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仙的表情很複雜,欲怒卻又有些哭笑不得。尤其是在看到那支破甲穿沙的巨矢時,他也明白,此人缺不得。
“罷了,由他去吧。”李彥仙頗為無奈道,“自古能人有些臭毛病也屬平常。”
“是何人讓李大人如此不淡定,小僧倒是想見識見識。”亥言問道。
“讓小師見笑了。”李彥仙道,“此事說來也頗有些意思,在下方才所言能造床弩的正是此人,但他也有個毛病,每日皆要飲酒,而且一飲必醉。”
“哦。看來像是個有故事之人。”亥言道,“那此人是何來曆?”
“隻知他是個鐵匠,自稱關內人氏,在下於關內募兵時,是他毛遂自薦來投。”李彥仙道,“我本以為他就是個平賞的鐵匠,可哪知此人打造兵器頗有功夫,所鑄刀劍絕非平常鐵匠可比。而且他還會鑄造各種箭簇,威力各有不同,當真不輸軍器監的工匠。”
“看來李大人將此人當寶貝了。”亥言道,“所以才放縱他喝酒。”
“哎,小師父有所不知。”李彥仙感歎道,“如今兵荒馬亂,各州都作院的工匠皆四散,汴京又被破,想那軍器監亦落入金賊手中,想要尋得一位精通兵器的工匠實屬不易啊。”
武鬆一直沒說話。
因為他想起了一個人。但他又覺得不會有如此巧事,畢竟天下姓鍾的人何止千萬,湊巧也是鐵匠亦不足奇。
不過,當他聽聞此人精於兵器之道,還頗有些臭毛病時,武鬆也不由心裏一動。
“李大人,你方才說此人可是姓鍾?”
“正是。”李彥仙回道。
“敢問他全名是?”
“他投軍時未報全名,隻是說他行七,所以眾人皆喚他鍾老七。”
“他可是四十餘歲,額上係一根粗布發帶?”
“大師是如何知道的?”李彥仙有些納悶。
“哈哈哈,說來說去,此人原是我舊相識。”武鬆道,“快,煩請李大人引我去見他一見。”
“好,大師請。”
鍾老七看見武鬆時,已經有了七分醉意。不過,他還是認出了這位救命恩人。
許是借著酒意,鍾老七一把就抱住了武鬆,話未說上兩句,竟然痛哭起來,哭得撕心裂肺,不能自已。
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淚裏必定是有什麽悲傷的故事。
待鍾老七把自己故事講完,翠荷已經哭得梨花帶雨,柳如煙也是潸然淚下,就連武鬆、亥言和李彥仙也眼噙淚水......
自從在商州和武鬆分別之後,鍾老七原本打算就此退隱,尋一處避靜之地,置幾畝薄田,過一種平淡卻無憂無慮的生活。
因為他手裏有武鬆相贈的一錠金子。
鍾老七離了商州之後,就直奔武關。
武關城外有處小山村,名曰:鐵匠村。正是當年師父湯盛收下鍾老七師兄弟七人之地。
話說湯盛從軍器監退隱之後,就來到此地,開山收徒,並一手建起了這座鐵匠村。
不過,自到了鐵匠村之後,湯盛就再未親手打造過兵器,隻是將手藝傳給了弟子。
而在收下鍾老七這個關門弟子之後,湯盛雖就此收山,卻從不吝嗇將打造普通鐵器的經驗傳授給周圍的村民。
湯盛曾對鍾老七言,打鐵這門手藝本無太多不傳之秘,好鐵匠靠的是個人的悟性和修行,無論是鍛打、淬火還是研磨,皆需要經年累月的專注和積累,並無取巧之道。
所以,鐵匠村所打造的鐵器表麵看,並無什麽特別之處。但時間一長,無論是鐵犁、鐵鍬,還是菜刀、柴斧,就顯出經久耐用之長。
就此,憑借著出色的手藝,鐵匠村很快聲名遠揚,不僅是武關周圍的客商紛至遝來,就連關中、洛陽等地,也有很多人慕名而來。
二十餘年間,弟子們學藝得成之後紛紛離去,到各地自立門戶,開枝散葉。
不過,三年前,得知湯盛過世之後,二徒弟葉良隨即舉家返回鐵匠村,接過師父的衣缽,繼續在鐵匠村傳授打鐵的手藝。
在諸位師兄裏,葉良資質不算高,但卻為人寬厚,秉性純良。尤其是對鍾老七這個小師弟最是關愛。
鍾老七剛拜入湯盛門下時,剛過弱冠之年,尚有幾分頑劣之性,每次闖禍受到師父責罰,都是二師兄出頭,代他受過。
平日裏,二師兄對鍾老七也是噓寒問暖,如親兄長一般照顧這位小師弟。
入門的第四年,鍾老七上山取水時,不慎被毒蛇咬傷,多虧葉良冒著中毒的風險,用嘴幫鍾老七將傷口的蛇毒吸盡,又守在鍾老七榻邊兩日兩夜,才保住了他的一條命。
所以,在知道二師兄返回鐵匠村之後,鍾老七也直奔武關,就是為了投奔葉良。
然而,在鍾老七於兩月前返回鐵匠村時,看到的卻是一副慘不忍睹的景象。
除了那道村牌依然豎立在村口之外,整個村莊,百餘戶人家,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橫屍四野。
唯一活著的是二師兄葉良的七歲的幼子。他能夠幸免,是因為葉良在危急關頭將其藏在了一口枯井之中,才躲過這場劫難。
原來,鐵匠村不僅遠近聞名,連金人也知道了。趁著西北軍勤王不成,一路退守潼關的機會,金人特意派出一營人馬,突襲了鐵匠村。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目的隻有一個,金人欲將村中的鐵匠們悉數擄往金營--對於金軍而言,這些手藝出眾的鐵匠甚至比招降數千宋軍更有價值。
麵對來襲的金兵,葉良寧死不從,率村民進行了殊死卻無望的抵抗。
一場血戰,全村五百餘口,除了十餘人被擄去之外,男女老幼盡皆死在金人刀下。葉良以鐵錘擊殺了三名金兵,最終身受十餘刀,血盡而亡。
臨死之前,葉良死死地咬住了一名金軍百夫長的耳朵。所以,當鍾老七尋到師兄的屍首時,還有半隻耳朵含在他口中。
看著滿地的血汙,鍾老七明白,在這亂世之中,又何來安逸的世外之地。
在救出葉良幼子之後,鍾老七一個人,花了整整三日,先安葬了師兄葉良家五口。接著,他挖了一個大坑,將全村老少的屍首一一收攏,合葬在這個大坑之中,並立了一塊石碑,碑上隻刻了二字:鐵塚。
跪在碑前,鍾老七對天發誓,此生之後,將與金人為敵,殺盡韃虜,以血還血。
鍾老七也明白,自己除了會打鐵並無過人之處,所以他毅然決定投軍,用自己的這門手藝打造出更多利器,好在戰場上殺盡金賊。
離了鐵匠村後,鍾老七先尋了一處人家,將葉良幼子托付於這家人,並留下了那錠金子。隨後,鍾老七一路打聽宋軍的下落,直到在陝州遇到李彥仙。
在李彥仙軍中,鍾老七憑借著自己的手藝很快就獲得器重,成了李縣尉眼中的奇人。
不過,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鍾老七一閉上眼,鐵匠村被屠的慘象就會浮現眼前,揮之不去。
隻有將自己灌醉,鍾老七才能暫時麻木自
己,將血海深仇埋進心底。
“鍾兄弟,此後隻要莫誤了打造軍械之事,酒你直管喝!”李彥仙道,“若不嫌棄,本官陪你喝。”
“大人這是折煞小人了。”說了這一大段,又哭了許久,鍾老七的酒也醒得差不多了,連忙回道,“小人平身所學唯有這打鐵的手藝,但能殺金賊,小人定當全力以赴,傾其所有。”
“鍾兄弟之能,本官早已佩服萬分。”李彥仙道,“就今日所試這床弩,就可謂神器一件,足以讓那金賊聞風喪膽。”
“床弩成了?”鍾老七此時方才想起了正事,不免有些愧色。不過,他向來對自己的手藝頗為自信,所以才敢獨自喝酒去了。
“成了,破甲而過。”李彥仙道,“若不是校場中箭靶隻能置於三百步外,應該還可遠些。”
“那是當然。”一說起自己的傑作,鍾老七也不再謙虛,“不瞞大人,這床弩可射六七百步遠,而且照樣洞穿重甲。”
“當真?”李彥仙道。
“小人何時騙過大人。”鍾老七道,“當年家師在軍器監供職時,還曾造出能射遠千步的床弩。隻是,這千步之床弩需百人才能操作,又不利搬運,才未裝備軍中。”
一說起兵器,鍾老七立即滔滔不絕,興致勃勃。
一日之內,武鬆連續和兩位故友重逢,心情也是大好。在說完床弩之事後,武鬆見李彥仙忙於軍務,也不便再打擾,遂相邀二人晚上尋一家酒樓再敘。
不過,李彥仙卻是另有打算。他知道,武鬆和亥言絕非尋常之人,此番到陝州也應該是有事而來。
所以,他在吩咐鍾老七加緊督造床弩之後,特意引武鬆等人到了校場內的一處班房。
“前番在潼關有幸結識二位,知道二位也是心係抗金的義士,因此,下官冒昧一問,二位此番是為何事而來。”李彥仙也不再囉嗦,單刀直入。
李彥仙很直接,武鬆也喜歡這樣的爽快。於是就把他們準備返回相州,伺機截殺北歸金軍,解救官家的計劃告訴了李彥仙。
聞聽武鬆所言,李彥仙不禁眉頭一皺。
“大師所言,金兵即將從汴京北撤,此消息可靠嗎?”李彥仙問道。
“可靠,金兵的確已決定北撤。”亥言回道,“隻是具體是何時,又會走何線路尚不得而知。”
“如此說來,眼下出現在城東的金兵或許與此有關。”李彥仙沉思了一會兒道。
“哦。李大人以為如何?”亥言道。
“以在下看來,汴京的金兵若是要北撤,一是取道河北,再就是沿河東北上。眼下康王大軍聚於河北一帶,金兵怕是也有所忌憚。”李彥仙道,“所以在下以為,金人很可能走河東這條路。”
“那城外出現的金兵又所為何來?”亥言問道。
“在下以為,這支金軍隻是疑兵。”
“何為疑兵?”
“這支金兵是故作攻襲陜州之勢,目的就是讓我等忙於守城,而不敢出擊,好讓汴京的大軍沿河東北撤。”李彥仙道。
“李大人的意思是,金兵此來攻城是假,牽製宋軍不敢東進才是真?”武鬆也問道。
“在下以為的確是如此。”李彥仙道,“不過,金兵究竟是何企圖,恐怕還需再作探查。”
“其實,要想知道金兵真正的意圖也不難。”亥言突然一臉神秘道。
“哦,小師父有何高見?”李彥仙問道。
“打一下不就知道了。”
“罷了,由他去吧。”李彥仙頗為無奈道,“自古能人有些臭毛病也屬平常。”
“是何人讓李大人如此不淡定,小僧倒是想見識見識。”亥言問道。
“讓小師見笑了。”李彥仙道,“此事說來也頗有些意思,在下方才所言能造床弩的正是此人,但他也有個毛病,每日皆要飲酒,而且一飲必醉。”
“哦。看來像是個有故事之人。”亥言道,“那此人是何來曆?”
“隻知他是個鐵匠,自稱關內人氏,在下於關內募兵時,是他毛遂自薦來投。”李彥仙道,“我本以為他就是個平賞的鐵匠,可哪知此人打造兵器頗有功夫,所鑄刀劍絕非平常鐵匠可比。而且他還會鑄造各種箭簇,威力各有不同,當真不輸軍器監的工匠。”
“看來李大人將此人當寶貝了。”亥言道,“所以才放縱他喝酒。”
“哎,小師父有所不知。”李彥仙感歎道,“如今兵荒馬亂,各州都作院的工匠皆四散,汴京又被破,想那軍器監亦落入金賊手中,想要尋得一位精通兵器的工匠實屬不易啊。”
武鬆一直沒說話。
因為他想起了一個人。但他又覺得不會有如此巧事,畢竟天下姓鍾的人何止千萬,湊巧也是鐵匠亦不足奇。
不過,當他聽聞此人精於兵器之道,還頗有些臭毛病時,武鬆也不由心裏一動。
“李大人,你方才說此人可是姓鍾?”
“正是。”李彥仙回道。
“敢問他全名是?”
“他投軍時未報全名,隻是說他行七,所以眾人皆喚他鍾老七。”
“他可是四十餘歲,額上係一根粗布發帶?”
“大師是如何知道的?”李彥仙有些納悶。
“哈哈哈,說來說去,此人原是我舊相識。”武鬆道,“快,煩請李大人引我去見他一見。”
“好,大師請。”
鍾老七看見武鬆時,已經有了七分醉意。不過,他還是認出了這位救命恩人。
許是借著酒意,鍾老七一把就抱住了武鬆,話未說上兩句,竟然痛哭起來,哭得撕心裂肺,不能自已。
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淚裏必定是有什麽悲傷的故事。
待鍾老七把自己故事講完,翠荷已經哭得梨花帶雨,柳如煙也是潸然淚下,就連武鬆、亥言和李彥仙也眼噙淚水......
自從在商州和武鬆分別之後,鍾老七原本打算就此退隱,尋一處避靜之地,置幾畝薄田,過一種平淡卻無憂無慮的生活。
因為他手裏有武鬆相贈的一錠金子。
鍾老七離了商州之後,就直奔武關。
武關城外有處小山村,名曰:鐵匠村。正是當年師父湯盛收下鍾老七師兄弟七人之地。
話說湯盛從軍器監退隱之後,就來到此地,開山收徒,並一手建起了這座鐵匠村。
不過,自到了鐵匠村之後,湯盛就再未親手打造過兵器,隻是將手藝傳給了弟子。
而在收下鍾老七這個關門弟子之後,湯盛雖就此收山,卻從不吝嗇將打造普通鐵器的經驗傳授給周圍的村民。
湯盛曾對鍾老七言,打鐵這門手藝本無太多不傳之秘,好鐵匠靠的是個人的悟性和修行,無論是鍛打、淬火還是研磨,皆需要經年累月的專注和積累,並無取巧之道。
所以,鐵匠村所打造的鐵器表麵看,並無什麽特別之處。但時間一長,無論是鐵犁、鐵鍬,還是菜刀、柴斧,就顯出經久耐用之長。
就此,憑借著出色的手藝,鐵匠村很快聲名遠揚,不僅是武關周圍的客商紛至遝來,就連關中、洛陽等地,也有很多人慕名而來。
二十餘年間,弟子們學藝得成之後紛紛離去,到各地自立門戶,開枝散葉。
不過,三年前,得知湯盛過世之後,二徒弟葉良隨即舉家返回鐵匠村,接過師父的衣缽,繼續在鐵匠村傳授打鐵的手藝。
在諸位師兄裏,葉良資質不算高,但卻為人寬厚,秉性純良。尤其是對鍾老七這個小師弟最是關愛。
鍾老七剛拜入湯盛門下時,剛過弱冠之年,尚有幾分頑劣之性,每次闖禍受到師父責罰,都是二師兄出頭,代他受過。
平日裏,二師兄對鍾老七也是噓寒問暖,如親兄長一般照顧這位小師弟。
入門的第四年,鍾老七上山取水時,不慎被毒蛇咬傷,多虧葉良冒著中毒的風險,用嘴幫鍾老七將傷口的蛇毒吸盡,又守在鍾老七榻邊兩日兩夜,才保住了他的一條命。
所以,在知道二師兄返回鐵匠村之後,鍾老七也直奔武關,就是為了投奔葉良。
然而,在鍾老七於兩月前返回鐵匠村時,看到的卻是一副慘不忍睹的景象。
除了那道村牌依然豎立在村口之外,整個村莊,百餘戶人家,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橫屍四野。
唯一活著的是二師兄葉良的七歲的幼子。他能夠幸免,是因為葉良在危急關頭將其藏在了一口枯井之中,才躲過這場劫難。
原來,鐵匠村不僅遠近聞名,連金人也知道了。趁著西北軍勤王不成,一路退守潼關的機會,金人特意派出一營人馬,突襲了鐵匠村。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目的隻有一個,金人欲將村中的鐵匠們悉數擄往金營--對於金軍而言,這些手藝出眾的鐵匠甚至比招降數千宋軍更有價值。
麵對來襲的金兵,葉良寧死不從,率村民進行了殊死卻無望的抵抗。
一場血戰,全村五百餘口,除了十餘人被擄去之外,男女老幼盡皆死在金人刀下。葉良以鐵錘擊殺了三名金兵,最終身受十餘刀,血盡而亡。
臨死之前,葉良死死地咬住了一名金軍百夫長的耳朵。所以,當鍾老七尋到師兄的屍首時,還有半隻耳朵含在他口中。
看著滿地的血汙,鍾老七明白,在這亂世之中,又何來安逸的世外之地。
在救出葉良幼子之後,鍾老七一個人,花了整整三日,先安葬了師兄葉良家五口。接著,他挖了一個大坑,將全村老少的屍首一一收攏,合葬在這個大坑之中,並立了一塊石碑,碑上隻刻了二字:鐵塚。
跪在碑前,鍾老七對天發誓,此生之後,將與金人為敵,殺盡韃虜,以血還血。
鍾老七也明白,自己除了會打鐵並無過人之處,所以他毅然決定投軍,用自己的這門手藝打造出更多利器,好在戰場上殺盡金賊。
離了鐵匠村後,鍾老七先尋了一處人家,將葉良幼子托付於這家人,並留下了那錠金子。隨後,鍾老七一路打聽宋軍的下落,直到在陝州遇到李彥仙。
在李彥仙軍中,鍾老七憑借著自己的手藝很快就獲得器重,成了李縣尉眼中的奇人。
不過,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鍾老七一閉上眼,鐵匠村被屠的慘象就會浮現眼前,揮之不去。
隻有將自己灌醉,鍾老七才能暫時麻木自
己,將血海深仇埋進心底。
“鍾兄弟,此後隻要莫誤了打造軍械之事,酒你直管喝!”李彥仙道,“若不嫌棄,本官陪你喝。”
“大人這是折煞小人了。”說了這一大段,又哭了許久,鍾老七的酒也醒得差不多了,連忙回道,“小人平身所學唯有這打鐵的手藝,但能殺金賊,小人定當全力以赴,傾其所有。”
“鍾兄弟之能,本官早已佩服萬分。”李彥仙道,“就今日所試這床弩,就可謂神器一件,足以讓那金賊聞風喪膽。”
“床弩成了?”鍾老七此時方才想起了正事,不免有些愧色。不過,他向來對自己的手藝頗為自信,所以才敢獨自喝酒去了。
“成了,破甲而過。”李彥仙道,“若不是校場中箭靶隻能置於三百步外,應該還可遠些。”
“那是當然。”一說起自己的傑作,鍾老七也不再謙虛,“不瞞大人,這床弩可射六七百步遠,而且照樣洞穿重甲。”
“當真?”李彥仙道。
“小人何時騙過大人。”鍾老七道,“當年家師在軍器監供職時,還曾造出能射遠千步的床弩。隻是,這千步之床弩需百人才能操作,又不利搬運,才未裝備軍中。”
一說起兵器,鍾老七立即滔滔不絕,興致勃勃。
一日之內,武鬆連續和兩位故友重逢,心情也是大好。在說完床弩之事後,武鬆見李彥仙忙於軍務,也不便再打擾,遂相邀二人晚上尋一家酒樓再敘。
不過,李彥仙卻是另有打算。他知道,武鬆和亥言絕非尋常之人,此番到陝州也應該是有事而來。
所以,他在吩咐鍾老七加緊督造床弩之後,特意引武鬆等人到了校場內的一處班房。
“前番在潼關有幸結識二位,知道二位也是心係抗金的義士,因此,下官冒昧一問,二位此番是為何事而來。”李彥仙也不再囉嗦,單刀直入。
李彥仙很直接,武鬆也喜歡這樣的爽快。於是就把他們準備返回相州,伺機截殺北歸金軍,解救官家的計劃告訴了李彥仙。
聞聽武鬆所言,李彥仙不禁眉頭一皺。
“大師所言,金兵即將從汴京北撤,此消息可靠嗎?”李彥仙問道。
“可靠,金兵的確已決定北撤。”亥言回道,“隻是具體是何時,又會走何線路尚不得而知。”
“如此說來,眼下出現在城東的金兵或許與此有關。”李彥仙沉思了一會兒道。
“哦。李大人以為如何?”亥言道。
“以在下看來,汴京的金兵若是要北撤,一是取道河北,再就是沿河東北上。眼下康王大軍聚於河北一帶,金兵怕是也有所忌憚。”李彥仙道,“所以在下以為,金人很可能走河東這條路。”
“那城外出現的金兵又所為何來?”亥言問道。
“在下以為,這支金軍隻是疑兵。”
“何為疑兵?”
“這支金兵是故作攻襲陜州之勢,目的就是讓我等忙於守城,而不敢出擊,好讓汴京的大軍沿河東北撤。”李彥仙道。
“李大人的意思是,金兵此來攻城是假,牽製宋軍不敢東進才是真?”武鬆也問道。
“在下以為的確是如此。”李彥仙道,“不過,金兵究竟是何企圖,恐怕還需再作探查。”
“其實,要想知道金兵真正的意圖也不難。”亥言突然一臉神秘道。
“哦,小師父有何高見?”李彥仙問道。
“打一下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