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軒親王轉述的自己的繼任者的“深以為憂”,曾國藩不能報以沉默,可是,也不能說自己已有所默喻了,隻好像一個捧哏似的,明知故問:“江寧的情形,我是已經隔膜了,請王爺的示,怎麽個不一樣法兒呢?”
微微一頓,“竹生之憂,又出自何處呢?”
“治安!”關卓凡說道,“江寧的治安,不比滌翁在的時候了!趙竹生說,江寧為江蘇省府、江督治所,他署理江督,江寧的治安,卻在他的任上敗壞了,深感內疚!本來想引咎自劾的,可是……咳咳。”
輕輕的咳了兩聲,打住了。
趙景賢雖然署理了江督,卻一天也沒有在江寧呆過,如果“引咎自劾”,等於彈劾江寧將軍、江寧藩司和江寧知府;而江寧的情形太過特殊,“治安的敗壞”,如果深究緣由,則一定追到前任江督那裏去。
曾國藩何等樣人,這一層,如何能不曉得?當下便有如坐針氈之感,情知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已經不能再裝傻了,微微透了口氣,說道:“竹生耽於鹽務,一直未赴江寧本任,江寧的治安,不能要他來負責任——”
頓了頓,沉聲說道:“我曉得,竹生是在替我留麵子!我既心感,亦自慚——嗯,江寧治安的敗壞,是不是因為……散兵遊勇?”
關卓凡的神色,似乎有些意外,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真是什麽都瞞不過滌翁!”
頓了頓,“江寧一帶,散兵遊勇甚多,滌翁坐鎮兩江之時,此輩自不敢胡作為非;滌翁去江就直,此輩猶如野馬脫韁,開始騷擾地方了!剛開始的時候,也隻是‘騷擾’而已,就算有些過分的需索,地方勉強還可應付,可是最近,逐漸發展到明火執仗了——這就有些兵匪不分了!”
曾國藩臉色陰沉,喑啞著嗓子說道:“這是不能夠姑息的!抓到了,該杖的杖,該枷的枷,該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
關卓凡歎了口氣,說道:“下不去這個手啊!——到底都是為國家出過力的人!”
“王爺,功是功,過是過,不能混為一談的!”
“滌翁說的,何嚐不是正理?”關卓凡說道,“可是……唉!這班散兵遊勇,有可惡的,可是,也有可憐的!其中有不少人,積蓄用盡,衣食不周,戴著紅頂子、藍頂子流落江湖,也算其情可憫啊!”
曾國藩的臉色,愈加陰沉了。
“還有一點,”關卓凡繼續說道,“算是我的杞憂——如果逼得太緊了,趙竹生赴江寧本任之後——”
頓了頓,慢吞吞的:“我怕,將有人不利於他。”
曾國藩目光霍的一跳,“王爺是說——”
“狗急了會跳牆,”關卓凡平靜的說道,“逼的太緊,保不齊就有人鋌而走險,效博浪之擊。”
“不能夠!”曾國藩失聲說道,“今夕何夕?天下早已太平,哪裏還有人敢做這種無父無君、毀家滅族的事情?”
關卓凡冷冷說道,“天下之大,總有幾個眼中無父、無君又不怕死的,萬一這裏邊兒,有一個身後無家、無族的呢?”
曾國藩一滯,正待說話,關卓凡已繼續說了下去,語氣冰冷:“滌翁,莫說兩江總督,莫說江督衙門,就是親王,就是大內,都有人敢行荊軻、聶政故事呢!”
曾國藩微微的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了。
猶如一塊巨石壓在了心口,他有點兒喘不過氣兒來的感覺了。
關卓凡微微放緩了語氣,“這或許是我的杞憂,可是,嘿嘿,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呀!”
曾國藩心想,趙竹生整頓鹽務,算得上大刀闊斧,雷厲風行,也罪人,也殺人,怎麽沒見你“杞憂”呢?
當然,軒親王遇刺之前,趙景賢的兩淮鹽務,已基本整頓完畢了——難道,軒親王真的“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
看著不大像呀!
“總要想出一個法子,”關卓凡說道,“既整治了江寧的治安,又對各方都有交代——朝廷、地方以及……嗯,為國家出過力的有功將弁。”
“為國家出過力的有功員弁”,即“散兵遊勇”的委婉說法了。
軒親王既這麽說,就是不打算“抓住了,該杖的杖,該枷的枷,該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了。
可是,哪有這樣子麵麵俱到、皆大歡喜的法子?
曾國藩轉著念頭:難道,軒親王的意思,是叫我回任兩江?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他好不容易將兩江抓到了手裏,絕不可能再吐出來的啊!
再說,即便我回任兩江,也是治標不治本啊!
“還有一種情形,”關卓凡說道,“亦深為可憂,如果不盡早為之計,恐怕真的會應了滌翁方才說的‘後患無窮’。”
曾國藩一怔,“請王爺的示——怎麽說呢?”
“散兵遊勇不僅騷擾地方,”關卓凡說道,“還有許多加入了會道門,有青幫、有洪門,不過,人數最多的,還是哥老會。”
曾國藩心中,大大一跳。
“青幫、洪門還好些,”關卓凡說道,“雖說是江湖中人,到底大致還是肯聽朝廷招呼的,可這個哥老會——”
皺了皺眉,“也不曉得什麽時候冒出來的?——大約也就是鹹豐二年之後的事兒吧?迄今朝廷還不是很摸得清楚他們的門道,詭秘的很!偏偏雖是後起之秀,卻有後來居上,超越青幫、洪門之勢!”
曾國藩默然片刻,歎了口氣,說道:“王爺說的不錯,鹹豐元年,洪楊亂起;鹹豐二年,半個中國都亂了,哥老會就是打那個時候冒出來的!彼時,朝廷全力平亂,猶恐不及,哪裏顧得上這班會道門?他們便趁亂坐大了!之後,戰亂的範圍愈廣,他們的勢力愈大,終於——唉!”
關卓凡微微一笑,“滌翁也不必太過傷感,亂世之中,人心最易受到蠱惑,不過,現在國家由亂而治,不曉得這班會道門,還能夠興風作浪多久呢?”
頓了頓,“問過江浙青幫的人,這個哥老會,是不是打他們那兒分家分出來的?都說不是,都說這個哥老會,是打西邊兒過來的;再問洪門的人,也都這麽說。”
“西邊兒?”
“是,”關卓凡說道,“江浙的哥老會,不過最近兩、三年,才真正興旺了起來,湖南、湖北的哥老會,似乎要……更早一些?
曾國藩點了點頭,“不錯。”
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其實,並不是這一兩年,才有散兵遊勇加入哥老會的,鹹豐六年的時候,湘軍之中,就發現了哥老會徒,雖然明令禁止,但私下底,還是有不少人趨之若鶩。彼時正是用人之際,他們既未明著違抗軍令,有些事情,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如果沒有弄錯的話,”關卓凡說道,“張平安……就是哥老會的。”
曾國藩微微一震,過了片刻,木無表情的點了點頭。
“不過,”關卓凡說道,“我估計,他應是被彈劾去職之後,才加入了哥老會。”
曾國藩默然,過了一會兒,幹巴巴的說道:“想來應該如此,不然,黃昌期絕不會不曉得——若曉得了,就絕不會不告訴我。”
黃昌期就是黃翼升。
曾國藩曉得,軒親王說“張平安應是被彈劾去職之後,才加入了哥老會”,其實是在替自己和黃翼升卸責,江浙哥老會之興起,是在張平安到任長江水師提標前營管帶之後的事兒,如果張安平是在戰爭期間就加入了哥老會,則是個人就會想,這個江浙哥老會的興起,是不是出於張安平的推動啊?
如是,曾、黃的“失察之責”,可就大了!
(本章完)
微微一頓,“竹生之憂,又出自何處呢?”
“治安!”關卓凡說道,“江寧的治安,不比滌翁在的時候了!趙竹生說,江寧為江蘇省府、江督治所,他署理江督,江寧的治安,卻在他的任上敗壞了,深感內疚!本來想引咎自劾的,可是……咳咳。”
輕輕的咳了兩聲,打住了。
趙景賢雖然署理了江督,卻一天也沒有在江寧呆過,如果“引咎自劾”,等於彈劾江寧將軍、江寧藩司和江寧知府;而江寧的情形太過特殊,“治安的敗壞”,如果深究緣由,則一定追到前任江督那裏去。
曾國藩何等樣人,這一層,如何能不曉得?當下便有如坐針氈之感,情知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已經不能再裝傻了,微微透了口氣,說道:“竹生耽於鹽務,一直未赴江寧本任,江寧的治安,不能要他來負責任——”
頓了頓,沉聲說道:“我曉得,竹生是在替我留麵子!我既心感,亦自慚——嗯,江寧治安的敗壞,是不是因為……散兵遊勇?”
關卓凡的神色,似乎有些意外,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真是什麽都瞞不過滌翁!”
頓了頓,“江寧一帶,散兵遊勇甚多,滌翁坐鎮兩江之時,此輩自不敢胡作為非;滌翁去江就直,此輩猶如野馬脫韁,開始騷擾地方了!剛開始的時候,也隻是‘騷擾’而已,就算有些過分的需索,地方勉強還可應付,可是最近,逐漸發展到明火執仗了——這就有些兵匪不分了!”
曾國藩臉色陰沉,喑啞著嗓子說道:“這是不能夠姑息的!抓到了,該杖的杖,該枷的枷,該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
關卓凡歎了口氣,說道:“下不去這個手啊!——到底都是為國家出過力的人!”
“王爺,功是功,過是過,不能混為一談的!”
“滌翁說的,何嚐不是正理?”關卓凡說道,“可是……唉!這班散兵遊勇,有可惡的,可是,也有可憐的!其中有不少人,積蓄用盡,衣食不周,戴著紅頂子、藍頂子流落江湖,也算其情可憫啊!”
曾國藩的臉色,愈加陰沉了。
“還有一點,”關卓凡繼續說道,“算是我的杞憂——如果逼得太緊了,趙竹生赴江寧本任之後——”
頓了頓,慢吞吞的:“我怕,將有人不利於他。”
曾國藩目光霍的一跳,“王爺是說——”
“狗急了會跳牆,”關卓凡平靜的說道,“逼的太緊,保不齊就有人鋌而走險,效博浪之擊。”
“不能夠!”曾國藩失聲說道,“今夕何夕?天下早已太平,哪裏還有人敢做這種無父無君、毀家滅族的事情?”
關卓凡冷冷說道,“天下之大,總有幾個眼中無父、無君又不怕死的,萬一這裏邊兒,有一個身後無家、無族的呢?”
曾國藩一滯,正待說話,關卓凡已繼續說了下去,語氣冰冷:“滌翁,莫說兩江總督,莫說江督衙門,就是親王,就是大內,都有人敢行荊軻、聶政故事呢!”
曾國藩微微的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了。
猶如一塊巨石壓在了心口,他有點兒喘不過氣兒來的感覺了。
關卓凡微微放緩了語氣,“這或許是我的杞憂,可是,嘿嘿,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呀!”
曾國藩心想,趙竹生整頓鹽務,算得上大刀闊斧,雷厲風行,也罪人,也殺人,怎麽沒見你“杞憂”呢?
當然,軒親王遇刺之前,趙景賢的兩淮鹽務,已基本整頓完畢了——難道,軒親王真的“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
看著不大像呀!
“總要想出一個法子,”關卓凡說道,“既整治了江寧的治安,又對各方都有交代——朝廷、地方以及……嗯,為國家出過力的有功將弁。”
“為國家出過力的有功員弁”,即“散兵遊勇”的委婉說法了。
軒親王既這麽說,就是不打算“抓住了,該杖的杖,該枷的枷,該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了。
可是,哪有這樣子麵麵俱到、皆大歡喜的法子?
曾國藩轉著念頭:難道,軒親王的意思,是叫我回任兩江?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他好不容易將兩江抓到了手裏,絕不可能再吐出來的啊!
再說,即便我回任兩江,也是治標不治本啊!
“還有一種情形,”關卓凡說道,“亦深為可憂,如果不盡早為之計,恐怕真的會應了滌翁方才說的‘後患無窮’。”
曾國藩一怔,“請王爺的示——怎麽說呢?”
“散兵遊勇不僅騷擾地方,”關卓凡說道,“還有許多加入了會道門,有青幫、有洪門,不過,人數最多的,還是哥老會。”
曾國藩心中,大大一跳。
“青幫、洪門還好些,”關卓凡說道,“雖說是江湖中人,到底大致還是肯聽朝廷招呼的,可這個哥老會——”
皺了皺眉,“也不曉得什麽時候冒出來的?——大約也就是鹹豐二年之後的事兒吧?迄今朝廷還不是很摸得清楚他們的門道,詭秘的很!偏偏雖是後起之秀,卻有後來居上,超越青幫、洪門之勢!”
曾國藩默然片刻,歎了口氣,說道:“王爺說的不錯,鹹豐元年,洪楊亂起;鹹豐二年,半個中國都亂了,哥老會就是打那個時候冒出來的!彼時,朝廷全力平亂,猶恐不及,哪裏顧得上這班會道門?他們便趁亂坐大了!之後,戰亂的範圍愈廣,他們的勢力愈大,終於——唉!”
關卓凡微微一笑,“滌翁也不必太過傷感,亂世之中,人心最易受到蠱惑,不過,現在國家由亂而治,不曉得這班會道門,還能夠興風作浪多久呢?”
頓了頓,“問過江浙青幫的人,這個哥老會,是不是打他們那兒分家分出來的?都說不是,都說這個哥老會,是打西邊兒過來的;再問洪門的人,也都這麽說。”
“西邊兒?”
“是,”關卓凡說道,“江浙的哥老會,不過最近兩、三年,才真正興旺了起來,湖南、湖北的哥老會,似乎要……更早一些?
曾國藩點了點頭,“不錯。”
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其實,並不是這一兩年,才有散兵遊勇加入哥老會的,鹹豐六年的時候,湘軍之中,就發現了哥老會徒,雖然明令禁止,但私下底,還是有不少人趨之若鶩。彼時正是用人之際,他們既未明著違抗軍令,有些事情,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如果沒有弄錯的話,”關卓凡說道,“張平安……就是哥老會的。”
曾國藩微微一震,過了片刻,木無表情的點了點頭。
“不過,”關卓凡說道,“我估計,他應是被彈劾去職之後,才加入了哥老會。”
曾國藩默然,過了一會兒,幹巴巴的說道:“想來應該如此,不然,黃昌期絕不會不曉得——若曉得了,就絕不會不告訴我。”
黃昌期就是黃翼升。
曾國藩曉得,軒親王說“張平安應是被彈劾去職之後,才加入了哥老會”,其實是在替自己和黃翼升卸責,江浙哥老會之興起,是在張平安到任長江水師提標前營管帶之後的事兒,如果張安平是在戰爭期間就加入了哥老會,則是個人就會想,這個江浙哥老會的興起,是不是出於張安平的推動啊?
如是,曾、黃的“失察之責”,可就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