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出了朝陽門,一路向東。
之前,聶家的那位仆人——請教過姓名,叫做聶樂——已經跟鄧文亮說過了,他家公子住在城外的別邸,病重不宜挪動,就枉鄧大夫的大駕,多走一段路了。
鄧文亮不以為意,富貴人家在城外另有別邸或者園子,乃是尋常之事。還有,這位“公子”,說不定不是聶家的嫡子,“主母”不是正妻,母子另行分府別居,也是有可能的。
愈行愈是荒僻,鄧文亮雖略覺奇怪,但也並不擔心。他不是大富之人,亦從不和人結怨,不必擔心賊人綁票或是仇家加害。而且,就算病家是十惡不赦的反逆,江湖規矩,也沒有加害醫生的道理。
到了目的地,下了車,直身,抬頭,鄧文亮卻愣了:這——
眼前,是一個極普通的農家小院,根本不是什麽“別邸”、“園子”。
但既已來到,當然不能不進去。
院子裏站著四、五個人,鄧文亮行醫二十餘年,見多識廣,眼光是好的,這幾個人,一眼看去,體格神情,個個透著一股精悍之氣,且分站幾個角落,隱隱然形成了控製內外之勢。
他心中暗自嘀咕:這幾位的架勢,可不像是尋常富家的仆人,這姓聶的,到底是什麽來頭?
聶樂打起了門簾,鄧文亮跨過門檻,進入屋內,一個形貌十分清俊的年輕人迎了上來,拱手說道:“鄧大夫,久仰了。”
旁邊的聶樂將手一讓,說道:“這是敝上。”
啊?
這位聶老爺如此之年輕,不過二十出頭的樣子,生養再早,他的公子,怕也還在總角之年吧?看兒科,卻不是自己的專長。
鄧文亮拱手回禮:“聶老爺好。”
頓了一頓,微微躊躇:“未想到聶老爺春秋如此之盛。之前,貴綱紀……呃,不瞞聶老爺說,這兒科一道。卻不是鄧某擅長的。”
聶老爺含笑說道:“無妨,家裏的病人,已近誌學之年,完全可以當做成人來醫治了。”
啊?
誌學之年,就是十五歲。
這麽說。病家就不是聶老爺的兒子了,也許是他的……兄弟?那……“主母”又是怎麽一回事兒?
算了算了,這關我什麽事兒?我是醫生,隻管看病。
“好,那……就煩請引路。”
“不著急。哦,對了,這是鄧大夫的診金——”
說到這兒,旁邊的聶樂,上前一步,變戲法似的。取出兩個金元寶,輕輕地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
聶老爺微笑說道:“這是一半——先付一半,診視過了,再付一半。”
那是五十兩一錠的金元寶,鄧文亮行醫多年,從未收過如此高額的診金——就算替親王看病,也沒有。
何況,這還隻是“一半”。
二百兩黃金——鄧文亮的呼吸,微微的急促起來。
鄧文亮的的腦筋,一向是非常靈活的。他十分肯定:這家人,絕非尋常富家!這二百兩黃金,隻怕也不是單純的“診金”——別的不說,哪有醫生上門看病。病家先付一半診金的道理?
這,大方得也太過了吧?
那麽,對方若有他求,自己做得來嗎?
這二百兩黃金,自己能賺得到手嗎?
鄧文亮咽了一口唾沫,聲音似乎微微有點兒發抖:“隻怕……鄧某所學淺薄。這個,呃,有負……所托。”
“鄧大夫太客氣了。”
頓了一頓,聶老爺緩緩說道:“鄧大夫隻要解答了在下的一個疑問,這二百兩黃金,便雙手奉上。”
解答……疑問?
什麽疑問?
解答什麽疑問……值二百兩黃金?
自己知道什麽值二百兩黃金的事情嗎?
那……還要不要看病了?
果然——這二百兩黃金,不是單純的“診金”。
鄧文亮一邊轉著各種念頭,一邊盡量鎮定地說道:“請說——鄧某知無不言。”
“家裏的病人,”聶老爺說道,“年紀、表症,同一個人,是一模一樣的——就是今兒在‘東興樓’,王院判說給鄧大夫聽的那一位。那麽,請教鄧大夫,家裏的病人,到底生的是什麽病呢?”
鄧文亮張了張嘴,卻什麽話也沒有說出來。
什麽……意思?
他怎麽知道,在東興樓,王守正和我說了什麽?
聶老爺見他張口結舌的樣子,微笑道:“就是那麽巧,方才在下也在東興樓會友,結賬出門的時候,經過‘福字號’門口,剛剛好聽見王院判說到某位病家的表症——在下一聽,和家裏的病人,竟是一模一樣!這實在是湊巧,並非在下有意偷聽他人之壁角,鄧大夫務請見諒。”
什麽?
真的……這麽巧嗎?
鄧文亮和王守正吃飯的那個雅間,叫做“福字號”。
“不過,”聶老爺說,“因為要趕著回來恭候鄧大夫的大駕,乃匆匆而去,接下來,鄧大夫的偉論,就沒有聽到了,所以——要請教。”
如果真是這樣,直接發問就好了,何必先擺一百兩的黃金出來?
不對——其實又何必問?病人解衣,直接診視,不是更好?
王守正的病人,這裏的病人,兩個病人的表證,像還是不像,又有什麽關係?
難道,難道……他們家的病人,出於某種原因,不便叫大夫診視?
鄧文亮急速地轉著念頭:是不是這樣——聶樂進城延請自己的時候,聶老爺還沒想到家裏的病人得的是什麽病,“偷聽”到王守正的話後,悚然而驚,決定大夫到府之後,隻“求證”,不“看診”?
“楊梅”這種病,確實是不能泄之於外的,雖說醫生有為病家保守秘密的義務,可是,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如果,病人不是男子,竟是女子,那更加要——
所以,沒有把自己接到府上,而是接到了這個鄉下的農家裏來——他們不想叫大夫知道自家的府邸在哪裏。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們也未必……就姓聶了。
鄧文亮的心裏,微微打了個抖。
不對——
若果如聶老爺所言,“趕著回來恭候鄧大夫的大駕,乃匆匆而去,接下來,鄧大夫的偉論,就沒有聽到了”,又何來“悚然而驚”?
如果已經聽到自己說的那句話——“這還用說?這是‘楊梅’啊!”那,又何必把自己請了過來,叫自己再說一遍這個話?
隻能是這樣了:當時,隔著門簾,距離也遠,客人、夥計,來來去去,聽得不真,也不好再聽下去,所以,“楊梅”二字,恍恍惚惚,不敢十分作準,想來想去,還是必須當麵向自己求證。
可是,還是不大對勁啊……
鄧文亮轉過了無數念頭,終於開口說道:“有的病人,表症似乎仿佛,但其實得的並不是同一種病,這個,失之毫厘,謬以千裏,沒有親眼‘望診’,做醫生的,實在是不敢遽下定斷的。”
聶老爺微微一笑:“‘望診’為‘四診’之一,醫家看診,望、聞、問、切,缺一不可,鄧大夫說得太有道理了!不過,既如此,王院判的那位病家,鄧大夫怎麽就可以‘遽下定斷’了呢?——怕是也沒有‘望診’過吧!”
鄧文亮登時語塞,一張臉微微漲紅,過了好一會兒,才囁嚅著說道:“這個……呃,王院判是國手,有他描摹病症,同我本人親睹,呃,其實,也沒有什麽區別。”
“王院判若果真是鄧大夫所說之‘國手’,又何必請鄧大夫一起來參詳這個病案呢?”
鄧文亮再次語塞。
“再者說了,”聶老爺說道,“在下亦算粗通醫道,當然,距‘國手’二字,自是天差地遠,不過,自信亦不至於看走了眼,家裏病人的症狀,確實和王院判的‘描幕’,是一模一樣的——請教鄧大夫,這,到底是得了什麽病呢?”
這段話,隱含譏諷,最後一句,是第二次提出了要求,語氣雖然緩和,卻透著一股不容人回避的威壓。
鄧文亮的額頭上,微微冒出了汗。
黃澄澄的金錠子,在不遠處的桌子上閃著金光。
院子裏那幾個精悍的“仆人”,也出現在腦海裏。
他咬了咬牙:“這個……是‘楊梅’。”
(本章完)
之前,聶家的那位仆人——請教過姓名,叫做聶樂——已經跟鄧文亮說過了,他家公子住在城外的別邸,病重不宜挪動,就枉鄧大夫的大駕,多走一段路了。
鄧文亮不以為意,富貴人家在城外另有別邸或者園子,乃是尋常之事。還有,這位“公子”,說不定不是聶家的嫡子,“主母”不是正妻,母子另行分府別居,也是有可能的。
愈行愈是荒僻,鄧文亮雖略覺奇怪,但也並不擔心。他不是大富之人,亦從不和人結怨,不必擔心賊人綁票或是仇家加害。而且,就算病家是十惡不赦的反逆,江湖規矩,也沒有加害醫生的道理。
到了目的地,下了車,直身,抬頭,鄧文亮卻愣了:這——
眼前,是一個極普通的農家小院,根本不是什麽“別邸”、“園子”。
但既已來到,當然不能不進去。
院子裏站著四、五個人,鄧文亮行醫二十餘年,見多識廣,眼光是好的,這幾個人,一眼看去,體格神情,個個透著一股精悍之氣,且分站幾個角落,隱隱然形成了控製內外之勢。
他心中暗自嘀咕:這幾位的架勢,可不像是尋常富家的仆人,這姓聶的,到底是什麽來頭?
聶樂打起了門簾,鄧文亮跨過門檻,進入屋內,一個形貌十分清俊的年輕人迎了上來,拱手說道:“鄧大夫,久仰了。”
旁邊的聶樂將手一讓,說道:“這是敝上。”
啊?
這位聶老爺如此之年輕,不過二十出頭的樣子,生養再早,他的公子,怕也還在總角之年吧?看兒科,卻不是自己的專長。
鄧文亮拱手回禮:“聶老爺好。”
頓了一頓,微微躊躇:“未想到聶老爺春秋如此之盛。之前,貴綱紀……呃,不瞞聶老爺說,這兒科一道。卻不是鄧某擅長的。”
聶老爺含笑說道:“無妨,家裏的病人,已近誌學之年,完全可以當做成人來醫治了。”
啊?
誌學之年,就是十五歲。
這麽說。病家就不是聶老爺的兒子了,也許是他的……兄弟?那……“主母”又是怎麽一回事兒?
算了算了,這關我什麽事兒?我是醫生,隻管看病。
“好,那……就煩請引路。”
“不著急。哦,對了,這是鄧大夫的診金——”
說到這兒,旁邊的聶樂,上前一步,變戲法似的。取出兩個金元寶,輕輕地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
聶老爺微笑說道:“這是一半——先付一半,診視過了,再付一半。”
那是五十兩一錠的金元寶,鄧文亮行醫多年,從未收過如此高額的診金——就算替親王看病,也沒有。
何況,這還隻是“一半”。
二百兩黃金——鄧文亮的呼吸,微微的急促起來。
鄧文亮的的腦筋,一向是非常靈活的。他十分肯定:這家人,絕非尋常富家!這二百兩黃金,隻怕也不是單純的“診金”——別的不說,哪有醫生上門看病。病家先付一半診金的道理?
這,大方得也太過了吧?
那麽,對方若有他求,自己做得來嗎?
這二百兩黃金,自己能賺得到手嗎?
鄧文亮咽了一口唾沫,聲音似乎微微有點兒發抖:“隻怕……鄧某所學淺薄。這個,呃,有負……所托。”
“鄧大夫太客氣了。”
頓了一頓,聶老爺緩緩說道:“鄧大夫隻要解答了在下的一個疑問,這二百兩黃金,便雙手奉上。”
解答……疑問?
什麽疑問?
解答什麽疑問……值二百兩黃金?
自己知道什麽值二百兩黃金的事情嗎?
那……還要不要看病了?
果然——這二百兩黃金,不是單純的“診金”。
鄧文亮一邊轉著各種念頭,一邊盡量鎮定地說道:“請說——鄧某知無不言。”
“家裏的病人,”聶老爺說道,“年紀、表症,同一個人,是一模一樣的——就是今兒在‘東興樓’,王院判說給鄧大夫聽的那一位。那麽,請教鄧大夫,家裏的病人,到底生的是什麽病呢?”
鄧文亮張了張嘴,卻什麽話也沒有說出來。
什麽……意思?
他怎麽知道,在東興樓,王守正和我說了什麽?
聶老爺見他張口結舌的樣子,微笑道:“就是那麽巧,方才在下也在東興樓會友,結賬出門的時候,經過‘福字號’門口,剛剛好聽見王院判說到某位病家的表症——在下一聽,和家裏的病人,竟是一模一樣!這實在是湊巧,並非在下有意偷聽他人之壁角,鄧大夫務請見諒。”
什麽?
真的……這麽巧嗎?
鄧文亮和王守正吃飯的那個雅間,叫做“福字號”。
“不過,”聶老爺說,“因為要趕著回來恭候鄧大夫的大駕,乃匆匆而去,接下來,鄧大夫的偉論,就沒有聽到了,所以——要請教。”
如果真是這樣,直接發問就好了,何必先擺一百兩的黃金出來?
不對——其實又何必問?病人解衣,直接診視,不是更好?
王守正的病人,這裏的病人,兩個病人的表證,像還是不像,又有什麽關係?
難道,難道……他們家的病人,出於某種原因,不便叫大夫診視?
鄧文亮急速地轉著念頭:是不是這樣——聶樂進城延請自己的時候,聶老爺還沒想到家裏的病人得的是什麽病,“偷聽”到王守正的話後,悚然而驚,決定大夫到府之後,隻“求證”,不“看診”?
“楊梅”這種病,確實是不能泄之於外的,雖說醫生有為病家保守秘密的義務,可是,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如果,病人不是男子,竟是女子,那更加要——
所以,沒有把自己接到府上,而是接到了這個鄉下的農家裏來——他們不想叫大夫知道自家的府邸在哪裏。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們也未必……就姓聶了。
鄧文亮的心裏,微微打了個抖。
不對——
若果如聶老爺所言,“趕著回來恭候鄧大夫的大駕,乃匆匆而去,接下來,鄧大夫的偉論,就沒有聽到了”,又何來“悚然而驚”?
如果已經聽到自己說的那句話——“這還用說?這是‘楊梅’啊!”那,又何必把自己請了過來,叫自己再說一遍這個話?
隻能是這樣了:當時,隔著門簾,距離也遠,客人、夥計,來來去去,聽得不真,也不好再聽下去,所以,“楊梅”二字,恍恍惚惚,不敢十分作準,想來想去,還是必須當麵向自己求證。
可是,還是不大對勁啊……
鄧文亮轉過了無數念頭,終於開口說道:“有的病人,表症似乎仿佛,但其實得的並不是同一種病,這個,失之毫厘,謬以千裏,沒有親眼‘望診’,做醫生的,實在是不敢遽下定斷的。”
聶老爺微微一笑:“‘望診’為‘四診’之一,醫家看診,望、聞、問、切,缺一不可,鄧大夫說得太有道理了!不過,既如此,王院判的那位病家,鄧大夫怎麽就可以‘遽下定斷’了呢?——怕是也沒有‘望診’過吧!”
鄧文亮登時語塞,一張臉微微漲紅,過了好一會兒,才囁嚅著說道:“這個……呃,王院判是國手,有他描摹病症,同我本人親睹,呃,其實,也沒有什麽區別。”
“王院判若果真是鄧大夫所說之‘國手’,又何必請鄧大夫一起來參詳這個病案呢?”
鄧文亮再次語塞。
“再者說了,”聶老爺說道,“在下亦算粗通醫道,當然,距‘國手’二字,自是天差地遠,不過,自信亦不至於看走了眼,家裏病人的症狀,確實和王院判的‘描幕’,是一模一樣的——請教鄧大夫,這,到底是得了什麽病呢?”
這段話,隱含譏諷,最後一句,是第二次提出了要求,語氣雖然緩和,卻透著一股不容人回避的威壓。
鄧文亮的額頭上,微微冒出了汗。
黃澄澄的金錠子,在不遠處的桌子上閃著金光。
院子裏那幾個精悍的“仆人”,也出現在腦海裏。
他咬了咬牙:“這個……是‘楊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