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塢建設如火如荼的同時,旅順港口門兩側的山上,也在大興土木,十一座海岸炮台,次第開工。


    以旅順港口門為界,口東即黃金山上六座炮台;口西即老虎尾半島以及其西的西雞冠山上五座炮台。


    十一座炮台,由東而西,排列如下


    口東六座,分別為:老蠣嘴後炮台、老蠣嘴炮台、摸珠礁炮台、黃金山副炮台、黃金山前炮台、黃金山炮台。


    口西五座,分別為:老虎尾炮台、威遠炮台、蠻子營炮台、饅頭山炮台、城頭山炮台。


    我們來看一看這十一座炮台的裝備。


    口東六炮台


    黃金山炮台:裝備六米長身管、二百四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三門,一百二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四門,十二磅榴彈炮四門。


    黃金山副炮台:裝備一百二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四門,十二磅榴彈炮兩門。


    黃金山前炮台:裝備一百五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三門,一百二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兩門,十二磅榴彈炮一門。


    摸珠礁炮台:裝備二百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兩門,五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兩門,八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四門。


    老蠣嘴炮台:裝備六米長身管、二百四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兩門,七米長身管、二百四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兩門,十二磅榴彈炮一門。


    留意,這裏出現了兩種口徑相同、但身管長度不同的克虜伯炮。


    老蠣嘴後炮台:裝備一百二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兩門。


    口西五炮台


    老虎尾炮台:裝備二百一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兩門,十二磅榴彈炮三門。


    威遠炮台、蠻子營炮台的的裝備是一樣的:皆為一百五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六門,十二磅榴彈炮五門。


    饅頭山炮台:裝備六米長身管、二百四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三門,一百二十毫米口徑克虜伯炮三門。


    城頭山炮台:裝備一百二十毫米克虜伯炮兩門,八十毫米克虜伯炮六門,十二磅榴彈炮兩門。


    各種型號火炮,攏共九十一門。


    各炮台依山就勢,根據不同的位置、射界,配屬不同口徑的大炮,原則上,每一個炮台都要“高低搭配”即不同口徑、不同彈道的火炮相互搭配,構成交叉火網。


    這些大炮,大、中口徑的,皆為克虜伯炮;為照顧英國人的麵子,小口徑的,除了克虜伯炮之外,還進了一批阿姆斯特朗炮,即上文中提到的“十二磅榴彈炮”。


    先有炮台再有炮當然,建設炮台的時候,這個炮位、那個炮位,擺什麽口徑、什麽類型的大炮,都是已經確定下來的了進口這批大炮的時候,普奧戰爭是已經打過了,國際上,已普遍對普魯士的戰力刮目相看,但是,普魯士贏得“七星期戰爭”,武器轉備方麵,主要是“德萊塞”後裝槍壓倒了奧地利的前裝槍,克虜伯炮還沒有在戰爭中大放異彩,因此,對旅順和威海衛兩個海軍基地大規模裝備普魯士人製造的火炮,柯烈福一度是頗為疑慮的。


    不過,這種疑慮,隻是出於對東家的責任心,倒沒有什麽替英國本家搶生意的意思。


    大炮到位之後,試射、演習,表現十分優異,柯烈福刮目相看了,不止一次感歎:“普魯士的軍工,要崛起了!”


    插兩句。


    迄今為止,關卓凡經手的火炮的型號,已經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表述方式“磅”、“英寸”、“毫米”,有書友可能表示不耐亂七八糟的,就不能統一一下嗎?


    呃,是這樣的


    早期的火炮的型號,大多用彈丸的重量來表示就是“磅”了;後來,開始用口徑來表示火炮的型號,就是“英寸”、“毫米”。


    英國出品的,用英製“英寸”;普魯士出品的,用公製“毫米”。


    旅順基地口徑最大的海防炮二百四十毫米克虜伯炮,折合英製,就是九英寸多一點兒,也就是說,在口徑上,同在升龍戰役中一鳴驚人的“海晏”、“河清”駝的那種巨炮差不多。


    不過,在射程上,二百四十毫米克虜伯炮要超過“全甲炮艇”的阿姆斯特朗九英寸炮,因為其身管要更長一些。


    如果將口徑“換算”成彈丸重量的話則二百四十毫米克虜伯炮,以及九英寸阿姆斯特朗炮,較之“冠軍號”的主炮一百一十磅阿姆斯特朗炮,並不遑多讓,更幾乎十倍於“十二磅榴彈炮”。


    反正,這個時代的火炮型號,是“磅”、“英寸”、“毫米”三種不同的表述方式混著來的。


    看過了大炮,我們再來看一看炮位。


    九十一門大炮,就有九十一座炮位。


    旅順海軍基地的炮位,分成三種,曰穹頂式、曰炮坑式,曰露天式。


    穹頂即碉堡,將大炮置於堡壘之中,防護性自然是最佳的,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大炮轉動不變,三種炮位之中,射界最差。


    另外,這個時代,水泥雖然已經開始投入實用,但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碉堡的堅固程度,遠不能跟後世相提並論,就防護性來說,穹頂式雖然在三種炮位中首屈一指,但並沒有什麽壓倒性的吸引力。


    加上穹頂式的土石作業量最大,因此,旅順基地隻布置了少量的穹頂式炮位,用於高度較低、垂直於敵艦彈道、有被直瞄命中危險的炮位。


    露天式,顧名思義,就是將大炮擺在地麵之上,四周不加特別防護,優點射界最佳;缺點不消說了,防護性最差。


    不過,防護性最差,不代表沒有防護性,這一類炮位上的大炮,都應客戶的要求,加裝了護盾,有的護盾,看上去像一個罩子,幾乎就是“炮塔”了。


    旅順海軍基地大多數的炮位,是炮坑式,或曰“半沉式”。


    炮坑式也是露天的,不過,大炮置於一個圓坑之中,炮身的下半部在地麵之下,上半部和身管在地麵之上,這樣,對於敵艦來說,目標就縮小了一半,具備了一定的防護性。


    另外,炮位前、左、右三麵,皆培以寬達丈許乃至數丈之厚土,並以大條石固其根基,以為炮位之屏障。


    穹頂式之外,絕大多數的炮位,尤其是大、中口徑的,都安裝了圓形滑軌,大炮可以三百六十度無障礙旋轉,加上各炮台、各炮位高低遠近錯落搭配,整個旅順海軍基地,不存在任何射擊死角。


    這是地上。


    炮台的地下,另有風光。


    每一座炮台,都有自己的彈藥庫這是必須的,炮台都在山上,開戰的時候,不可能臨時臨忙跑去港塢的“大庫”搬彈藥根本趕不及。


    炮台的彈藥庫,都在地下,通過寬逾六尺、高近七尺的廊道,和“半沉式”的炮位一一相連。


    如是,第一,這個時代既沒有什麽“鑽地彈”,彈藥庫便永無殉爆之虞;第二,通過廊道供應炮彈,非常便捷,既加快了效率,也節省了體力二百四十毫米口徑的大炮,一枚炮彈好幾十公斤,幾乎就是一個成年人的體重,搬運炮彈,雖然有滑車推送,也是一件非常非常累人的事情。


    這個地下廊道,一方麵將彈藥庫和炮位一一連接了起來,同時,也將各炮位連成一氣,開戰之時,各炮位之間人員往來、相互支援,就不必通過地麵了,如此一來,便大大減少了傷亡,也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


    炮台和山下、炮台和炮台,則以“夾道”或“坑道”相連。


    所謂“夾道”,是道路兩邊,豎起石牆,以為屏護;所謂“坑道”,狀若壕溝,不過,非尋常壕溝可比:一個是十分寬綽,可行炮車;一個是兩側內壁,皆砌磚石,十分牢固這是永久性的道路。


    夾道、坑道的路麵,都夯的極其平整、結實,最沉重的大炮,也可以用騾馬拖上、拖下,配件、彈藥的運輸,自然更不在話下。


    同時,“夾道”、“坑道”的特殊設計,也增加了車輛行使的安全性;戰時,更為往來人員提供了更佳的安全保護。


    站在黃金山巔,看著一座座雄偉的炮台,一條條宛若遊龍的夾道、坑道,關卓凡誌得意滿:


    什麽叫“固若金湯”?這就叫“固若金湯”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玉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玉獅子並收藏亂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