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答案一起來的,還有一些將再次刷新大家三觀的事。不過在那之前,村民們還要熱熱鬧鬧的過個節————清明。
清明是個挺特殊的節日。它在現代最廣為人知的習俗就是掃墓,而掃墓顯然不是個適合開開心心的活動。但清明節同樣意味著一些別的事,比如放假,比如踏青,再比如吃清明果,這些又是怎麽都不可能氣氛壓抑地進行的。
從除夕開始,大家的生活就是在各種動亂中度過的,就算想好好過節也是沒這個條件。而現在,雖然問題還是很多,畢竟已經相對的安定下來了。日子過得不算很好,但總歸是比較穩定的,知道每天該做些什麽,也知道了怎麽安排好時間。
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本是春耕開始的信號,當然現在肯定是不能參考了的。村裏農田裏早已經是綠油油的一片了,邊邊角角的地方,艾草也長勢喜人。
丁母說她以前是自己做過清明果的,不過連丁父都用懷疑的眼光看她,就知道起碼很多年沒自己動過手了。買多方便啊,還可以各種口味各種餡料任意挑。
采來艾草葉,剁碎了和麵,對於幾乎沒有自己動手做過麵食的喬家人來說,沒有發生水多了加麵粉,麵粉多了又加水的慘劇,真是萬幸。
分歧發生在糯米粉與麵粉的比例上。這個,不僅喬家人不清楚,連問了幾家村民,誰都不敢能定。各種比例都有人說,甚至有人認為應該隻用糯米粉的。這個當然被否決了,因為各家的糯米粉都有限。
有經驗的都表示,這個要靠手感,根本是說了等於沒說。不過到最後,還是隻能按“手感”來做,至於各自的手感到底怎麽樣,就不好說了。
鹹的餡料好準備,鹹菜臘肉豆腐幹家裏有什麽切成小丁後都可以拿來炒一炒,裹到青團裏。甜的卻不好弄,既沒有芝麻也沒用豆沙,隻能直接裹白糖了。
最後的成果還是不錯的,雖然有的糯米多的粘鍋裏不好拿下來,還有的糯米少了就少了點粘性和嚼勁,但,清香滑糯,還是很好吃。
“原來野菜也能很好吃,可惜學校的師傅沒有好好做,真是浪費了我們辛辛苦苦挖的野菜。”吃的糖汁直流的丁淼這麽評價。
清明的另一個活動,掃墓,在這個時候也變得越發重要了。
發生了這麽多的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更需要心靈寄托了。虔誠的教徒們也許各有自己的神要信仰,更多的奉行實用主義的人,這個時候,最相信的,卻隻會是自己的祖先。緬懷先人之心當然也是有的,希望祖宗們保佑自己和家人好好活下去也是實實在在的。
公墓在縣城的另一頭,離喬菲他們村子有點遠。在以前,這點距離,自然不是問題。一個小時的車程,還算上了進山前擁堵的時間。在機動車開不起來的現在,距離成了大家最沒法解決的問題。更不要說有些外來的人家,掃墓要去的地方更遠。
難怪以前的人,會直接把墳頭立在了自家的田裏,喬菲恍然大悟。以前完全無法理解,那些田間東一個西一個樹了墳頭的村子,村民們怎麽能如此淡定不受影響。果然,存在即是合理!
在這樣的世道裏,絕對不能小看了大家掃墓的決心。沒有車,大家都開始討論頭一天去第二天回該準備些什麽了。
喬菲家裏備有帳篷,也被大家說的很有點動心了。人多的話,在野外搭個帳篷睡一覺也沒什麽問題,哪怕那地方是在公墓附近,反正天又不會黑。
喬菲忍不住慶幸,還好這世界是變得一直白天,要是一直黑夜,那才真的沒法活了。真是祖宗保佑,這掃墓果然是非去不可。
麻煩的是,人多事也多。真這麽多人一起走著去,要是有人出點事又該如何處理?要是有人走到半路實在走不了了,是扔下他還是抬著他走?要是這個半路走不了的是自己,又該如何?
人人都說要去,卻沒人願意出來牽這個頭。
丁父到有這個想法,覺得自己還吃著公糧,負點責任也是應該的,卻被丁母一句話堵了回去:“那村支書跟村長已經鬥得不可開交了,你是想搞個三足鼎立不成?”在村衛生所工作的丁母顯然對這些事更清楚些。
隨著清明節越來越近,還是沒拿定主意的眾人,漸漸的煩躁起來。慢慢的,要求村支書或者村長帶隊的聲音越來越大:平時你們這也要管那也要插手,現在當然也該歸你們負責。
所以,在清明前一天,當兩輛大巴停在了村口,幾個軍人下來表示將負責接送大家去掃墓,大家都產生了一種“果然還是我們的軍隊靠得住,不像那些村幹部需要他們的時候就縮頭”的感慨。
兩輛大巴肯定是不夠大家坐的,來回跑的話恐怕得跑很多趟,大家也很能理解現在汽油的金貴————不說別的,這萬一半路上沒油了,現在可沒地方去加油,要是到時候自己在車上可怎麽辦————而且家裏本來也該留人照看。
最後的結果是每戶人家隻能去一個人,就算這樣,也還有兩三百號人。這算是一個大家差不多都能接受的方案:家裏有人去過了,心意到了,也就安心了。
“沒想到現在這個戶口本還這麽重要!幸虧我帶上了,本來隻是留著當紀念的。”有人感慨的說,引來一陣笑聲。
喬菲家派出的是他們三姐弟,沒錯,她家有三個戶口本,自然有三個名額。
隨著大巴一起來的,居然還有香燭紙錢。
“都自己注意點,現在可沒消防員來救火了,要是燒起來,會怎麽樣大家也清楚。都是去祭拜先人的,要好好愛護他們最後的安身之所,知道嗎?”司機是個老兵了,四五十歲的樣子,一邊分發香燭一邊叮囑大家。
這真是意外之喜。要知道,很久以前政府就在倡導掃墓的時候不要用香燭紙錢這些容易引發火災的東西。不過,年年禁年年燒,也年年都會引發幾起火災。大概隻能說,都不容易啊!
這些東西禁不了,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給先人們上注香燒點紙錢,那是去踏青不是去掃墓,一點誠意都沒有。至於火災,每個引起火災的人,在那之前,都很確信,自己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後來,喬菲問過從默知不知道分發香燭紙錢的事。雖然她也挺高興能得到這些東西,不過怎麽想,政府也好軍隊也好,來分這些東西,總覺得哪裏不對的樣子。
從默無奈的點頭表示知道,然後告訴她:“這些東西,本來是要直接處理掉的。可是沒人願意接手這工作。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一群人,這時候卻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還攔著不讓我動手。習俗的力量,實在強大,有的時候,隻能尊重。”
這些涉及到民心的事,喬菲是不懂也不願意懂的。地震後第一次離開村子的喬菲,對外麵世界的好奇度,比她兩個弟弟還大。
外麵的世界,怎麽說呢,簡直是欣欣向榮。大巴送他們去公墓的路上,並沒有經過縣城。在車上能看到的,不是山丘就是農田。農田不用說,從車上看過去,反正也分不清到底是雜草還是莊家,隻能看到一片綠色。有些山丘還能看出曾經發生滑坡的跡象,一大片的連灌木都看不到,但此刻也已經被野草覆蓋,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人類的末世,對於植物而言,也許是一個更好的世界。
這一路上,一直很平靜,也許該說是寂靜,隻能聽到他們所坐的大巴發動機的聲音和大家的交談聲。沒人超車,不會堵車,也沒了紅綠燈,一路暢行無阻,卻隻讓人感到心慌。大家說話的聲音越發的大了,試圖打破這份寂靜,卻反襯的周圍更安靜了。
到達公墓,看到其他村的人和大巴的時候,心才是真的放鬆下來。
“你也來了?”“是啊,好久沒見了,沒想到在這裏遇到了。”
“最近怎麽樣?”“還行還行,我看你過得不錯。”
“今天這裏真熱鬧。”“熱鬧點好!”“對對,我也喜歡熱鬧點。”
認識的人相互見麵,總要先招呼兩句,隻不過,配上這背景,簡直是細思極恐。
掃墓回來後,喬磊他們又該去學校了。第二次出門,大家都有了經驗,該準備什麽也有了譜,人走後,留下的也沒以前那麽擔心了。
對村裏所有人來說,他們現在的注意力,更多的被一件新鮮的老東西給吸引了。
清明時候接送他們的司機走前,給村裏留下了兩部無線收音機,還是太陽能的。並且告知村裏,無線電通訊已經調試的差不多了,這幾天應該就能好,以後很多消息就要通過無線廣播通知了,要注意收聽。
廣播回來了,電視還會遠嗎?
作者有話要說:前段時間,看到爭論火葬土葬的問題,有人說葬在自家地裏一點沒影響。東一個墳,西一個墳,膽小如我,想想就嚇死了,肯定晚上再不敢出門了。
清明是個挺特殊的節日。它在現代最廣為人知的習俗就是掃墓,而掃墓顯然不是個適合開開心心的活動。但清明節同樣意味著一些別的事,比如放假,比如踏青,再比如吃清明果,這些又是怎麽都不可能氣氛壓抑地進行的。
從除夕開始,大家的生活就是在各種動亂中度過的,就算想好好過節也是沒這個條件。而現在,雖然問題還是很多,畢竟已經相對的安定下來了。日子過得不算很好,但總歸是比較穩定的,知道每天該做些什麽,也知道了怎麽安排好時間。
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本是春耕開始的信號,當然現在肯定是不能參考了的。村裏農田裏早已經是綠油油的一片了,邊邊角角的地方,艾草也長勢喜人。
丁母說她以前是自己做過清明果的,不過連丁父都用懷疑的眼光看她,就知道起碼很多年沒自己動過手了。買多方便啊,還可以各種口味各種餡料任意挑。
采來艾草葉,剁碎了和麵,對於幾乎沒有自己動手做過麵食的喬家人來說,沒有發生水多了加麵粉,麵粉多了又加水的慘劇,真是萬幸。
分歧發生在糯米粉與麵粉的比例上。這個,不僅喬家人不清楚,連問了幾家村民,誰都不敢能定。各種比例都有人說,甚至有人認為應該隻用糯米粉的。這個當然被否決了,因為各家的糯米粉都有限。
有經驗的都表示,這個要靠手感,根本是說了等於沒說。不過到最後,還是隻能按“手感”來做,至於各自的手感到底怎麽樣,就不好說了。
鹹的餡料好準備,鹹菜臘肉豆腐幹家裏有什麽切成小丁後都可以拿來炒一炒,裹到青團裏。甜的卻不好弄,既沒有芝麻也沒用豆沙,隻能直接裹白糖了。
最後的成果還是不錯的,雖然有的糯米多的粘鍋裏不好拿下來,還有的糯米少了就少了點粘性和嚼勁,但,清香滑糯,還是很好吃。
“原來野菜也能很好吃,可惜學校的師傅沒有好好做,真是浪費了我們辛辛苦苦挖的野菜。”吃的糖汁直流的丁淼這麽評價。
清明的另一個活動,掃墓,在這個時候也變得越發重要了。
發生了這麽多的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更需要心靈寄托了。虔誠的教徒們也許各有自己的神要信仰,更多的奉行實用主義的人,這個時候,最相信的,卻隻會是自己的祖先。緬懷先人之心當然也是有的,希望祖宗們保佑自己和家人好好活下去也是實實在在的。
公墓在縣城的另一頭,離喬菲他們村子有點遠。在以前,這點距離,自然不是問題。一個小時的車程,還算上了進山前擁堵的時間。在機動車開不起來的現在,距離成了大家最沒法解決的問題。更不要說有些外來的人家,掃墓要去的地方更遠。
難怪以前的人,會直接把墳頭立在了自家的田裏,喬菲恍然大悟。以前完全無法理解,那些田間東一個西一個樹了墳頭的村子,村民們怎麽能如此淡定不受影響。果然,存在即是合理!
在這樣的世道裏,絕對不能小看了大家掃墓的決心。沒有車,大家都開始討論頭一天去第二天回該準備些什麽了。
喬菲家裏備有帳篷,也被大家說的很有點動心了。人多的話,在野外搭個帳篷睡一覺也沒什麽問題,哪怕那地方是在公墓附近,反正天又不會黑。
喬菲忍不住慶幸,還好這世界是變得一直白天,要是一直黑夜,那才真的沒法活了。真是祖宗保佑,這掃墓果然是非去不可。
麻煩的是,人多事也多。真這麽多人一起走著去,要是有人出點事又該如何處理?要是有人走到半路實在走不了了,是扔下他還是抬著他走?要是這個半路走不了的是自己,又該如何?
人人都說要去,卻沒人願意出來牽這個頭。
丁父到有這個想法,覺得自己還吃著公糧,負點責任也是應該的,卻被丁母一句話堵了回去:“那村支書跟村長已經鬥得不可開交了,你是想搞個三足鼎立不成?”在村衛生所工作的丁母顯然對這些事更清楚些。
隨著清明節越來越近,還是沒拿定主意的眾人,漸漸的煩躁起來。慢慢的,要求村支書或者村長帶隊的聲音越來越大:平時你們這也要管那也要插手,現在當然也該歸你們負責。
所以,在清明前一天,當兩輛大巴停在了村口,幾個軍人下來表示將負責接送大家去掃墓,大家都產生了一種“果然還是我們的軍隊靠得住,不像那些村幹部需要他們的時候就縮頭”的感慨。
兩輛大巴肯定是不夠大家坐的,來回跑的話恐怕得跑很多趟,大家也很能理解現在汽油的金貴————不說別的,這萬一半路上沒油了,現在可沒地方去加油,要是到時候自己在車上可怎麽辦————而且家裏本來也該留人照看。
最後的結果是每戶人家隻能去一個人,就算這樣,也還有兩三百號人。這算是一個大家差不多都能接受的方案:家裏有人去過了,心意到了,也就安心了。
“沒想到現在這個戶口本還這麽重要!幸虧我帶上了,本來隻是留著當紀念的。”有人感慨的說,引來一陣笑聲。
喬菲家派出的是他們三姐弟,沒錯,她家有三個戶口本,自然有三個名額。
隨著大巴一起來的,居然還有香燭紙錢。
“都自己注意點,現在可沒消防員來救火了,要是燒起來,會怎麽樣大家也清楚。都是去祭拜先人的,要好好愛護他們最後的安身之所,知道嗎?”司機是個老兵了,四五十歲的樣子,一邊分發香燭一邊叮囑大家。
這真是意外之喜。要知道,很久以前政府就在倡導掃墓的時候不要用香燭紙錢這些容易引發火災的東西。不過,年年禁年年燒,也年年都會引發幾起火災。大概隻能說,都不容易啊!
這些東西禁不了,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給先人們上注香燒點紙錢,那是去踏青不是去掃墓,一點誠意都沒有。至於火災,每個引起火災的人,在那之前,都很確信,自己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後來,喬菲問過從默知不知道分發香燭紙錢的事。雖然她也挺高興能得到這些東西,不過怎麽想,政府也好軍隊也好,來分這些東西,總覺得哪裏不對的樣子。
從默無奈的點頭表示知道,然後告訴她:“這些東西,本來是要直接處理掉的。可是沒人願意接手這工作。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一群人,這時候卻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還攔著不讓我動手。習俗的力量,實在強大,有的時候,隻能尊重。”
這些涉及到民心的事,喬菲是不懂也不願意懂的。地震後第一次離開村子的喬菲,對外麵世界的好奇度,比她兩個弟弟還大。
外麵的世界,怎麽說呢,簡直是欣欣向榮。大巴送他們去公墓的路上,並沒有經過縣城。在車上能看到的,不是山丘就是農田。農田不用說,從車上看過去,反正也分不清到底是雜草還是莊家,隻能看到一片綠色。有些山丘還能看出曾經發生滑坡的跡象,一大片的連灌木都看不到,但此刻也已經被野草覆蓋,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人類的末世,對於植物而言,也許是一個更好的世界。
這一路上,一直很平靜,也許該說是寂靜,隻能聽到他們所坐的大巴發動機的聲音和大家的交談聲。沒人超車,不會堵車,也沒了紅綠燈,一路暢行無阻,卻隻讓人感到心慌。大家說話的聲音越發的大了,試圖打破這份寂靜,卻反襯的周圍更安靜了。
到達公墓,看到其他村的人和大巴的時候,心才是真的放鬆下來。
“你也來了?”“是啊,好久沒見了,沒想到在這裏遇到了。”
“最近怎麽樣?”“還行還行,我看你過得不錯。”
“今天這裏真熱鬧。”“熱鬧點好!”“對對,我也喜歡熱鬧點。”
認識的人相互見麵,總要先招呼兩句,隻不過,配上這背景,簡直是細思極恐。
掃墓回來後,喬磊他們又該去學校了。第二次出門,大家都有了經驗,該準備什麽也有了譜,人走後,留下的也沒以前那麽擔心了。
對村裏所有人來說,他們現在的注意力,更多的被一件新鮮的老東西給吸引了。
清明時候接送他們的司機走前,給村裏留下了兩部無線收音機,還是太陽能的。並且告知村裏,無線電通訊已經調試的差不多了,這幾天應該就能好,以後很多消息就要通過無線廣播通知了,要注意收聽。
廣播回來了,電視還會遠嗎?
作者有話要說:前段時間,看到爭論火葬土葬的問題,有人說葬在自家地裏一點沒影響。東一個墳,西一個墳,膽小如我,想想就嚇死了,肯定晚上再不敢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