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亡國之君,他們的心思倒是不難猜,無非就是想要留下性命,保得富貴,李靖想者楊政道的條件恐怕是希望大唐給予他官爵封地,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


    不過楊政道卻與旁人著實不同,楊政道對李靖道:“楊某別無他求,隻願苟全性命,活著回到長安,於終南山下得一畝三分地,親耕農事,了此餘生。”


    楊政道的話說的很平淡,就如同他第一次與李恪見麵時那般。


    李靖聽了楊政道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詫色,他沒想到楊政道的要求竟這般簡單。


    李靖自詡閱人無數,他看著楊政道的眼睛,從他的眼中看不到半點權欲的味道,甚至連富貴之心都看不到,他看到的隻有淡然,在楊政道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淡然。


    一時間,李靖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絕楊政道,因為楊政道要的實在是不多,隻是他自己的性命,這與他將要付出的傳國玉璽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李靖不解地問道:“你為何想去關中。”


    作為亡國之君,國都並非是一個好的所在,畢竟天子眼皮底下,說不得那天想了起來,便會要了他的性命,遠不如封於州郡來的快活自在。


    李靖本以為能從楊政道的口中聽到什麽值得叫他信服的理由,可楊政道給出的答案卻叫他有些啼笑皆非。


    楊政道對李靖道:“我是關中人,父輩、祖輩也都是生於關中,可我自己卻從未踏足關中半步,我想去看看。”


    李恪聽著楊政道的話,慢慢地他終於明白了過來。為何唐史之上,作為偽隋王的楊政道竟得善終,甚至就連的子孫被還一度在玄宗朝擔任朝中要職。


    若是楊政道自請放於外地,李世民興許還會擔心他有東山再起之心,可能在凝聚實力,可他卻自請躬耕於終南,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李世民自然就會放心許多。


    楊政道之子楊崇禮官至戶部尚書、弘農郡公,其孫楊慎矜官至禦史中丞,父子二人一度掌管太府庫藏,位高權重。


    隋朝亡後,楊政道後人還能做到這一步,也算是了得了。


    李靖問道:“如此說來,隻要我等應下你的要求,你便會將玉璽交出了?”


    楊政道道:“隻要蜀王與大帥點頭,玉璽即刻奉上。”


    這時李恪想起了一年多前,李恪初被流放陰山時的場景。


    那時楊政道便曾來尋過他,告訴李恪他願意傳國玉璽保全自己的性命。


    李恪想起了什麽,問道:“今夜你是自投羅網?”


    楊政道見李恪竟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圖,笑了笑道:“殿下說的是,頡利本要挾我一同北逃,但我已經逃地累了,已經倦了這種生活,我再也不想做哪怕一日的隋王,所以我便自己偷偷留了下來。”


    聽著楊政道的話,李靖知道,楊政道的話說的應當不假。


    頡利逃地快,若非楊政道一同逃離的話現在早就出了鐵山了,哪裏還會留在原地,被後續追擊的唐軍擒獲?


    其實之前李靖離京之前,李世民也曾與他提及楊政道。


    如今大唐已得天下十餘載,漸得人心,所謂的前隋早已被天下百姓所遺忘,現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唐才是正朔,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楊政道已經掀不起半點波浪。


    李靖道:“你若能將玉璽獻上,我與殿下當向陛下請命,不傷你的性命。”


    能決定楊政道生死的,隻有長安的李世民,李靖雖然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但也不敢越俎代庖,自己直接答應了楊政道。


    “有勞。”楊政道也知道李靖的意思,也為多言什麽,當即道了聲謝。


    李恪問道:“卻不知玉璽現在何處?”


    楊政道對李恪和李靖道:“二位且隨我來。”


    楊政道說著,領著李恪和李靖出了大帳,來到了他原本住著的營帳之中,指著西南叫的一小塊道:“玉璽便藏在此處。”


    李靖聞言,麵露喜色,當即對身後的士卒吩咐道:“挖。”


    士卒領命,生怕磕壞了玉璽,幾人徒手便挖了下去。


    楊政道藏的不深,士卒挖了不過片刻,便從土中掘出了一個外觀質樸的木盒,士卒從衣袖將木盒上的泥土擦拭幹淨,放到了他們身前的桌案上。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木盒,裏麵裝著的竟是這天下最為珍貴的至寶?


    傳國玉璽起自秦,乃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以和氏璧鐫刻而成,自古以來便是皇權的憑證。


    天子有六璽,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但就是這六方玉璽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枚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乃國之重器,得之,則國將大興,失之,則氣數已盡,知道這裏麵是什麽,李恪看著這方木盒,心跳都不自覺地加快了。


    看著眼前的傳國玉璽,李恪和李靖都木在了大帳之中,誰都沒有出手去拿。


    傳國玉璽當前,李靖為臣,拿之不妥,但李恪雖是皇子,卻也不能太過焦急,免得叫人說出了話來,傳出去也不好聽。


    就在兩人都不知該不該上前的時候,倒是一旁的楊政道開口了。


    楊政道道:“傳國玉璽非天家子弟不可拿,請殿下持璽。”


    楊政道的話打破了場中的尷尬,既然楊政道都開口了,李靖也順勢拜道:“請殿下持璽。”


    大帳之中,甚至是整個漠北,已經沒有人比李恪更加適合,更有資格拿起這枚玉璽了,


    李恪走上前去,俯身拿起了桌案上的木盒,輕輕吹了吹,吹散了木盒上的餘灰,緩緩地打了開來。


    隨著一道縫在木盒的上沿被李恪打開,一絲瑩白色的柔光自盒縫中傾斜而出,映亮了李恪整個手掌,一種溫涼之感從李恪的手中傳到了心裏。


    李恪強壓著心中的激動,緩緩打開了整個盒子,傳國玉璽的全貌出現在了李恪的眼前。


    李恪將木盒放在桌上,把手伸進盒中,在李恪手指接觸玉璽的一瞬間,李恪這才知道何為溫潤如玉,與這塊傳國玉璽想比,李恪以往見過的所有玉石都不值一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在心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在心中並收藏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