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最近很糾結,他陷入了甜蜜的煩惱中。
甜蜜是因為與華衛的合作終於達成了。
煩惱是因為……
他沒錢了。
在與華衛長達一個星期時間的扯皮後,兩方最終的合作方案終於確定。
蘇秦以領先世界幾十年的先進通信基站技術作為敲門磚,打開了華衛一直緊閉的對外融資關隘。
之後,他將以10億美元現金,收購衛華25%的股份。
這一舉動也讓蘇秦超越任老,成為了華衛最大的個人股東。
在這起收購案中,華衛得到了兩項保證。
一是夢幻集團保證不會參與華衛的經營,甚至連董事會都可以不參加,隻是在與夢幻集團相關業務上保留否決權。
二是保證股份依然由員工工會主導,在稀釋,銷售,置換等股權行為中,需要通過華衛員工工委會同意後才能進行。
並且華衛員工工委會將會是這些股權的優先買家。
以上這些條件對華衛來說是非常豐厚的了,豐厚到乃至於在夢幻集團內部都引起了許多爭議。
有人認為作為一家粵省的企業普通地方企業,用10億美元才能收購其25%的股份,這個價格溢價太嚴重的。
1995年華衛銷售額為15億人民幣,按照一般科技公司利潤收益率(PE值)推算,華衛目前的市值在150到200億左右。
(華衛的市值一直是個謎,我是參考了同花順軟件中銷售毛利率+營收的同類型公司市值,以及思科公司的年銷售額和市值比率估算的。)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因為不知道華衛的實際毛利率,所以這個數字的準確性僅做參考。)
(PS:單是查這個資料就花了我將近1個小時)
而蘇秦用10億美元收購華衛25%的股份,相當於給華衛估值4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300多億。
溢價最高達到了200%。
這是什麽概念呢?
相當於你買房的時候,銀行按規定隻能貸給你放款的70%。
一百萬的房子銀行最高可以撥款70萬。
可是現在房子估值翻了一番,達到了兩百萬。
這下銀行就能貸給你140萬。
貸款金額比整個房子都還值錢。
雖然出現了一些異議,不過蘇秦還是在集團內部會議上獨斷乾綱,認可了這個收購方案。
隻有他自己知道,這筆投資在日後到底會有多大的回報。
別說10億美元了,就算給100億,蘇秦也絕對不吃虧。
收購事宜告一段落,現在蘇秦的問題是……
他拿不出這10億美元。
至少馬上拿不出來。
憑借夢幻集團的體量,如果是通過銀行貸款的話,拚個七七八八到也能湊齊。
但蘇秦不打算這麽做,因為他還有更好的選擇。
上市圈錢!
當然不是夢幻集團上市,而是推動ipod北美公司在納斯達克敲鍾。
-----
在飛往美利堅的路上,蘇秦躺在頭等艙的座椅上,對著窗戶外麵發呆。
要不要買一架私人飛機呢?
蘇秦在猶豫。
他不是喜歡揮霍享受的土豪,不過也不會堅持像任老那種坐地鐵打車的接地氣出行方式。
但是私人飛機的費用還是太貴了些。
哪怕拋開飛機本身的價格購買價格,其維護成本也高的嚇人。
一架灣流或者龐巴迪(本山大叔款)的中小型私人飛機,每小時飛行成本在1萬美元作用。
還有清潔費用,還有燃油費用、接機費用等等。
甚至機場的停靠過夜的費用。
基本上一次飛行的成本大約要50-60萬元左右。
這還隻是使用費用,如果一年之內飛機哪怕一次上天的機會都沒有,也是要花錢的。
托管、保養費加上其它耗材等等,每年接近200萬元。
這樣算下來,買一架2000-30000萬的二十座小型私人飛機。
以蘇秦現在不斷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國不斷往返的頻率。
一年少說也要飛40-50次,平均每個月都要飛4次以上。
合計1000多萬的養護成本。
蘇秦也倒不是養不起,隻是比起每次幾千塊的頭等艙機票來說。
是不是有些太奢侈了。
蘇秦腦洞大開。
要是有一架《未知敵人》副本裏的鳳凰飛行器就好了。
電力驅動,高效安靜、節能環保。
也不知道沈博士能不能為自己單獨打造一架飛行器。
哎……蘇秦扯過毯子往身上一蓋。
由儉入奢易啊。
睡覺睡覺,想那麽多有的沒的幹嘛。
---------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時機,蘇秦入境美利堅。
他第一時間和比爾.蓋茨吃了頓飯,聊起了ipod公司上市的事情。
在比爾.蓋茨一副‘我們兩個心有靈犀’的表情中,蘇秦手中多了一份有關ipod北美公司上市的策劃書。
呃……原來別人早就開始準備了。
不過想想也是,老美的資本家們可沒有什麽愛國情懷這一說,別人辦企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賺錢。
還有什麽賺錢的手段比的上上市撈錢更快呢?
蘇秦在美利堅待了一周多的時間,和比爾.蓋茨等ipod北美公司的一眾股東對公司的未來進行了一次深談。
在這一係列會議之後,整個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ipod北美公司將和華夏集團完全脫離關係。
大家在維持股權份額不變的情況下,組建起一個叫做MDI的新公司。
名字沒有啥意義,就是微軟,夢幻集團,和IBM三大股東的合體。
本來比爾.蓋茨是打算用自己和蘇秦的名字組合的。
隻不過不管是SB還是BS,對蘇秦來說都像是鬧著玩一樣,所以這個提議最終還是被否決了。
新公司擁有獨立的經營權,並且擁有ipod的獨立版權。
蘇秦將在公司上市後稀釋自己手中的股份,放棄公司大股東的身份。
作為回報,比爾和IBM方麵將會以半年內最高股價130%的價格收購蘇秦手中的股票。
在這筆交易中,蘇秦付出了股權,公司管理權,甚至ipod的部分版權。
不過他也並不吃虧,因為按照金融機構的推算MDI一旦上市,市值起碼200億美元。
如果蘇秦稀釋自己手中百分之十的股份,那麽比爾等人就要多支付給他6億美元。
如果他將手中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全部賣掉,那麽這筆額外的收入將達到30億美元。
本來就是以圈錢的目的來到美利堅的,這個收入。
足夠了。
甜蜜是因為與華衛的合作終於達成了。
煩惱是因為……
他沒錢了。
在與華衛長達一個星期時間的扯皮後,兩方最終的合作方案終於確定。
蘇秦以領先世界幾十年的先進通信基站技術作為敲門磚,打開了華衛一直緊閉的對外融資關隘。
之後,他將以10億美元現金,收購衛華25%的股份。
這一舉動也讓蘇秦超越任老,成為了華衛最大的個人股東。
在這起收購案中,華衛得到了兩項保證。
一是夢幻集團保證不會參與華衛的經營,甚至連董事會都可以不參加,隻是在與夢幻集團相關業務上保留否決權。
二是保證股份依然由員工工會主導,在稀釋,銷售,置換等股權行為中,需要通過華衛員工工委會同意後才能進行。
並且華衛員工工委會將會是這些股權的優先買家。
以上這些條件對華衛來說是非常豐厚的了,豐厚到乃至於在夢幻集團內部都引起了許多爭議。
有人認為作為一家粵省的企業普通地方企業,用10億美元才能收購其25%的股份,這個價格溢價太嚴重的。
1995年華衛銷售額為15億人民幣,按照一般科技公司利潤收益率(PE值)推算,華衛目前的市值在150到200億左右。
(華衛的市值一直是個謎,我是參考了同花順軟件中銷售毛利率+營收的同類型公司市值,以及思科公司的年銷售額和市值比率估算的。)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因為不知道華衛的實際毛利率,所以這個數字的準確性僅做參考。)
(PS:單是查這個資料就花了我將近1個小時)
而蘇秦用10億美元收購華衛25%的股份,相當於給華衛估值4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300多億。
溢價最高達到了200%。
這是什麽概念呢?
相當於你買房的時候,銀行按規定隻能貸給你放款的70%。
一百萬的房子銀行最高可以撥款70萬。
可是現在房子估值翻了一番,達到了兩百萬。
這下銀行就能貸給你140萬。
貸款金額比整個房子都還值錢。
雖然出現了一些異議,不過蘇秦還是在集團內部會議上獨斷乾綱,認可了這個收購方案。
隻有他自己知道,這筆投資在日後到底會有多大的回報。
別說10億美元了,就算給100億,蘇秦也絕對不吃虧。
收購事宜告一段落,現在蘇秦的問題是……
他拿不出這10億美元。
至少馬上拿不出來。
憑借夢幻集團的體量,如果是通過銀行貸款的話,拚個七七八八到也能湊齊。
但蘇秦不打算這麽做,因為他還有更好的選擇。
上市圈錢!
當然不是夢幻集團上市,而是推動ipod北美公司在納斯達克敲鍾。
-----
在飛往美利堅的路上,蘇秦躺在頭等艙的座椅上,對著窗戶外麵發呆。
要不要買一架私人飛機呢?
蘇秦在猶豫。
他不是喜歡揮霍享受的土豪,不過也不會堅持像任老那種坐地鐵打車的接地氣出行方式。
但是私人飛機的費用還是太貴了些。
哪怕拋開飛機本身的價格購買價格,其維護成本也高的嚇人。
一架灣流或者龐巴迪(本山大叔款)的中小型私人飛機,每小時飛行成本在1萬美元作用。
還有清潔費用,還有燃油費用、接機費用等等。
甚至機場的停靠過夜的費用。
基本上一次飛行的成本大約要50-60萬元左右。
這還隻是使用費用,如果一年之內飛機哪怕一次上天的機會都沒有,也是要花錢的。
托管、保養費加上其它耗材等等,每年接近200萬元。
這樣算下來,買一架2000-30000萬的二十座小型私人飛機。
以蘇秦現在不斷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國不斷往返的頻率。
一年少說也要飛40-50次,平均每個月都要飛4次以上。
合計1000多萬的養護成本。
蘇秦也倒不是養不起,隻是比起每次幾千塊的頭等艙機票來說。
是不是有些太奢侈了。
蘇秦腦洞大開。
要是有一架《未知敵人》副本裏的鳳凰飛行器就好了。
電力驅動,高效安靜、節能環保。
也不知道沈博士能不能為自己單獨打造一架飛行器。
哎……蘇秦扯過毯子往身上一蓋。
由儉入奢易啊。
睡覺睡覺,想那麽多有的沒的幹嘛。
---------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時機,蘇秦入境美利堅。
他第一時間和比爾.蓋茨吃了頓飯,聊起了ipod公司上市的事情。
在比爾.蓋茨一副‘我們兩個心有靈犀’的表情中,蘇秦手中多了一份有關ipod北美公司上市的策劃書。
呃……原來別人早就開始準備了。
不過想想也是,老美的資本家們可沒有什麽愛國情懷這一說,別人辦企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賺錢。
還有什麽賺錢的手段比的上上市撈錢更快呢?
蘇秦在美利堅待了一周多的時間,和比爾.蓋茨等ipod北美公司的一眾股東對公司的未來進行了一次深談。
在這一係列會議之後,整個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ipod北美公司將和華夏集團完全脫離關係。
大家在維持股權份額不變的情況下,組建起一個叫做MDI的新公司。
名字沒有啥意義,就是微軟,夢幻集團,和IBM三大股東的合體。
本來比爾.蓋茨是打算用自己和蘇秦的名字組合的。
隻不過不管是SB還是BS,對蘇秦來說都像是鬧著玩一樣,所以這個提議最終還是被否決了。
新公司擁有獨立的經營權,並且擁有ipod的獨立版權。
蘇秦將在公司上市後稀釋自己手中的股份,放棄公司大股東的身份。
作為回報,比爾和IBM方麵將會以半年內最高股價130%的價格收購蘇秦手中的股票。
在這筆交易中,蘇秦付出了股權,公司管理權,甚至ipod的部分版權。
不過他也並不吃虧,因為按照金融機構的推算MDI一旦上市,市值起碼200億美元。
如果蘇秦稀釋自己手中百分之十的股份,那麽比爾等人就要多支付給他6億美元。
如果他將手中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全部賣掉,那麽這筆額外的收入將達到30億美元。
本來就是以圈錢的目的來到美利堅的,這個收入。
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