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關卓凡淡淡的說道,“我倒是希望,這個貝內代蒂,能夠堅持不懈的糾纏下去呢。”
李福思一怔,隨即明白了關卓凡的意思。
做出“普魯士永遠不再要求這種已經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的保證,不但自縛手腳,而且猶如簽署城下之盟,十分屈辱,再怎麽著,威廉一世也不會應承的,則如果貝內代蒂“堅持不懈”,雙方的會談,一定破局,之前威廉一世關於“施加影響力,促使巴伐利亞方麵,拒絕西班牙人的邀請”的承諾,也將隨之作廢。
看來,作為資深的外交官,“這個貝內代蒂”,還是很曉得拿捏分寸的。
“是,輔政王殿下說的是,”李福思尷尬的笑了一笑,“是挺……呃,可惜的。”
“不過,恕我直言,”關卓凡說道,“西班牙王位繼承一事,貴我兩國,都已擬定了相關的對策,國王陛下素來英斷果決,似乎……不至於因為不耐一個法國大使的聒噪,就變易既定的國計吧!”
李福思壓力山大了。
關卓凡如是說,即是含蓄的指出,在對法作戰一事上,威廉一世並沒有足夠的意誌力和自信心如果不是原本就徘徊猶豫、躊躇不決,怎麽可能僅僅因為“一個法國大使的聒噪”,就慫了呢?
嘿嘿,您可是“素來英斷果決”啊!
還有,“貴我兩國”四字,也若有若無的點出了,你家國王陛下此舉,簡直有“背盟”之嫌啊。
埃姆斯事件出來之後,俾斯麥和李福思最扼腕者,還不是放過了一個可以激怒法國人的良機畢竟,以拿破侖三世的脾性,總是找的到別的法子,叫他再次跳起來的威廉一世“不耐”法國大使的“聒噪”,在西班牙王位繼承一事上屈誌,最大的副作用,是背信於盟友中國。
人家中國,可是已經把兵都派到越南去了,並且,已經和法國人麵對麵的懟過了中法兩軍,甚至都發生了“傷亡”,咱普魯士現在來這麽一出,人家會怎麽想?
哎,這個仗,你們到底是打還是不打了?
中國人如果信心動搖,從越南後撤,普魯士就失去了一個在亞洲方向牽製法國人的絕好助力,則於顛覆法國歐陸霸權、統一全德意誌之宏圖大業,大有妨礙,所關者,匪細,匪細!
俾斯麥電訓李福思,無論如何,要挽回中國人的信心,並且指出其中關竅不遮不掩,坦誠相見,包括:不為國王陛下的“失信”,做無謂的辯解。
李福思深以為然。
關親王天分之高,生平所識,唯有俾斯麥首相可以比擬,任何的遮掩,在他那裏,大約都是無所遁其形的;“無畏的辯解”,也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坦誠相見”,確實是最好的對應之策。
於是,他用極其誠懇的語氣說道:
“輔政王殿下說的不錯!不同於俾斯麥首相和毛奇總參謀長,國王陛下對於戰勝法國,確實還沒有百分百的信心;另外,雖然,國王陛下之聖謨,誠如殿下‘英斷果決’之謂,不過,多少年來,最重大的國策,皆由俾斯麥首相強力推動,國王陛下……更多的時候,是扮演一個被動接受的角色。”
關卓凡臉上,微現意外神色,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不過,國王陛下從善如流,總是能夠在最後關頭做出最正確的決策,‘英斷果決’之謂,實無一字虛設。”
“是,是!”
李福思連連點頭,同時,不由暗暗鬆了口氣,“譬如,‘七周戰爭’,薩多瓦一役,我軍大勝,奧軍大敗,普魯士上上下下,一片歡聲雷動,以毛奇總參謀長為首的主流意見,是乘勝追擊,進軍維也納,徹底打垮奧地利;甚至還有人鼓吹,應該趁著這個天賜良機,一統德意誌,將包括奧地利在內的所有德意誌邦國,統統納入版圖。”
頓了一頓,“國王陛下是否以為彼時就可一統全德,不好說,可是,他是明確支持繼續擴大對奧戰果的。”
再頓一頓,“彼時,全國上下,俾斯麥首相大約是唯一一個頭腦清醒的,他說,統一德意誌,吞並奧地利,現在的普魯士,還沒有這個能力,貪多嚼不爛,反倒撐壞了自己!戰爭打到現在這個程度,火候剛剛好,應該適可而止了可是,國王陛下以下,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就沒有人肯聽他的!俾斯麥首相激憤之下,聲稱,如果聖衷不納忠諫,他就要掛冠求去了!”
說到這兒,看了關卓凡一眼,說道,“如果不是輔政王殿下致信國王陛下,剖析利弊,國王陛下最終回心轉意,事情還不曉得如何收場呢!”
關卓凡的這封信,大致從以下方麵對威廉一世進行勸諫:
其一,奧軍主力尚在,實力未可輕侮,普軍深入奧地利境內之後,奧對普做戰,就有了“保家衛國”的色彩,奧軍士氣可能不同薩瓦多戰役。
還有,亦不能排除奧地利人以遊擊戰對付普軍的可能。
如是,戰爭是否能夠如普魯士之願,速戰速決,就難說的很了。
其二,若奧地利被徹底擊潰,普魯士兵臨維亞納,奧地利人民必對哈布斯堡王朝極度憤懣,奧國境內,可能爆發大規模革命,進而連鎖反應,波及德意誌全境,甚至整個歐洲大陸。
法國大革命殷鑒不遠,智者不可不慮!
其三,即便以上情況統統沒有發生,可若普魯士淩辱奧地利過甚,德意誌其餘諸邦,尤其是南部同情奧地利的邦國,看在眼中,必然心寒,對普魯士收攏人心,統一全德,大有關礙。
其四,關卓凡的看法,和俾斯麥如出一轍:奧地利體量之钜,以普魯士目下之胃口,是消化不來的。若真的硬生生吞了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內,除了“消化”奧地利,普魯士什麽別的事情也別想做了。
關卓凡提醒威廉一世:奧地利雖然也算德意誌一脈,但帝國成分十分複雜,並不“純粹”,普魯士吞並奧地利,弄不好是背上了一個大包袱,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最好的法子,是將奧地利踢出德意誌聯邦,德意誌其餘諸邦,聚於普魯士麾下,統一為一個較為“純粹”的“德意誌帝國”。
其五,法、英、俄三家在旁虎視眈眈已久,尤其是法國,若形勢繼續發展下去,絕不會袖手不理,隻怕普軍未至維也納,法軍便開入奧地利境內了,普魯士同時對陣法、奧兩軍,難有勝算。
其六,若國王陛下寬宏大量,不為己甚,奧地利君臣上下,必感恩戴德,異日歐陸若有大變,奧地利必會堅定地站在普魯士一邊,至不濟,也會保持中立。
雲雲,雲雲。
李福思舊事重提,表麵上,似乎多著墨於批評某些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真正的目的,其實是
第一,吹捧關卓凡,並強調中、普兩國的“盟誼”;
第二,委婉表明,就算國王陛下暫時被什麽東東“衝昏了頭腦”,但最後關頭,總是能夠如關卓凡方才所言,“從善如流”,“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因此,西班牙王位繼承一事上,他屈誌於法國人的“聒噪”,隻不過是一時糊塗,很快,國王陛下就會醒過神兒來的啦!
輔政王殿下,無足為慮,無足為慮!
關卓凡微微一笑,“‘七周戰爭’之進止,國王陛下最終從善如流,我的芻蕘之見,其實無足輕重,說到底,還是……嗯,一來,國王陛下天縱英明;二來,國王陛下對俾斯麥首相,信用不替這份君臣際遇,實為千古難遇,令人歆慕不已啊!”
李福思趕忙說道,“輔政王殿下的意見,一言九鼎,一言九鼎!”
頓了頓,“不過,國王陛下和俾斯麥首相,確如親王殿下所說,‘君臣際遇,千古難遇’!這個,嗯,如同貴國兩宮皇太後之於輔政王殿下一樣的,一樣的!”
這個……好像還是有點兒不一樣的吧?
嘿嘿。
經過一番相互吹捧,會談的氣氛大為改觀,“互信”神馬的,又回來了,可以心平氣和的討論下一步的對策了。
“倒是可是設身易地,”關卓凡說道,“替巴黎方麵想一想如果我們是法國人,接下來,如何進止?”
這是一個有趣的思路。
李福思很認真的想了一想,說道:“國王陛下既替巴伐利亞做了放棄西班牙王位的承諾,貝內代蒂心滿意足,未再進一步糾纏下去;不過,巴黎方麵,尤其是拿破侖三世本人,未得國王陛下‘普魯士永遠不再要求這種已經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之保證,隻怕心猶不甘畢竟,這是他的‘麵諭’嘛!”
“不錯!”關卓凡說道,“這個問題上,法國人隻怕還要生事。”
微微一頓,“除此之外,依我之見,法國人還會有更多、更過分的需索普魯士在西班牙王位繼承上屈誌於其壓力,法國人必然大受鼓舞,胃口一定會撐的更大,國王陛下即便做出了滿足拿破侖三世‘麵諭’的保證,怕是也不能饜其所欲啊!”
李福思濃眉一挑,“輔政王殿下的意思是”
“‘七周戰爭’剛剛打完,”關卓凡說道,“普、奧兩國剛剛簽署了《布拉格條約》,巴黎方麵,就有人聲稱,普奧之爭,法國的保持中立,是普魯士能夠取勝的最重要原因,普魯士很應該對法國感恩戴德,很應該對法國有所報答這些言論,政府裏、國會裏,都不乏市場,對此,你應該還有印象吧?”
*
李福思一怔,隨即明白了關卓凡的意思。
做出“普魯士永遠不再要求這種已經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的保證,不但自縛手腳,而且猶如簽署城下之盟,十分屈辱,再怎麽著,威廉一世也不會應承的,則如果貝內代蒂“堅持不懈”,雙方的會談,一定破局,之前威廉一世關於“施加影響力,促使巴伐利亞方麵,拒絕西班牙人的邀請”的承諾,也將隨之作廢。
看來,作為資深的外交官,“這個貝內代蒂”,還是很曉得拿捏分寸的。
“是,輔政王殿下說的是,”李福思尷尬的笑了一笑,“是挺……呃,可惜的。”
“不過,恕我直言,”關卓凡說道,“西班牙王位繼承一事,貴我兩國,都已擬定了相關的對策,國王陛下素來英斷果決,似乎……不至於因為不耐一個法國大使的聒噪,就變易既定的國計吧!”
李福思壓力山大了。
關卓凡如是說,即是含蓄的指出,在對法作戰一事上,威廉一世並沒有足夠的意誌力和自信心如果不是原本就徘徊猶豫、躊躇不決,怎麽可能僅僅因為“一個法國大使的聒噪”,就慫了呢?
嘿嘿,您可是“素來英斷果決”啊!
還有,“貴我兩國”四字,也若有若無的點出了,你家國王陛下此舉,簡直有“背盟”之嫌啊。
埃姆斯事件出來之後,俾斯麥和李福思最扼腕者,還不是放過了一個可以激怒法國人的良機畢竟,以拿破侖三世的脾性,總是找的到別的法子,叫他再次跳起來的威廉一世“不耐”法國大使的“聒噪”,在西班牙王位繼承一事上屈誌,最大的副作用,是背信於盟友中國。
人家中國,可是已經把兵都派到越南去了,並且,已經和法國人麵對麵的懟過了中法兩軍,甚至都發生了“傷亡”,咱普魯士現在來這麽一出,人家會怎麽想?
哎,這個仗,你們到底是打還是不打了?
中國人如果信心動搖,從越南後撤,普魯士就失去了一個在亞洲方向牽製法國人的絕好助力,則於顛覆法國歐陸霸權、統一全德意誌之宏圖大業,大有妨礙,所關者,匪細,匪細!
俾斯麥電訓李福思,無論如何,要挽回中國人的信心,並且指出其中關竅不遮不掩,坦誠相見,包括:不為國王陛下的“失信”,做無謂的辯解。
李福思深以為然。
關親王天分之高,生平所識,唯有俾斯麥首相可以比擬,任何的遮掩,在他那裏,大約都是無所遁其形的;“無畏的辯解”,也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坦誠相見”,確實是最好的對應之策。
於是,他用極其誠懇的語氣說道:
“輔政王殿下說的不錯!不同於俾斯麥首相和毛奇總參謀長,國王陛下對於戰勝法國,確實還沒有百分百的信心;另外,雖然,國王陛下之聖謨,誠如殿下‘英斷果決’之謂,不過,多少年來,最重大的國策,皆由俾斯麥首相強力推動,國王陛下……更多的時候,是扮演一個被動接受的角色。”
關卓凡臉上,微現意外神色,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不過,國王陛下從善如流,總是能夠在最後關頭做出最正確的決策,‘英斷果決’之謂,實無一字虛設。”
“是,是!”
李福思連連點頭,同時,不由暗暗鬆了口氣,“譬如,‘七周戰爭’,薩多瓦一役,我軍大勝,奧軍大敗,普魯士上上下下,一片歡聲雷動,以毛奇總參謀長為首的主流意見,是乘勝追擊,進軍維也納,徹底打垮奧地利;甚至還有人鼓吹,應該趁著這個天賜良機,一統德意誌,將包括奧地利在內的所有德意誌邦國,統統納入版圖。”
頓了一頓,“國王陛下是否以為彼時就可一統全德,不好說,可是,他是明確支持繼續擴大對奧戰果的。”
再頓一頓,“彼時,全國上下,俾斯麥首相大約是唯一一個頭腦清醒的,他說,統一德意誌,吞並奧地利,現在的普魯士,還沒有這個能力,貪多嚼不爛,反倒撐壞了自己!戰爭打到現在這個程度,火候剛剛好,應該適可而止了可是,國王陛下以下,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就沒有人肯聽他的!俾斯麥首相激憤之下,聲稱,如果聖衷不納忠諫,他就要掛冠求去了!”
說到這兒,看了關卓凡一眼,說道,“如果不是輔政王殿下致信國王陛下,剖析利弊,國王陛下最終回心轉意,事情還不曉得如何收場呢!”
關卓凡的這封信,大致從以下方麵對威廉一世進行勸諫:
其一,奧軍主力尚在,實力未可輕侮,普軍深入奧地利境內之後,奧對普做戰,就有了“保家衛國”的色彩,奧軍士氣可能不同薩瓦多戰役。
還有,亦不能排除奧地利人以遊擊戰對付普軍的可能。
如是,戰爭是否能夠如普魯士之願,速戰速決,就難說的很了。
其二,若奧地利被徹底擊潰,普魯士兵臨維亞納,奧地利人民必對哈布斯堡王朝極度憤懣,奧國境內,可能爆發大規模革命,進而連鎖反應,波及德意誌全境,甚至整個歐洲大陸。
法國大革命殷鑒不遠,智者不可不慮!
其三,即便以上情況統統沒有發生,可若普魯士淩辱奧地利過甚,德意誌其餘諸邦,尤其是南部同情奧地利的邦國,看在眼中,必然心寒,對普魯士收攏人心,統一全德,大有關礙。
其四,關卓凡的看法,和俾斯麥如出一轍:奧地利體量之钜,以普魯士目下之胃口,是消化不來的。若真的硬生生吞了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內,除了“消化”奧地利,普魯士什麽別的事情也別想做了。
關卓凡提醒威廉一世:奧地利雖然也算德意誌一脈,但帝國成分十分複雜,並不“純粹”,普魯士吞並奧地利,弄不好是背上了一個大包袱,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最好的法子,是將奧地利踢出德意誌聯邦,德意誌其餘諸邦,聚於普魯士麾下,統一為一個較為“純粹”的“德意誌帝國”。
其五,法、英、俄三家在旁虎視眈眈已久,尤其是法國,若形勢繼續發展下去,絕不會袖手不理,隻怕普軍未至維也納,法軍便開入奧地利境內了,普魯士同時對陣法、奧兩軍,難有勝算。
其六,若國王陛下寬宏大量,不為己甚,奧地利君臣上下,必感恩戴德,異日歐陸若有大變,奧地利必會堅定地站在普魯士一邊,至不濟,也會保持中立。
雲雲,雲雲。
李福思舊事重提,表麵上,似乎多著墨於批評某些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真正的目的,其實是
第一,吹捧關卓凡,並強調中、普兩國的“盟誼”;
第二,委婉表明,就算國王陛下暫時被什麽東東“衝昏了頭腦”,但最後關頭,總是能夠如關卓凡方才所言,“從善如流”,“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因此,西班牙王位繼承一事上,他屈誌於法國人的“聒噪”,隻不過是一時糊塗,很快,國王陛下就會醒過神兒來的啦!
輔政王殿下,無足為慮,無足為慮!
關卓凡微微一笑,“‘七周戰爭’之進止,國王陛下最終從善如流,我的芻蕘之見,其實無足輕重,說到底,還是……嗯,一來,國王陛下天縱英明;二來,國王陛下對俾斯麥首相,信用不替這份君臣際遇,實為千古難遇,令人歆慕不已啊!”
李福思趕忙說道,“輔政王殿下的意見,一言九鼎,一言九鼎!”
頓了頓,“不過,國王陛下和俾斯麥首相,確如親王殿下所說,‘君臣際遇,千古難遇’!這個,嗯,如同貴國兩宮皇太後之於輔政王殿下一樣的,一樣的!”
這個……好像還是有點兒不一樣的吧?
嘿嘿。
經過一番相互吹捧,會談的氣氛大為改觀,“互信”神馬的,又回來了,可以心平氣和的討論下一步的對策了。
“倒是可是設身易地,”關卓凡說道,“替巴黎方麵想一想如果我們是法國人,接下來,如何進止?”
這是一個有趣的思路。
李福思很認真的想了一想,說道:“國王陛下既替巴伐利亞做了放棄西班牙王位的承諾,貝內代蒂心滿意足,未再進一步糾纏下去;不過,巴黎方麵,尤其是拿破侖三世本人,未得國王陛下‘普魯士永遠不再要求這種已經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之保證,隻怕心猶不甘畢竟,這是他的‘麵諭’嘛!”
“不錯!”關卓凡說道,“這個問題上,法國人隻怕還要生事。”
微微一頓,“除此之外,依我之見,法國人還會有更多、更過分的需索普魯士在西班牙王位繼承上屈誌於其壓力,法國人必然大受鼓舞,胃口一定會撐的更大,國王陛下即便做出了滿足拿破侖三世‘麵諭’的保證,怕是也不能饜其所欲啊!”
李福思濃眉一挑,“輔政王殿下的意思是”
“‘七周戰爭’剛剛打完,”關卓凡說道,“普、奧兩國剛剛簽署了《布拉格條約》,巴黎方麵,就有人聲稱,普奧之爭,法國的保持中立,是普魯士能夠取勝的最重要原因,普魯士很應該對法國感恩戴德,很應該對法國有所報答這些言論,政府裏、國會裏,都不乏市場,對此,你應該還有印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