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府府後院的小花園裏,有一處八角涼亭,朱欄玉砌,甚為雅致。
此際百草枯黃秋風瑟瑟,院子裏的景致難免凋敝蕭索,唯有涼亭前一泓淺潭秋水盈盈,潭邊三五蠟子樹葉片漸漸轉呈紅色,熱烈如火,倒映潭中,頗有幾分詩情畫意。
亭子四周圍了一圈兒紗幔,擋住瑟縮的秋風,亭內拜訪一張漆花案幾,上麵放置著一尊紅泥小爐,此刻爐火正旺,淡藍色的火苗伸伸縮縮舔舐著黃銅水壺的壺底,壺裏的泉水發出咕嘟咕嘟的響聲。
秋香跪坐於地,伸手輕輕將黃銅水壺提起,掀開壺蓋稍稍晾了一會兒,再將開水注入路旁的茶壺之中……
洗茶、沏茶、分茶……等到清綠色的茶湯從壺嘴泄出注入茶杯,亭子裏升起一股淡淡的茶香。
李恪伸手將茶杯拈起,放到陛下輕輕以嗅,繼而淺淺的呷了一口,茶湯入喉,柔順香醇,齒頰留香。
李恪笑道:“嗬嗬,秋香你這泡茶手藝進步顯著嘛…
秋香聞言大喜道:“嘻嘻!都是殿下教導有方!”
正在這時,楊元寶急匆匆的跑過來道:“王爺,左衛大將軍馮智戴在外求見。”
李恪知道這左衛大將軍馮智戴乃是嶺南王馮盎的長子,隻是不知道這位求見他有何要事
馮家獨霸天南,乃是嶺南實際上的掌控者…
馮家原本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馮弘的後裔,馮弘因不能忍受投降北魏,便逃往高句麗,次年被高句麗王所殺,其子馮業帶領三百人渡海歸順東晉。北燕滅亡後,馮業留在番禺。到馮業的孫子馮融時,擔任南朝梁羅州刺史。
馮融的兒子馮寶,娶嶺南高涼的越族大姓洗家的女兒冼夫人為妻,因而成為高涼地區越族的首領,南朝梁任命他為高涼太守。馮寶與冼夫人生子馮仆,馮仆即馮盎的父親,官至石龍太守。
到了馮盎這一輩,馮家已然盤踞嶺南多年,實力雄厚。加之嶺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宛如一方獨立王國,各方勢力滲透不入,遂長期把持在馮氏之手。
嶺南氣候溫潤,物產豐饒,而且交通閉塞與世隔絕,馮氏坐擁如此物華天寶之地,壟斷了許多貨殖的貿易,漸漸積累了海量的財富,這也是馮氏底氣之由來。
馮家雖然盤踞嶺南,乃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但他偏偏遇到千古一帝李世民,即使你馮家在厲害也不過是偏安一隅,和中央對抗也隻能是螳臂當車,所以馮家現在風聲鶴唳、如履薄冰,生怕李世民找到借口對付他們。
即便馮家素來唯有謀反之心,也難以抵擋朝中悠悠眾口,總有人巧言諂媚捏造是非,馮盎在嶺南那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
最後馮盎不得不把自己的長子馮智戴派到長安來當人質,以讓李世民放心。
馮智戴作為馮家的長子,本應享受祖輩的榮光作威作福縱情聲樂,卻被父親當做質子送入長安,不得不忍氣吞聲點頭哈腰,著實令人心中憋悶。
哪怕他現在不願與長安一些紈絝子弟為伍,也不得不強顏歡笑的與他們吃喝玩樂。
一直以來,他在長安的地位,便是一個家財萬貫的土鱉,任由世家豪族王侯公卿換著花樣的盤剝勒索,還得表現得樂在其中……
這就是地方豪族的悲哀,無論你想不想造反,都得老老實實的低調做人,裝瘋賣傻。否則若是得罪了那些掌控中樞的世家門閥,不死也得脫層皮……
馮智戴態度很好,姿態擺得很低,本人也的確有一份談笑春風的本事,在長安一眾世家子弟之間混得也算風生水起。
為啥滿朝都盯著他馮家
還不是因為馮家獨霸天南,富可敵國
馮智戴作為馮家的質子留在關中,一則打消皇帝的猜忌之心,一則便是處理好與世家門閥之間的關係。如何處好關係很簡單,給他們好處便是了。
以往馮智戴就是個散財童子,大大小小的世家門閥但凡有個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都會一大筆錢以及嶺南的土特產奉上,這曾讓他幾位憤懣。憑什麽吾馮家世代積累的財富要白白雙手奉人
可是自從李恪無意之中說了一句“錢能解決的事情都不算事兒”被馮智戴聽見後,他立馬就悟了!
咱家的錢在庫房裏頭推著繩子都爛掉了,且不說開元通寶都生鏽了,便是前隋的錢都還沒花完……留著這麽多的錢幹啥那就可勁兒的造啊!你們不是都喜歡錢嗎來來來,咱這裏有的是……
自那之後,無論麵對誰家的勒索,馮智戴都能一副平常心對待,甚至你不跟我要,我都上門送你一點。對於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的後裔、而後世代盤踞嶺南的馮家來說,幾乎掌控了整個嶺南的經濟,錢財如山財富如海,一筆一筆巨款將世家門閥震得目瞪口呆。
從此馮智戴的地位扶搖直上,朝中對於馮家的非議更是少之又少……吃人的最短,總不能前腳得了我馮家的好處,後腳就說壞話吧
拿錢鋪路,這早已成為馮智戴屢試不爽的拿手好戲。
李恪猜測這馮智戴今天來拜訪,也肯定是來拉關係的。
其實馮智戴不來找李恪,李恪也打算找機會認識一下對方,李恪主要是看重嶺南的物質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李恪為了奪嫡就離不開金錢的支持,所以李恪才會搞出蠟燭、肥皂、香水等商品,並趁機建立了長安商會,進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在漢王府的生意已經遍布了大唐各地,但偏偏在嶺南碰了壁,被拒之門外,所以李恪想找馮智戴談一談,隨便看一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快請左衛大將軍到客廳入座!”李恪吩咐道。
“偌…”
不一會兒,門口腳步聲響,一人快步走進。
此人三旬年歲,麵色白皙容貌俊朗,身材敦實健碩,橫眉立目,氣勢頗足。
進到廳內,他左右環視一眼,趕緊衝著主位的李恪施禮道:“左衛大將軍馮智戴,見過漢王殿下。”
此際百草枯黃秋風瑟瑟,院子裏的景致難免凋敝蕭索,唯有涼亭前一泓淺潭秋水盈盈,潭邊三五蠟子樹葉片漸漸轉呈紅色,熱烈如火,倒映潭中,頗有幾分詩情畫意。
亭子四周圍了一圈兒紗幔,擋住瑟縮的秋風,亭內拜訪一張漆花案幾,上麵放置著一尊紅泥小爐,此刻爐火正旺,淡藍色的火苗伸伸縮縮舔舐著黃銅水壺的壺底,壺裏的泉水發出咕嘟咕嘟的響聲。
秋香跪坐於地,伸手輕輕將黃銅水壺提起,掀開壺蓋稍稍晾了一會兒,再將開水注入路旁的茶壺之中……
洗茶、沏茶、分茶……等到清綠色的茶湯從壺嘴泄出注入茶杯,亭子裏升起一股淡淡的茶香。
李恪伸手將茶杯拈起,放到陛下輕輕以嗅,繼而淺淺的呷了一口,茶湯入喉,柔順香醇,齒頰留香。
李恪笑道:“嗬嗬,秋香你這泡茶手藝進步顯著嘛…
秋香聞言大喜道:“嘻嘻!都是殿下教導有方!”
正在這時,楊元寶急匆匆的跑過來道:“王爺,左衛大將軍馮智戴在外求見。”
李恪知道這左衛大將軍馮智戴乃是嶺南王馮盎的長子,隻是不知道這位求見他有何要事
馮家獨霸天南,乃是嶺南實際上的掌控者…
馮家原本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馮弘的後裔,馮弘因不能忍受投降北魏,便逃往高句麗,次年被高句麗王所殺,其子馮業帶領三百人渡海歸順東晉。北燕滅亡後,馮業留在番禺。到馮業的孫子馮融時,擔任南朝梁羅州刺史。
馮融的兒子馮寶,娶嶺南高涼的越族大姓洗家的女兒冼夫人為妻,因而成為高涼地區越族的首領,南朝梁任命他為高涼太守。馮寶與冼夫人生子馮仆,馮仆即馮盎的父親,官至石龍太守。
到了馮盎這一輩,馮家已然盤踞嶺南多年,實力雄厚。加之嶺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宛如一方獨立王國,各方勢力滲透不入,遂長期把持在馮氏之手。
嶺南氣候溫潤,物產豐饒,而且交通閉塞與世隔絕,馮氏坐擁如此物華天寶之地,壟斷了許多貨殖的貿易,漸漸積累了海量的財富,這也是馮氏底氣之由來。
馮家雖然盤踞嶺南,乃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但他偏偏遇到千古一帝李世民,即使你馮家在厲害也不過是偏安一隅,和中央對抗也隻能是螳臂當車,所以馮家現在風聲鶴唳、如履薄冰,生怕李世民找到借口對付他們。
即便馮家素來唯有謀反之心,也難以抵擋朝中悠悠眾口,總有人巧言諂媚捏造是非,馮盎在嶺南那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
最後馮盎不得不把自己的長子馮智戴派到長安來當人質,以讓李世民放心。
馮智戴作為馮家的長子,本應享受祖輩的榮光作威作福縱情聲樂,卻被父親當做質子送入長安,不得不忍氣吞聲點頭哈腰,著實令人心中憋悶。
哪怕他現在不願與長安一些紈絝子弟為伍,也不得不強顏歡笑的與他們吃喝玩樂。
一直以來,他在長安的地位,便是一個家財萬貫的土鱉,任由世家豪族王侯公卿換著花樣的盤剝勒索,還得表現得樂在其中……
這就是地方豪族的悲哀,無論你想不想造反,都得老老實實的低調做人,裝瘋賣傻。否則若是得罪了那些掌控中樞的世家門閥,不死也得脫層皮……
馮智戴態度很好,姿態擺得很低,本人也的確有一份談笑春風的本事,在長安一眾世家子弟之間混得也算風生水起。
為啥滿朝都盯著他馮家
還不是因為馮家獨霸天南,富可敵國
馮智戴作為馮家的質子留在關中,一則打消皇帝的猜忌之心,一則便是處理好與世家門閥之間的關係。如何處好關係很簡單,給他們好處便是了。
以往馮智戴就是個散財童子,大大小小的世家門閥但凡有個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都會一大筆錢以及嶺南的土特產奉上,這曾讓他幾位憤懣。憑什麽吾馮家世代積累的財富要白白雙手奉人
可是自從李恪無意之中說了一句“錢能解決的事情都不算事兒”被馮智戴聽見後,他立馬就悟了!
咱家的錢在庫房裏頭推著繩子都爛掉了,且不說開元通寶都生鏽了,便是前隋的錢都還沒花完……留著這麽多的錢幹啥那就可勁兒的造啊!你們不是都喜歡錢嗎來來來,咱這裏有的是……
自那之後,無論麵對誰家的勒索,馮智戴都能一副平常心對待,甚至你不跟我要,我都上門送你一點。對於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的後裔、而後世代盤踞嶺南的馮家來說,幾乎掌控了整個嶺南的經濟,錢財如山財富如海,一筆一筆巨款將世家門閥震得目瞪口呆。
從此馮智戴的地位扶搖直上,朝中對於馮家的非議更是少之又少……吃人的最短,總不能前腳得了我馮家的好處,後腳就說壞話吧
拿錢鋪路,這早已成為馮智戴屢試不爽的拿手好戲。
李恪猜測這馮智戴今天來拜訪,也肯定是來拉關係的。
其實馮智戴不來找李恪,李恪也打算找機會認識一下對方,李恪主要是看重嶺南的物質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李恪為了奪嫡就離不開金錢的支持,所以李恪才會搞出蠟燭、肥皂、香水等商品,並趁機建立了長安商會,進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在漢王府的生意已經遍布了大唐各地,但偏偏在嶺南碰了壁,被拒之門外,所以李恪想找馮智戴談一談,隨便看一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快請左衛大將軍到客廳入座!”李恪吩咐道。
“偌…”
不一會兒,門口腳步聲響,一人快步走進。
此人三旬年歲,麵色白皙容貌俊朗,身材敦實健碩,橫眉立目,氣勢頗足。
進到廳內,他左右環視一眼,趕緊衝著主位的李恪施禮道:“左衛大將軍馮智戴,見過漢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