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就算做了這些事皇帝也不會說什麽,畢竟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如果其他部門的管事者做了這樣的事情,皇帝就會立刻雙標,認定他們結黨營私。有的還會遭到官員們的彈劾,導致丟了烏紗帽。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都知道禮部尚書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了,這也是為什麽後來皇帝們在選擇宰相或者內閣首輔的時候,會首先從禮部尚書裏麵挑選,因為選宰相,就是要選品德最高尚的,威望最高的,最正直的,最不會徇私枉法的。
好了,扯遠了,言歸正傳。
李孝恭思索了半晌才道:“行,有仇必報非君子,本王就陪你瘋一把!”
“那王叔我們就這麽說定了,江夏王叔和平陽公主侄兒來聯係,順便孤再試探一下老四,看他願不願意參一腳…”李恪激動道。
“老四,你是說李泰?”李孝恭詫異道。
“嗯,就是李泰,我這位四弟心高氣傲才華橫溢,而且和老大一樣同為嫡子,自然不甘人後,長孫無忌作為他們的親舅舅,卻毫不猶豫站在老大的身後,對他卻視而不見,孤不相信老四對此沒有怨言…”李恪氣定神閑道。
“哈哈,自作孽不可活,沒想到長孫陰人無形之中得罪了這麽多人,這次看他還如何猖獗,元昌、元景和元嘉某來聯係,順便再聯係一下禦史台那幫人,爭取這一次把長孫陰人等人趕出朝堂…”李孝恭一臉決絕道。
“那就就這麽說定了,明天正好是大朝會,我們一戰定乾坤…”李恪大笑道。
朝會可以說是古代朝廷最為重要的活動,如果按照時間可以分為早朝、午朝、三朝三種,其中尤以早朝最為重要。
為了確保朝政順利運轉,曆朝曆代對於早朝都有一套嚴格的製度,那麽每天的早朝都是如何進行的呢?
所以朝代的朝會都大同小異,下麵作者君以明朝為例,來完整了解一下早朝的程序。
候朝階段:大臣半夜就得起床…
明朝需要上朝的官員被稱為“朝參官”、“京朝官”,這些官員全部戴有出入宮廷的牙牌。由於早朝每天都要進行,這些官員為了方便,通常在京城城南擇屋而居,“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明朝午門有五個門洞,正麵隻能看見三個。
為了確保按時參加早朝,大臣們必須午夜時分起床,穿戴停當之後,便趕往午門集合。大約淩晨三點左右,大臣們開始陸陸續續抵達午門外。
為了方便官員們候朝“待漏”,朝廷在皇城內建有多處朝房,官員們平時便按照品級坐立其中,等待宮門的開啟。
作為近臣的優待,端門內設有專門的直房,右闕門南是錦衣衛的直房,下三間則是翰林直房,候朝時,大學士一半居北楹,眾學士中楹,餘者南楹。
此外在端門內左側另有直房五間,又被稱為“板房”,是詹士府、左右春坊和司經局官員侯朝的地方。
午門之上的城樓被稱為“五鳳”,其中設有朝鍾朝鼓,由內廷四司之一鍾鼓司的宦官們負責管理。
到了上朝時分,鍾鼓司便敲鼓響鍾,然後打開宮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中間設有禦道,平日裏並不開啟,左右兩闕則是供當值將軍和宿衛執杖旗校等人的出入。百官們上朝入宮,則隻能走左右兩掖的左掖門、右掖門。
明朝初年由於文武官員入朝時爭先恐後、隊形混亂,便規定了“將軍先入,次近侍官員,次公侯駙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的順序。
入朝階段:一切必須井然有序…
淩晨五點左右,官員們開始依次進入皇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則由右掖門進入。入宮之後,大臣們先要在金水橋以南,依據品級排列好隊列。
鳴鞭之後,大臣們這才依次過橋,抵達奉天門丹墀,在禦道兩側相向站立等候,其中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這被稱為“起居”。
在此期間,又有負責糾察的禦史在一旁進行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者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候上報處理。
奉天門上廊內正中設禦座,稱為“金台”,台階左右是鍾鼓司的樂隊,殿陛門楯間列“大漢將軍”,穿著全服鎧甲,禦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則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皇帝到達禦門後,鍾鼓司開始奏樂,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禦座後左右。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於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於座後正中。
天順年間之後,執傘、扇的力士位置被移到了金水橋以南夾立,隻留座上之傘及夾武備二扇;座上之傘,遇到大風時也被撤去。
皇帝登上禦座之後,再次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這才齊頭並進步入禦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勳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早朝階段:主要分為四部分…
大臣們行禮完畢之後,文武百官立於大殿兩側,早朝便正式開始了。明朝的早朝一般分為四部分內容,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接見入京離京人員。鴻臚寺官員率先出班,對皇帝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恩的官員人數,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鴻臚寺報備過的。
皇帝如果選擇召見,那麽這些人便需要入殿覲見;如果皇帝不見,那麽便在庭下或午門之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之後便可以忙自己的去了。如果有他國來使,皇帝是必然要接見的。
第二部分:處理邊關緊急要務。接見完入京離京人員之後,接下來便開始處理來自邊關的緊急奏報,如果有便需要先行呈上,“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於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張國威而昭武功也”。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都知道禮部尚書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了,這也是為什麽後來皇帝們在選擇宰相或者內閣首輔的時候,會首先從禮部尚書裏麵挑選,因為選宰相,就是要選品德最高尚的,威望最高的,最正直的,最不會徇私枉法的。
好了,扯遠了,言歸正傳。
李孝恭思索了半晌才道:“行,有仇必報非君子,本王就陪你瘋一把!”
“那王叔我們就這麽說定了,江夏王叔和平陽公主侄兒來聯係,順便孤再試探一下老四,看他願不願意參一腳…”李恪激動道。
“老四,你是說李泰?”李孝恭詫異道。
“嗯,就是李泰,我這位四弟心高氣傲才華橫溢,而且和老大一樣同為嫡子,自然不甘人後,長孫無忌作為他們的親舅舅,卻毫不猶豫站在老大的身後,對他卻視而不見,孤不相信老四對此沒有怨言…”李恪氣定神閑道。
“哈哈,自作孽不可活,沒想到長孫陰人無形之中得罪了這麽多人,這次看他還如何猖獗,元昌、元景和元嘉某來聯係,順便再聯係一下禦史台那幫人,爭取這一次把長孫陰人等人趕出朝堂…”李孝恭一臉決絕道。
“那就就這麽說定了,明天正好是大朝會,我們一戰定乾坤…”李恪大笑道。
朝會可以說是古代朝廷最為重要的活動,如果按照時間可以分為早朝、午朝、三朝三種,其中尤以早朝最為重要。
為了確保朝政順利運轉,曆朝曆代對於早朝都有一套嚴格的製度,那麽每天的早朝都是如何進行的呢?
所以朝代的朝會都大同小異,下麵作者君以明朝為例,來完整了解一下早朝的程序。
候朝階段:大臣半夜就得起床…
明朝需要上朝的官員被稱為“朝參官”、“京朝官”,這些官員全部戴有出入宮廷的牙牌。由於早朝每天都要進行,這些官員為了方便,通常在京城城南擇屋而居,“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明朝午門有五個門洞,正麵隻能看見三個。
為了確保按時參加早朝,大臣們必須午夜時分起床,穿戴停當之後,便趕往午門集合。大約淩晨三點左右,大臣們開始陸陸續續抵達午門外。
為了方便官員們候朝“待漏”,朝廷在皇城內建有多處朝房,官員們平時便按照品級坐立其中,等待宮門的開啟。
作為近臣的優待,端門內設有專門的直房,右闕門南是錦衣衛的直房,下三間則是翰林直房,候朝時,大學士一半居北楹,眾學士中楹,餘者南楹。
此外在端門內左側另有直房五間,又被稱為“板房”,是詹士府、左右春坊和司經局官員侯朝的地方。
午門之上的城樓被稱為“五鳳”,其中設有朝鍾朝鼓,由內廷四司之一鍾鼓司的宦官們負責管理。
到了上朝時分,鍾鼓司便敲鼓響鍾,然後打開宮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中間設有禦道,平日裏並不開啟,左右兩闕則是供當值將軍和宿衛執杖旗校等人的出入。百官們上朝入宮,則隻能走左右兩掖的左掖門、右掖門。
明朝初年由於文武官員入朝時爭先恐後、隊形混亂,便規定了“將軍先入,次近侍官員,次公侯駙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的順序。
入朝階段:一切必須井然有序…
淩晨五點左右,官員們開始依次進入皇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則由右掖門進入。入宮之後,大臣們先要在金水橋以南,依據品級排列好隊列。
鳴鞭之後,大臣們這才依次過橋,抵達奉天門丹墀,在禦道兩側相向站立等候,其中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這被稱為“起居”。
在此期間,又有負責糾察的禦史在一旁進行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者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候上報處理。
奉天門上廊內正中設禦座,稱為“金台”,台階左右是鍾鼓司的樂隊,殿陛門楯間列“大漢將軍”,穿著全服鎧甲,禦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則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皇帝到達禦門後,鍾鼓司開始奏樂,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禦座後左右。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於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於座後正中。
天順年間之後,執傘、扇的力士位置被移到了金水橋以南夾立,隻留座上之傘及夾武備二扇;座上之傘,遇到大風時也被撤去。
皇帝登上禦座之後,再次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這才齊頭並進步入禦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勳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早朝階段:主要分為四部分…
大臣們行禮完畢之後,文武百官立於大殿兩側,早朝便正式開始了。明朝的早朝一般分為四部分內容,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接見入京離京人員。鴻臚寺官員率先出班,對皇帝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恩的官員人數,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鴻臚寺報備過的。
皇帝如果選擇召見,那麽這些人便需要入殿覲見;如果皇帝不見,那麽便在庭下或午門之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之後便可以忙自己的去了。如果有他國來使,皇帝是必然要接見的。
第二部分:處理邊關緊急要務。接見完入京離京人員之後,接下來便開始處理來自邊關的緊急奏報,如果有便需要先行呈上,“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於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張國威而昭武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