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惇王此言一出,寶鋆知道,“戲肉”端上來了。但是這個“荒唐王爺”,一張嘴,便直筒筒地直抉“上頭”之非,這種“交流方式”,寶鋆實在是不習慣;還有,惇王身為宗室親貴之長,卻一腳踩到了宗室的對立麵,他的話,如何接口,也要思量。
念頭一轉:這位五爺,未必真是“荒唐”!貌似口無遮攔,但也許是“借酒蓋臉”,以此示人以誠?自己如果虛與委蛇,對方一起了戒心,這話,就難談得下去了。
想了一想,莊容說道:“王爺說的是。‘上頭’銳意急進,有些事情,一時就照顧得不是那麽周到,八旗是國本,不得輕易的!這些話,王爺得空兒了,好跟‘上頭’回一聲。王爺宣宗親子、皇上長叔,說出話來,分量尤其不同!”
惇王一聲冷笑:“屁個分量!還有人記得什麽‘宣宗親子、皇上長叔’?我說的話,值得一個大子兒?!”
又喝了一口酒,臉上換了嬉笑的神情,說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些爛事,是你們這些‘當家人’的事兒,不是我的事!”
寶鋆心中一動,恍然而悟:這個“荒唐王爺”,打一見麵就開始,發了這麽一大通牢騷,說到底,是想要一個“位子”啊!
想明白了這一點,心底清明,含笑說道:“我看,這個家,得請王爺出來當,才算真正靠譜!”
惇王眼皮一翻,精光閃爍,隨即隱去,又變成了那副大咧咧的樣子,嗬嗬一笑,說道:“靠個鳥譜!你真讓我當這個家,以我這個粗疏性子,幾天就給你敗了!你不怕?”
寶鋆嘻嘻一笑,說道:“有什麽好怕?請王爺當家,自然是要仰仗王爺‘高屋建瓴’、‘指畫方略’的,瑣碎細務,原本也不敢勞動王爺大駕。”
惇王說道:“是啊,你叫我點翰林、進軍機,我也沒這個本事啊。這個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
寶鋆說道:“王爺過謙了。還是那句話,‘八旗是國本’,旗務這一攤兒,我的意思,要請王爺來主持!”
惇王不說話,夾起一塊羊肉,放在嘴裏,慢慢地咀嚼著。
寶鋆也不說話,很耐心地等待著。
過了片刻,惇王開口說道:“你這個話,還有點道理。比如……宗人府這一塊的活計,我大約還是做的來的。”
寶鋆微微一愣,他原先替惇王想的,是八旗都統、內大臣這些職務,倒沒有想到宗人府上麵去。這是因為,一來,宗人府宗令的位子緊要而尊崇,以惇王的簾眷,一時不容易巴結得到;二是現任宗令是睿親王仁壽,此老和關卓凡聲息相通,簾眷甚隆,一時之間,是沒有可能取而代之的。
難道這位五爺,願意在仁壽下麵,屈居左、右宗正之位?可是,仁壽年紀雖大,論起輩分,還得叫惇王一聲“五叔”的。以惇王的身份,給仁壽打下手,似乎不大好看吧?
惇王又說道:“我不是要搶仁壽的位子,不過,這位老侄子年紀也大了,還能幹幾天?我是說,如果仁壽‘出缺’,由我來接他的位子,應該……說得過去吧?”
還真是要“搶”仁壽的位子!
“出缺”,是官員在任死亡之意,可仁壽年紀雖大,但素以體壯如牛著名,等他“出缺”,不曉得等到猴年馬月?
惇王這麽說,是什麽意思?
寶鋆急速地轉動著念頭。
還有,以惇王的簾眷,即便仁壽“出缺”,宗人府宗令這麽個至關緊要的位子,如何又能落到他的頭上?
惇王見寶鋆不說話,皮笑肉不笑地說道:“佩蘅,你想一想,如果仁壽不幹這個位子,還有哪些人能幹?”
宗人府宗令必得由親王擔任,在世的親王——
寶鋆迅速地在腦中一一羅列出來:
除去惇王、恭王和睿王,還有七位:
惠親王綿愉、肅親王華豐、莊親王奕仁、怡親王載敦、鄭親王承誌、禮親王世鐸、豫親王本格。
其中,惠親王綿愉是皇帝的叔祖,位份最尊,但早已不問政事,又老病侵尋,看樣子最多再拖半年左右的光了。這位“老五爺”,是不必考慮的。
肅親王華豐,年紀也很大了,身體一樣不好。而且,他本來就是上一任的宗令,因為火器營想用他名下的一塊土地,為其極力抗拒,被文宗斥為“不識大體”,褫奪了宗令之位,這才改由仁壽接任。所以,華豐複出也是不可能的。
鄭親王承誌、禮親王世鐸、豫親王本格,都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毛還沒長齊,也從來沒辦過什麽像樣的差使,根本沒有接此重擔的可能。
在世十位親王,年富力強,有資格接任宗人府宗令之位的,不計恭王,隻有莊親王奕仁、惇親王奕誴、怡親王載敦。
其中的載敦,前文說過,是祺祥政變後,慈禧和恭王殺掉了原來的怡親王載垣,又從其本族中,選出來接任怡親王封爵的。罪餘之家,為人又老實不過,夾著尾巴做人,絕沒有出任宗令的可能。
所以,惇王事實上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莊親王奕仁了。
奕仁生性恬淡,與世無爭,肯不肯出來同皇帝的親叔叔爭宗人府宗令的位子,大成疑問。
如此說來,若仁壽真的“出缺”,惇王幹求要津,竟是有七八成的把握了!
寶鋆悚然動容。此中曲折,自己和恭王都沒有細細想過,但惇王卻綢繆已久了!這個“荒唐王爺”,根本不是表麵上的一副粗疏樣子,心中實在是大有經緯!
如果說惇王還有什麽障礙,就是恭王了。如果恭王出頭兼這個宗令,自然就沒有惇王啥事;但如果恭王肯給他“讓路”,這個宗令,十有八九,會掉到他的頭上——不論“上頭”願意還是不願意。
到了這個時候,寶鋆才算完全了然,今天這一會,惇王的真正目的是什麽——這就算惇王開出來的“盤口”了。問題是:他又打算用什麽來交換呢?
當然,惇王能否接任宗令,最關鍵還是仁壽會否“出缺”。聰明如寶鋆,聯想到惇王好武、豢養江湖高手的傳聞,心裏已隱隱有了一點可怕的想法——但,這個不關我和六爺的事兒,先不去管他!
想定這一層,寶鋆緩緩說道:“宗人府宗令,掌宗室屬籍,修玉牒,奠昭穆,序爵祿,麗派別,申教誡,議賞罰,承陵廟祭祀——真正是國之大事!若說有資格坐這個位子,哪位親貴及得上王爺?這個事情,不但寶鋆力讚其成,就是六爺,我敢說,也必會一力舉薦王爺的。”
不但不爭、不擋路,還“一力舉薦”?
惇王眼中灼然生光:“佩蘅,你這個話,真的是老六的意思?”
寶鋆正色說道:“這是何等樣事?寶鋆敢信口雌黃?”
惇王一拍大腿:“好!既然你們夠意思,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可以一起來辦大事了!”
哦,方才這個,還不算大事?
寶鋆曉得,惇王的“交換條件”,要拿出來了。
惇王喝了一口酒,慢悠悠地說道:“前些日子,德興阿那小子,跑到我這兒來,跟我說了件新聞。”
寶鋆心中一動:德興阿?就是被關卓凡抽了一頓鞭子的那個?
惇王繼續說道:“他說,外邊都在傳,說是關三和‘西邊的’那位……有一腿!每次聖母皇太後臨幸關府,其實……嘿嘿,都是軋拚頭去了!這次什麽‘太後閱兵’,更加不消說了——明鋪暗蓋,雙宿一起飛!”
寶鋆心中大大一跳:這個事兒,本不算“新聞”。但在惇王和他這個“層級”,以如此肆無忌憚的口氣談論之,大約還是從未有過的事。
惇王的口氣,幹巴巴的:“照他這麽說,我那位四哥,躺在地底下,頭上卻大約有點綠油油的了!”
*r1152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惇王此言一出,寶鋆知道,“戲肉”端上來了。但是這個“荒唐王爺”,一張嘴,便直筒筒地直抉“上頭”之非,這種“交流方式”,寶鋆實在是不習慣;還有,惇王身為宗室親貴之長,卻一腳踩到了宗室的對立麵,他的話,如何接口,也要思量。
念頭一轉:這位五爺,未必真是“荒唐”!貌似口無遮攔,但也許是“借酒蓋臉”,以此示人以誠?自己如果虛與委蛇,對方一起了戒心,這話,就難談得下去了。
想了一想,莊容說道:“王爺說的是。‘上頭’銳意急進,有些事情,一時就照顧得不是那麽周到,八旗是國本,不得輕易的!這些話,王爺得空兒了,好跟‘上頭’回一聲。王爺宣宗親子、皇上長叔,說出話來,分量尤其不同!”
惇王一聲冷笑:“屁個分量!還有人記得什麽‘宣宗親子、皇上長叔’?我說的話,值得一個大子兒?!”
又喝了一口酒,臉上換了嬉笑的神情,說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些爛事,是你們這些‘當家人’的事兒,不是我的事!”
寶鋆心中一動,恍然而悟:這個“荒唐王爺”,打一見麵就開始,發了這麽一大通牢騷,說到底,是想要一個“位子”啊!
想明白了這一點,心底清明,含笑說道:“我看,這個家,得請王爺出來當,才算真正靠譜!”
惇王眼皮一翻,精光閃爍,隨即隱去,又變成了那副大咧咧的樣子,嗬嗬一笑,說道:“靠個鳥譜!你真讓我當這個家,以我這個粗疏性子,幾天就給你敗了!你不怕?”
寶鋆嘻嘻一笑,說道:“有什麽好怕?請王爺當家,自然是要仰仗王爺‘高屋建瓴’、‘指畫方略’的,瑣碎細務,原本也不敢勞動王爺大駕。”
惇王說道:“是啊,你叫我點翰林、進軍機,我也沒這個本事啊。這個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
寶鋆說道:“王爺過謙了。還是那句話,‘八旗是國本’,旗務這一攤兒,我的意思,要請王爺來主持!”
惇王不說話,夾起一塊羊肉,放在嘴裏,慢慢地咀嚼著。
寶鋆也不說話,很耐心地等待著。
過了片刻,惇王開口說道:“你這個話,還有點道理。比如……宗人府這一塊的活計,我大約還是做的來的。”
寶鋆微微一愣,他原先替惇王想的,是八旗都統、內大臣這些職務,倒沒有想到宗人府上麵去。這是因為,一來,宗人府宗令的位子緊要而尊崇,以惇王的簾眷,一時不容易巴結得到;二是現任宗令是睿親王仁壽,此老和關卓凡聲息相通,簾眷甚隆,一時之間,是沒有可能取而代之的。
難道這位五爺,願意在仁壽下麵,屈居左、右宗正之位?可是,仁壽年紀雖大,論起輩分,還得叫惇王一聲“五叔”的。以惇王的身份,給仁壽打下手,似乎不大好看吧?
惇王又說道:“我不是要搶仁壽的位子,不過,這位老侄子年紀也大了,還能幹幾天?我是說,如果仁壽‘出缺’,由我來接他的位子,應該……說得過去吧?”
還真是要“搶”仁壽的位子!
“出缺”,是官員在任死亡之意,可仁壽年紀雖大,但素以體壯如牛著名,等他“出缺”,不曉得等到猴年馬月?
惇王這麽說,是什麽意思?
寶鋆急速地轉動著念頭。
還有,以惇王的簾眷,即便仁壽“出缺”,宗人府宗令這麽個至關緊要的位子,如何又能落到他的頭上?
惇王見寶鋆不說話,皮笑肉不笑地說道:“佩蘅,你想一想,如果仁壽不幹這個位子,還有哪些人能幹?”
宗人府宗令必得由親王擔任,在世的親王——
寶鋆迅速地在腦中一一羅列出來:
除去惇王、恭王和睿王,還有七位:
惠親王綿愉、肅親王華豐、莊親王奕仁、怡親王載敦、鄭親王承誌、禮親王世鐸、豫親王本格。
其中,惠親王綿愉是皇帝的叔祖,位份最尊,但早已不問政事,又老病侵尋,看樣子最多再拖半年左右的光了。這位“老五爺”,是不必考慮的。
肅親王華豐,年紀也很大了,身體一樣不好。而且,他本來就是上一任的宗令,因為火器營想用他名下的一塊土地,為其極力抗拒,被文宗斥為“不識大體”,褫奪了宗令之位,這才改由仁壽接任。所以,華豐複出也是不可能的。
鄭親王承誌、禮親王世鐸、豫親王本格,都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毛還沒長齊,也從來沒辦過什麽像樣的差使,根本沒有接此重擔的可能。
在世十位親王,年富力強,有資格接任宗人府宗令之位的,不計恭王,隻有莊親王奕仁、惇親王奕誴、怡親王載敦。
其中的載敦,前文說過,是祺祥政變後,慈禧和恭王殺掉了原來的怡親王載垣,又從其本族中,選出來接任怡親王封爵的。罪餘之家,為人又老實不過,夾著尾巴做人,絕沒有出任宗令的可能。
所以,惇王事實上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莊親王奕仁了。
奕仁生性恬淡,與世無爭,肯不肯出來同皇帝的親叔叔爭宗人府宗令的位子,大成疑問。
如此說來,若仁壽真的“出缺”,惇王幹求要津,竟是有七八成的把握了!
寶鋆悚然動容。此中曲折,自己和恭王都沒有細細想過,但惇王卻綢繆已久了!這個“荒唐王爺”,根本不是表麵上的一副粗疏樣子,心中實在是大有經緯!
如果說惇王還有什麽障礙,就是恭王了。如果恭王出頭兼這個宗令,自然就沒有惇王啥事;但如果恭王肯給他“讓路”,這個宗令,十有八九,會掉到他的頭上——不論“上頭”願意還是不願意。
到了這個時候,寶鋆才算完全了然,今天這一會,惇王的真正目的是什麽——這就算惇王開出來的“盤口”了。問題是:他又打算用什麽來交換呢?
當然,惇王能否接任宗令,最關鍵還是仁壽會否“出缺”。聰明如寶鋆,聯想到惇王好武、豢養江湖高手的傳聞,心裏已隱隱有了一點可怕的想法——但,這個不關我和六爺的事兒,先不去管他!
想定這一層,寶鋆緩緩說道:“宗人府宗令,掌宗室屬籍,修玉牒,奠昭穆,序爵祿,麗派別,申教誡,議賞罰,承陵廟祭祀——真正是國之大事!若說有資格坐這個位子,哪位親貴及得上王爺?這個事情,不但寶鋆力讚其成,就是六爺,我敢說,也必會一力舉薦王爺的。”
不但不爭、不擋路,還“一力舉薦”?
惇王眼中灼然生光:“佩蘅,你這個話,真的是老六的意思?”
寶鋆正色說道:“這是何等樣事?寶鋆敢信口雌黃?”
惇王一拍大腿:“好!既然你們夠意思,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可以一起來辦大事了!”
哦,方才這個,還不算大事?
寶鋆曉得,惇王的“交換條件”,要拿出來了。
惇王喝了一口酒,慢悠悠地說道:“前些日子,德興阿那小子,跑到我這兒來,跟我說了件新聞。”
寶鋆心中一動:德興阿?就是被關卓凡抽了一頓鞭子的那個?
惇王繼續說道:“他說,外邊都在傳,說是關三和‘西邊的’那位……有一腿!每次聖母皇太後臨幸關府,其實……嘿嘿,都是軋拚頭去了!這次什麽‘太後閱兵’,更加不消說了——明鋪暗蓋,雙宿一起飛!”
寶鋆心中大大一跳:這個事兒,本不算“新聞”。但在惇王和他這個“層級”,以如此肆無忌憚的口氣談論之,大約還是從未有過的事。
惇王的口氣,幹巴巴的:“照他這麽說,我那位四哥,躺在地底下,頭上卻大約有點綠油油的了!”
*r1152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