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妃子的死在人數龐大的後宮裏不算什麽,良妃的死也就是胤禩悲痛。
“溫敬寡言曰良,孝弟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從這個字裏也可看出她處事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康熙對她的滿意。
胤礽的記憶裏這也是個及其貌美的女子,平日裏久居深宮很少能看見。胤礽身為太子平日裏自不用去給他的庶母請安,也因此不常見到良妃,但是逢年過節宮裏妃子都會出席的宴會還是能夠見到。隻是胤礽的注意力不在她上麵,再說做兒子的盯著自己父親的妃子看實在是失禮至極。
但是,從胤禩的表現來看,這也不是個簡單的,也對,宮裏有哪個女人簡單?德妃的三個兒子也是個個優異,哪怕早年夭折的六阿哥胤祚也極得康熙喜愛,不然不會取個“祚”字。
而胤祚也因為“祚”沒了命。
但四阿哥成了九龍奪嫡的最後勝利者後來的雍正帝,十四阿哥成了康熙朝後期最受寵愛的皇子,風頭直逼當年的胤礽。他本身的才幹自不必說。德妃在宮裏不顯山不露水,也不見得多麽的貌美,竟能穩坐後宮四大妃,把持宮務。
而良妃,後世裏有人說她為了兒子的前途活活逼死了自己,畢竟她的死實在胤禩被康熙斥責“辛者庫賤婦所出”之後。胤礽想,聽到這句話胤禩不好受,良妃更不會好受,就因為自己出身辛者庫就給兒子帶來罵名,那麽自己死了之後呢?自己是辛者庫賤婦,那麽寵幸自己的皇上您又是什麽?
就算不說,良妃心裏也是怨的。
胤禩病在家裏出不了門,康熙幹脆免了他的差事,讓他在家好好養著,萬一八阿哥因為太過於悲痛而一病不起,更加顯示出他的純孝,再引起滿朝讚譽,這是康熙所不願看到的。
+++++++++++++++++++++++++++++++++++++++++++++++++++++++++++++++++++++++++++++++++
胤礽住的莊子裏去了個客人,就在傍晚胤礽準備叫人擺飯的時候。康熙帶著人突然去了,事先說都沒說,帶著幾個侍衛出了城。胤礽有些驚訝,這個時候出城過來明天早上還有早朝他回的去嗎?雖然這樣想胤礽還是起來迎接。
雖然有可能康熙是因為良妃的死而出宮散心,但胤礽不認為康熙對她有多大的感情,
要說康熙真的對某人有真情,大概是胤礽生母赫舍裏。那是康熙還算年少,沒有後來的帝王冷酷,那時少年夫妻生活甜蜜。赫舍裏在康熙的心目中站了很高的地位,隻是如果赫舍裏還活著的話,康熙就不一定對她有多大的感情。
赫舍裏的離開讓康熙記憶裏全是她的好,全是滿滿的回憶。就不知康熙是在懷念她還是在懷念他逝去回不來的年少風華。
毫無疑問,胤礽是沾了赫舍裏和承祜的光,才有了後來的皇太子,才能在康熙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人們總是對逝去的東西抱有深深地還念之情,尤其是男人,心裏總會在某個地方藏著一塊傷,一碰就會痛的,從未結疤的傷。
當年意氣風發,擒鼇拜,平三藩,收台灣,坐擁整個天下,而今卻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人逝去,卻無法挽回。他不是神,哪怕是整個天下至高無上的帝王業阻止不了別人的離開。
屋裏點了燈,照在胤礽臉上有種溫暖的黃色,康熙外麵披著一件披風,胤礽走過去,親自給康熙脫掉披風。
胤礽笑道,“阿瑪來的可真是巧,廚房剛剛弄出個新花樣,阿瑪吃點新鮮點的。”
康熙也來了好奇心,畢竟在宮裏吃的再精致也沒有外麵莊子上的新鮮,“看你閑的,都有功夫關心廚房了。不過到底是什麽,朕嚐嚐。”
“也就是些野味,莊子裏出的,阿瑪肯定沒有吃過。”
菜以很快的速度擺了上來,胤礽口味有些偏淡,且晚上吃些油膩的不好消化,古代的晚上可沒有現代那麽多的夜生活,他也便養成了早起早睡的良好習慣。
胤礽站起來親自給康熙布菜,拿起碗給康熙舀了碗湯放到康熙手邊。“阿瑪嚐嚐這個,這是用山裏的野山菌和雞崽熬的,裏麵除了放點枸杞蔥和鹽什麽都沒加,喝得就是個‘鮮’字。”
“看把你閑的,都有功夫研究做菜了。”康熙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確實很香。
“兒子這也不在忙著嗎,兒子侍弄的那盆花長勢極好,不出幾天就開了。”
康熙笑罵道,“這還不是閑的慌?誠心膈應朕的是不?”
胤礽笑的如同狐狸,沒有接話。
吃了宮裏絕對不會有的東西,康熙比平常還多吃一碗飯,胤礽早就叫廚房多加點。畢竟外麵康熙帶來的侍衛還要伺候好。
飯後漱口,康熙到椅子上坐下,“這段日子真有點忙,也沒能過來看看你。”
胤礽自是知道康熙在忙什麽,他沒有傻到什麽人都不培養,他要做的是遠離這個權力漩渦,而不是傻乎乎的等著被人宰。對於他做的事康熙也是默許了的,畢竟“廢太子胤礽”已經死了的,他能翻出多大的花浪來?
況且,胤礽手裏要是,沒個人他還要懷疑自己是不是這麽多年都沒把太子教好,這樣會讓他大失顏麵。畢竟胤礽是他手把手帶大的,要是胤礽做不好事豈不在說他沒把胤礽教好?他能力不行?
開什麽玩笑。
“前些日子,”康熙手裏端著杯子,拿著杯蓋抿著杯裏的茶水,“朕得到密報,江南那邊又出事了。”言語裏是深深的疲憊。
江南屬“曆史遺留問題。”從清朝入關以來江南就連續的出事,當年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在漢族人民心中留下極重的傷痕。江南還是傳統的士林聚集地,從江南出來的學子數不勝數,這一方麵固然是前朝所留下來的,另一方麵就是江南的富饒。
江南是清朝官場的大染缸,無數的人掉進去被染上別的顏色,但還是有人前仆後繼。
“是鹽道那邊。”康熙歎口氣,“這件事朕不想鬧大,你回去幫朕查查。”
胤礽點點頭,他在這裏也很不舒服,很多事情無法處理,再說,這次回去想把弘皙帶上,讓他見見世麵,而不是局限於紫禁城。有些人入了紫禁城就再也沒出去過。他不想讓弘皙一輩子都局限在這北邊一畝三分地裏。
就看康熙怎麽說,會不會同意了。
但是,胤礽也知道,這個想法很難實現,首先,弘皙隻是孫子輩,就算發生什麽事也不是要他出馬,他上麵還有一群叔叔們,而那些叔叔也不是等閑之輩。其次,弘皙要以什麽名義去,如果光明正大的去會不會打草驚蛇?畢竟要查的是鹽道,很多東西隻能暗中動作,弘皙在江南現身肯定會有些東西查不到。
胤礽在考慮怎麽跟康熙說,康熙卻發話了,“胤礽,這次不要與江寧織造府那邊聯係,朕感覺,江南能出這麽大的事江寧織造府不可能不知道,但送信的人卻不是江寧織造府的人,有可能……”
胤礽有些驚訝,擔任織造府的都是康熙的心腹,如果連織造府都合夥隱瞞,那麽這事在江南到底蔓延到何種地步?
“或者沒有那麽嚴重呢?畢竟織造府不會去注意一點小事。”
“但願吧……”康熙歎口氣。
“阿瑪,我想帶著弘皙走,他也不小了,也該出去走走。”胤礽斟酌語言向康熙提議。
果然,康熙如炬的目光一下子射過來,“帶他幹什麽?出去走走?你是在怪朕把你禁在紫禁城那麽多年?”
胤礽連忙站起來給康熙跪下,這完全是自己下意識的反應,看樣子原主經常被康熙訓斥然後養成如今的習慣。胤礽在心裏唾棄自己,不就是被說了一句,換算不上訓斥,自己就感到如芒刺背,果然,帝王的氣勢旁人是學不來的。
“兒子沒有那麽想過,兒子從未怨過阿瑪。”
“沒怨過?沒怨過你會走?沒怨過你還想帶著弘皙走?朕都想過將你複立太子你卻執意要走?”康熙手裏攥著茶杯,語氣平靜,但胤礽知道下麵隱藏著多深的怒火。他也知道不知什麽時候康熙手裏的杯子會砸下來,康熙從不收斂自己的情緒。
他知道,他都知道。他一直在算計康熙,從帝王的角度分析康熙,但他下意識的似乎沒在康熙與胤礽的父子關係上下太多功夫。
就算他不是太子,甚至連二阿哥都不是,他和康熙之間,還是有矛盾。原先的太子黨還是有一部分中堅人士,而他們似乎將關注點放在弘皙身上。
這些康熙都知道,他也知道弘皙與胤礽的關係越來越好,但是,康熙還是在擔心,本來將胤礽放到江南他自己也弄不出什麽事,而且胤礽做的事他都知道,但是加個弘皙呢?誰知道會出什麽事?
“阿瑪,”胤礽給康熙跪下去,“兒子向阿瑪保證兒子絕無二心,”抬起頭眼裏閃著淚花直視著康熙,康熙看了他一會,眼中感情不似作偽,便轉過頭,康熙不知想起什麽,手裏的杯子最終還是沒有扔下來。
“罷了……”康熙一聲長歎,起身離開了。
而胤礽在康熙走後很長時間才站起來。
他反複對自己說,這樣也好,他如果在一開始穿過來也許會盡力做個好太子,隻可惜,沒有如果。康熙朝,不管誰是太子,都不會有好下場,太子和皇帝的矛盾,諸子和太子的矛盾,諸子和皇帝的矛盾。本來,滿族就是一個奴隸製民族,它進化的也不夠完善。想學明朝的立太子製度,但明朝除了太子是重點培養外其餘諸子都與政權隔離,而不是像清朝那樣,個個阿哥手中都握有一部分權力。也就是說,康熙朝末年混亂局麵,兄弟反目,互相傾軋,全是康熙造成的。
內侍進來扶著胤礽,胤礽順著他的力道站起來,然後低眉順眼的站在一邊,胤礽擺擺手,示意更衣。
++++++++++++++++++++++++++++++++++++++++++++++++++++++++++++++++++++++++++++++++++++++++++++++++
在康熙走後歇下的胤礽不知道康熙寢宮的燈亮了一夜,胤礽還是不知道康熙找他是為了什麽,康熙不會說,就意味著胤礽永遠都不會知道。
良妃的死讓康熙想起了赫舍裏,又想起了胤礽,胤礽從來不知道他和赫舍裏有多少相似的地方。畫像再怎麽畫也是失真,從畫像上是看不出的,唯一記得清清楚楚的,也隻有康熙罷了,他看著胤礽從一個小小嬰兒長成少年,又從少年到如今,他全都記得,隻是,看樣子,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他與這個兒子,生分了……
“溫敬寡言曰良,孝弟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從這個字裏也可看出她處事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康熙對她的滿意。
胤礽的記憶裏這也是個及其貌美的女子,平日裏久居深宮很少能看見。胤礽身為太子平日裏自不用去給他的庶母請安,也因此不常見到良妃,但是逢年過節宮裏妃子都會出席的宴會還是能夠見到。隻是胤礽的注意力不在她上麵,再說做兒子的盯著自己父親的妃子看實在是失禮至極。
但是,從胤禩的表現來看,這也不是個簡單的,也對,宮裏有哪個女人簡單?德妃的三個兒子也是個個優異,哪怕早年夭折的六阿哥胤祚也極得康熙喜愛,不然不會取個“祚”字。
而胤祚也因為“祚”沒了命。
但四阿哥成了九龍奪嫡的最後勝利者後來的雍正帝,十四阿哥成了康熙朝後期最受寵愛的皇子,風頭直逼當年的胤礽。他本身的才幹自不必說。德妃在宮裏不顯山不露水,也不見得多麽的貌美,竟能穩坐後宮四大妃,把持宮務。
而良妃,後世裏有人說她為了兒子的前途活活逼死了自己,畢竟她的死實在胤禩被康熙斥責“辛者庫賤婦所出”之後。胤礽想,聽到這句話胤禩不好受,良妃更不會好受,就因為自己出身辛者庫就給兒子帶來罵名,那麽自己死了之後呢?自己是辛者庫賤婦,那麽寵幸自己的皇上您又是什麽?
就算不說,良妃心裏也是怨的。
胤禩病在家裏出不了門,康熙幹脆免了他的差事,讓他在家好好養著,萬一八阿哥因為太過於悲痛而一病不起,更加顯示出他的純孝,再引起滿朝讚譽,這是康熙所不願看到的。
+++++++++++++++++++++++++++++++++++++++++++++++++++++++++++++++++++++++++++++++++
胤礽住的莊子裏去了個客人,就在傍晚胤礽準備叫人擺飯的時候。康熙帶著人突然去了,事先說都沒說,帶著幾個侍衛出了城。胤礽有些驚訝,這個時候出城過來明天早上還有早朝他回的去嗎?雖然這樣想胤礽還是起來迎接。
雖然有可能康熙是因為良妃的死而出宮散心,但胤礽不認為康熙對她有多大的感情,
要說康熙真的對某人有真情,大概是胤礽生母赫舍裏。那是康熙還算年少,沒有後來的帝王冷酷,那時少年夫妻生活甜蜜。赫舍裏在康熙的心目中站了很高的地位,隻是如果赫舍裏還活著的話,康熙就不一定對她有多大的感情。
赫舍裏的離開讓康熙記憶裏全是她的好,全是滿滿的回憶。就不知康熙是在懷念她還是在懷念他逝去回不來的年少風華。
毫無疑問,胤礽是沾了赫舍裏和承祜的光,才有了後來的皇太子,才能在康熙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人們總是對逝去的東西抱有深深地還念之情,尤其是男人,心裏總會在某個地方藏著一塊傷,一碰就會痛的,從未結疤的傷。
當年意氣風發,擒鼇拜,平三藩,收台灣,坐擁整個天下,而今卻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人逝去,卻無法挽回。他不是神,哪怕是整個天下至高無上的帝王業阻止不了別人的離開。
屋裏點了燈,照在胤礽臉上有種溫暖的黃色,康熙外麵披著一件披風,胤礽走過去,親自給康熙脫掉披風。
胤礽笑道,“阿瑪來的可真是巧,廚房剛剛弄出個新花樣,阿瑪吃點新鮮點的。”
康熙也來了好奇心,畢竟在宮裏吃的再精致也沒有外麵莊子上的新鮮,“看你閑的,都有功夫關心廚房了。不過到底是什麽,朕嚐嚐。”
“也就是些野味,莊子裏出的,阿瑪肯定沒有吃過。”
菜以很快的速度擺了上來,胤礽口味有些偏淡,且晚上吃些油膩的不好消化,古代的晚上可沒有現代那麽多的夜生活,他也便養成了早起早睡的良好習慣。
胤礽站起來親自給康熙布菜,拿起碗給康熙舀了碗湯放到康熙手邊。“阿瑪嚐嚐這個,這是用山裏的野山菌和雞崽熬的,裏麵除了放點枸杞蔥和鹽什麽都沒加,喝得就是個‘鮮’字。”
“看把你閑的,都有功夫研究做菜了。”康熙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確實很香。
“兒子這也不在忙著嗎,兒子侍弄的那盆花長勢極好,不出幾天就開了。”
康熙笑罵道,“這還不是閑的慌?誠心膈應朕的是不?”
胤礽笑的如同狐狸,沒有接話。
吃了宮裏絕對不會有的東西,康熙比平常還多吃一碗飯,胤礽早就叫廚房多加點。畢竟外麵康熙帶來的侍衛還要伺候好。
飯後漱口,康熙到椅子上坐下,“這段日子真有點忙,也沒能過來看看你。”
胤礽自是知道康熙在忙什麽,他沒有傻到什麽人都不培養,他要做的是遠離這個權力漩渦,而不是傻乎乎的等著被人宰。對於他做的事康熙也是默許了的,畢竟“廢太子胤礽”已經死了的,他能翻出多大的花浪來?
況且,胤礽手裏要是,沒個人他還要懷疑自己是不是這麽多年都沒把太子教好,這樣會讓他大失顏麵。畢竟胤礽是他手把手帶大的,要是胤礽做不好事豈不在說他沒把胤礽教好?他能力不行?
開什麽玩笑。
“前些日子,”康熙手裏端著杯子,拿著杯蓋抿著杯裏的茶水,“朕得到密報,江南那邊又出事了。”言語裏是深深的疲憊。
江南屬“曆史遺留問題。”從清朝入關以來江南就連續的出事,當年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在漢族人民心中留下極重的傷痕。江南還是傳統的士林聚集地,從江南出來的學子數不勝數,這一方麵固然是前朝所留下來的,另一方麵就是江南的富饒。
江南是清朝官場的大染缸,無數的人掉進去被染上別的顏色,但還是有人前仆後繼。
“是鹽道那邊。”康熙歎口氣,“這件事朕不想鬧大,你回去幫朕查查。”
胤礽點點頭,他在這裏也很不舒服,很多事情無法處理,再說,這次回去想把弘皙帶上,讓他見見世麵,而不是局限於紫禁城。有些人入了紫禁城就再也沒出去過。他不想讓弘皙一輩子都局限在這北邊一畝三分地裏。
就看康熙怎麽說,會不會同意了。
但是,胤礽也知道,這個想法很難實現,首先,弘皙隻是孫子輩,就算發生什麽事也不是要他出馬,他上麵還有一群叔叔們,而那些叔叔也不是等閑之輩。其次,弘皙要以什麽名義去,如果光明正大的去會不會打草驚蛇?畢竟要查的是鹽道,很多東西隻能暗中動作,弘皙在江南現身肯定會有些東西查不到。
胤礽在考慮怎麽跟康熙說,康熙卻發話了,“胤礽,這次不要與江寧織造府那邊聯係,朕感覺,江南能出這麽大的事江寧織造府不可能不知道,但送信的人卻不是江寧織造府的人,有可能……”
胤礽有些驚訝,擔任織造府的都是康熙的心腹,如果連織造府都合夥隱瞞,那麽這事在江南到底蔓延到何種地步?
“或者沒有那麽嚴重呢?畢竟織造府不會去注意一點小事。”
“但願吧……”康熙歎口氣。
“阿瑪,我想帶著弘皙走,他也不小了,也該出去走走。”胤礽斟酌語言向康熙提議。
果然,康熙如炬的目光一下子射過來,“帶他幹什麽?出去走走?你是在怪朕把你禁在紫禁城那麽多年?”
胤礽連忙站起來給康熙跪下,這完全是自己下意識的反應,看樣子原主經常被康熙訓斥然後養成如今的習慣。胤礽在心裏唾棄自己,不就是被說了一句,換算不上訓斥,自己就感到如芒刺背,果然,帝王的氣勢旁人是學不來的。
“兒子沒有那麽想過,兒子從未怨過阿瑪。”
“沒怨過?沒怨過你會走?沒怨過你還想帶著弘皙走?朕都想過將你複立太子你卻執意要走?”康熙手裏攥著茶杯,語氣平靜,但胤礽知道下麵隱藏著多深的怒火。他也知道不知什麽時候康熙手裏的杯子會砸下來,康熙從不收斂自己的情緒。
他知道,他都知道。他一直在算計康熙,從帝王的角度分析康熙,但他下意識的似乎沒在康熙與胤礽的父子關係上下太多功夫。
就算他不是太子,甚至連二阿哥都不是,他和康熙之間,還是有矛盾。原先的太子黨還是有一部分中堅人士,而他們似乎將關注點放在弘皙身上。
這些康熙都知道,他也知道弘皙與胤礽的關係越來越好,但是,康熙還是在擔心,本來將胤礽放到江南他自己也弄不出什麽事,而且胤礽做的事他都知道,但是加個弘皙呢?誰知道會出什麽事?
“阿瑪,”胤礽給康熙跪下去,“兒子向阿瑪保證兒子絕無二心,”抬起頭眼裏閃著淚花直視著康熙,康熙看了他一會,眼中感情不似作偽,便轉過頭,康熙不知想起什麽,手裏的杯子最終還是沒有扔下來。
“罷了……”康熙一聲長歎,起身離開了。
而胤礽在康熙走後很長時間才站起來。
他反複對自己說,這樣也好,他如果在一開始穿過來也許會盡力做個好太子,隻可惜,沒有如果。康熙朝,不管誰是太子,都不會有好下場,太子和皇帝的矛盾,諸子和太子的矛盾,諸子和皇帝的矛盾。本來,滿族就是一個奴隸製民族,它進化的也不夠完善。想學明朝的立太子製度,但明朝除了太子是重點培養外其餘諸子都與政權隔離,而不是像清朝那樣,個個阿哥手中都握有一部分權力。也就是說,康熙朝末年混亂局麵,兄弟反目,互相傾軋,全是康熙造成的。
內侍進來扶著胤礽,胤礽順著他的力道站起來,然後低眉順眼的站在一邊,胤礽擺擺手,示意更衣。
++++++++++++++++++++++++++++++++++++++++++++++++++++++++++++++++++++++++++++++++++++++++++++++++
在康熙走後歇下的胤礽不知道康熙寢宮的燈亮了一夜,胤礽還是不知道康熙找他是為了什麽,康熙不會說,就意味著胤礽永遠都不會知道。
良妃的死讓康熙想起了赫舍裏,又想起了胤礽,胤礽從來不知道他和赫舍裏有多少相似的地方。畫像再怎麽畫也是失真,從畫像上是看不出的,唯一記得清清楚楚的,也隻有康熙罷了,他看著胤礽從一個小小嬰兒長成少年,又從少年到如今,他全都記得,隻是,看樣子,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他與這個兒子,生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