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稱病的一個月裏,整個東漢最重大的事莫非北線的戰況了,按照張毅的命令,柯比能和步度根一路高歌猛進,兵鋒已經直指晉陽了,急的丁原連上了數份呈報,要求何進派兵來援,而何進則給張毅連發了數份調令,令他火速帶兵北上,但張毅卻一直稱病按兵不動,而且還上書稱自己軍中的將士們因為水土不服的原因,都病的很重,很多已經連床都下不來了,氣的何進在府中直罵娘,卻又對張毅毫無辦法。
北線的戰況若是正常情況下,根本就傳不到漢靈帝的耳中,但張毅的授意下,諸葛珪在麵見漢靈帝的時候,無意間就把北線的戰況告訴了漢靈帝,並且在諸葛珪添油加醋的敘說下,北線的戰事被描述的岌岌可危,甚至讓漢靈帝誤以為鮮卑人這次是劍指洛陽城,急的漢靈帝立刻就把十常侍連同何進給招進了皇宮。
“何進!”
一見到何進這位大將軍,漢靈帝就氣的把桌案上的玉盞丟了過去,嚇得何進慌忙跪倒在地。
“何進,”怒氣衝衝額指著何進,漢靈帝厲聲喝道:“我問你,鮮卑人打到哪裏了?是不是已經逼近晉陽城了?”
“這個……”
本想說撒謊說沒有的何進,抬頭看到了諸葛珪後,自知滿不下去了,隻得點了點頭:“啟稟陛下,鮮卑人的先鋒部隊的確已經逼近晉陽城了,但請陛下放心,晉陽的丁原刺史是一定可以擋住鮮卑人的,陛下……”
“擋個屁!”
厲聲打斷何進的話,漢靈帝罵道:“你個混賬東西,還敢蒙朕?丁原手裏的兵原本就不多了,後來還被你抽調了一半兒,現在連兩萬人都不到,你告訴我,他拿什麽抵擋鮮卑人的三十萬大軍!?對了,你之前不是說鮮卑人隻有不到十萬嗎?原來你從一開始就在騙朕,你好大的膽子!”
聽漢靈帝連鮮卑人有三十萬大軍都知道了,何進的額頭立刻溢出了細密的汗珠。
“回稟陛下,”一頭紮在地上,何進慌慌張張的解釋道:“臣絕不敢欺瞞陛下,一開始的確隻有柯比能的八萬人,但後來步度根也加入了進來,這才有了二十餘萬,臣瞞著陛下,是不想讓陛下為此憂心。”
“怕我憂心?”冷笑著,漢靈帝咬著牙說:“我看你是想等著鮮卑人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或者是把朕給殺了,再來告訴朕吧?”
“臣萬死不敢!”
以頭杵地,何進聲淚俱下的說:“陛下對臣有再造之恩,如同再生父母,臣就算是粉身碎骨也無以為報,臣對天起誓,真的是怕陛下為此憂心才不告訴陛下的,臣對陛下一片忠心,日月可鑒!”
何進能在漢靈帝對十常侍百般寵信之下,還能在朝中立足,憑的就是他的這張嘴。
“哎~”
聽完何進那發自肺腑的‘表白’後,漢靈帝長歎了口氣,示意何進起身。
見漢靈帝讓自己站起來了,何進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危機暫時算是過去了,不過他也知道,若想讓自己的危機過去,就必須把危機轉移到別人頭上,所以在起身的同時,何進瞥了一下站在下手位的諸葛珪,立刻有了主意。
“陛下,”衝漢靈帝深施了一禮,何進朗聲道:“鮮卑人之所以能如此從容而神速的兵進晉陽城,完全是前將軍的罪過,他不該不留守主力防備鮮卑人,而……”
“大將軍此言差矣!”
見何進要把責任往張毅身上甩,諸葛珪當即站了出來。
“啟稟陛下,”恭敬的行了一禮,諸葛珪道:“大將軍所言並不是實情,我家侯爺在接到大將軍調令之後,曾經上書言道‘黃巾賊不過芥癬之疾,鮮卑人才是心頭之患,應留下部分主力,以防止鮮卑人趁我大漢內亂之機南侵’,我家侯爺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可大將軍卻說,鮮卑人才是芥癬之疾,要我家侯爺盡起麾下十萬大軍南下剿賊,我家侯爺不敢抗命,隻得留下三萬後備軍,率主力連夜南下,這事兒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問問張趙二位常侍。”
聽完諸葛珪的話,漢靈帝立刻轉頭看向了張讓和趙忠。
微微一欠身,張讓笑著說:“陛下,諸葛大人所言不虛。”
張讓一說完,趙忠立刻用略帶委屈的語調說:“陛下容稟,為此事,我曾親自找過大將軍,可大將軍卻堅持要定平候率所有主力南下,還說我不懂軍事,不要妄言。”
張讓和趙忠的一番話,就如同刀子一樣,刀刀紮在了何進的心尖兒,紮的何進冷汗如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滴滴答答的落個不停,因為他想起來了,張毅確實上書說過這個問題,但被他給駁回了。
略顯惶恐的向漢靈帝行了一禮,何進急聲道:“陛下,雖然前將軍的確說過此事,但不管怎麽說,當時他身為平北將軍,又掌管北軍,卻有失職之罪,而且他留下的三萬大軍,遇到鮮卑人之後,根本就未作任何抵抗,幾乎就是把鮮卑人給放進了並州。”
何進這一點說的倒是對的,張毅留下的三萬人的確是沒有做任何抵抗,就把柯比能和步度根放進了並州,當然了,這也是正常的,都是張毅的兵,怎麽可能會以死相搏呢?
“哼哼,”聽完何進的話,趙忠冷笑著說:“三萬大軍,虧你還是大將軍了,連我這個不懂軍事的人都能看出來三萬打三十萬,那簡直就是白送死,若大將軍是如此帶兵打仗的話,我看你還真該退位讓賢了。”
“你……”
趙忠的一頓嗆白,讓何進勃然大怒,他怒視著趙忠想說什麽,卻被漢靈帝製止了。
“行了,都少說兩句,”喝止了雙方的爭辯,漢靈帝拍著龍案吼著說:“現在的問題是解決鮮卑人的問題,不是讓你們在這裏吵架鬥嘴的,何進,你身為大將軍,說說怎麽對付鮮卑人,別告訴我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漢靈帝現在是被鮮卑人給嚇怕了,雖然他不關心政事,不理會老百姓死活,但他關心自己的皇位,前麵張毅也分析過,漢靈帝確實是個昏君,但他不是個庸君,他隻是不想去做一個好皇帝,並不是不能做一個好皇帝。
自從黃巾之亂開始之後,漢靈帝這個昏君展示出了他身為帝王的能力,對於軍政他現在是了如指掌,可正熟悉軍政他才會感到恐懼,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在洛陽周圍和洛陽城內現在僅剩十三萬左右的兵力,十三萬對三十萬這種懸殊的兵力差,讓漢靈帝不得不怕。
“啟稟陛下,”躬身行禮後,何進朗聲道:“臣已經命前將軍率軍北上了,可張毅持功自傲,提出了很多非常過分的條件,他……”
“等等,你說什麽?調前將軍北上拒敵?”
聽到何進要張毅北上拒敵之後,漢靈帝冷笑著說“何進啊何進,我看趙常侍的話沒錯,你真是該退位讓賢了,定平候身在冀州,他麾下的定平軍是剿滅黃巾逆賊的主力,你把他調走了,誰來剿滅黃巾逆賊?”
“陛下容稟,”再次行了一禮,何進胸有成竹的答道:“臣已經調了涼州的董卓,命他東進剿滅黃巾逆……”
“等等!”
突然打斷何進的話,張讓想了想,反問道:“董卓?涼州?那大將軍何不直接讓那個什麽董卓北上跟鮮卑人打不就得了?為何還要繞個圈非讓前將軍北上?”
“對啊,”點點頭,漢靈帝也不解的問:“讓前將軍就地剿滅黃巾軍,讓董卓北上不是更好?更省事兒?”
仿佛早就料到漢靈帝會有此一問的何進,振振有詞的答道:“陛下應該清楚,前將軍麾下的定平軍和北軍,一直就是對付鮮卑人的主力,他們跟鮮卑人打交道的時間最長,對鮮卑人也最有辦法,所以命他們調兵北上會事半功倍,這張毅就是掐準了這一點才持功自傲,向朝廷提出了非常過分的要求。”
何進是生怕張毅過的太舒坦了,是一有機會就要打張毅的小報告。
“什麽過分的要求?率兵北上這是他前將軍的責任,他還提什麽條件?”何進的話,讓漢靈帝眉頭大皺,他瞥了一眼諸葛珪之後,問何進:“他提什麽條件了,你跟朕說說。”
“啟稟陛下!”
沒等何進開口,諸葛珪就站了出來說:“陛下,我家侯爺的要求一點都不過分,我家侯爺隻是希望大將軍,能將屬於我們定平軍的兵餉、軍糧和陣亡撫恤金撥給我們,陛下,大將軍,我們定平軍在前方浴血奮戰,與鮮卑人廝殺,與黃巾軍廝殺,讓我們損兵折將,從河東郡帶出去的老兵,已經陣亡了四成,並州征召的士兵也戰士了五成,陛下,那些士兵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都需要撫恤金來活命啊。”
一邊說著,諸葛瑾聲淚俱下,看得漢靈帝都有些傷感了。
“陛下!”
諸葛珪話音一落,身為隊友的趙忠和張讓也站了出來。
張讓先道:“啟稟陛下,定平軍自成軍之日起,朝廷就沒發過糧餉,這期間的糧餉軍械等等,都是定平候自籌的,據臣所知,定平候已經散盡了家常,目前已經無力支撐了,臣懇請陛下撥糧發餉,不能讓前線的戰士們餓著肚子打仗啊。”
“啟稟陛下,”張讓一說完,趙忠也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說:“目前定平軍已經陣亡了十萬有餘,臣以為,朝廷應該給陣亡的將士們發放撫恤金,不能讓將士們流了血之後,再讓他們的親人流淚了,而且在此大漢危亡之際,臣以為應該將撫恤金的金額提升一倍,這樣才能解除將士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在前線更加賣力廝殺,如此才能保我大漢江山永固。”
趙忠一說完,十常侍中剩餘的幾人也紛紛站了出來喊道:“臣等附議。”
此時的趙忠和張讓,看起來那簡直比忠臣還要忠,可實際上諸葛珪是同十常侍達成了約定,朝廷撥給定平軍的軍餉、軍糧和撫恤金,十常侍都要提走三成,不然的話他們怎麽可能站出來替定平軍說話。
見十常侍都站出來替張毅說話了,本來還想開口反駁的何進,識趣的沒有再開口,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再說什麽也改變不了結局了。
就這樣,在十常侍的大力支持下,朝廷一下撥付了張毅四十萬兩黃金,以及一百萬石軍糧,軍餉和五十萬石軍糧由十常侍派兵護送到孤山,剩下的五十萬石則由何進派兵護送到冀州,不過護送大軍之中有三千也是十常侍派的人馬,為的是怕何進暗中搗亂,當然了,在糧餉尚未離開洛陽之前,其中的三成就已經被十常侍截留了。
在糧餉離開洛陽的當天,數隻信鴿也飄然從洛陽飛了出來,它們的方向,都是衝著冀州去的。
北線的戰況若是正常情況下,根本就傳不到漢靈帝的耳中,但張毅的授意下,諸葛珪在麵見漢靈帝的時候,無意間就把北線的戰況告訴了漢靈帝,並且在諸葛珪添油加醋的敘說下,北線的戰事被描述的岌岌可危,甚至讓漢靈帝誤以為鮮卑人這次是劍指洛陽城,急的漢靈帝立刻就把十常侍連同何進給招進了皇宮。
“何進!”
一見到何進這位大將軍,漢靈帝就氣的把桌案上的玉盞丟了過去,嚇得何進慌忙跪倒在地。
“何進,”怒氣衝衝額指著何進,漢靈帝厲聲喝道:“我問你,鮮卑人打到哪裏了?是不是已經逼近晉陽城了?”
“這個……”
本想說撒謊說沒有的何進,抬頭看到了諸葛珪後,自知滿不下去了,隻得點了點頭:“啟稟陛下,鮮卑人的先鋒部隊的確已經逼近晉陽城了,但請陛下放心,晉陽的丁原刺史是一定可以擋住鮮卑人的,陛下……”
“擋個屁!”
厲聲打斷何進的話,漢靈帝罵道:“你個混賬東西,還敢蒙朕?丁原手裏的兵原本就不多了,後來還被你抽調了一半兒,現在連兩萬人都不到,你告訴我,他拿什麽抵擋鮮卑人的三十萬大軍!?對了,你之前不是說鮮卑人隻有不到十萬嗎?原來你從一開始就在騙朕,你好大的膽子!”
聽漢靈帝連鮮卑人有三十萬大軍都知道了,何進的額頭立刻溢出了細密的汗珠。
“回稟陛下,”一頭紮在地上,何進慌慌張張的解釋道:“臣絕不敢欺瞞陛下,一開始的確隻有柯比能的八萬人,但後來步度根也加入了進來,這才有了二十餘萬,臣瞞著陛下,是不想讓陛下為此憂心。”
“怕我憂心?”冷笑著,漢靈帝咬著牙說:“我看你是想等著鮮卑人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或者是把朕給殺了,再來告訴朕吧?”
“臣萬死不敢!”
以頭杵地,何進聲淚俱下的說:“陛下對臣有再造之恩,如同再生父母,臣就算是粉身碎骨也無以為報,臣對天起誓,真的是怕陛下為此憂心才不告訴陛下的,臣對陛下一片忠心,日月可鑒!”
何進能在漢靈帝對十常侍百般寵信之下,還能在朝中立足,憑的就是他的這張嘴。
“哎~”
聽完何進那發自肺腑的‘表白’後,漢靈帝長歎了口氣,示意何進起身。
見漢靈帝讓自己站起來了,何進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危機暫時算是過去了,不過他也知道,若想讓自己的危機過去,就必須把危機轉移到別人頭上,所以在起身的同時,何進瞥了一下站在下手位的諸葛珪,立刻有了主意。
“陛下,”衝漢靈帝深施了一禮,何進朗聲道:“鮮卑人之所以能如此從容而神速的兵進晉陽城,完全是前將軍的罪過,他不該不留守主力防備鮮卑人,而……”
“大將軍此言差矣!”
見何進要把責任往張毅身上甩,諸葛珪當即站了出來。
“啟稟陛下,”恭敬的行了一禮,諸葛珪道:“大將軍所言並不是實情,我家侯爺在接到大將軍調令之後,曾經上書言道‘黃巾賊不過芥癬之疾,鮮卑人才是心頭之患,應留下部分主力,以防止鮮卑人趁我大漢內亂之機南侵’,我家侯爺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可大將軍卻說,鮮卑人才是芥癬之疾,要我家侯爺盡起麾下十萬大軍南下剿賊,我家侯爺不敢抗命,隻得留下三萬後備軍,率主力連夜南下,這事兒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問問張趙二位常侍。”
聽完諸葛珪的話,漢靈帝立刻轉頭看向了張讓和趙忠。
微微一欠身,張讓笑著說:“陛下,諸葛大人所言不虛。”
張讓一說完,趙忠立刻用略帶委屈的語調說:“陛下容稟,為此事,我曾親自找過大將軍,可大將軍卻堅持要定平候率所有主力南下,還說我不懂軍事,不要妄言。”
張讓和趙忠的一番話,就如同刀子一樣,刀刀紮在了何進的心尖兒,紮的何進冷汗如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滴滴答答的落個不停,因為他想起來了,張毅確實上書說過這個問題,但被他給駁回了。
略顯惶恐的向漢靈帝行了一禮,何進急聲道:“陛下,雖然前將軍的確說過此事,但不管怎麽說,當時他身為平北將軍,又掌管北軍,卻有失職之罪,而且他留下的三萬大軍,遇到鮮卑人之後,根本就未作任何抵抗,幾乎就是把鮮卑人給放進了並州。”
何進這一點說的倒是對的,張毅留下的三萬人的確是沒有做任何抵抗,就把柯比能和步度根放進了並州,當然了,這也是正常的,都是張毅的兵,怎麽可能會以死相搏呢?
“哼哼,”聽完何進的話,趙忠冷笑著說:“三萬大軍,虧你還是大將軍了,連我這個不懂軍事的人都能看出來三萬打三十萬,那簡直就是白送死,若大將軍是如此帶兵打仗的話,我看你還真該退位讓賢了。”
“你……”
趙忠的一頓嗆白,讓何進勃然大怒,他怒視著趙忠想說什麽,卻被漢靈帝製止了。
“行了,都少說兩句,”喝止了雙方的爭辯,漢靈帝拍著龍案吼著說:“現在的問題是解決鮮卑人的問題,不是讓你們在這裏吵架鬥嘴的,何進,你身為大將軍,說說怎麽對付鮮卑人,別告訴我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漢靈帝現在是被鮮卑人給嚇怕了,雖然他不關心政事,不理會老百姓死活,但他關心自己的皇位,前麵張毅也分析過,漢靈帝確實是個昏君,但他不是個庸君,他隻是不想去做一個好皇帝,並不是不能做一個好皇帝。
自從黃巾之亂開始之後,漢靈帝這個昏君展示出了他身為帝王的能力,對於軍政他現在是了如指掌,可正熟悉軍政他才會感到恐懼,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在洛陽周圍和洛陽城內現在僅剩十三萬左右的兵力,十三萬對三十萬這種懸殊的兵力差,讓漢靈帝不得不怕。
“啟稟陛下,”躬身行禮後,何進朗聲道:“臣已經命前將軍率軍北上了,可張毅持功自傲,提出了很多非常過分的條件,他……”
“等等,你說什麽?調前將軍北上拒敵?”
聽到何進要張毅北上拒敵之後,漢靈帝冷笑著說“何進啊何進,我看趙常侍的話沒錯,你真是該退位讓賢了,定平候身在冀州,他麾下的定平軍是剿滅黃巾逆賊的主力,你把他調走了,誰來剿滅黃巾逆賊?”
“陛下容稟,”再次行了一禮,何進胸有成竹的答道:“臣已經調了涼州的董卓,命他東進剿滅黃巾逆……”
“等等!”
突然打斷何進的話,張讓想了想,反問道:“董卓?涼州?那大將軍何不直接讓那個什麽董卓北上跟鮮卑人打不就得了?為何還要繞個圈非讓前將軍北上?”
“對啊,”點點頭,漢靈帝也不解的問:“讓前將軍就地剿滅黃巾軍,讓董卓北上不是更好?更省事兒?”
仿佛早就料到漢靈帝會有此一問的何進,振振有詞的答道:“陛下應該清楚,前將軍麾下的定平軍和北軍,一直就是對付鮮卑人的主力,他們跟鮮卑人打交道的時間最長,對鮮卑人也最有辦法,所以命他們調兵北上會事半功倍,這張毅就是掐準了這一點才持功自傲,向朝廷提出了非常過分的要求。”
何進是生怕張毅過的太舒坦了,是一有機會就要打張毅的小報告。
“什麽過分的要求?率兵北上這是他前將軍的責任,他還提什麽條件?”何進的話,讓漢靈帝眉頭大皺,他瞥了一眼諸葛珪之後,問何進:“他提什麽條件了,你跟朕說說。”
“啟稟陛下!”
沒等何進開口,諸葛珪就站了出來說:“陛下,我家侯爺的要求一點都不過分,我家侯爺隻是希望大將軍,能將屬於我們定平軍的兵餉、軍糧和陣亡撫恤金撥給我們,陛下,大將軍,我們定平軍在前方浴血奮戰,與鮮卑人廝殺,與黃巾軍廝殺,讓我們損兵折將,從河東郡帶出去的老兵,已經陣亡了四成,並州征召的士兵也戰士了五成,陛下,那些士兵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都需要撫恤金來活命啊。”
一邊說著,諸葛瑾聲淚俱下,看得漢靈帝都有些傷感了。
“陛下!”
諸葛珪話音一落,身為隊友的趙忠和張讓也站了出來。
張讓先道:“啟稟陛下,定平軍自成軍之日起,朝廷就沒發過糧餉,這期間的糧餉軍械等等,都是定平候自籌的,據臣所知,定平候已經散盡了家常,目前已經無力支撐了,臣懇請陛下撥糧發餉,不能讓前線的戰士們餓著肚子打仗啊。”
“啟稟陛下,”張讓一說完,趙忠也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說:“目前定平軍已經陣亡了十萬有餘,臣以為,朝廷應該給陣亡的將士們發放撫恤金,不能讓將士們流了血之後,再讓他們的親人流淚了,而且在此大漢危亡之際,臣以為應該將撫恤金的金額提升一倍,這樣才能解除將士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在前線更加賣力廝殺,如此才能保我大漢江山永固。”
趙忠一說完,十常侍中剩餘的幾人也紛紛站了出來喊道:“臣等附議。”
此時的趙忠和張讓,看起來那簡直比忠臣還要忠,可實際上諸葛珪是同十常侍達成了約定,朝廷撥給定平軍的軍餉、軍糧和撫恤金,十常侍都要提走三成,不然的話他們怎麽可能站出來替定平軍說話。
見十常侍都站出來替張毅說話了,本來還想開口反駁的何進,識趣的沒有再開口,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再說什麽也改變不了結局了。
就這樣,在十常侍的大力支持下,朝廷一下撥付了張毅四十萬兩黃金,以及一百萬石軍糧,軍餉和五十萬石軍糧由十常侍派兵護送到孤山,剩下的五十萬石則由何進派兵護送到冀州,不過護送大軍之中有三千也是十常侍派的人馬,為的是怕何進暗中搗亂,當然了,在糧餉尚未離開洛陽之前,其中的三成就已經被十常侍截留了。
在糧餉離開洛陽的當天,數隻信鴿也飄然從洛陽飛了出來,它們的方向,都是衝著冀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