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新時代,大堂會
這道懿旨,語氣十分特別,事後,大夥兒在私下底議論的時候,不曉得是哪個不怕忌諱,第一個說了出來,“倒像是遺誥!”
此言一出,立即四座會心,共許為“的評”。
“遺誥”二字,當然忌諱,是不可以擺在台麵上說的,不過,實在並非譏評,並非指這篇詔書的行文,悲切喪氣,而是指出了極重要的兩點,第一,懿旨的詞氣,對兩宮皇太後自己,有“蓋棺定論”的意味;第二,對後來者,有很深的“托付”的味道。
懿旨是這麽開頭的:
“予等以薄德,祗承文宗顯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衝年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撚交訌,回苗俶擾,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滿目瘡痍!”
先狀述“時代背景”,翻來覆去一個字,“難”!
然後,請你們看看,在千難萬難之中,俺們姐兒倆是怎麽樣幹活的?又取得了什麽樣的成績?
“予等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外臣工,暨各路統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難,轉危為安。”
接下來,“及穆宗毅皇帝既逝,今皇帝入嗣大統,予等撤簾歸政,回念七載,憂患疊經,兢業之心,無時或釋,今舉行新政,國富兵強,中興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予等心甚慰矣!”
這一段,就顯出“托付”的意味了,同時亦自占“垂簾”的身份:如果沒有俺們姐兒倆七年來的“兢業之心,無時或釋”,未必就有今日的“中興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吧?
然後,話頭就轉到皇帝身上了。
先把皇帝的資質大大誇了一輪,接著再次強調了其承嗣繼統的合法性,說“社稷得人,統緒延綿”,然後,話鋒一轉:
“皇帝正資啟迪,輔政王及內外諸臣,尚其協力翊讚,固我邦基。皇帝尤宜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
這一段,是正式的“托付”;同時,“正資啟迪”一句,清楚表明,皇帝雖然資質很好,可畢竟書讀得還少,尚不具備獨立處理國政的能力,目下,她的任務,就是“孜孜典學”,真正負責處理國政的,是“協力翊讚”的“輔政王及內外諸臣”。
誰都聽得出來,“輔政王及內外諸臣”八個字,重點當然不是含含糊糊的“內外諸臣”,而是指名道姓的“輔政王”。
這是借兩宮皇太後之口,再一次強調了輔政王的“恭代繕折”、“藍筆批本”的權力。
懿旨的最後一句是“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這是典型的“誥”的口氣。
嘿嘿,還真是有點兒像“遺誥”呀。
這道懿旨的發布,標誌著同治、洪緒兩朝,全麵、徹底的完成了權力的傳承和交接。
三天後,就是洪緒元年了。
新時代,開始了。
“撤簾大典”結束了,但是寧壽宮的熱鬧並沒有結束。
內廷各宮,從貴妃到普通的宮女、太監,幾乎每一個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寧壽宮。
不是皇極殿——“撤簾大典”已經結束了。
她們翹首以待的,是兩天後——除夕,在寧壽宮暢音閣舉辦的一個天字第一號的大堂會。
據說,“四大徽班”悉數到場,北京城但凡叫得上字號的名角兒,都要登台,輪番獻藝,上午巳初開鑼,晚上亥初歇鑼,唱足六個時辰。
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足足六個時辰哎!從早唱到晚哎!還有,別說這個了,單說上燈之後還不歇鑼,於兩百年深宮禁廷,就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了!
內廷的女人,並不是沒有聽戲的機會,不過,平日裏能聽到的,基本上都是“升平署”的昆戲,可是,這都什麽年頭了,還有幾個人愛聽昆戲的?大夥兒愛的,是皮黃啊!
皮黃不是“升平署”所長,要聽唱念做打俱佳的好戲,隻能從傳外頭的班子進宮“內廷供奉”。
不過,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隻能偶一為之。
原因呢,並不是外頭的戲班子不樂意辦“內廷供奉”的差——這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沒有人會不樂意的——而是“都老爺”們最愛抓住這種事情上綱上線,左一個折子,右一個折子,一堆大道理扔過來,砸的你灰頭土臉的,任誰都沒趣兒。
事實上,就是升平署的昆戲,聽的也不算多,文宗皇帝在的時候還好——文宗皇帝是個愛戲、懂戲的,傳戲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的,大夥兒跟著沾光;文宗去了,傳戲的次數立馬就降了下來。
“西邊兒”雖然也是個愛戲的,奈何這一來,旁邊兒還有個沒那麽愛戲的“東邊兒”;二來,到處在打大仗,“國用孔乏”,既要勤儉節約,又不能“耽於逸樂”,“西邊兒”自個兒呢,也要擺出副“勵精圖治”的模樣,努力抑製自己的耳目之欲,因此,大夥兒就沒有多少光好沾了。
等到發撚都平掉了,太平日子回來了,“國用”也沒有那麽“孔乏”了,似乎可以略略“逸樂”一番了,“西邊兒”又去了天津,隻剩下了“東邊兒”一個人——嘿,整一年,居然一次戲都沒有傳過!
當然,後半段穆宗皇帝出了事兒,跟著就是“國喪”,也是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大夥兒的戲癮,就像“升平署”自嘲的那樣,“都長毛了”。
沒想到,幸福來得如此猛烈而突然——“四大徽班”悉數進宮,四九城但凡排得上號的名角兒,都要登台,輪番獻藝,巳初開鑼,亥初歇鑼,唱足六個時辰!
哇!這個爽啊!
而且,掌燈之後還唱!燈火輝煌,粉墨啁啾,笙歌嗷嘈,溢彩流光,那是什麽光景?
如此盛會,略一思及,內廷的女人們,就心馳神往了!
那些個平日裏如雷貫耳的名字,什麽程長庚、楊月樓、徐小香、楊三喜、羅巧福、時小福、盧勝奎、張勝奎、陳金彩、梅巧齡、穆鳳山、孫菊仙、筱紫雲……
都變成真人了!都能夠一睹風采了!
這些人,在後宮妃嬪麵前,雖然都要下跪磕頭,可是,對於內廷的女人們來說,拿今天的話來說,嘿嘿,可都是偶像啊!
(本章完)
這道懿旨,語氣十分特別,事後,大夥兒在私下底議論的時候,不曉得是哪個不怕忌諱,第一個說了出來,“倒像是遺誥!”
此言一出,立即四座會心,共許為“的評”。
“遺誥”二字,當然忌諱,是不可以擺在台麵上說的,不過,實在並非譏評,並非指這篇詔書的行文,悲切喪氣,而是指出了極重要的兩點,第一,懿旨的詞氣,對兩宮皇太後自己,有“蓋棺定論”的意味;第二,對後來者,有很深的“托付”的味道。
懿旨是這麽開頭的:
“予等以薄德,祗承文宗顯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衝年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撚交訌,回苗俶擾,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滿目瘡痍!”
先狀述“時代背景”,翻來覆去一個字,“難”!
然後,請你們看看,在千難萬難之中,俺們姐兒倆是怎麽樣幹活的?又取得了什麽樣的成績?
“予等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外臣工,暨各路統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難,轉危為安。”
接下來,“及穆宗毅皇帝既逝,今皇帝入嗣大統,予等撤簾歸政,回念七載,憂患疊經,兢業之心,無時或釋,今舉行新政,國富兵強,中興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予等心甚慰矣!”
這一段,就顯出“托付”的意味了,同時亦自占“垂簾”的身份:如果沒有俺們姐兒倆七年來的“兢業之心,無時或釋”,未必就有今日的“中興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吧?
然後,話頭就轉到皇帝身上了。
先把皇帝的資質大大誇了一輪,接著再次強調了其承嗣繼統的合法性,說“社稷得人,統緒延綿”,然後,話鋒一轉:
“皇帝正資啟迪,輔政王及內外諸臣,尚其協力翊讚,固我邦基。皇帝尤宜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
這一段,是正式的“托付”;同時,“正資啟迪”一句,清楚表明,皇帝雖然資質很好,可畢竟書讀得還少,尚不具備獨立處理國政的能力,目下,她的任務,就是“孜孜典學”,真正負責處理國政的,是“協力翊讚”的“輔政王及內外諸臣”。
誰都聽得出來,“輔政王及內外諸臣”八個字,重點當然不是含含糊糊的“內外諸臣”,而是指名道姓的“輔政王”。
這是借兩宮皇太後之口,再一次強調了輔政王的“恭代繕折”、“藍筆批本”的權力。
懿旨的最後一句是“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這是典型的“誥”的口氣。
嘿嘿,還真是有點兒像“遺誥”呀。
這道懿旨的發布,標誌著同治、洪緒兩朝,全麵、徹底的完成了權力的傳承和交接。
三天後,就是洪緒元年了。
新時代,開始了。
“撤簾大典”結束了,但是寧壽宮的熱鬧並沒有結束。
內廷各宮,從貴妃到普通的宮女、太監,幾乎每一個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寧壽宮。
不是皇極殿——“撤簾大典”已經結束了。
她們翹首以待的,是兩天後——除夕,在寧壽宮暢音閣舉辦的一個天字第一號的大堂會。
據說,“四大徽班”悉數到場,北京城但凡叫得上字號的名角兒,都要登台,輪番獻藝,上午巳初開鑼,晚上亥初歇鑼,唱足六個時辰。
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足足六個時辰哎!從早唱到晚哎!還有,別說這個了,單說上燈之後還不歇鑼,於兩百年深宮禁廷,就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了!
內廷的女人,並不是沒有聽戲的機會,不過,平日裏能聽到的,基本上都是“升平署”的昆戲,可是,這都什麽年頭了,還有幾個人愛聽昆戲的?大夥兒愛的,是皮黃啊!
皮黃不是“升平署”所長,要聽唱念做打俱佳的好戲,隻能從傳外頭的班子進宮“內廷供奉”。
不過,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隻能偶一為之。
原因呢,並不是外頭的戲班子不樂意辦“內廷供奉”的差——這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沒有人會不樂意的——而是“都老爺”們最愛抓住這種事情上綱上線,左一個折子,右一個折子,一堆大道理扔過來,砸的你灰頭土臉的,任誰都沒趣兒。
事實上,就是升平署的昆戲,聽的也不算多,文宗皇帝在的時候還好——文宗皇帝是個愛戲、懂戲的,傳戲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的,大夥兒跟著沾光;文宗去了,傳戲的次數立馬就降了下來。
“西邊兒”雖然也是個愛戲的,奈何這一來,旁邊兒還有個沒那麽愛戲的“東邊兒”;二來,到處在打大仗,“國用孔乏”,既要勤儉節約,又不能“耽於逸樂”,“西邊兒”自個兒呢,也要擺出副“勵精圖治”的模樣,努力抑製自己的耳目之欲,因此,大夥兒就沒有多少光好沾了。
等到發撚都平掉了,太平日子回來了,“國用”也沒有那麽“孔乏”了,似乎可以略略“逸樂”一番了,“西邊兒”又去了天津,隻剩下了“東邊兒”一個人——嘿,整一年,居然一次戲都沒有傳過!
當然,後半段穆宗皇帝出了事兒,跟著就是“國喪”,也是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大夥兒的戲癮,就像“升平署”自嘲的那樣,“都長毛了”。
沒想到,幸福來得如此猛烈而突然——“四大徽班”悉數進宮,四九城但凡排得上號的名角兒,都要登台,輪番獻藝,巳初開鑼,亥初歇鑼,唱足六個時辰!
哇!這個爽啊!
而且,掌燈之後還唱!燈火輝煌,粉墨啁啾,笙歌嗷嘈,溢彩流光,那是什麽光景?
如此盛會,略一思及,內廷的女人們,就心馳神往了!
那些個平日裏如雷貫耳的名字,什麽程長庚、楊月樓、徐小香、楊三喜、羅巧福、時小福、盧勝奎、張勝奎、陳金彩、梅巧齡、穆鳳山、孫菊仙、筱紫雲……
都變成真人了!都能夠一睹風采了!
這些人,在後宮妃嬪麵前,雖然都要下跪磕頭,可是,對於內廷的女人們來說,拿今天的話來說,嘿嘿,可都是偶像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