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諸多爭議中繼位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


    李世民獨具慧眼,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才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使得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像杜如晦、房玄齡、魏征、馬周、長孫無忌、李靖、秦叔寶、尉遲敬德等。


    貞觀時期,唐朝武功之盛,除太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穀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曆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占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李世民還注重商業的發展,中國封建王朝曆來的經濟特征是“重農抑商”,商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相當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種田人要低好幾個等次。這也是中國的封建經濟一直得不到實質性發展的主要原因。


    貞觀時期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將眼光放到很遠。在李世民**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  新興的商業城市象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涼州。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自漢開辟的“絲綢之路” 一直是聯係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稠之路成了整個世 界的黃金走廊。


    李世民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可真是 前無古人、同時也讓後世領導望塵莫及,民族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隻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 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執思失力、契畢 何力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 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李世民還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麵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 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於誌寧、魏征、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健全行政管 理機製,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 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 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 時違背而更改。 這一切使得唐朝成為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四方臣服,萬國朝貢。


    李世民知人善用、虛心納諫,重用賢臣;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複興、完善科舉製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麵;同時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經過李世民的不懈努力,唐朝出現了第一個治世——貞觀之治,李世民也因此被稱為千古一帝,被後世人敬仰推崇!


    現在很多人都隻羨慕你成功後的輝煌,卻沒人關注你創業之初的艱難。


    自己這位父王在登基之初就異常艱難,內憂就先不說了,先說外患。


    李世民剛剛登基為帝,突厥十萬大軍便攻到高陵。李世民不敢輕敵,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勇將尉遲敬德,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抵達涇陽,防禦突厥。雖然尉遲敬德在戰役中取勝了,卻無法阻擋突厥人前進的步伐,頡利可汗的十萬雄兵像決了堤的洪水,滾滾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


    迫不得已,李世民單身會頡利和談,終於在八月三十日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簽署了和平協議,雙方斬殺白馬立盟,之後,頡利可汗率突厥全體騎兵返回,一場大戰終於偃旗息鼓。


    與突厥頡利簽訂了“渭水之盟”,答應每年給頡利進貢,相對於李世民這樣雄才偉略的帝王來說,這是的恥辱,是大唐的恥辱。堂堂的大唐帝國逼迫於北部草原遊牧民族簽訂了不平等的盟約,還要進貢。雖然曆史上不乏有這些的朝代,那不是李世民能左右的。但是,在他的大唐,在他的心中,這就是一個恥辱。所以,他時刻都想洗刷恥辱。


    李恪看著眼前這位英明神武的父王一臉疲憊,還不到三十歲耳邊已有幾絲銀發,不由得眼睛發酸心中一痛。


    李世民大概是感受到了李恪的殷切目光,便丟出一個重大問題,“虎頭,你對如今的時局怎麽看?”


    李恪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問自己怎麽一個敏感的問題,不由得有些結巴道:“這…孩兒…”


    “這什麽這?這裏就我們父子倆,虎頭你大膽的說,即便說錯了父王也不會怪罪你!”李世民鼓勵道。


    看著李世民那殷切的目光,李恪的膽子也太了起來,挺胸抬頭道:“現在我大唐內憂外患,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這些都是暫時,以父王的英明神武,文治武功,這些小問題很快就能克服,父王必將開創一番盛世,成就千古偉業。


    聽了李恪的話,李世民皺起了眉頭,板著臉道:“不用光撿好聽的說,說具體問題!”


    見自己的父王如此說,李恪也沒再藏著掖著,結合曆史再根據自己的見解,李恪侃侃而談道:“內憂便是隱太子舊部、餘黨等殘餘勢力並不甘心失敗,他們必定隱藏在暗處時刻關注著朝堂,國家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們便會炭中取栗,犯上作亂。還有關隴軍事集團、山東士族集團和江南文士集團都心思各異,並不與我大唐李氏一條心。”


    “外患便是草原霸主頡利可汗已經統一突厥各部,頡利作為一代梟雄,眼光謀略應該差不了,現在我大唐內部不穩,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相信頡利是不可能放過的!”


    聽了李恪的見解,李世民眉頭緊鎖,在大廳不停的來回走動,語氣有些急促道:“你再談談我大唐百姓吧!”


    <a id="wzsy" href="http://www.fantuankanshu.com">fantuankanshu.com</a>


    李恪繼續款款而談道:“其實我大唐百姓的困境並不是我朝造成的,是前朝隋煬帝殘暴不仁、荒淫無度、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最終造成各路豪強揭竿而起,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貧。”


    “百姓戶數從前隋大業初年的將近九百萬戶,銳減到現在的兩百餘萬戶。而且現在戰爭仍未停止,兵役徭役依然承重,這就導致我大唐的人口仍然在減少。”


    “再有,今天我朝多處受災,很多百姓今年顆粒無收,朝廷也那不出那麽多的糧食賑災,直接導致我大唐民不聊生,餓殍滿地,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人間悲劇。”


    “很多地方就如同曹操的詩中描寫的那樣,‘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聽了李恪的敘述,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李恪的話觸動了李世民內心深處的愧疚與不安,李恪所說的情況李世民不是不知道,他甚至比李恪知道得更加詳細,也知道具體情況比李恪所說的更加嚴重,隻是他沒有辦法解決,不願提起罷了。作為國家領導人看到自己的子民正在受苦受難,自己卻無能為力,這讓他羞愧得無地自容。


    久久的沉默之後,李世民發出了一聲長歎。


    李世民又在大廳裏來回走動,最後疑問道:“這些都是你來長安路上的所見所聞嗎?”


    “是的,父王!”李恪見李世民一臉憂愁的模樣,忍不住勸慰道:“父王,百姓如今的困局並不是你造成的,這都是曆史遺留問題……”


    “虎頭,你不用為父王找借口,既然現在父王是國家的領導人,就有義務保護好自己的子民不受傷害,本太子即使不能保證他們每個人大富大貴,但也不能見他們忍凍挨餓而無動於衷,看來解決百姓的生計問題,是目前朝廷的第一要務。”李世民異常鎮靜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在心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在心中並收藏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