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華公使對關親王的“敬畏”,也同樣出現在普魯士駐華公使的身上。
且因為阿禮國、李福思二人形貌、性格上的差異,這個“敬畏”,在後者,尤為明顯。
阿禮國身材瘦小,形容幹枯,言語舉止,洵洵儒雅,兼之身為前輩,到底較為矜持,他的“敬畏”,痕跡不著,必須仔細留意,才能有所察覺;李福思高大魁梧,形容猙獰,意氣豪邁,怒目金剛一旦點頭哈腰,這個反差,就特別的明顯了。
阿禮國還沒有走,李福思就到了——李福思也是準時的,不過,因為之前關卓凡遲到,同阿禮國的會談,不能不順延了大半個小時。
當然,李福思一直在花廳等候,英國人和普魯士人,並沒有打上照麵。
阿禮國辭去後,關卓凡即命人請李公使入見,並頗假辭色,走出書房,站在簷下階沿上等候。
李福思遠遠的看見關卓凡,立即加快了腳步,他人高腿長,快走等於旁人的小跑,陪同的仆人,必須急趨,才能不被他拉下。
走到院子中央,距離台階還有十來步的路,李福思突然就站定了,摘下帽子,虛捂在胸前,對著台階上的關卓凡,深深一躬。
旁邊的仆人,一下子收不住腳,往前又衝了兩步,方才站住,好生尷尬。
李福思的這一躬,幾乎有九十度——上身差不多同地麵平行了。
公使見首相,當然是要致禮的,不過,通常的情形下,脫帽——摘下帽子,垂於身體一側即可,並不需要虛捂在胸前辣麽誇張;鞠躬——頂多彎個三十度的腰吧,意思也就算到了。
如此大幅度的動作,在李福思,是第一次——至少,對著關卓凡,是第一次。
還有,隔著如此之遠的距離行禮,也是第一次。
還沒完呢。
一直起身子,李福思便小跑著上了台階——真的是“小跑”;而李公使一“小跑”,陪同的仆人就得正經跑起來,才能跟得上他。
關卓凡滿麵笑容,伸出手來,李福思卻不第一時間“接應”,又鞠了一個幾近九十度的大躬後,才忙不迭的將兩隻手伸了手去。
伸到半途,發覺自己的右手還抓著帽子,李公使的反應極有趣,並不將帽子戴回,而是往左脅下一塞,夾住了,重新伸出手去,兩隻手一起握住了關卓凡的右手。
因為左脅下夾著帽子,因此左胳膊伸不直,但李福思又一定要兩隻手一起“接應”關親王的右手,於是,他的身體,就形成了一個不但大幅前傾、而且微微左斜的古怪姿勢,看上去,既別扭,又可笑。
英、普公使的“敬畏”,非但形容於外,頗異其趣,內裏也是不盡相同的——阿禮國的“畏”,主要源於前文提到的“隱隱的恐懼”;李福思的“畏”,卻是盡由“敬”而來,是真正的衷心欽服。
普魯士不是什麽海洋強國,其海軍,遠遠比不得陸軍,相對於法國海軍來說,普魯士的海軍,還相當的孱弱,若見到類似於“北京—東京”艦隊一類的艦隊,普魯士人隻能夠“繞著走”。
普法開戰,法國海軍首先要做的,就是穿過英吉利海峽,北上封鎖普魯士北方港口,對此,普魯士是一點兒脾氣也沒有的。
反正——也是幸好——普法之爭的戰場,在陸地,戰火首先在兩國的邊境點燃,並不關海麵上的什麽事兒。
現在,這支普魯士人見到了隻能夠“繞著走”的法蘭西第一大艦隊,居然被中國人一舉覆滅了!
而且,中國艦隊的損失,幾乎是可以忽略的!
這,這,這——
請收下我的膝蓋吧!
另外,對於蘇竇山大海戰的結果,英國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但普魯士人卻隻有一個“喜”字。
原因很簡單:“東線”——亞洲戰場——的勝利,對於“西線”——歐洲戰場——的戰事,是極有力的支持。
經此大敗,法國若想扭轉戰局,就不能不對“東線”做更多的投入——投入何來?——隻能從“西線”抽調!
法國在“西線”的兵力,不說質量,單說數量,本就不及普魯士,如是,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還有,蘇竇山海戰,中大勝,法大敗——竟如此之“大”!——必嚴重打擊法軍的士氣,而且,不僅僅打擊“東線”法軍的士氣,也打擊“西線”法軍的士氣;同時,大大提升普軍的士氣。
拿破侖三世和他的政府,將受到巨大的乃至空前的壓力,超壓之下,十有八九,法軍的部署會被攪亂——必定急於求成,以挽回顏麵,則節奏一亂,破綻更多,普軍的勝算,也就更大了!
實話實說,在此之前,在普魯士政府內部,這個“勝算”,算來算去,並不算多——除了俾斯麥、毛奇等少數人,餘者,高層的也好、中低層的也好,對於打敗法國人,到底有幾成的把握,並沒有什麽譜兒。
最典型者,就是普魯士的最高統帥——國王陛下了,事實上,威廉一世也好,腓特烈王儲也好,都並不真心想對法國人用兵,奈何,這爺兒倆扭在一起,也拗不過俾斯麥一個人呀。
心裏頭打鼓的,也包括李福思。
畢竟,法蘭西積威已久,而普魯士雖然打敗了奧地利,但是,誰也不會將法蘭西和奧地利混為一談啊!
如果做選擇題,二選一——普法相爭,孰勝孰敗?李福思當然會選“普魯士”;但是,他的信心,擺在第一位的,其實不是對普魯士的,而是對俾斯麥的——前文說過了,李公使是俾首相的粉絲,且是腦殘粉級別的粉絲。
現在,中國人將法國人打了個全軍覆沒,直接的、間接的、大大的增加了普魯士的勝算,則除了一個“喜”字,還有什麽好說的?
李福思緊緊的握住關卓凡的手,大聲說道,“恭喜輔政王殿下!還有——讚美貴國英勇的海軍將士!”
略一頓,未容關卓凡開口,又大笑著說道,“也要恭喜我自己!——啊,我的意思是,對於敝國來說,這也是一個值得大肆慶祝的好消息!”
李福思的話,沒頭沒尾,不過,關卓凡當然曉得“好消息”是什麽?於是微笑說道,“謝謝!這個……同喜,同喜。”
“對!對!”李福思搖著關卓凡的手,“同喜!同喜!”
特麽的……手勁兒不小啊。
同阿禮國一樣,花樣恭喜之外,李福思也另有目的——一是向中方通報“西線”的局勢,二是打聽中方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以便中、普雙方“協調行動”。
*
且因為阿禮國、李福思二人形貌、性格上的差異,這個“敬畏”,在後者,尤為明顯。
阿禮國身材瘦小,形容幹枯,言語舉止,洵洵儒雅,兼之身為前輩,到底較為矜持,他的“敬畏”,痕跡不著,必須仔細留意,才能有所察覺;李福思高大魁梧,形容猙獰,意氣豪邁,怒目金剛一旦點頭哈腰,這個反差,就特別的明顯了。
阿禮國還沒有走,李福思就到了——李福思也是準時的,不過,因為之前關卓凡遲到,同阿禮國的會談,不能不順延了大半個小時。
當然,李福思一直在花廳等候,英國人和普魯士人,並沒有打上照麵。
阿禮國辭去後,關卓凡即命人請李公使入見,並頗假辭色,走出書房,站在簷下階沿上等候。
李福思遠遠的看見關卓凡,立即加快了腳步,他人高腿長,快走等於旁人的小跑,陪同的仆人,必須急趨,才能不被他拉下。
走到院子中央,距離台階還有十來步的路,李福思突然就站定了,摘下帽子,虛捂在胸前,對著台階上的關卓凡,深深一躬。
旁邊的仆人,一下子收不住腳,往前又衝了兩步,方才站住,好生尷尬。
李福思的這一躬,幾乎有九十度——上身差不多同地麵平行了。
公使見首相,當然是要致禮的,不過,通常的情形下,脫帽——摘下帽子,垂於身體一側即可,並不需要虛捂在胸前辣麽誇張;鞠躬——頂多彎個三十度的腰吧,意思也就算到了。
如此大幅度的動作,在李福思,是第一次——至少,對著關卓凡,是第一次。
還有,隔著如此之遠的距離行禮,也是第一次。
還沒完呢。
一直起身子,李福思便小跑著上了台階——真的是“小跑”;而李公使一“小跑”,陪同的仆人就得正經跑起來,才能跟得上他。
關卓凡滿麵笑容,伸出手來,李福思卻不第一時間“接應”,又鞠了一個幾近九十度的大躬後,才忙不迭的將兩隻手伸了手去。
伸到半途,發覺自己的右手還抓著帽子,李公使的反應極有趣,並不將帽子戴回,而是往左脅下一塞,夾住了,重新伸出手去,兩隻手一起握住了關卓凡的右手。
因為左脅下夾著帽子,因此左胳膊伸不直,但李福思又一定要兩隻手一起“接應”關親王的右手,於是,他的身體,就形成了一個不但大幅前傾、而且微微左斜的古怪姿勢,看上去,既別扭,又可笑。
英、普公使的“敬畏”,非但形容於外,頗異其趣,內裏也是不盡相同的——阿禮國的“畏”,主要源於前文提到的“隱隱的恐懼”;李福思的“畏”,卻是盡由“敬”而來,是真正的衷心欽服。
普魯士不是什麽海洋強國,其海軍,遠遠比不得陸軍,相對於法國海軍來說,普魯士的海軍,還相當的孱弱,若見到類似於“北京—東京”艦隊一類的艦隊,普魯士人隻能夠“繞著走”。
普法開戰,法國海軍首先要做的,就是穿過英吉利海峽,北上封鎖普魯士北方港口,對此,普魯士是一點兒脾氣也沒有的。
反正——也是幸好——普法之爭的戰場,在陸地,戰火首先在兩國的邊境點燃,並不關海麵上的什麽事兒。
現在,這支普魯士人見到了隻能夠“繞著走”的法蘭西第一大艦隊,居然被中國人一舉覆滅了!
而且,中國艦隊的損失,幾乎是可以忽略的!
這,這,這——
請收下我的膝蓋吧!
另外,對於蘇竇山大海戰的結果,英國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但普魯士人卻隻有一個“喜”字。
原因很簡單:“東線”——亞洲戰場——的勝利,對於“西線”——歐洲戰場——的戰事,是極有力的支持。
經此大敗,法國若想扭轉戰局,就不能不對“東線”做更多的投入——投入何來?——隻能從“西線”抽調!
法國在“西線”的兵力,不說質量,單說數量,本就不及普魯士,如是,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還有,蘇竇山海戰,中大勝,法大敗——竟如此之“大”!——必嚴重打擊法軍的士氣,而且,不僅僅打擊“東線”法軍的士氣,也打擊“西線”法軍的士氣;同時,大大提升普軍的士氣。
拿破侖三世和他的政府,將受到巨大的乃至空前的壓力,超壓之下,十有八九,法軍的部署會被攪亂——必定急於求成,以挽回顏麵,則節奏一亂,破綻更多,普軍的勝算,也就更大了!
實話實說,在此之前,在普魯士政府內部,這個“勝算”,算來算去,並不算多——除了俾斯麥、毛奇等少數人,餘者,高層的也好、中低層的也好,對於打敗法國人,到底有幾成的把握,並沒有什麽譜兒。
最典型者,就是普魯士的最高統帥——國王陛下了,事實上,威廉一世也好,腓特烈王儲也好,都並不真心想對法國人用兵,奈何,這爺兒倆扭在一起,也拗不過俾斯麥一個人呀。
心裏頭打鼓的,也包括李福思。
畢竟,法蘭西積威已久,而普魯士雖然打敗了奧地利,但是,誰也不會將法蘭西和奧地利混為一談啊!
如果做選擇題,二選一——普法相爭,孰勝孰敗?李福思當然會選“普魯士”;但是,他的信心,擺在第一位的,其實不是對普魯士的,而是對俾斯麥的——前文說過了,李公使是俾首相的粉絲,且是腦殘粉級別的粉絲。
現在,中國人將法國人打了個全軍覆沒,直接的、間接的、大大的增加了普魯士的勝算,則除了一個“喜”字,還有什麽好說的?
李福思緊緊的握住關卓凡的手,大聲說道,“恭喜輔政王殿下!還有——讚美貴國英勇的海軍將士!”
略一頓,未容關卓凡開口,又大笑著說道,“也要恭喜我自己!——啊,我的意思是,對於敝國來說,這也是一個值得大肆慶祝的好消息!”
李福思的話,沒頭沒尾,不過,關卓凡當然曉得“好消息”是什麽?於是微笑說道,“謝謝!這個……同喜,同喜。”
“對!對!”李福思搖著關卓凡的手,“同喜!同喜!”
特麽的……手勁兒不小啊。
同阿禮國一樣,花樣恭喜之外,李福思也另有目的——一是向中方通報“西線”的局勢,二是打聽中方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以便中、普雙方“協調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