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這種下三濫的手段雖然贏得了一時,但贏不了一世,打鐵還得自身硬,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徒勞的。”尉遲恭不屑道。
這時正好房玄齡爬起來一拳把長孫無忌左眼打成熊貓眼,尉遲恭大笑道:“程妖精你瞧老夫說得不錯吧,自身強才是真的強!”
程咬金有些目瞪口呆道:“一直都以為房玄齡是位怕老婆的老實人,沒想到打起架來竟然怎麽凶猛…”
這是尉遲恭又看見岑文本一腳把褚遂良絆倒,誇讚道:”岑文本這腳出得朕不錯,無論是時機還有力度都恰到好處,以最小的代價重傷了敵人,自己卻毫發無損,不錯,不錯,有老夫當年的風采…”
“你當年有個屁的風采,少在老夫麵前自賣自誇…”程咬金諷刺道。
這時褚遂良爬起身,仍笏板把岑文本打得鼻血直流,尉遲恭便鄙視道:“這褚遂良也太陰險了,太不講武德了吧,自己打不贏怎麽能扔東西呢?這與潑婦有什麽區別?”
李世民看著下麵的文官們鬥毆,武官們看戲,把神聖威嚴的太極殿活生生的弄成了一個菜市場。
李世民被氣得雙目圓睜,五官猙獰地擠成一團,整個臉龐漲成紫紅色,似乎要爆炸了一般。
李世民怒不可遏的拍案而起,怒吼道:“混賬!你們把朕的金鑾殿當什麽地方了,菜市場嗎?”
聽見李世民的怒吼,群臣才如夢初醒,跪地告罪道:“臣萬死!”
李世民餘怒未消道:“所以參與鬥毆的文臣罰俸三個月,薛仁貴升為安西大都護,王玄策升為安西都護府長史,朕意已決,不必多言,退朝!”
李世民說完,揮了揮衣袖,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太極殿。
……
漢王府,書房。
窗外飛雪紛紛淩亂如梨花,一片片在天地間翻卷飛舞,落在大樹的枝丫上、落在假山奇石上、落在房脊屋簷上,粉裝素裹,一片銀白。
書房內卻氤氳著淡淡的茶香,爐子裏的蜂窩煤燃得正旺,驅散開清冷的寒氣。
熱茶飄香,品茗讀書,在這個落雪紛紛的時候,分外愜意悠閑。
李恪在書架前走了個來回,找到一部《墨子》,便將厚厚的一摞書冊搬到了書案上。
念大學的時候,李恪曾有個高中同學靠近了同一所大學的曆史係。
兩人關係很好,有一次那位同學在學校圖書館裏借回來一套《墨子》,打算寫論文。
李恪對墨子其人很有興趣,便拿來翻閱。
後世的《墨子》隻存世五十三篇,而現在手裏這部,卻是完整的十五卷七十一篇。
除了儒家的典籍之外,很多這種頗有分量的諸子百家的典籍都在曆史長河中遺失,能夠存世五十三篇,算得上是相當幸運了。
無他,當儒家占據了名分大義,統治了科舉之後,所有的諸子百家便全部成了可以棄之的糟粕,學來於科舉全無用處,誰還去學?
與其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事實上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這家夥幫著漢武帝穩定朝局將封建專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卻著實毀了中華民族的進取心,將整個民族的思想禁錮在儒家這一方天地裏,再也看不見整個世界的燦爛與光明。
等到洪武大帝發明出來“八股文”,則徹底給這個民族的思想戴上鐐銬,一步一步拽進黑暗的深淵……
其實在先秦時期,墨家是比儒家還要聞名的顯學。
儒家和墨家是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大學派,自從創立起就因為理念的不同開始了綿延百年的道統之爭。
說白了儒學與墨家的道統之爭,就是兩個社會階層的思想博弈。
首先,儒家學說是為統治者服務,墨家維護平民權利。
孔子周遊列國創辦儒家,他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儒家學說被諸侯國采納,成為統治階級的治國大道。
儒家文化博學繁雜,但是他的理論和思想基礎是主張大一統和君臣父子論。
儒家理想的社會是統治者施仁政,而老百姓要尊教守禮。因此儒家學說創建的禮製,是給統治階級服務的。
而墨家是百家中的平民流派,墨子是中國曆史上唯一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墨家學說維護的是平民階層的利益,受到底層工農小生產者的支持。
墨子廣收門徒,入會者甚眾,形成了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局麵。墨家正麵對抗儒家成為社會熱點,儒墨之爭被稱為顯學之爭。
其次,儒家崇尚的是階級社會,墨家追求的是平權社會。
儒家認為社會是分階級的,人和職業有貴賤等級之分,儒家的禮製講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隻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保證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由此可見儒家的理想社會是等級分明的階級社會,儒家禮教維護的是封建的宗法製度。
墨子則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提倡博愛和平等。
墨家認為不管平民、貴族還是國君都應一視同仁。從天子、國君到各級官吏都應該擇賢而立,追求的是無等級無差別的平權社會。
墨家認為隻要:兼相愛,交相利,社會就不會出現倚強淩弱,以貴傲貧的現象。
其三、儒家和墨家的人倫理念的對立。
墨家的兼愛是無差別的愛,為博愛,儒家的仁愛是有差別的愛,分親疏遠近。
儒家認為人與人之間要重義忽利,提倡罕言利,墨家則提倡交互利,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利益才能更緊密。儒家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主張天命論,墨家主張非命,認為人通過拚博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由此可見儒家和墨家在人倫理念方麵是尖銳對立,這也導致墨家和儒家在禮和名方麵也存在不同的認識,這主要體現在人死後的儀式上。
儒家從貴賤有別出發而重視禮儀和名分,講究厚葬立牌位。墨家則認為人死如燈滅,人死之後喪葬從簡,節約家庭和社會財富。
這時正好房玄齡爬起來一拳把長孫無忌左眼打成熊貓眼,尉遲恭大笑道:“程妖精你瞧老夫說得不錯吧,自身強才是真的強!”
程咬金有些目瞪口呆道:“一直都以為房玄齡是位怕老婆的老實人,沒想到打起架來竟然怎麽凶猛…”
這是尉遲恭又看見岑文本一腳把褚遂良絆倒,誇讚道:”岑文本這腳出得朕不錯,無論是時機還有力度都恰到好處,以最小的代價重傷了敵人,自己卻毫發無損,不錯,不錯,有老夫當年的風采…”
“你當年有個屁的風采,少在老夫麵前自賣自誇…”程咬金諷刺道。
這時褚遂良爬起身,仍笏板把岑文本打得鼻血直流,尉遲恭便鄙視道:“這褚遂良也太陰險了,太不講武德了吧,自己打不贏怎麽能扔東西呢?這與潑婦有什麽區別?”
李世民看著下麵的文官們鬥毆,武官們看戲,把神聖威嚴的太極殿活生生的弄成了一個菜市場。
李世民被氣得雙目圓睜,五官猙獰地擠成一團,整個臉龐漲成紫紅色,似乎要爆炸了一般。
李世民怒不可遏的拍案而起,怒吼道:“混賬!你們把朕的金鑾殿當什麽地方了,菜市場嗎?”
聽見李世民的怒吼,群臣才如夢初醒,跪地告罪道:“臣萬死!”
李世民餘怒未消道:“所以參與鬥毆的文臣罰俸三個月,薛仁貴升為安西大都護,王玄策升為安西都護府長史,朕意已決,不必多言,退朝!”
李世民說完,揮了揮衣袖,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太極殿。
……
漢王府,書房。
窗外飛雪紛紛淩亂如梨花,一片片在天地間翻卷飛舞,落在大樹的枝丫上、落在假山奇石上、落在房脊屋簷上,粉裝素裹,一片銀白。
書房內卻氤氳著淡淡的茶香,爐子裏的蜂窩煤燃得正旺,驅散開清冷的寒氣。
熱茶飄香,品茗讀書,在這個落雪紛紛的時候,分外愜意悠閑。
李恪在書架前走了個來回,找到一部《墨子》,便將厚厚的一摞書冊搬到了書案上。
念大學的時候,李恪曾有個高中同學靠近了同一所大學的曆史係。
兩人關係很好,有一次那位同學在學校圖書館裏借回來一套《墨子》,打算寫論文。
李恪對墨子其人很有興趣,便拿來翻閱。
後世的《墨子》隻存世五十三篇,而現在手裏這部,卻是完整的十五卷七十一篇。
除了儒家的典籍之外,很多這種頗有分量的諸子百家的典籍都在曆史長河中遺失,能夠存世五十三篇,算得上是相當幸運了。
無他,當儒家占據了名分大義,統治了科舉之後,所有的諸子百家便全部成了可以棄之的糟粕,學來於科舉全無用處,誰還去學?
與其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事實上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這家夥幫著漢武帝穩定朝局將封建專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卻著實毀了中華民族的進取心,將整個民族的思想禁錮在儒家這一方天地裏,再也看不見整個世界的燦爛與光明。
等到洪武大帝發明出來“八股文”,則徹底給這個民族的思想戴上鐐銬,一步一步拽進黑暗的深淵……
其實在先秦時期,墨家是比儒家還要聞名的顯學。
儒家和墨家是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大學派,自從創立起就因為理念的不同開始了綿延百年的道統之爭。
說白了儒學與墨家的道統之爭,就是兩個社會階層的思想博弈。
首先,儒家學說是為統治者服務,墨家維護平民權利。
孔子周遊列國創辦儒家,他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儒家學說被諸侯國采納,成為統治階級的治國大道。
儒家文化博學繁雜,但是他的理論和思想基礎是主張大一統和君臣父子論。
儒家理想的社會是統治者施仁政,而老百姓要尊教守禮。因此儒家學說創建的禮製,是給統治階級服務的。
而墨家是百家中的平民流派,墨子是中國曆史上唯一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墨家學說維護的是平民階層的利益,受到底層工農小生產者的支持。
墨子廣收門徒,入會者甚眾,形成了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局麵。墨家正麵對抗儒家成為社會熱點,儒墨之爭被稱為顯學之爭。
其次,儒家崇尚的是階級社會,墨家追求的是平權社會。
儒家認為社會是分階級的,人和職業有貴賤等級之分,儒家的禮製講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隻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保證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由此可見儒家的理想社會是等級分明的階級社會,儒家禮教維護的是封建的宗法製度。
墨子則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提倡博愛和平等。
墨家認為不管平民、貴族還是國君都應一視同仁。從天子、國君到各級官吏都應該擇賢而立,追求的是無等級無差別的平權社會。
墨家認為隻要:兼相愛,交相利,社會就不會出現倚強淩弱,以貴傲貧的現象。
其三、儒家和墨家的人倫理念的對立。
墨家的兼愛是無差別的愛,為博愛,儒家的仁愛是有差別的愛,分親疏遠近。
儒家認為人與人之間要重義忽利,提倡罕言利,墨家則提倡交互利,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利益才能更緊密。儒家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主張天命論,墨家主張非命,認為人通過拚博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由此可見儒家和墨家在人倫理念方麵是尖銳對立,這也導致墨家和儒家在禮和名方麵也存在不同的認識,這主要體現在人死後的儀式上。
儒家從貴賤有別出發而重視禮儀和名分,講究厚葬立牌位。墨家則認為人死如燈滅,人死之後喪葬從簡,節約家庭和社會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