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父王…”李恪等人急忙行禮道。
“平身!”李世民微笑道。
李世民滿臉的驚喜與欣然,麵帶驕傲的看著李恪。
孔穎達則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淡笑,撫須輕搖皓,雙目中精光四溢,背手拈須說道:“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不忍,乃是仁爾,非是庖廚之垢,而是仁義之心……漢王的這翻解讀,雖然新穎,但卻頗有道理!”
孔穎達此評一出,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到了李恪的身上,李恪沒想到這番來自於後世教科書上的論解會被李世民、孔穎達等人聽到。
李恪不僅沒有因此而擔心,反而心中有些激動,因為在古代的文化之中,有許多出錯,有許多誤傳,結果好好的思想就成了糟粕,而現在自己對麵的一群人是大唐最權威最有勢力的一群人…
李世民,大唐皇帝,天下第一人,日月山川盡操於手,億萬生靈係於一身;孔穎達,孔聖人後人,儒家大賢,儒家公認的第一人,如果他們認同自己的新解,或許,就可以避免曆史上很多聖人之語被誤傳的結果。
“不忍,乃是仁爾,非是庖廚之垢,而是仁義之心……”神神叨叨丟魂了一般的李泰呆愣愣的坐在那裏,連一眾師長們到了都不知道,嘴裏不停的叨念著重複了不下十遍,才忽而猛地站了起來,朝著李恪深深的鞠躬彎下了腰去,有些癲狂的說道:“感謝三哥教誨,讓青雀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四弟客氣了,其實孤最近熟讀聖人典籍,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所以的典籍都沒有斷句,我華夏文字含義頗多,而我大唐對於斷句又無定法,所以斷句不對往往就會失去本意…”李恪幽幽道。
“斷句”孔穎達有些疑惑的扭過頭,看著這個聰明的有些過頭的皇子。
“對啊,斷句,咱們現在那些經典通篇都是連在一起的,怎麽知道從哪裏斷開”李恪這段時間一直在被這件事情所苦惱著,這時的書沒有標點符號,全書連成一片,讀起來太費事兒,作為一個現代人,這種古文對他來說就是天書一樣。
“這有何難書讀的多了,自然就會斷了。”老夫子一臉傲然,分明就是表示自己書讀的夠多,另一層含意當然就是李恪讀的不夠,沒文化。
“嗬嗬,孔大人此言差矣,孔大人學問高,很多文章看一遍便知其意,但不是所有人的學識都有孔大人怎麽高,既然如孔大人這般的大儒也不能保證每次斷句都完全正確…”李恪緩緩道。
“嗬嗬!漢王殿下太輕看老夫了,老夫怎麽多年來自問沒有斷錯過一句!”孔穎達一臉驕傲道。
“嗬嗬,孔師既然如此說,不如幫本王斷一下句子如何”李恪滿臉笑意道。
“好呀!漢王殿下有何題目,不防說出來老夫聽聽如何”孔穎達滿臉自信道。
李恪心想老小子不怕你現在跳的歡,有你哭的時候,李恪叫秋香拿來紙筆龍飛鳳舞般寫出一行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放下筆之後李恪笑著對站在一邊觀看的孔穎達說道:“孔大人且看,就是這句。”
早就將字跡看在眼中的孔老頭哂然一笑,縷著胡子自信的說道:“漢王殿下你是再逗老夫開心嗎此句如此簡單,太子殿下如何斷不出來呢”
“不知孔師是如何斷的”李恪不僅不動怒,反而一臉深意的望著孔穎達,出言問道。
“漢王且看。”孔老頭言罷,伸手提筆,一臉傲嬌的在紙上寫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孔穎達寫完還不忘笑著對李恪道:“漢王且看微臣斷得可對!”
李恪看了一眼,微笑道:“斷的很對,孔大人可還有其他斷法”
“其他斷法”孔穎達皺眉沉吟半晌道:“沒有了,應該就隻有這一種斷法吧”
“嗬嗬,但本王還有另外一種斷法,意思卻和孔大人所斷句子的意思恰恰相反!”李恪一臉平靜道。
“一句兩意還意思相反”李世民驚呼道。
李世民的聲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所有人都圍攏了過來。
“漢王殿下別說笑,這根本不可能!”孔穎達語氣堅定道。
“是嗎”李恪沒有多說廢話,提起筆邊在紙上寫上: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同樣是這幾個字,這樣一斷句,意思果然完全不一樣了!”李泰滿臉驚訝道。
“這”孔穎達同意一臉震驚。
“孔大人,再看這一句如何斷!”李恪又在紙上寫上: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穎達一臉古怪的寫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後一臉鄙視道:“漢王殿下這是所有讀書人都知道的意思,不知殿下為何要拿來考老夫,難道殿下又有不同的斷法。”
“孔大人說對了,本王還真有不同的斷法!”李恪一臉雲淡風輕的在紙上寫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兩種斷法意思又正好相反,前句,民眾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可以讓他們懂得知識,如果限製就不行。
後一句,民眾可以聽從使喚,但不能讓他們知道一些道理戓知識,不然不好管理。
孔穎達瞬間如遭雷擊,呆立當場,隨後臉色慘白,口中訥訥不知所言,完全是亂了方寸。
身為孔子第31世孫,竟然從未想過老祖宗一句話會有如許多意思,這讓孔穎達有種愧對列祖列宗的感覺。
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半大孩子就能把一句話說成三個意思,如果是其他人呢如果是別有用心之人呢會不會曲解祖宗的意思
不僅孔穎達被雷得外焦裏嫩,在場所有人都一種顛覆人生觀的感覺。
“怎會如此難道我們之前讀的聖賢書都有可能曲解其意嗎”李泰喃喃道,顯然今天的所見所聞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
“平身!”李世民微笑道。
李世民滿臉的驚喜與欣然,麵帶驕傲的看著李恪。
孔穎達則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淡笑,撫須輕搖皓,雙目中精光四溢,背手拈須說道:“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不忍,乃是仁爾,非是庖廚之垢,而是仁義之心……漢王的這翻解讀,雖然新穎,但卻頗有道理!”
孔穎達此評一出,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到了李恪的身上,李恪沒想到這番來自於後世教科書上的論解會被李世民、孔穎達等人聽到。
李恪不僅沒有因此而擔心,反而心中有些激動,因為在古代的文化之中,有許多出錯,有許多誤傳,結果好好的思想就成了糟粕,而現在自己對麵的一群人是大唐最權威最有勢力的一群人…
李世民,大唐皇帝,天下第一人,日月山川盡操於手,億萬生靈係於一身;孔穎達,孔聖人後人,儒家大賢,儒家公認的第一人,如果他們認同自己的新解,或許,就可以避免曆史上很多聖人之語被誤傳的結果。
“不忍,乃是仁爾,非是庖廚之垢,而是仁義之心……”神神叨叨丟魂了一般的李泰呆愣愣的坐在那裏,連一眾師長們到了都不知道,嘴裏不停的叨念著重複了不下十遍,才忽而猛地站了起來,朝著李恪深深的鞠躬彎下了腰去,有些癲狂的說道:“感謝三哥教誨,讓青雀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四弟客氣了,其實孤最近熟讀聖人典籍,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所以的典籍都沒有斷句,我華夏文字含義頗多,而我大唐對於斷句又無定法,所以斷句不對往往就會失去本意…”李恪幽幽道。
“斷句”孔穎達有些疑惑的扭過頭,看著這個聰明的有些過頭的皇子。
“對啊,斷句,咱們現在那些經典通篇都是連在一起的,怎麽知道從哪裏斷開”李恪這段時間一直在被這件事情所苦惱著,這時的書沒有標點符號,全書連成一片,讀起來太費事兒,作為一個現代人,這種古文對他來說就是天書一樣。
“這有何難書讀的多了,自然就會斷了。”老夫子一臉傲然,分明就是表示自己書讀的夠多,另一層含意當然就是李恪讀的不夠,沒文化。
“嗬嗬,孔大人此言差矣,孔大人學問高,很多文章看一遍便知其意,但不是所有人的學識都有孔大人怎麽高,既然如孔大人這般的大儒也不能保證每次斷句都完全正確…”李恪緩緩道。
“嗬嗬!漢王殿下太輕看老夫了,老夫怎麽多年來自問沒有斷錯過一句!”孔穎達一臉驕傲道。
“嗬嗬,孔師既然如此說,不如幫本王斷一下句子如何”李恪滿臉笑意道。
“好呀!漢王殿下有何題目,不防說出來老夫聽聽如何”孔穎達滿臉自信道。
李恪心想老小子不怕你現在跳的歡,有你哭的時候,李恪叫秋香拿來紙筆龍飛鳳舞般寫出一行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放下筆之後李恪笑著對站在一邊觀看的孔穎達說道:“孔大人且看,就是這句。”
早就將字跡看在眼中的孔老頭哂然一笑,縷著胡子自信的說道:“漢王殿下你是再逗老夫開心嗎此句如此簡單,太子殿下如何斷不出來呢”
“不知孔師是如何斷的”李恪不僅不動怒,反而一臉深意的望著孔穎達,出言問道。
“漢王且看。”孔老頭言罷,伸手提筆,一臉傲嬌的在紙上寫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孔穎達寫完還不忘笑著對李恪道:“漢王且看微臣斷得可對!”
李恪看了一眼,微笑道:“斷的很對,孔大人可還有其他斷法”
“其他斷法”孔穎達皺眉沉吟半晌道:“沒有了,應該就隻有這一種斷法吧”
“嗬嗬,但本王還有另外一種斷法,意思卻和孔大人所斷句子的意思恰恰相反!”李恪一臉平靜道。
“一句兩意還意思相反”李世民驚呼道。
李世民的聲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所有人都圍攏了過來。
“漢王殿下別說笑,這根本不可能!”孔穎達語氣堅定道。
“是嗎”李恪沒有多說廢話,提起筆邊在紙上寫上: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同樣是這幾個字,這樣一斷句,意思果然完全不一樣了!”李泰滿臉驚訝道。
“這”孔穎達同意一臉震驚。
“孔大人,再看這一句如何斷!”李恪又在紙上寫上: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穎達一臉古怪的寫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後一臉鄙視道:“漢王殿下這是所有讀書人都知道的意思,不知殿下為何要拿來考老夫,難道殿下又有不同的斷法。”
“孔大人說對了,本王還真有不同的斷法!”李恪一臉雲淡風輕的在紙上寫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兩種斷法意思又正好相反,前句,民眾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可以讓他們懂得知識,如果限製就不行。
後一句,民眾可以聽從使喚,但不能讓他們知道一些道理戓知識,不然不好管理。
孔穎達瞬間如遭雷擊,呆立當場,隨後臉色慘白,口中訥訥不知所言,完全是亂了方寸。
身為孔子第31世孫,竟然從未想過老祖宗一句話會有如許多意思,這讓孔穎達有種愧對列祖列宗的感覺。
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半大孩子就能把一句話說成三個意思,如果是其他人呢如果是別有用心之人呢會不會曲解祖宗的意思
不僅孔穎達被雷得外焦裏嫩,在場所有人都一種顛覆人生觀的感覺。
“怎會如此難道我們之前讀的聖賢書都有可能曲解其意嗎”李泰喃喃道,顯然今天的所見所聞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