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第昂然說道:“寶第絕不負王爺厚望!”
“好,好!我之有先生,猶魚之有水也,幸甚,幸甚!”
嘿嘿,這句話,若被第三人聽到,一定會大感違和——咦,哪位是劉玄德,哪位又是諸葛孔明啊?可是,醇王脫口而出,自己固然沒有任何不妥的感覺,素以屠龍之術自負的劉寶第聽在耳中,更是心頭一跳,眼睛一亮。
“不過,”醇王沉吟說道,“先生方才說的……呃,‘逆龍鱗、劾權臣’六字,善則善矣,隻是……”
劉寶第十分見機,說道:“王爺的的意思,是不是……‘龍鱗’可‘逆’,‘權臣’……暫時不必‘劾’?”
“是,是!”醇王微微鬆了口氣,“我和關逸軒兩個,平素處的……其實不錯,還是要……呃,留一線日後相見的餘地的。”
“王爺說的是,”劉寶第說道,“倘若‘那邊兒’知難而退,甚或……幡然悔悟,改弦更張——總之,隻要關某人肯回歸正途,咱們也就不必逼得太緊了!”
頓了一頓,“王爺放心,這份奏折,我會拿捏好分寸的。”
“嘿嘿,先生的大筆,我有什麽不放心的?——全拜托先生了!”
“王爺信任之專,寶第銘感五腑!”劉寶第說道,“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王爺特達之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前邊兒的“我之有先生,猶魚之有水”頗做呼應,“特達之知”,更是多用於君主對臣子的知遇,醇王暈乎乎的,連說:“言重,言重!”
事實上,“不必逼得太緊”。真正的原因,是目下的“上頭”,隻有母後皇太後,這條“龍”的麟。其實十分之軟,怎麽“逆”都是無妨的;可是,“權臣”的拳頭,卻是很硬的,“劾”起來。就要非常小心。
別看有時候醇王的腦筋不大夠用,真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候,也會本能的避重就輕,柿子先挑軟的捏滴。
兩個人又喝了一杯酒,醇王沉吟說道:“我有一個想頭,不曉得先生以為如何?”
“請王爺示下。”
“先生說過,”醇王說道,“若是‘西邊兒’在,不會樂意立榮安為帝——榮安一登基便親政,兩宮皇太後可就得‘撤簾’了。就是說。‘西邊兒’若在,關逸軒斷難遂己之誌!呃,可是……”
頓了一頓,“我在親貴重臣‘議立嗣皇帝’的會議上,關於大行皇帝的‘邪毒’……呃,說了那樣一番話,這個,‘西邊兒’威權大損,就算回京,隻怕亦難再行‘垂簾聽政’之事。我想,這個……”
醇王吞吞吐吐,語焉不詳,不過。劉寶第聽懂了。
他微微一笑,說道:“王爺的意思是,打到昨日之我,為‘西邊兒’洗刷,然後和‘西邊兒’聯手,對付關逸軒?”
醇王臉上微微一紅:“也不能說打倒昨日之我……”
劉寶第搖了搖頭。說道:“王爺,我的話直,你別見怪。”
“啊?不會,不會!有什麽話,先生盡管說!”
“咱們如果真這麽做了,”劉寶第莊容說道,“且不說朝野上下,會不會有人目王爺出爾反爾,以致害損王爺的盛譽;也不說咱們是不是真能替‘西邊兒’洗刷幹淨——這個事兒,朝野坊間,謠傳紛啄,詭異難明,咱們手頭,並沒有什麽直接的證據。”
“呃,也是……”
“還有,”劉寶第說道,“天津那邊兒的情形,咱們兩眼一抹黑;反過來也是一樣——天津那邊兒,也不曉得知不知道北京這邊兒的情形?甚至,大行皇帝龍馭上賓的消息,‘西邊兒’到底收到了沒有?”
頓了一頓,加重了語氣:“這些,全在關某人一人掌握之中!咱們和‘西邊兒’,彼此根本不能聯絡,談何‘聯手’?”
“呃,是……”
“何況,”劉寶第用手指在桌麵上輕輕一敲,“疏不間親!”
微微一頓,“這四個字,我說的並不十分準確,其實,要論‘親’,七福晉是‘西邊兒’的胞妹,王爺和‘西邊兒’,才是正經的親戚。可是,王爺有什麽不明白的?以‘西邊兒’和關某人的目下的關係——”
說到這兒,冷冷一笑:“就是她自己個兒的娘老子,大約也親不過姓關的去的!”
醇王默然。
慈禧和關卓凡的曖昧傳聞,他不是沒有聽說過,可是,醇王此人,本性還是忠厚的,內心深處,既不願意相信真有此事,別人也就不敢在他這兒深談此事,劉寶第這種尖銳刻薄的口吻,他還是第一次聽到。
“最關鍵的是,”劉寶第說道,“‘西邊兒’下來,對王爺,隻有好處——而且是大大的好處,沒有壞處!”
“哦?”醇王精神一振,“這……請道其詳!”
“道理其實很簡單,”劉寶第說道,“‘西邊兒’若還在‘上頭’,隻會信用軒邸一人,什麽時候輪得到王爺出頭?”
這倒是實情,而且,原因也不止於慈禧“隻會信用軒邸一人”。
慈禧對醇王這個小叔子兼妹夫,一向是看不起的,慈安還肯和這個小叔子敷衍,慈禧連敷衍都不肯敷衍,有時候訓起醇王來,因為有一層“妹夫”的因素在,更拿他當“自己人”,因此也就更加的不客氣,那個態度,同恭王訓斥弟弟,也差不了多少。
若指著慈禧延醇王入中樞,確實是……呃,不大容易的。
“‘西邊兒’若下來,”劉寶第繼續侃侃而談,“‘上頭’就隻剩‘東邊兒’一個人了,‘東邊兒’自然也是信用關某人的,可是,嘿嘿,同‘西邊兒’的情形,畢竟不同!”
嘿嘿,劉寶第、醇王都不曉得的是,現在,這個“情形”,已經沒有什麽“不同”了。
“還有,”劉寶第說道,‘東邊兒’是沒有本事自己個兒處理政事的,必定都得托付給樞府,則中樞必然權重——“
頓了一頓,“仁、宣一係,既然選不出嗣皇帝了,那麽,就得求之於‘遠支’,王爺想,‘遠支’的做了皇帝,仁、宣一係之中,若沒有人入直中樞,像話嗎?”
說到這兒,醇王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連連點頭:“先生高見,先生高見!吾得之矣,吾得之矣!”
皇帝你來做,權力我來抓,這樣,才能夠在“近支”、“遠支”之間,形成平衡。
更何況國家大政的重心,從“上頭”下移倒了樞府,樞府裏麵,更加需要有“近支”的代表,這樣,才能夠既保證“近支”的權益,同時保證不會有人“專擅”。
那麽,誰是代表“近支”進入中樞的最合適的人選呢?
還用說!
真正是舍我其誰?
醇王心頭火熱。
“王爺不過是擔心咱們的力量不夠,”劉寶第說道,“單靠兩份折子,不足以打消關某人的妄想——”
說到這兒,他狡黠的一笑,說道:“其實,王爺上折也好、麵爭也罷,還有吳柳堂上折子,咱們種種預備,對於‘那邊兒’,都算‘先禮後兵’——事實上,原本是不需要這麽麻煩的,隻是以王爺的身份,不好‘不教而誅’罷了。”
又是“先禮後兵”,又是“不教而誅”,醇王心中一跳:難不成你想——
應該……不至於吧?
“先生的意思是……”
“我有一條‘釜底抽薪’之計,”劉寶第說道,“王爺隻要一開口,就能將姓那關的牢牢摁住,叫他再也動彈不得——我是說,‘那邊兒’立即就得偃旗息鼓,再也不能提‘立女帝’三字了!”
“哦?”醇王眼睛一亮,“何計?請先生賜教!”
(本章完)
“好,好!我之有先生,猶魚之有水也,幸甚,幸甚!”
嘿嘿,這句話,若被第三人聽到,一定會大感違和——咦,哪位是劉玄德,哪位又是諸葛孔明啊?可是,醇王脫口而出,自己固然沒有任何不妥的感覺,素以屠龍之術自負的劉寶第聽在耳中,更是心頭一跳,眼睛一亮。
“不過,”醇王沉吟說道,“先生方才說的……呃,‘逆龍鱗、劾權臣’六字,善則善矣,隻是……”
劉寶第十分見機,說道:“王爺的的意思,是不是……‘龍鱗’可‘逆’,‘權臣’……暫時不必‘劾’?”
“是,是!”醇王微微鬆了口氣,“我和關逸軒兩個,平素處的……其實不錯,還是要……呃,留一線日後相見的餘地的。”
“王爺說的是,”劉寶第說道,“倘若‘那邊兒’知難而退,甚或……幡然悔悟,改弦更張——總之,隻要關某人肯回歸正途,咱們也就不必逼得太緊了!”
頓了一頓,“王爺放心,這份奏折,我會拿捏好分寸的。”
“嘿嘿,先生的大筆,我有什麽不放心的?——全拜托先生了!”
“王爺信任之專,寶第銘感五腑!”劉寶第說道,“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王爺特達之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前邊兒的“我之有先生,猶魚之有水”頗做呼應,“特達之知”,更是多用於君主對臣子的知遇,醇王暈乎乎的,連說:“言重,言重!”
事實上,“不必逼得太緊”。真正的原因,是目下的“上頭”,隻有母後皇太後,這條“龍”的麟。其實十分之軟,怎麽“逆”都是無妨的;可是,“權臣”的拳頭,卻是很硬的,“劾”起來。就要非常小心。
別看有時候醇王的腦筋不大夠用,真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候,也會本能的避重就輕,柿子先挑軟的捏滴。
兩個人又喝了一杯酒,醇王沉吟說道:“我有一個想頭,不曉得先生以為如何?”
“請王爺示下。”
“先生說過,”醇王說道,“若是‘西邊兒’在,不會樂意立榮安為帝——榮安一登基便親政,兩宮皇太後可就得‘撤簾’了。就是說。‘西邊兒’若在,關逸軒斷難遂己之誌!呃,可是……”
頓了一頓,“我在親貴重臣‘議立嗣皇帝’的會議上,關於大行皇帝的‘邪毒’……呃,說了那樣一番話,這個,‘西邊兒’威權大損,就算回京,隻怕亦難再行‘垂簾聽政’之事。我想,這個……”
醇王吞吞吐吐,語焉不詳,不過。劉寶第聽懂了。
他微微一笑,說道:“王爺的意思是,打到昨日之我,為‘西邊兒’洗刷,然後和‘西邊兒’聯手,對付關逸軒?”
醇王臉上微微一紅:“也不能說打倒昨日之我……”
劉寶第搖了搖頭。說道:“王爺,我的話直,你別見怪。”
“啊?不會,不會!有什麽話,先生盡管說!”
“咱們如果真這麽做了,”劉寶第莊容說道,“且不說朝野上下,會不會有人目王爺出爾反爾,以致害損王爺的盛譽;也不說咱們是不是真能替‘西邊兒’洗刷幹淨——這個事兒,朝野坊間,謠傳紛啄,詭異難明,咱們手頭,並沒有什麽直接的證據。”
“呃,也是……”
“還有,”劉寶第說道,“天津那邊兒的情形,咱們兩眼一抹黑;反過來也是一樣——天津那邊兒,也不曉得知不知道北京這邊兒的情形?甚至,大行皇帝龍馭上賓的消息,‘西邊兒’到底收到了沒有?”
頓了一頓,加重了語氣:“這些,全在關某人一人掌握之中!咱們和‘西邊兒’,彼此根本不能聯絡,談何‘聯手’?”
“呃,是……”
“何況,”劉寶第用手指在桌麵上輕輕一敲,“疏不間親!”
微微一頓,“這四個字,我說的並不十分準確,其實,要論‘親’,七福晉是‘西邊兒’的胞妹,王爺和‘西邊兒’,才是正經的親戚。可是,王爺有什麽不明白的?以‘西邊兒’和關某人的目下的關係——”
說到這兒,冷冷一笑:“就是她自己個兒的娘老子,大約也親不過姓關的去的!”
醇王默然。
慈禧和關卓凡的曖昧傳聞,他不是沒有聽說過,可是,醇王此人,本性還是忠厚的,內心深處,既不願意相信真有此事,別人也就不敢在他這兒深談此事,劉寶第這種尖銳刻薄的口吻,他還是第一次聽到。
“最關鍵的是,”劉寶第說道,“‘西邊兒’下來,對王爺,隻有好處——而且是大大的好處,沒有壞處!”
“哦?”醇王精神一振,“這……請道其詳!”
“道理其實很簡單,”劉寶第說道,“‘西邊兒’若還在‘上頭’,隻會信用軒邸一人,什麽時候輪得到王爺出頭?”
這倒是實情,而且,原因也不止於慈禧“隻會信用軒邸一人”。
慈禧對醇王這個小叔子兼妹夫,一向是看不起的,慈安還肯和這個小叔子敷衍,慈禧連敷衍都不肯敷衍,有時候訓起醇王來,因為有一層“妹夫”的因素在,更拿他當“自己人”,因此也就更加的不客氣,那個態度,同恭王訓斥弟弟,也差不了多少。
若指著慈禧延醇王入中樞,確實是……呃,不大容易的。
“‘西邊兒’若下來,”劉寶第繼續侃侃而談,“‘上頭’就隻剩‘東邊兒’一個人了,‘東邊兒’自然也是信用關某人的,可是,嘿嘿,同‘西邊兒’的情形,畢竟不同!”
嘿嘿,劉寶第、醇王都不曉得的是,現在,這個“情形”,已經沒有什麽“不同”了。
“還有,”劉寶第說道,‘東邊兒’是沒有本事自己個兒處理政事的,必定都得托付給樞府,則中樞必然權重——“
頓了一頓,“仁、宣一係,既然選不出嗣皇帝了,那麽,就得求之於‘遠支’,王爺想,‘遠支’的做了皇帝,仁、宣一係之中,若沒有人入直中樞,像話嗎?”
說到這兒,醇王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連連點頭:“先生高見,先生高見!吾得之矣,吾得之矣!”
皇帝你來做,權力我來抓,這樣,才能夠在“近支”、“遠支”之間,形成平衡。
更何況國家大政的重心,從“上頭”下移倒了樞府,樞府裏麵,更加需要有“近支”的代表,這樣,才能夠既保證“近支”的權益,同時保證不會有人“專擅”。
那麽,誰是代表“近支”進入中樞的最合適的人選呢?
還用說!
真正是舍我其誰?
醇王心頭火熱。
“王爺不過是擔心咱們的力量不夠,”劉寶第說道,“單靠兩份折子,不足以打消關某人的妄想——”
說到這兒,他狡黠的一笑,說道:“其實,王爺上折也好、麵爭也罷,還有吳柳堂上折子,咱們種種預備,對於‘那邊兒’,都算‘先禮後兵’——事實上,原本是不需要這麽麻煩的,隻是以王爺的身份,不好‘不教而誅’罷了。”
又是“先禮後兵”,又是“不教而誅”,醇王心中一跳:難不成你想——
應該……不至於吧?
“先生的意思是……”
“我有一條‘釜底抽薪’之計,”劉寶第說道,“王爺隻要一開口,就能將姓那關的牢牢摁住,叫他再也動彈不得——我是說,‘那邊兒’立即就得偃旗息鼓,再也不能提‘立女帝’三字了!”
“哦?”醇王眼睛一亮,“何計?請先生賜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