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以後,所有的四書五經,孔孟思想都限製在他“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換句話說,明代以後的人為了考取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其中有很多問題如果按照李恪等唐人的角度來講,他的注解隻能參考,不能完全相信。
所以,後世的人們總是說孔子成了君王專職的幫凶,他的忠君思想統治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讀書人。
然而,在李恪細讀了《論語》再加上他以唐人的身份來看,這樣的說法是錯的,值得推敲。
打個比方,如果把孔子思想當成是算術中的三三得九,那後來所有的注解之人的注解,包括他們對孔子偏見都不是孔子本身的問題,而是他們算術不精,算錯了數字而已。
縱觀中國文化的發展,大致分為兩段。譬如一提起秦漢文化以前的中國文化,人們就拿孔孟思想代表一切。其實所謂的孔孟思想,隻是中國文化中間主要的一個環節。
兩外還有道家、墨家、諸子百家……很多很多,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係統下來的。如果把範圍縮小,則有儒、墨、道主要的三家。尤其中國文化在政治上曆代引用的是道家和儒家思想。
當一個國家每逢變亂的時候,撥亂反正,都是屬於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則用儒家孔孟思想。
所以,李恪認為孔孟思想和道家是不分家的,這種分家是在秦漢之後的事。而到了唐朝,中國文化已經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釋、道三家了。
道家不言而喻,大唐李姓開國,尊李耳的道教為國家是必然的。而佛家的那套愚昧的思想李恪極為不滿意。所以,在《論語》上下功夫成了他心中的一個目標。
他想看自己是否能夠按照前世的一些思想重新注解一部《論語》,闡述孔子本身的思想,讓以後的讀書人可以不被各種錯誤注解所誤導。
雖然,他知道自己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不會出現像後世朱熹那樣的注解,將孔子的思想歪曲為忠君思想而為統治者所用,毒害讀書人。
李恪自覺對儒家思想了解得還不夠透徹,決定以後多花點時間在學習和研讀儒家經典上。
翌日!
李恪剛剛鑽出被窩,就被一股冷冽的寒風,吹的直哆嗦,趕盡披著大衣,下了炕,叫下人給爐子裏添了點煤塊。
然後李恪泡了一杯熱茶,正準備找本《論語》來讀讀,沒想到宮裏的太監卻帶來了李世民的口諭,“陛下宣漢王禦書房覲見。”
李恪有點驚訝,父王這個時候找自己是為何事呢李恪也沒有過多的糾結此事,去了就知道了,反正自己也有事要找父王。
“不知道父皇找兒臣所謂何事請王公公告知”李恪問李順道。
“殿下趕快隨老奴進宮吧,老奴也不知道皇上為什麽會召見王爺。”李順拱手說道。
“請王公公稍等片刻,本王換件衣服就來。”
“王爺請自便!”
李恪沒再拖拉,閃身入了後殿,然後他找秋香服侍自己將衣冠整了一整,方才出來,跟李順道,“王公公請。”
李順微一側身,躬身讓李恪前行。
兩人來到甘泉宮,李順稟報完畢之後李恪方才進入禦書房。
“兒臣李恪拜見父王!”李恪行禮道。
“起來吧!知道朕為什麽叫你來了嗎”李世民的聲音淡淡的不帶一絲表情。
“啟稟父王,兒臣不知,不過兒臣倒是有一件事情要稟告父王!”李恪一臉輕鬆道。
“哦!你有何事要稟告”李世民一臉淡然。
“嗬嗬!恭喜父王,你要有兒媳婦了!”李恪一臉訕笑道。
“咳咳…什麽你再給朕說一遍!”李世民顯然是被李恪的話雷得不輕。
“嘿嘿!啟稟父王,兒臣在上元節遇上了一位姑娘,並不可自拔的愛上了她,那姑娘對兒臣也是情根深種,於是我倆就私定終身,恪特來懇請父王賜婚我倆!隻有父王聖旨一下,你老不就有兒媳婦了嗎”李恪一臉羞澀道。
“滑頭,你還知道要來懇請父王賜婚與你們啊!還以為你把朕給忘記了呢!”李世民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瞧父王說的,即使兒臣再不學無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是知道的!”李恪故作不滿道。
“嗬嗬…你知道對方是誰家住何方嗎你就來叫朕賜婚”李世民平靜道。
“知道,知道,兒臣以叫人打聽清楚了,對方名叫蘇婉兒,京兆武功人,出生官宦世家,父親是秘書丞蘇亶,伯父乃當朝駙馬蘇勖,曾祖父更是鼎鼎大名的前隋宰相蘇威,與兒臣也算是門當戶對…”李恪一臉討好道。
“調查得夠清楚的,看來你小子是有備而來啊!”李世民打趣道。
“嘿嘿…有備無患嘛!”李恪訕笑道。
“好一個有備無患,可是你小子才十二歲,你讓朕如何賜婚與你倆”李世民道。
“嘿嘿…可以先訂婚嘛!”李恪繼續討好道。
“你小子咋這麽猴急,就不能等三年,當你到達結婚年齡,朕再給你賜婚不行嗎”李世民一臉苦笑道。
“不能等,這麽好的姑娘,萬一被別人捷足先登了怎麽辦”李恪滿臉激動道。
“沒出息,除了她我大唐就沒有女人了嗎”李世民微怒道。
“任她弱水三千,恪隻取這一瓢,還望父王成全!”李恪滿臉激動道。
“朕考慮一下吧,真拿你小子沒辦法!”李世民有些無奈道。
“謝父王成全!”李恪大喜道。
“你小子先不要高心得太早,更不能因為一個女人就忘了朕交給你的正事,那些災民現在如何了”李世民一臉嚴肅道。
“父王放心,災民的事兒臣都辦得妥妥的!”李恪滿臉自信道。
“具體說說!”李世民道。
“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災民們都擁有了自己的房屋,已經不需要再害怕風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災民被凍死,與次同時,兒臣組織災民開發了大量的荒地,開春後便可以播種,隻要等到秋收,他們便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李恪娓娓道來。
李世民聽完李恪的匯報,滿意的點了點頭。
所以,後世的人們總是說孔子成了君王專職的幫凶,他的忠君思想統治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讀書人。
然而,在李恪細讀了《論語》再加上他以唐人的身份來看,這樣的說法是錯的,值得推敲。
打個比方,如果把孔子思想當成是算術中的三三得九,那後來所有的注解之人的注解,包括他們對孔子偏見都不是孔子本身的問題,而是他們算術不精,算錯了數字而已。
縱觀中國文化的發展,大致分為兩段。譬如一提起秦漢文化以前的中國文化,人們就拿孔孟思想代表一切。其實所謂的孔孟思想,隻是中國文化中間主要的一個環節。
兩外還有道家、墨家、諸子百家……很多很多,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係統下來的。如果把範圍縮小,則有儒、墨、道主要的三家。尤其中國文化在政治上曆代引用的是道家和儒家思想。
當一個國家每逢變亂的時候,撥亂反正,都是屬於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則用儒家孔孟思想。
所以,李恪認為孔孟思想和道家是不分家的,這種分家是在秦漢之後的事。而到了唐朝,中國文化已經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釋、道三家了。
道家不言而喻,大唐李姓開國,尊李耳的道教為國家是必然的。而佛家的那套愚昧的思想李恪極為不滿意。所以,在《論語》上下功夫成了他心中的一個目標。
他想看自己是否能夠按照前世的一些思想重新注解一部《論語》,闡述孔子本身的思想,讓以後的讀書人可以不被各種錯誤注解所誤導。
雖然,他知道自己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不會出現像後世朱熹那樣的注解,將孔子的思想歪曲為忠君思想而為統治者所用,毒害讀書人。
李恪自覺對儒家思想了解得還不夠透徹,決定以後多花點時間在學習和研讀儒家經典上。
翌日!
李恪剛剛鑽出被窩,就被一股冷冽的寒風,吹的直哆嗦,趕盡披著大衣,下了炕,叫下人給爐子裏添了點煤塊。
然後李恪泡了一杯熱茶,正準備找本《論語》來讀讀,沒想到宮裏的太監卻帶來了李世民的口諭,“陛下宣漢王禦書房覲見。”
李恪有點驚訝,父王這個時候找自己是為何事呢李恪也沒有過多的糾結此事,去了就知道了,反正自己也有事要找父王。
“不知道父皇找兒臣所謂何事請王公公告知”李恪問李順道。
“殿下趕快隨老奴進宮吧,老奴也不知道皇上為什麽會召見王爺。”李順拱手說道。
“請王公公稍等片刻,本王換件衣服就來。”
“王爺請自便!”
李恪沒再拖拉,閃身入了後殿,然後他找秋香服侍自己將衣冠整了一整,方才出來,跟李順道,“王公公請。”
李順微一側身,躬身讓李恪前行。
兩人來到甘泉宮,李順稟報完畢之後李恪方才進入禦書房。
“兒臣李恪拜見父王!”李恪行禮道。
“起來吧!知道朕為什麽叫你來了嗎”李世民的聲音淡淡的不帶一絲表情。
“啟稟父王,兒臣不知,不過兒臣倒是有一件事情要稟告父王!”李恪一臉輕鬆道。
“哦!你有何事要稟告”李世民一臉淡然。
“嗬嗬!恭喜父王,你要有兒媳婦了!”李恪一臉訕笑道。
“咳咳…什麽你再給朕說一遍!”李世民顯然是被李恪的話雷得不輕。
“嘿嘿!啟稟父王,兒臣在上元節遇上了一位姑娘,並不可自拔的愛上了她,那姑娘對兒臣也是情根深種,於是我倆就私定終身,恪特來懇請父王賜婚我倆!隻有父王聖旨一下,你老不就有兒媳婦了嗎”李恪一臉羞澀道。
“滑頭,你還知道要來懇請父王賜婚與你們啊!還以為你把朕給忘記了呢!”李世民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瞧父王說的,即使兒臣再不學無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是知道的!”李恪故作不滿道。
“嗬嗬…你知道對方是誰家住何方嗎你就來叫朕賜婚”李世民平靜道。
“知道,知道,兒臣以叫人打聽清楚了,對方名叫蘇婉兒,京兆武功人,出生官宦世家,父親是秘書丞蘇亶,伯父乃當朝駙馬蘇勖,曾祖父更是鼎鼎大名的前隋宰相蘇威,與兒臣也算是門當戶對…”李恪一臉討好道。
“調查得夠清楚的,看來你小子是有備而來啊!”李世民打趣道。
“嘿嘿…有備無患嘛!”李恪訕笑道。
“好一個有備無患,可是你小子才十二歲,你讓朕如何賜婚與你倆”李世民道。
“嘿嘿…可以先訂婚嘛!”李恪繼續討好道。
“你小子咋這麽猴急,就不能等三年,當你到達結婚年齡,朕再給你賜婚不行嗎”李世民一臉苦笑道。
“不能等,這麽好的姑娘,萬一被別人捷足先登了怎麽辦”李恪滿臉激動道。
“沒出息,除了她我大唐就沒有女人了嗎”李世民微怒道。
“任她弱水三千,恪隻取這一瓢,還望父王成全!”李恪滿臉激動道。
“朕考慮一下吧,真拿你小子沒辦法!”李世民有些無奈道。
“謝父王成全!”李恪大喜道。
“你小子先不要高心得太早,更不能因為一個女人就忘了朕交給你的正事,那些災民現在如何了”李世民一臉嚴肅道。
“父王放心,災民的事兒臣都辦得妥妥的!”李恪滿臉自信道。
“具體說說!”李世民道。
“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災民們都擁有了自己的房屋,已經不需要再害怕風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災民被凍死,與次同時,兒臣組織災民開發了大量的荒地,開春後便可以播種,隻要等到秋收,他們便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李恪娓娓道來。
李世民聽完李恪的匯報,滿意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