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士駒歡喜得哭了!
“噗通”一聲,他跪在地上,涕淚俱下道:“您是最仁慈的人!蝦夷人的神靈會保佑您身體康健,子孫昌盛!”
李恪咧咧嘴,特麽倭國人對漢族文化的研究可真是透澈,這兩句成語等閑人可說不出來!
李恪神秘的笑了笑,湊到吉士駒耳邊,低聲道:“告訴你的族人,本王的並州軍要淘汰出一批武器,你應該懂我的意思吧?”
吉士駒霍然抬頭,鼻涕眼淚還殘留在滿臉胡須上,兩眼圓瞪,不可置信。
天皇陛下為何能統治諸島。群臣敬服?還不就是那一千鐵甲軍!
若是蝦夷人能得到唐國既具盛名的光明鎧甲……
吉士駒激動得都打擺子了!
“閣下,此言……何意?”吉士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恪嗬嗬一笑,溫和的說道:“大唐以仁愛立國,不僅仁愛國人,也仁愛一切世人!幫助弱者更好的生活,一直都是大唐堅定不移的國策!隻有整個東洋都安定繁榮,大唐才能蒸蒸日上,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就以為你們會玩“大東亞共榮圈”那一套?
本王也會!
而且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什麽生意最賺錢?除了鴉片,就是軍火!
說不得將來能買下北海道……
**************
窗外春光明媚,室內茶香氤氳。
冬雪跪坐在榻上,素手皓腕,將壺中沏好的茶水注入李宗麵前的白瓷茶杯。
白瓷晶瑩剔透,茶水嫩綠清澈。
李宗捏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水入喉,清香雋永,回味悠長……
李恪一進正堂,就見到李宗這麽一副文青派頭,頓時無奈道:“你小子什麽時候也能品得出茶味?快別裝了……那啥,雪兒,離這人遠點。”
李宗頓時不忿道:“三哥你瞧不起人?某這是不正學著飲茶麽。”
冬雪以手掩唇,樂不可支,起身替李恪端來清水淨手洗臉,隻是腿上的泥巴卻要沐浴才能洗去。冬雪問要不要燒水伺候他沐浴,李恪擺擺手,將她攆了出去。
李宗不悅道:“三哥不是弟弟說你,你這當哥哥的咋這麽小氣?不過一個小丫鬟而已,跟你要你還不給,你不也沒碰過她麽?”
這時代,貴族之間相互贈送侍女甚至是侍妾,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兒。
可李恪哪能接受得了這個?別人他管不著,他自己是堅決不幹。
坐到李宗對麵,自己拿起茶壺自斟一杯,緩緩飲盡,這才說道:“在我這裏,你想都別想。”
李宗憤然道:“沒見過你這麽護犢子的!”
李恪盤腿坐在榻上,給李宗斟了杯茶,問道:“有情緒啊,在家裏又受氣了?”
李宗哭笑著搖了搖頭道:“不說那些不開心的事,但我聽說過另外一個消息三哥應該敢興趣…”
“噢,什麽消息?”李恪問道。
李宗道:“又要開戰了!”
李恪驚問道:“吐蕃?”
李宗搖頭,說道:“是高昌國。”
“高昌小國,也敢冒犯天朝虎威,當遣一上將討之,吾輩亦有機會隨軍出征,攻城略地,建立一番功業!”
“本王算是明白了,你是想上戰場啊!”李恪笑道。
不過西征高昌國,到的確使個刷戰功的好機會,一戰而定啊……
曆史上,有這麽一個小國。
它的先民大部分是來自中原內地的漢民,因了某種特殊的曆史原因而遠遷塞外。偏居一隅,遠離天朝,有時也能贏得一定的發展機遇,得以建國理政。
它的周圍是強國環伺,誰都不能得罪,日子過得也很艱難。
一度,它曾依附於中華天朝,不僅受到國家安全上的庇護,還獲得了許多經濟上的好處。後來,彼國出了一個妄自尊大的領導,不知恩圖報不說,還聽信其他強國的慫恿,表麵上與天朝“友好”,暗地裏卻幹些傷害天朝的損事……這個國家是誰?
當然,它不是灣灣,也不是南越,更不是棒子……
它是初唐時期的漠外小國——高昌。
高昌王麴文泰早在貞觀四年就曾親自到長安覲見唐太宗李世民,貢獻方物。後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國通過其境向唐入貢,並發兵襲擾內附的伊吾、焉耆等國。
也不知道這個鞠文泰是怎麽想的,由於高昌位於大唐通往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此舉等同於截斷了絲綢之路,李二陛下能忍?
簡直是在花樣作死……
當然,麴文泰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以為長安離高昌有七千裏之遙,沙漠闊約兩千裏,地無水草,氣候異常,唐朝不會以大兵相加,實在是太遙遠了。
他實在是太小看李世民這位千古一帝的氣魄,也小看了大唐虎賁的驍勇剽悍!
去年冬月,李二陛下下書切責,征其大臣阿史那矩,欲與議事,鞠文泰拒絕,遣其長史麹雍來謝罪。頡利敗亡之後,原來被突厥裹挾的漢人都逃奔至高昌,李二陛下下詔令文泰歸之,鞠文泰蔽匿不遣。
至此,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李恪心中一動,難怪黑衣衛密報說朝廷糧草軍械調動頻繁。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各種軍備輜重,都要很長一段時間去調度籌集。而武器甲胄的維修建造,更是重中之重。
關鍵是,這場戰爭雖然是勞師遠征,但沒有懷疑結果。
縱橫天下難遇一敗的大唐府兵,對上高昌這麽一個蕞爾小國,結果難道還要去猜測麽?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所以,這場戰爭必然會成為一眾勳貴二代刷功勳的好副本……
“三哥這次你可得幫我,小弟能不能飛黃騰達全指望你了!”李宗賣萌道。
李恪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宗弟你這次找錯認人了,三哥估計幫不了你…”
“這麽的?三哥你作為並州大總管,應該是離高昌最近的地方,陛下不得派你征戰高昌呀!”李恪奇道。
“本王肯定一千個願意為國出力,但太子和魏王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本王出任遠征主帥…”李恪無奈道。
“噗通”一聲,他跪在地上,涕淚俱下道:“您是最仁慈的人!蝦夷人的神靈會保佑您身體康健,子孫昌盛!”
李恪咧咧嘴,特麽倭國人對漢族文化的研究可真是透澈,這兩句成語等閑人可說不出來!
李恪神秘的笑了笑,湊到吉士駒耳邊,低聲道:“告訴你的族人,本王的並州軍要淘汰出一批武器,你應該懂我的意思吧?”
吉士駒霍然抬頭,鼻涕眼淚還殘留在滿臉胡須上,兩眼圓瞪,不可置信。
天皇陛下為何能統治諸島。群臣敬服?還不就是那一千鐵甲軍!
若是蝦夷人能得到唐國既具盛名的光明鎧甲……
吉士駒激動得都打擺子了!
“閣下,此言……何意?”吉士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恪嗬嗬一笑,溫和的說道:“大唐以仁愛立國,不僅仁愛國人,也仁愛一切世人!幫助弱者更好的生活,一直都是大唐堅定不移的國策!隻有整個東洋都安定繁榮,大唐才能蒸蒸日上,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就以為你們會玩“大東亞共榮圈”那一套?
本王也會!
而且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什麽生意最賺錢?除了鴉片,就是軍火!
說不得將來能買下北海道……
**************
窗外春光明媚,室內茶香氤氳。
冬雪跪坐在榻上,素手皓腕,將壺中沏好的茶水注入李宗麵前的白瓷茶杯。
白瓷晶瑩剔透,茶水嫩綠清澈。
李宗捏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水入喉,清香雋永,回味悠長……
李恪一進正堂,就見到李宗這麽一副文青派頭,頓時無奈道:“你小子什麽時候也能品得出茶味?快別裝了……那啥,雪兒,離這人遠點。”
李宗頓時不忿道:“三哥你瞧不起人?某這是不正學著飲茶麽。”
冬雪以手掩唇,樂不可支,起身替李恪端來清水淨手洗臉,隻是腿上的泥巴卻要沐浴才能洗去。冬雪問要不要燒水伺候他沐浴,李恪擺擺手,將她攆了出去。
李宗不悅道:“三哥不是弟弟說你,你這當哥哥的咋這麽小氣?不過一個小丫鬟而已,跟你要你還不給,你不也沒碰過她麽?”
這時代,貴族之間相互贈送侍女甚至是侍妾,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兒。
可李恪哪能接受得了這個?別人他管不著,他自己是堅決不幹。
坐到李宗對麵,自己拿起茶壺自斟一杯,緩緩飲盡,這才說道:“在我這裏,你想都別想。”
李宗憤然道:“沒見過你這麽護犢子的!”
李恪盤腿坐在榻上,給李宗斟了杯茶,問道:“有情緒啊,在家裏又受氣了?”
李宗哭笑著搖了搖頭道:“不說那些不開心的事,但我聽說過另外一個消息三哥應該敢興趣…”
“噢,什麽消息?”李恪問道。
李宗道:“又要開戰了!”
李恪驚問道:“吐蕃?”
李宗搖頭,說道:“是高昌國。”
“高昌小國,也敢冒犯天朝虎威,當遣一上將討之,吾輩亦有機會隨軍出征,攻城略地,建立一番功業!”
“本王算是明白了,你是想上戰場啊!”李恪笑道。
不過西征高昌國,到的確使個刷戰功的好機會,一戰而定啊……
曆史上,有這麽一個小國。
它的先民大部分是來自中原內地的漢民,因了某種特殊的曆史原因而遠遷塞外。偏居一隅,遠離天朝,有時也能贏得一定的發展機遇,得以建國理政。
它的周圍是強國環伺,誰都不能得罪,日子過得也很艱難。
一度,它曾依附於中華天朝,不僅受到國家安全上的庇護,還獲得了許多經濟上的好處。後來,彼國出了一個妄自尊大的領導,不知恩圖報不說,還聽信其他強國的慫恿,表麵上與天朝“友好”,暗地裏卻幹些傷害天朝的損事……這個國家是誰?
當然,它不是灣灣,也不是南越,更不是棒子……
它是初唐時期的漠外小國——高昌。
高昌王麴文泰早在貞觀四年就曾親自到長安覲見唐太宗李世民,貢獻方物。後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國通過其境向唐入貢,並發兵襲擾內附的伊吾、焉耆等國。
也不知道這個鞠文泰是怎麽想的,由於高昌位於大唐通往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此舉等同於截斷了絲綢之路,李二陛下能忍?
簡直是在花樣作死……
當然,麴文泰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以為長安離高昌有七千裏之遙,沙漠闊約兩千裏,地無水草,氣候異常,唐朝不會以大兵相加,實在是太遙遠了。
他實在是太小看李世民這位千古一帝的氣魄,也小看了大唐虎賁的驍勇剽悍!
去年冬月,李二陛下下書切責,征其大臣阿史那矩,欲與議事,鞠文泰拒絕,遣其長史麹雍來謝罪。頡利敗亡之後,原來被突厥裹挾的漢人都逃奔至高昌,李二陛下下詔令文泰歸之,鞠文泰蔽匿不遣。
至此,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李恪心中一動,難怪黑衣衛密報說朝廷糧草軍械調動頻繁。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各種軍備輜重,都要很長一段時間去調度籌集。而武器甲胄的維修建造,更是重中之重。
關鍵是,這場戰爭雖然是勞師遠征,但沒有懷疑結果。
縱橫天下難遇一敗的大唐府兵,對上高昌這麽一個蕞爾小國,結果難道還要去猜測麽?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所以,這場戰爭必然會成為一眾勳貴二代刷功勳的好副本……
“三哥這次你可得幫我,小弟能不能飛黃騰達全指望你了!”李宗賣萌道。
李恪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宗弟你這次找錯認人了,三哥估計幫不了你…”
“這麽的?三哥你作為並州大總管,應該是離高昌最近的地方,陛下不得派你征戰高昌呀!”李恪奇道。
“本王肯定一千個願意為國出力,但太子和魏王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本王出任遠征主帥…”李恪無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