這種事,也是絕對做不出的。
“你這家夥也有下不去手的時候?”戲謔的瞥了一眼張飛後,張毅又轉頭問典韋:“惡來呢?”
“啊?”同樣愣了一下之後,典韋哄聲喊道:“俺聽主公的,主公說殺俺就殺,不管誰。”
聽了典韋的話,張毅先是愣了一下,但馬上就又笑了。
典韋的回答,既在張毅意料之中,又在張毅意料之外,他知道典韋忠勇,但沒想到會忠勇到這種程度,這讓他不免慶幸,是自己先遇到了典韋,否則的話,典韋絕對會成為將來戰場上,最讓自己頭疼的悍將。
其實張毅想錯了,應該是現在他手下這班武將,不管哪一個沒歸在他的麾下,以後都會讓他頭疼的,當然了,現在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不過眼下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戰俘,確實是個讓張毅很頭疼的問題。
劉焉退席張毅也挺理解的,畢竟劉焉上了歲數,大戰期間也好幾天都沒好好休息了,現在戰事一過,自然就撐不住了,所以也未過多挽留,隻是很客氣的起身目送了劉焉離開。
劉焉退席後,慶功宴上也就剩曹操和張毅了,席間,曹操不時向關羽三人舉杯稱讚三將勇猛,想借故和關羽三人攀談,可三人對他的態度卻很冷淡,張飛就沒拿正眼看過曹操,典韋更是理都不理,隻管埋頭吃肉,隻有關羽出於禮節和他舉舉杯,可也隻是淺酌,弄得曹操好不尷尬。
曹操的舉動和三將的反應,張毅都看在了眼裏,心道:這老曹操還真是奸詐,當著老子的麵就想挖老子的人,臭不要臉的,你也不想想,他們拚死拚活掙來的功勞,被你捷足先登搶了一半兒,他們會理你才怪。
雖然心裏在腹誹曹操,但張毅嘴上卻笑著說:“孟德兄莫怪,我們定平軍有軍規,征戰在外不得飲酒,慶功宴上酒過三巡,已經算是破例了,因此我們不會在多飲了,再加上我們定平軍從未得過朝廷一點錢糧,因此夥食不好,他們已經很久沒見到過這麽好的宴席了,所以還請孟德兄見諒。”
張毅說的是實話,他自己都已經很久沒吃過肉了,更別提關羽他們了,要不是有曹操他們在,關羽和張毅需要顧及顏麵,不然他倆也早就和典韋一樣大快朵頤了。
聽了張毅的話,曹操歎了口氣,有些傷感的說:“連侯爺這樣的有功之臣尚且受到這種待遇,哎~奸臣當道,民不聊生,黃巾賊起,天下將亂也!”
曹操的這番話是發自肺腑的,說起來曹操一開始是想匡扶漢室的,這一點史書上也有記載。
174年,19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正式進入仕途,不久後,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縣令一級,說起來一開始就能做到縣令,已經不算小了,但由於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因此他的官可以說是小的不得了。
雖然官小,但曹操卻並沒有懈怠,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言明: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但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隻是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不敢真把他怎麽樣,卻把曹操調至了遠離洛陽的頓丘,任頓丘令,後來曹操因妹夫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回到家鄉譙縣閑居。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為議郎,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采納,至此曹操才明白,東漢已經爛到了骨子裏,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根本無法匡正。
因此曹操在張毅麵前的感歎,完全是出於真心的,不是故作戚然。
“哎~”同樣長歎了一聲,張毅也傷感的說:“時局如此,你我為臣者,隻能盡心盡力,除此之外,也別無它法了。”
“我就是不明白,”越說越傷心的曹操,一拍大腿痛心疾首的說:“皇帝陛下是怎麽了?他就看不出忠奸,看不出誰有治世之才,誰是屍位素餐?像竇武和陳蕃這樣的忠臣居然會被正法,像侯爺這樣的有功之人,居然沒有一個公正的待遇,而朝堂之上那些溜須拍馬,無惡不作的奸佞之徒,卻能受到重用?這世道到底是怎麽了?”
越說越痛心的曹操,猛的灌下杯中的酒後,開始滔滔不絕的討論起了時局,而張毅則一直在靜心細聽,時而點頭稱是,時而痛心疾首的附和曹操,反正是把一個傾聽者能做的都做了。
滔滔不絕的說了半個小時後,曹操說累了,開始反問張毅對時局的看法,但張毅卻沒有正麵回答他,依舊是再說“時局如此,你我為臣者,當盡心竭力”之類的話,直到酒宴散了,張毅都沒有說一句評論時局的話。
看著張毅等人走出縣衙的背影,曹操暗自皺起了眉頭。
感覺有些看不透張毅的曹操,轉頭問身後,一個剛剛才走進大堂的人問:“宋業,對於此人,你怎麽看?”
這個宋業,就是曹操身邊的玩家,說起來他跟隨曹操也是無奈,因為他在這一世的身份就是曹操家的家奴,要想出人頭地,也就隻有追隨曹操這一條路了。
略微的衝曹操欠了欠身,宋業恭敬的說:“主公,此人,將來必會成為您成就霸業的絆腳石。”
“成就霸業,成就霸業…”反複沉吟了幾遍那四個字,曹操有些迷茫的說:“我真的能如你所說,成就一番豐功偉業嗎?”
“主公若問業,業還是那句話,”躬身向曹操行了一禮,宋業肯切的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主公也!”
宋業那肯切的語氣,讓曹操虎目一亮,心中不禁豪氣頓生,要不是顧及四周還有旁人,曹操肯定要發表一些宏論了。
曹操和宋業談論張毅的時候,關羽也在詢問張毅對曹操的態度,他不明白為什麽張毅一直不正麵回答曹操的問題。
與張毅並馬而行,關羽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開口問道:“大哥,小弟愚鈍,為什麽你不把平時對我們說的話,講給那個曹操聽呢?”
平時給關羽他們洗腦的時候,張毅沒少抨擊時局,關羽本以為在曹操一番高談闊論之後,張毅會說出一番讓曹操折服的話,可沒想到張毅卻緘口不言,這讓關羽很是費解。
關羽心中有疑惑,張毅早就看出來了,就等他問呢,所以聽完關羽的話之後,張毅想都沒想,立刻反問關羽:“雲長,你說在洛陽那些人的眼中,我是什麽人?”
“是收複撕郡的大功臣啊。”
想也沒想,關羽立刻就說出了答案。
“錯,”直接否決了關羽的回答後,張毅笑著說:“在洛陽那些人的眼中,我就是十常侍的一條狗,我想不光那些人這麽認為,十常侍自己肯定也是這麽想的,就連那些你們認為昏庸無能的皇帝,肯定也是這麽認為的。”
關羽心中對漢朝還有期待,這一點曆史上就有很多證據,比如所有人都在勸劉備稱帝的時候,關羽卻一直沉默,以至於後來,關羽兵敗被殺,後人一直認為有劉備的責任。
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殺,有沒有劉備的責任,張毅不知道,但張毅很清楚關羽匡扶漢室的心願,所以張毅一直在不斷的通過言語來抹掉關羽心中的那份期待,就像現在這樣,他提到了漢靈帝。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關羽心中對漢朝的期待,無非就是對皇帝的期待,因為關羽曾經說過“清君側”之類的話,這就說明關羽對漢靈帝一直還都抱有很高的的期待,他一直都以為隻要把那些奸臣都掃蕩幹淨了,漢靈帝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皇帝,所以張毅現在就要在關羽心裏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果不其然,當張毅提到漢靈帝的時候,關羽那一對臥蠶眉立刻皺到了一起。
“皇帝也這麽認為?”皺著眉想了想,關羽搖搖頭說:“不會吧,皇帝一直都在被奸人蒙蔽,應該不知道這些事吧?”
“雲長你太天真了,”笑著對關羽搖了搖頭,張毅把馬頭朝關羽靠了靠,然後低聲問:“陛下最寵信的是十常侍是吧?這點從他吧禁軍交給十常侍來統領就能看出來,可他為什麽又把京城衛戍交給了何進呢?為什麽把北軍交給倒向何進的盧植呢?因為他怕十常侍權利太大,他的皇位不穩,所以才要平衡雙方的權利。”
“可要是皇帝知道大哥是十常侍的人,為什麽還要把北軍交給大哥呢?”
關羽也是一個有智謀的人,張毅的話一說完,他立刻就想到了疑點,但張毅早就把話都編排好了,哪裏會被他問住。
“因為他別無選擇,”目光直視著關羽,張毅言辭鑿鑿的說:“他為什麽別無選擇,我三言兩語跟你說不清楚,但黃巾之亂一起,他馬上拜何進為大將軍,同時解除黨錮,推行了一係列有利的措施這說明什麽?說明他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而這又說明什麽呢?說明他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隻是不想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因為做好皇帝累,但做一個昏君卻能輕鬆。”
聽了張毅的話,關羽的眉頭皺的更緊了,臉上也漏出了思索的表情。
看到關羽開始考慮自己的話了,張毅趁熱打鐵繼續說:“從他平衡雙方權利,這說明他懂得為君之術,從黃巾之亂他推行的措施,說明他懂得為君之道,懂為君之術和為君之道卻讓天下大亂,說明他就是不想做一個好皇帝,皇帝,天子,是上天之子嗎?不是,是天下萬民之子,一個人,卻要做天下萬民的兒子,要讓天下萬民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該有多累?絕對是常人無法想象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曆朝曆代,昏君要比明君多的原因了。”
張毅的話說的通俗易懂,不到關羽聽懂了,連張毅身邊的幾個親兵都聽懂了,典韋聽完更是拍著大腦袋說,自己給一個人當兒子就夠辛苦的了,皇帝要給天下人當兒子,還真不是人幹的。
張毅的話是說完了,但他不確定關羽能體會多少,不過這也不是著急的事兒,所以張毅也沒在多囉嗦,而是加速趕回城外的大營。
回到城外的駐地,張毅看到的是大批的黃巾戰俘,這讓他很頭疼,因為這些戰俘不同於鮮卑戰俘,鮮卑戰俘張毅可以勸降或者逼降,而這些戰俘說起來都是普通百姓,雖然他們附逆黃巾,跟著黃巾軍一起造反,燒殺搶掠也幹過不少壞事,也很可惡,但讓張毅用對付敵人的手段來對付他們,張毅真有點下不去手。
看著蹲在地上那些因懼怕而瑟瑟發抖的人,張毅轉頭問關羽:“雲長,你覺得他們該怎麽處置?”
聽到張毅說要處置自己了,那些黃巾戰俘立刻抬起了頭看向了他,而此時關羽也順著張毅的手看向了那些戰俘,從那些人的眼中,關羽看到了恐懼和驚慌,也看到了憎恨和怨毒,但更多的卻是迷茫,因為那些戰俘自己都不知道接下來等待自己的是什麽。
“把他們交給朝廷?”關羽試探的問了一句,但隨即自己又搖搖頭說:“不行,交給朝廷他們都會沒命的,雖然他們很可惡,但很多人卻罪不至死,要不然收編了他們?”
“收編他們?”挑了挑眉毛,張毅抬手指了指那些黃金士卒:“你看看他們的狀態,他們符合定平軍的征兵標準嗎?再看看他們的歲數,上到四十多五十的,十五六的都有,收編他們,咱們要拿為數不多的糧餉養他們?”
“這…”被張毅問啞巴的關羽,猶豫了一下又問張毅:“那大哥打算怎麽辦?總不能全殺了吧?”
曾經目睹過張毅虐待那些鮮卑戰俘的關羽,是真的怕張毅一咬牙把這些人都殺了,當然了以現在張毅的心性,也的確是能幹的出來。
笑了笑,張毅反問關羽:“我要說全殺了,讓你執行,你下的去手嗎?”
“這…我…”
一下又被問楞了的關羽,這那那這的,嘟囔了半天,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自然了,素來以仁義著稱的關羽,是做不出那種屠殺戰俘的事兒的。
見關羽搖頭了,張毅扭過頭問張飛:“翼德,你下的去手嗎?”
“俺?”突然被張毅點到,張飛顯得有些驚訝,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後,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說:“俺不行,戰場上見了俺絕不手軟,但現在大哥讓俺把這種狀態下的他們給都殺了,那俺老張還不如一頭撞死算了。”
張飛雖然勇猛好鬥,但也不是那種心狠手辣的人,他脾氣上來了,可能會打罵士卒,但屠殺戰俘這種事,也是絕對做不出的。
“你這家夥也有下不去手的時候?”戲謔的瞥了一眼張飛後,張毅又轉頭問典韋:“惡來呢?”
“啊?”同樣愣了一下之後,典韋哄聲喊道:“俺聽主公的,主公說殺俺就殺,不管誰。”
聽了典韋的話,張毅先是愣了一下,但馬上就又笑了。
典韋的回答,既在張毅意料之中,又在張毅意料之外,他知道典韋忠勇,但沒想到會忠勇到這種程度,這讓他不免慶幸,是自己先遇到了典韋,否則的話,典韋絕對會成為將來戰場上,最讓自己頭疼的悍將。
其實張毅想錯了,應該是現在他手下這班武將,不管哪一個沒歸在他的麾下,以後都會讓他頭疼的,當然了,現在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不過眼下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戰俘,確實是個讓張毅很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