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句話把楚翔說得紅了臉,怕安瀾再繼續,接過觀音玉雕來,係在頸間。
楚翔少年時,楚安兩家人正是鄰居,楚翔與小玉朝夕相處,彼此都情愫暗生,兩家也早已默許了此事。
隻是楚翔近年戎馬關山,已經有數年未見到她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些少年情懷,隻好暫且放在一邊。
說話間兩人已來到了正廳。
楚翔請安瀾坐下,方歎一口氣,將前線的戰況和今日去見王允的情形大略說了一遍,最後道:“你說這王允還能有什麽主意?無非又是割地納貢以求苟和。
隻是若不能依仗長江天險保住半壁江山,求和亦不可得,符陵揮師南下,亡國指日之間了!”安瀾沉思片刻,方冷靜地道:“賢弟莫急,事已至此,你即使抗旨,王允也決不會再讓你負責前線江防。
你且先赴夏州,這邊的事,我再來想辦法,最好能麵見聖上,力陳厲害,以求轉圜。”
楚翔雙手一拱,長揖到地:“如此就有勞大哥了!”“你我自家兄弟,生死與共,休戚相關,你這樣說就見外了!何況事關國家安危,你不用提醒我也會盡力。”
安瀾鄭重其事地說完,突然話鋒一轉,擠擠眼睛,曖昧地一笑,“明日遠去萬裏,隻盼你善自保重,早日平安歸來,莫誤了佳人之約。”
第二日一大早,楚翔拜別母親,收拾起身。
此時天色未明,江寧城中一片寧靜,隻有天邊露出一點蒙蒙的微光,路上行人寥寥。
楚翔一口氣爬上城外的菁山,正見一輪火紅的朝陽噴薄而出,金色的萬道霞光籠罩著腳下的一大片城郭樓台,煙樹叢中,掩映綠霧紅煙。
青山如黛,綿延起伏,緩緩東去的長江正似一條長長的翡翠玉帶,澄澈碧綠。
楚翔極目遠眺,如此壯麗河山,卻已金甌殘破!眼中酸痛,不覺落下淚來,“別矣,故都!此番去也,江南美景,今生可還能再見?”不提楚翔遠救夏州的孫亮,且說不日符陵果然大舉進攻,好在楚翔在江北精心構築的防線尚能抵擋一陣,符陵掃平北岸頗費了些時日。
在此期間,安瀾則設法請命接任長江防務,嚴陣以待。
符陵見周軍已有了準備,也就見好就收,暫時接受了王允為首的主和派的投降,同意以長江為界,兩國分治。
投降的條件卻極為苛刻,周國不但正式割讓了江北十六州的土地,俯首稱臣,還須年年納貢,獻上大批金銀珠寶,糧食布帛和許多美女。
長江戰事已了,符陵不班師回朝,卻率軍直奔夏州而來。
夏州地勢險要,位於大周國的西北邊境,臨近黃河,是大周國目前最遠的一處據點,也是大周國北麵的門戶。
但已被秦軍圍困了大半年,早成一座孤城。
三個月前楚翔到夏州換防後,屢次上書朝廷,征詢是戰是撤,要求朝廷發兵救援,但從未有過回音。
楚翔隻得督促軍士加緊修築維護城內的防禦工事,準備以城為壑,血戰到底。
而秦軍以十數萬眾圍困夏州,吸取了上回的教訓,並不進攻求戰,隻是切斷周軍的運輸補給,一心想困死楚翔。
大周國稱臣投降的消息,也終於傳到楚翔軍中,雖是早有預料,但仍讓他扼腕長歎,憤懣不已。
而且從朝廷的態度來看,顯然是要放棄夏州,任其自生自滅了。
不久又接到軍報,符陵親率大軍增援夏州,即日就將抵達城下,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本來朝廷已經投降,楚翔即便自行與秦軍媾和也無妨,但既然未接到正式的命令,他是抱了寧為玉碎之心,自然不甘束手投降。
負責圍困夏州的是符陵的四弟定親王符明,符明係與符陵一母所出,年輕氣盛,血氣方剛。
符陵即位後四方征戰,對這四弟多加提攜,符明亦已成為獨當一麵的統帥,麾下有精兵十數萬。
這日符明率部與符陵大軍會合,行禮寒暄已畢,符明對符陵奏道:“皇兄,臣弟奉命在此圍困敵軍多時,周軍已士氣低落,軍心渙散,隻是守將楚翔頑抗不降,才耗到今天。
皇兄大軍一到,我軍兵力現已五倍於周軍,正好發動總攻,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全殲周軍,拔去周國在北方的最後一顆釘子!”符陵笑笑,卻道:“夏州本是囊中之物,又何必急在一時?朕這次來,正是為了這楚翔。
周國的國君真是糊塗,將他從江北前線調來守夏州孤城,這楚翔是楚朗之子,頗有乃父之風,朕曾與他交手,深感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心招他歸我大秦,以為臂助。
得此良將,何愁天下不平?”言罷仰天大笑。
“陛下愛才情切,德配天地,臣等受教了。”
諸將皆點頭膺服。
是夜,符陵獨坐燈下,提筆給楚翔寫了一封親筆信,字斟句酌,剖析天下大勢,力陳周朝腐朽,已到窮途末路之時,並示意周國朝廷既然已降,楚翔投降秦國並非恥辱。
又告之兩軍實力對比懸殊,抵抗無益,徒增傷亡,末了再許下高官厚祿。
符陵寫完,自己讀了一遍,言之殷殷,意之切切,威逼利誘,文情並茂,堪比丘遲。
符陵甚是滿意,想了想,又加上幾句:“嚐與將軍會獵中原,將軍膽略過人,風采蓋世,自別之後,朕無日或忘。
今既重逢,何不把酒言歡,共圖大計?望將軍慎之思之,朕靜候佳音。”
將信封好,符陵凝視著那搖曳的燭火,眼前似看到皎皎月色下,熊熊火光中,楚翔白馬銀槍,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又似江風如醉,船頭的楚翔玉樹臨風,悠然笑道:“符陵,後會有期!”符陵神飛萬裏,一時有些癡了……翌日一早,楚翔照慣例召集將領處理軍務,軍糧官上前道:“啟稟將軍,軍中現在已無餘糧!”朝廷已有幾個月未供應糧草,雖然楚翔數次下令減少每日的軍糧,現已減到一日一餐,但亦明知斷糧隻是早晚的事。
楚翔咬咬牙道:“傳令,將軍馬都殺了!”
楚翔少年時,楚安兩家人正是鄰居,楚翔與小玉朝夕相處,彼此都情愫暗生,兩家也早已默許了此事。
隻是楚翔近年戎馬關山,已經有數年未見到她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些少年情懷,隻好暫且放在一邊。
說話間兩人已來到了正廳。
楚翔請安瀾坐下,方歎一口氣,將前線的戰況和今日去見王允的情形大略說了一遍,最後道:“你說這王允還能有什麽主意?無非又是割地納貢以求苟和。
隻是若不能依仗長江天險保住半壁江山,求和亦不可得,符陵揮師南下,亡國指日之間了!”安瀾沉思片刻,方冷靜地道:“賢弟莫急,事已至此,你即使抗旨,王允也決不會再讓你負責前線江防。
你且先赴夏州,這邊的事,我再來想辦法,最好能麵見聖上,力陳厲害,以求轉圜。”
楚翔雙手一拱,長揖到地:“如此就有勞大哥了!”“你我自家兄弟,生死與共,休戚相關,你這樣說就見外了!何況事關國家安危,你不用提醒我也會盡力。”
安瀾鄭重其事地說完,突然話鋒一轉,擠擠眼睛,曖昧地一笑,“明日遠去萬裏,隻盼你善自保重,早日平安歸來,莫誤了佳人之約。”
第二日一大早,楚翔拜別母親,收拾起身。
此時天色未明,江寧城中一片寧靜,隻有天邊露出一點蒙蒙的微光,路上行人寥寥。
楚翔一口氣爬上城外的菁山,正見一輪火紅的朝陽噴薄而出,金色的萬道霞光籠罩著腳下的一大片城郭樓台,煙樹叢中,掩映綠霧紅煙。
青山如黛,綿延起伏,緩緩東去的長江正似一條長長的翡翠玉帶,澄澈碧綠。
楚翔極目遠眺,如此壯麗河山,卻已金甌殘破!眼中酸痛,不覺落下淚來,“別矣,故都!此番去也,江南美景,今生可還能再見?”不提楚翔遠救夏州的孫亮,且說不日符陵果然大舉進攻,好在楚翔在江北精心構築的防線尚能抵擋一陣,符陵掃平北岸頗費了些時日。
在此期間,安瀾則設法請命接任長江防務,嚴陣以待。
符陵見周軍已有了準備,也就見好就收,暫時接受了王允為首的主和派的投降,同意以長江為界,兩國分治。
投降的條件卻極為苛刻,周國不但正式割讓了江北十六州的土地,俯首稱臣,還須年年納貢,獻上大批金銀珠寶,糧食布帛和許多美女。
長江戰事已了,符陵不班師回朝,卻率軍直奔夏州而來。
夏州地勢險要,位於大周國的西北邊境,臨近黃河,是大周國目前最遠的一處據點,也是大周國北麵的門戶。
但已被秦軍圍困了大半年,早成一座孤城。
三個月前楚翔到夏州換防後,屢次上書朝廷,征詢是戰是撤,要求朝廷發兵救援,但從未有過回音。
楚翔隻得督促軍士加緊修築維護城內的防禦工事,準備以城為壑,血戰到底。
而秦軍以十數萬眾圍困夏州,吸取了上回的教訓,並不進攻求戰,隻是切斷周軍的運輸補給,一心想困死楚翔。
大周國稱臣投降的消息,也終於傳到楚翔軍中,雖是早有預料,但仍讓他扼腕長歎,憤懣不已。
而且從朝廷的態度來看,顯然是要放棄夏州,任其自生自滅了。
不久又接到軍報,符陵親率大軍增援夏州,即日就將抵達城下,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本來朝廷已經投降,楚翔即便自行與秦軍媾和也無妨,但既然未接到正式的命令,他是抱了寧為玉碎之心,自然不甘束手投降。
負責圍困夏州的是符陵的四弟定親王符明,符明係與符陵一母所出,年輕氣盛,血氣方剛。
符陵即位後四方征戰,對這四弟多加提攜,符明亦已成為獨當一麵的統帥,麾下有精兵十數萬。
這日符明率部與符陵大軍會合,行禮寒暄已畢,符明對符陵奏道:“皇兄,臣弟奉命在此圍困敵軍多時,周軍已士氣低落,軍心渙散,隻是守將楚翔頑抗不降,才耗到今天。
皇兄大軍一到,我軍兵力現已五倍於周軍,正好發動總攻,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全殲周軍,拔去周國在北方的最後一顆釘子!”符陵笑笑,卻道:“夏州本是囊中之物,又何必急在一時?朕這次來,正是為了這楚翔。
周國的國君真是糊塗,將他從江北前線調來守夏州孤城,這楚翔是楚朗之子,頗有乃父之風,朕曾與他交手,深感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心招他歸我大秦,以為臂助。
得此良將,何愁天下不平?”言罷仰天大笑。
“陛下愛才情切,德配天地,臣等受教了。”
諸將皆點頭膺服。
是夜,符陵獨坐燈下,提筆給楚翔寫了一封親筆信,字斟句酌,剖析天下大勢,力陳周朝腐朽,已到窮途末路之時,並示意周國朝廷既然已降,楚翔投降秦國並非恥辱。
又告之兩軍實力對比懸殊,抵抗無益,徒增傷亡,末了再許下高官厚祿。
符陵寫完,自己讀了一遍,言之殷殷,意之切切,威逼利誘,文情並茂,堪比丘遲。
符陵甚是滿意,想了想,又加上幾句:“嚐與將軍會獵中原,將軍膽略過人,風采蓋世,自別之後,朕無日或忘。
今既重逢,何不把酒言歡,共圖大計?望將軍慎之思之,朕靜候佳音。”
將信封好,符陵凝視著那搖曳的燭火,眼前似看到皎皎月色下,熊熊火光中,楚翔白馬銀槍,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又似江風如醉,船頭的楚翔玉樹臨風,悠然笑道:“符陵,後會有期!”符陵神飛萬裏,一時有些癡了……翌日一早,楚翔照慣例召集將領處理軍務,軍糧官上前道:“啟稟將軍,軍中現在已無餘糧!”朝廷已有幾個月未供應糧草,雖然楚翔數次下令減少每日的軍糧,現已減到一日一餐,但亦明知斷糧隻是早晚的事。
楚翔咬咬牙道:“傳令,將軍馬都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