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簽的並非賣身契,因此周氏給了一個月的銀錢便將她打發了。
她本不服,求著兒子王福給她求情,王福卻也是冷言冷語不管不顧。
又去求了板凳,板凳更是冷眉冷眼,不作理會。
王大娘這才死心,收拾了東西回家去了。
江念忠的喪事順利操辦了起來,家裏的人手又有些不夠用。
春梅向周氏提議,把她們的大姐,也就是王福的媳婦春花招來幫幾個月,周氏同意了。
孫耀邦的夫人劉氏代孫耀邦前來,說孫耀邦去了外地,趕不回來,並在家小住了幾日陪伴孫氏,有劉氏在跟前兒說話勸導,孫氏的身體逐漸恢複。
周老爺親自來了一趟,告知江善德已經知會了京中好友幫忙打聽虎子下落,又幫孫氏看了脈,重新調配了幾幅藥膳於她。
七七四十九日過去,周氏已經累的筋疲力盡。
一個多月,劉氏四處幫著孫耀邦打聽小紅的事,可江家人都是一問三不知,她這才偷偷派人知會了孫耀邦,孫耀邦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
斷七這日,孫耀邦帶著自家幾個兒子來了江家幫忙送靈,江善德又細細向孫耀邦打聽了是如何發賣虎子,發賣往何處的事情,孫耀邦聽聞胡阿嬌腹中有江念忠的孩子,連忙承諾會派人去查找虎子的下落。
江善德又說起自己打算入京捐官的事,孫耀邦說要和他一同去。
江念忠下葬的第二日,江善德便和孫耀邦一同啟程往京城去。
這一日,周氏帶著春梅和春桃收拾江念忠的遺物,劉氏也過來幫忙,想把江念忠讀過的書都拿回去給自家兒子用。
收拾間,春梅從梳妝台上發現一塊翡翠玉佩,看起來頗名貴的樣子,忙小心的雙手捧著去給周氏,周氏接過玉佩,想起是那日在井口撿的。
一直以來忙碌著各種雜務,都忘了這檔子事。
本以為這是江善德掉落的,可江善德說不是他的,那又能是誰的呢?
一旁的劉氏見周氏忽然不說話也不動了,問道:“好端端的又想什麽呢?”
周氏回過神,搖頭微笑。“沒什麽。”
劉氏看見周氏攏住手裏的東西,好奇的走上前。“有什麽好東西還藏著掖著,怕我拿了去不成?快給我看看。”
周氏無奈笑了笑,把東西遞給了劉氏。
劉氏見著玉佩,眉頭一皺,質問道:“這東西怎麽在你這裏?!”
周氏一愣。“怎麽,舅母認得這東西?”
這玉佩乃孫耀邦貼身之物,孫耀邦也是個好.色之徒,劉氏對他難免有許多疑情。
方才第一眼看著這東西,劉氏下意識的就懷疑了孫耀邦和周氏暗地裏有私情。
可轉念一想,又記起小紅的事,被周氏一問,她吞吞吐吐半天,才道:“哦……這,這不是江老爺子的東西嗎,怎麽在你這裏……”
周氏雖狐疑,卻也不好太顯露,拿過玉佩道:“是我那日在後院撿到的,原來是祖父的東西,那我等會兒拿去給娘。”
“別!”劉氏忙道:“你娘有身子,這些東西不吉利,還是扔了吧!”
劉氏的反應越發讓周氏生疑,可周氏什麽都沒說,爽快的答應了。
待屋子收拾的差不多,劉氏帶著搜羅的一箱子書本回孫氏院子裏去了。
周氏手裏摩挲著那枚玉佩,回想著方才劉氏的奇怪反應。
她第一眼看著的時候,明明是有些生氣的樣子,後來又遮遮掩掩,說什麽不吉利,讓她扔了。這樣的值錢東西,又是江老爺子的遺物,怎麽能隨便扔了?
這東西倘或真是江老爺子的,那江善德又怎麽會不認得呢?
且不說他認得不認得,這翡翠看起來名貴的很,這樣的東西怎麽會獨自掉落在院子裏呢?何況,還恰巧就是那井口邊兒上……
難道是小紅的東西?所以劉氏才說不吉利?
也不對,劉氏不可能知道小紅自盡的事。
越想越沒有頭緒,越想越覺得可疑,周氏還是決定去問問孫氏。
無奈劉氏還在孫氏的屋子裏,周氏隻好先按下不提,若無其事的和她們一同用了午膳。
午膳後,劉氏和孫氏道過別準備回去。
走到大門口,劉氏躊躇良久,笑道:“我家在鎮上有個當鋪,依我看,那翡翠玉佩能當不少銀子呢,不如我替你當了去,你好給自己留些梯己。”
周氏順道:“方才舅母說那東西不吉利,讓我扔了,我便命人扔到河裏去了。”
說著,周氏佯作懊悔狀:“舅母也不早說,真是白沒了許多銀子呢!”
劉氏聞言放了心,掏出幾張銀票賠笑道:“怪我!怪我!我這裏有幾張銀票,你拿去花吧,就算我這做舅母的一點兒心意,你可別嫌棄。”
周氏連句謙讓的話也沒說,故意表露出貪財的模樣笑著謝過。
看到周氏乖巧又貪財,劉氏的心算是完全放進了肚子裏。
送走劉氏,周氏即刻往孫氏房裏去。
她心裏已經想好了說辭,倘或這東西是小紅的,就說小紅嫁了好人家,惦念著太太,所以把這東西給太太做個念想。
倘或真是老爺子的,就說在後院撿的,如果是別人的……就隻能見機行事了。
孫氏一個多月來吃著各樣進補的東西,麵色逐漸紅潤起來,小腹也微微隆起幾分。
周氏先和春喜一同侍奉著她洗漱過,才掏出玉佩問道:“娘,兒媳撿了這麽個玉佩,給爹看過,爹說不是他的,您可認得?”
孫氏隻看了一眼,便道:“是你舅舅的,他也真不小心,花了那麽多銀子買來的東西,說掉就掉了,估計現在都還不知道呢。”
周氏聞言驚的心裏一跳。
這是孫耀邦的東西,可劉氏卻說是江老爺子的,還說什麽不吉利,讓她扔了。
更重要的是,孫耀邦的東西怎麽會在井口?
難道——!
思咐至此,周氏忙打消了這種念頭。
孫耀邦雖不算家大業大,在清河縣也是一方富賈,他和小紅無冤無仇,為什麽要害她呢?而且還是在這江家後院害她?
那麽,這枚玉佩到底為什麽會在那裏?
見周氏半天不說話,臉色陰晴不定,孫氏關懷道:“怎麽了?”
周氏搖頭,“沒什麽,娘睡一會兒吧,我讓人把東西給舅舅送去。”
孫氏點頭,也不再多問。
周氏走出孫氏的房間,心亂如麻。
不知為什麽,此刻她心裏總是覺得小紅的死和孫耀邦脫不了幹係。
她騙劉氏說東西扔了,如今孫氏又看見了,以後孫耀邦若來,萬一孫氏提及此事,豈不是要穿幫?倘或孫耀邦真的是害死小紅的凶手,那麽……若被孫耀邦知道她已知情,豈不是會企圖殺人滅口?
想著,周氏忙回了屋子,命春梅去叫板凳來。
板凳來後,周氏支開春梅和春桃,將玉佩的事告訴了板凳。
說完,周氏揉了揉眉心。“我若哪日出了事,你定要把此事告知家父,讓他替我討個公道,否則日後他若知道你也知情,必定不會放過你。”
板凳忙道:“奶奶放心,以後若舅老爺再來,我定每日侍奉在奶奶左右,不讓他傷奶奶半分!他要敢硬來,我就和他拚命!”
板凳不過十二三歲,雖然個子高,又身強體壯,可到底還是個孩子模樣,一張孩子的臉卻說這樣的狠話,周氏不禁失笑。“也罷,那我就指著你護我周全了。”
板凳斬釘截鐵的點頭,似領聖旨一樣的鄭重。
從清河縣到京城,騎快馬也要有半月的路程,孫耀邦常年行商,各地奔走,倒是騎慣了馬,可江善德是個書生,從來也不曾出過遠門,沒過幾天就病倒了。
路途中看病歇息了幾日,二人又換乘馬車,一路上耽擱下來,竟走了一月有餘。
到了京城,江善德拿著周老爺寫的舉薦信去拜會了戶部侍郎,戶部侍郎熱情的招待了二人,江善德這才知道,原來戶部侍郎家夫人難產,京城裏的郎中們都束手無策,太醫院上下則都說隻能保一個,後來周老爺出麵保了他們母子平安。
有這樣的恩情在前,戶部侍郎一口攬下江善德的捐官事宜,八萬兩銀子給他捐了個沈陽知府,孫耀邦一聽是沈陽,直歎這買賣做的值,東北的油水大的很。
心動之餘,孫耀邦暗自會見戶部侍郎,也想在東北捐個官,戶部侍郎見孫耀邦一副奸商模樣,又練達老成,便知是個可用之人,與他促膝長談了一整個下午,二人驟變的親密無間,隨即便五萬兩銀子將長春府的知府之職予了他。
孫耀邦捐成後去給江善德報喜,又不停讚歎這兩省有多大的油水。
江善德嗤之以鼻,又不禁犯疑,這樣的肥缺,怎麽輪到了他們倆的頭上?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知了孫耀邦,孫耀邦卻是知道的,他歎了口氣道:“我不是告訴過你,這兩年不太平,在打仗,這沈陽府和長春府北臨邊關,雖暫無戰亂,可也難保以後沒有。”
江善德大驚:“你怎麽不早說?!哎呀,早知道就不要這個官兒了!”
孫耀邦道:“你懂什麽,越是這樣我們越能撈到好處!唉!真是朽木難雕!”
江善德懊惱不已,可事情已經塵埃落地,追悔莫及。
她本不服,求著兒子王福給她求情,王福卻也是冷言冷語不管不顧。
又去求了板凳,板凳更是冷眉冷眼,不作理會。
王大娘這才死心,收拾了東西回家去了。
江念忠的喪事順利操辦了起來,家裏的人手又有些不夠用。
春梅向周氏提議,把她們的大姐,也就是王福的媳婦春花招來幫幾個月,周氏同意了。
孫耀邦的夫人劉氏代孫耀邦前來,說孫耀邦去了外地,趕不回來,並在家小住了幾日陪伴孫氏,有劉氏在跟前兒說話勸導,孫氏的身體逐漸恢複。
周老爺親自來了一趟,告知江善德已經知會了京中好友幫忙打聽虎子下落,又幫孫氏看了脈,重新調配了幾幅藥膳於她。
七七四十九日過去,周氏已經累的筋疲力盡。
一個多月,劉氏四處幫著孫耀邦打聽小紅的事,可江家人都是一問三不知,她這才偷偷派人知會了孫耀邦,孫耀邦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
斷七這日,孫耀邦帶著自家幾個兒子來了江家幫忙送靈,江善德又細細向孫耀邦打聽了是如何發賣虎子,發賣往何處的事情,孫耀邦聽聞胡阿嬌腹中有江念忠的孩子,連忙承諾會派人去查找虎子的下落。
江善德又說起自己打算入京捐官的事,孫耀邦說要和他一同去。
江念忠下葬的第二日,江善德便和孫耀邦一同啟程往京城去。
這一日,周氏帶著春梅和春桃收拾江念忠的遺物,劉氏也過來幫忙,想把江念忠讀過的書都拿回去給自家兒子用。
收拾間,春梅從梳妝台上發現一塊翡翠玉佩,看起來頗名貴的樣子,忙小心的雙手捧著去給周氏,周氏接過玉佩,想起是那日在井口撿的。
一直以來忙碌著各種雜務,都忘了這檔子事。
本以為這是江善德掉落的,可江善德說不是他的,那又能是誰的呢?
一旁的劉氏見周氏忽然不說話也不動了,問道:“好端端的又想什麽呢?”
周氏回過神,搖頭微笑。“沒什麽。”
劉氏看見周氏攏住手裏的東西,好奇的走上前。“有什麽好東西還藏著掖著,怕我拿了去不成?快給我看看。”
周氏無奈笑了笑,把東西遞給了劉氏。
劉氏見著玉佩,眉頭一皺,質問道:“這東西怎麽在你這裏?!”
周氏一愣。“怎麽,舅母認得這東西?”
這玉佩乃孫耀邦貼身之物,孫耀邦也是個好.色之徒,劉氏對他難免有許多疑情。
方才第一眼看著這東西,劉氏下意識的就懷疑了孫耀邦和周氏暗地裏有私情。
可轉念一想,又記起小紅的事,被周氏一問,她吞吞吐吐半天,才道:“哦……這,這不是江老爺子的東西嗎,怎麽在你這裏……”
周氏雖狐疑,卻也不好太顯露,拿過玉佩道:“是我那日在後院撿到的,原來是祖父的東西,那我等會兒拿去給娘。”
“別!”劉氏忙道:“你娘有身子,這些東西不吉利,還是扔了吧!”
劉氏的反應越發讓周氏生疑,可周氏什麽都沒說,爽快的答應了。
待屋子收拾的差不多,劉氏帶著搜羅的一箱子書本回孫氏院子裏去了。
周氏手裏摩挲著那枚玉佩,回想著方才劉氏的奇怪反應。
她第一眼看著的時候,明明是有些生氣的樣子,後來又遮遮掩掩,說什麽不吉利,讓她扔了。這樣的值錢東西,又是江老爺子的遺物,怎麽能隨便扔了?
這東西倘或真是江老爺子的,那江善德又怎麽會不認得呢?
且不說他認得不認得,這翡翠看起來名貴的很,這樣的東西怎麽會獨自掉落在院子裏呢?何況,還恰巧就是那井口邊兒上……
難道是小紅的東西?所以劉氏才說不吉利?
也不對,劉氏不可能知道小紅自盡的事。
越想越沒有頭緒,越想越覺得可疑,周氏還是決定去問問孫氏。
無奈劉氏還在孫氏的屋子裏,周氏隻好先按下不提,若無其事的和她們一同用了午膳。
午膳後,劉氏和孫氏道過別準備回去。
走到大門口,劉氏躊躇良久,笑道:“我家在鎮上有個當鋪,依我看,那翡翠玉佩能當不少銀子呢,不如我替你當了去,你好給自己留些梯己。”
周氏順道:“方才舅母說那東西不吉利,讓我扔了,我便命人扔到河裏去了。”
說著,周氏佯作懊悔狀:“舅母也不早說,真是白沒了許多銀子呢!”
劉氏聞言放了心,掏出幾張銀票賠笑道:“怪我!怪我!我這裏有幾張銀票,你拿去花吧,就算我這做舅母的一點兒心意,你可別嫌棄。”
周氏連句謙讓的話也沒說,故意表露出貪財的模樣笑著謝過。
看到周氏乖巧又貪財,劉氏的心算是完全放進了肚子裏。
送走劉氏,周氏即刻往孫氏房裏去。
她心裏已經想好了說辭,倘或這東西是小紅的,就說小紅嫁了好人家,惦念著太太,所以把這東西給太太做個念想。
倘或真是老爺子的,就說在後院撿的,如果是別人的……就隻能見機行事了。
孫氏一個多月來吃著各樣進補的東西,麵色逐漸紅潤起來,小腹也微微隆起幾分。
周氏先和春喜一同侍奉著她洗漱過,才掏出玉佩問道:“娘,兒媳撿了這麽個玉佩,給爹看過,爹說不是他的,您可認得?”
孫氏隻看了一眼,便道:“是你舅舅的,他也真不小心,花了那麽多銀子買來的東西,說掉就掉了,估計現在都還不知道呢。”
周氏聞言驚的心裏一跳。
這是孫耀邦的東西,可劉氏卻說是江老爺子的,還說什麽不吉利,讓她扔了。
更重要的是,孫耀邦的東西怎麽會在井口?
難道——!
思咐至此,周氏忙打消了這種念頭。
孫耀邦雖不算家大業大,在清河縣也是一方富賈,他和小紅無冤無仇,為什麽要害她呢?而且還是在這江家後院害她?
那麽,這枚玉佩到底為什麽會在那裏?
見周氏半天不說話,臉色陰晴不定,孫氏關懷道:“怎麽了?”
周氏搖頭,“沒什麽,娘睡一會兒吧,我讓人把東西給舅舅送去。”
孫氏點頭,也不再多問。
周氏走出孫氏的房間,心亂如麻。
不知為什麽,此刻她心裏總是覺得小紅的死和孫耀邦脫不了幹係。
她騙劉氏說東西扔了,如今孫氏又看見了,以後孫耀邦若來,萬一孫氏提及此事,豈不是要穿幫?倘或孫耀邦真的是害死小紅的凶手,那麽……若被孫耀邦知道她已知情,豈不是會企圖殺人滅口?
想著,周氏忙回了屋子,命春梅去叫板凳來。
板凳來後,周氏支開春梅和春桃,將玉佩的事告訴了板凳。
說完,周氏揉了揉眉心。“我若哪日出了事,你定要把此事告知家父,讓他替我討個公道,否則日後他若知道你也知情,必定不會放過你。”
板凳忙道:“奶奶放心,以後若舅老爺再來,我定每日侍奉在奶奶左右,不讓他傷奶奶半分!他要敢硬來,我就和他拚命!”
板凳不過十二三歲,雖然個子高,又身強體壯,可到底還是個孩子模樣,一張孩子的臉卻說這樣的狠話,周氏不禁失笑。“也罷,那我就指著你護我周全了。”
板凳斬釘截鐵的點頭,似領聖旨一樣的鄭重。
從清河縣到京城,騎快馬也要有半月的路程,孫耀邦常年行商,各地奔走,倒是騎慣了馬,可江善德是個書生,從來也不曾出過遠門,沒過幾天就病倒了。
路途中看病歇息了幾日,二人又換乘馬車,一路上耽擱下來,竟走了一月有餘。
到了京城,江善德拿著周老爺寫的舉薦信去拜會了戶部侍郎,戶部侍郎熱情的招待了二人,江善德這才知道,原來戶部侍郎家夫人難產,京城裏的郎中們都束手無策,太醫院上下則都說隻能保一個,後來周老爺出麵保了他們母子平安。
有這樣的恩情在前,戶部侍郎一口攬下江善德的捐官事宜,八萬兩銀子給他捐了個沈陽知府,孫耀邦一聽是沈陽,直歎這買賣做的值,東北的油水大的很。
心動之餘,孫耀邦暗自會見戶部侍郎,也想在東北捐個官,戶部侍郎見孫耀邦一副奸商模樣,又練達老成,便知是個可用之人,與他促膝長談了一整個下午,二人驟變的親密無間,隨即便五萬兩銀子將長春府的知府之職予了他。
孫耀邦捐成後去給江善德報喜,又不停讚歎這兩省有多大的油水。
江善德嗤之以鼻,又不禁犯疑,這樣的肥缺,怎麽輪到了他們倆的頭上?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知了孫耀邦,孫耀邦卻是知道的,他歎了口氣道:“我不是告訴過你,這兩年不太平,在打仗,這沈陽府和長春府北臨邊關,雖暫無戰亂,可也難保以後沒有。”
江善德大驚:“你怎麽不早說?!哎呀,早知道就不要這個官兒了!”
孫耀邦道:“你懂什麽,越是這樣我們越能撈到好處!唉!真是朽木難雕!”
江善德懊惱不已,可事情已經塵埃落地,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