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幾日,杭州城可用個忙字來形丁衙役忙著從咯押渾搬這米糧到官鋪內。而百姓忙著揮撒著銀錢將官鋪內的糧食扛走。個,個都忙的不可開交,特別是在這種炎熱的天氣下進行這種體力勞動,簡直就如同一場酷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今非昔比,糧價漲得那麽厲害。若是再不做好準備,恐怕以後的日子更加難過。
其實城中百姓並不是戶戶都缺糧的,有些人家連來年過冬的糧食都已經儲備有,根本無須再購置米糧。隻不過人們都有種從眾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見到人家都去買糧,有種莫名的要迫感,根本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一概隨著大流走。
官營米糧就那麽幾間店鋪,而且還是限製購買,本來買的人已經夠多了。有的百姓卻不斷循環排隊,想多買些糧食回家儲存,這樣一來,就算店鋪內的米糧還沒有耗盡,但卻給人供不喜求的感覺,火爆的場麵進而使得百姓越加心急。
還好讓百姓感到欣慰的是,這年頭奸商是很多,但善商也不少,拋開那些米價居高在每鬥兩三百文的商鋪不提,杭州城中,也有十來家糧店價格與官鋪保持一致,有的隻高那麽一兩文錢。百姓倒也能接受。
百姓是質樸的,沒有那麽多花花腸子。患難時候,誰是奸商誰是好人立時一目了然,心中自有一本帳的百姓。對某些黑心商鋪唾罵不已。而真心讚歎那些良知未泯的商家。
當然,對於那些一心向錢看的商家來說,被罵幾句又不損失什麽,隻要利益豐厚,哪怕天天讓人戳背脊、操祖宗八代也沒有關係。
煙雨樓,依山伴湖,清晨時候,陽光明媚,沒有午時那樣毒烈,陣陣絲絲縷縷的清風,不時從山間拂拭而來,給人丹分清涼之餘,也使得清淨碧透的湖麵漾起了圈圈波紋。
三樓一間門窗盡敞的雅間內,身穿淡藍衣袍,臨欄而立的楊承平微笑說道:“許兄,你來得真不是時候,若是提前三四月前來,春暖花開之際。從此望去,山間雲霧迷蒙,清風卷動。變幻莫測,人立於此,無,雨卻覺濕意濃鬱,如同空山蒙雨撲麵而來,那時,煙雨樓才不負煙雨之名。”
“可惜不能一睹楊兄所述美景。”楊承平旁邊的年輕人正是許漢卿。卻見他悠悠站在欄杆旁,雙手負背,含笑歎息道:“久聞江南江,水秀美天下,如同絕代佳人,有詞雲: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楊承平的聲音適時響起與之附和,搖頭晃腦之間,相視而笑。
千萬和春住。”一首卜算子誦畢,楊承平歎道:“楚知縣見識果然不凡,沒來江南之前,便知江南山水之秀在於春。讓人欽佩。
語氣之中流露出恨未能與之相識的意思,可能連楚質也沒有料到,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憑著幾首膾炙人口的詩詞,自己已經不知不覺中名揚天下,成為許多人眼中的偶像。
“楚錢塘赴任已久,近在咫尺,難道楊兄就未曾登門拜訪”許漢卿有些驚訝道。
“許兄何必明知故問,我前不久才從蜀地返回,又逢瑣事纏身,哪有這個時間啊,況且人家身為一縣之尊,每日忙著救民於水火之中,就算我有這個念頭,也不便貿然前去打擾。”楊承平歎氣說道:“若是耽誤了賑災之事,讓我於心何忍。”
“楊兄高義,卻是小弟疏忽了此點。”許漢卿慚愧說道。
兩個人並不是在惺惺作態,不要以為隻有出身貧寒的官員士子才會關心百姓,而世家子弟不解民間疾苦。隻懂享樂。
這顯然是對世家子弟的誤解,要知道古代社會千百年來和朝廷統治國家的,從來都是世家大族,作為朝廷的根基支柱,如果隻懂得一味的壓迫平民百姓。那激起民憤之後,世家便會與朝廷一起埋葬。
所以真正的世家,特別是千百年不倒的家族,從來不會忽視低層的百姓,反而不時會接濟貧寒百姓,這就是為什麽在五代時期那種戰火紛飛的年代,就算王朝如何更迭不休,但許多家族得以保存下來的原因。
舟水之間的關係可不僅是皇帝明白而已。所以像章東主那些為了眼前利益。卻棄百姓不顧的做法,這等行徑與趁火打劫沒有任何差別,楊承平當然瞧不上眼,懶得理會,得一時之利。卻失去民心,現在還看不出什麽來,等災情過後,那些店鋪的生意肯定會一落千丈。
按理說以奸商們的聰明才智,應該能想到這點,然而在絕對利益的麵前。不是誰都能保持得住清醒的,況且那些人長年生活在杭州,論起眼界,自然不能與楊承平、許漢卿這種經常走南闖北的人相比,就算隱約感覺有些不對,但又被巨大的利益蒙蔽了雙眼,失去平常時候的理智,說白了就是利欲熏心,做出這種糊塗事也正常。
過了一會,酒樓夥計敲門而入,奉茶上來,打破了那股有些深重的氣氛。許漢卿輕抿了口清茶,恢複了常態,微笑說道:“此次蜀地之行。想必楊兄定是大有收獲吧。”
楊承平收斂了心神,心念微轉,也知道瞞不過去,況且這麽大塊的蛋糕。自己一個人也吃不下,索性大方承認,哈哈笑道:“許兄消息果然靈通,此次下江南,想必也是為,,而來吧。”
“那是當然,朝廷大開鹽禁,世人聞風而動,在下也是凡世俗人,自然不敢居於人後,想從中分一杯羹肴,還要請楊兄多多關照才是。”許漢卿笑吟吟說道。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畢竟在一般人的眼中。古代像鹽鐵之類的生意。從來都是由國家掌控、販賣,絕不許私人插手,一旦發現有人私自經營。絕對是殺頭重罪,沒有任何情麵可講。
這並沒有錯,自從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為了增加國家財力,針對鹽政實施改革之後,食鹽買賣就變成了朝廷專利。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曆代冊 講敵利都十分重了獲取更多的敵利,紛紛拈法挑,係列改革,加強了對鹽的壟斷。
宋初承唐五代之製,大部分地區的鹽都實行官賣,鹽稅收入在中央財政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有可以半天下之賦的勢頭,所以鹽的生產、銷售朝廷控製十分嚴格,銷售也由官府指定毒門區域,越境者視為犯罪,食鹽市場基本由官府壟斷。
然而宋代戰爭頻繁,駐紮在邊境的軍隊急需糧草,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商人的能力來了,區區的戰火算得了什麽,隻要有足夠的利潤,商人可以不顧一切,而朝廷中有的是能臣,也意識到所以由朝廷運糧赴邊的話,耗時費力,未免負擔太大,立時想到了商人。
然而沒有好處的事情,商人基本不會幹的,所以有聰明的官員立即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讓商人運糧給邊軍,然後拿著憑證到京城戶部領取鹽鈔,再用鹽鈔換鹽。這就是所為的鈔鹽製度。
新法實施以後,在一定時期內,確實有效緩解了朝廷的負擔,不過到了仁宗景佑元年西夏李元昊起兵反宋以後,情況有所改變。邊境州軍軍需告急,於是除了軍糧、畜草以外,也急需其他各種雜物,一些猾商貪吏,表裏為奸,運給邊軍的糧草大多數粗劣、潮濕、腐爛不可食用,而且對於一般商人來說。由於鹽鈔易得而價賤,並沒有多大利益可圖,當然不願意再繼續下去。
一方麵,百姓在連年用兵,不斷應付各種繁雜的兵、雜役之外,又增加了輦運食鹽的負擔,結果是所得鹽利既薄,無助於解決沿邊州縣的燃眉之急,而又引起百姓的紛擾不安,另一方麵,西夏產青白鹽,羌人常用青白鹽入邊境與宋人換取米麥。
青白鹽價廉味美。朝廷雖嚴禁私鹽而無法禁止,所以陝西州軍兵民多食青白鹽,邊境州軍的銷售額日益減少,官府的收入隨之大減,財政危機更加嚴重,凡此種種。說明鈔鹽製度已經不可行了。朝廷之中有見識的官員紛紛上書直諫。改革鹽法勢在必行。
這個時候,有些叫範祥的官員站了出來,這人雖然姓範,但與範仲淹並沒有什麽關係,不過兩人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堅挺的改革派,意識到鹽法之弊,範祥就不停上書提出製置解鹽的具體建議。經過幾番波折,皇帝趙禎終於同意實施。
範祥這次鹽政改革的內容,歸納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麵,罷陝西沿邊入中糧草,嚴禁青白鹽的輸入,這是必然的,然而最讓天下商人看重的是,範祥居然廢除由官府專賣的禁椎法,實行通商法,同時為了擴大銷量,開解鹽入蜀之禁。
要知道在此之前,川蜀地區是不準商人運鹽進入的,這也是有曆史原因的,當年宋太祖滅的後蜀之後,棄一段時間縱容將士在成都皿處搶掠,已經讓當地百姓心懷怨恨,到了太宗初期,那時天下未定,為了能夠滅後漢,奪回燕幽之地,朝廷又在那裏設立衙門,壘斷買賣,掠奪當地主要經濟來源的茶葉、絲帛以增國力。
一些地主、大商人也趁機囤積居奇,賤買貴賣,蜀地百姓的日子更加難過,那時宋太宗應該還一門心思的想著建功立業,超過太祖,心思還沒放到治理地方上,川的貪官汙吏橫行,終於激起民變。
後來,民變被鎮壓下去,但宋太宗也滿肚子火,有感川蜀百姓不服王化,自然要加以區別對待。到了現在,趙禎是個仁厚之主,也不會死守著祖宗之法,見有人提出來,也就順勢答應了。
皇帝的心思,商人不想了解,隻要知道新鹽法實施對自己有好處就成,誰不知道川蜀之地。天府之國,蜀茶蜀錦聞名天下,特別是那些夷蠻,人傻錢多,居住在隻產黃金不產鹽的深山老林裏,隨便拿包鹽去,就可換回同樣重量的真金白銀,說不定還附送幾根手臂粗的百年遼,參作禮物呢。
就算深山老林猛獸虎蟲頻繁出沒危險係數過高,那入川之後,也可以順帶轉道進入大理,將販鹽所得之得買些犀角、香料回到中原地區,轉手就得數倍之利,何樂而不為,計算之後,精明的商人們紛紛行動起來,而許漢卿和楊承平顯然是其中之一。
“許兄客氣了,應該是小弟仰仗你才對楊承平笑道,語氣有幾分真誠,相對遠離中樞已久的楊家來說,許家在京城的關係更加深厚,畢竟新法實施,誰都能噢到利益的味道,但官鹽引卷可不是那麽輕易得到的,有錢人家未必肯給你。
而引卷雖然在戶部領取,但是提取食鹽的地方卻有幾處,宋代鹽類分幾種:池鹽、海鹽、井鹽、岩鹽,就鹽的形狀和製法而論,又可分為顆鹽和末鹽,品質不一。價錢自然不同,而池鹽盛產於西北。海鹽盛產於淮南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就地利來說,入蜀最佳的選擇當然是在淮南走水路,所以許漢卿才會下江南考察,在各州轉了圈,終於選定杭州為切入點,然而做生意過江龍往往不如地頭蛇熟悉門路,有鹽引未必能拿到好鹽,所以許漢卿當然想找個人來合作。
經過打探之後,目標人選就是楊承平,兩人出身名門。而且也有過數麵之緣,對對方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樣想做食鹽生意,優勢互補,簡直就是天作之合,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兩人說通之後,迅速達成合作意向,敲定合作細節,分工協作,當然沒有忘記至關重要的利潤分配問題。
“許兄吃些虧,讓小弟占些便宜,二一添作五,如何?”楊承平笑道,這隻是客氣話而已,雙方的投入差不多,不存在誰占大頭問題,所得利潤當然對半分。
許漢卿緩緩搖頭,伸出四個手指,說道:“四成”。
楊承平頓時輕微皺眉起來,當然不會認為許漢卿高風亮節,自願隻要四成利潤而已。
其實城中百姓並不是戶戶都缺糧的,有些人家連來年過冬的糧食都已經儲備有,根本無須再購置米糧。隻不過人們都有種從眾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見到人家都去買糧,有種莫名的要迫感,根本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一概隨著大流走。
官營米糧就那麽幾間店鋪,而且還是限製購買,本來買的人已經夠多了。有的百姓卻不斷循環排隊,想多買些糧食回家儲存,這樣一來,就算店鋪內的米糧還沒有耗盡,但卻給人供不喜求的感覺,火爆的場麵進而使得百姓越加心急。
還好讓百姓感到欣慰的是,這年頭奸商是很多,但善商也不少,拋開那些米價居高在每鬥兩三百文的商鋪不提,杭州城中,也有十來家糧店價格與官鋪保持一致,有的隻高那麽一兩文錢。百姓倒也能接受。
百姓是質樸的,沒有那麽多花花腸子。患難時候,誰是奸商誰是好人立時一目了然,心中自有一本帳的百姓。對某些黑心商鋪唾罵不已。而真心讚歎那些良知未泯的商家。
當然,對於那些一心向錢看的商家來說,被罵幾句又不損失什麽,隻要利益豐厚,哪怕天天讓人戳背脊、操祖宗八代也沒有關係。
煙雨樓,依山伴湖,清晨時候,陽光明媚,沒有午時那樣毒烈,陣陣絲絲縷縷的清風,不時從山間拂拭而來,給人丹分清涼之餘,也使得清淨碧透的湖麵漾起了圈圈波紋。
三樓一間門窗盡敞的雅間內,身穿淡藍衣袍,臨欄而立的楊承平微笑說道:“許兄,你來得真不是時候,若是提前三四月前來,春暖花開之際。從此望去,山間雲霧迷蒙,清風卷動。變幻莫測,人立於此,無,雨卻覺濕意濃鬱,如同空山蒙雨撲麵而來,那時,煙雨樓才不負煙雨之名。”
“可惜不能一睹楊兄所述美景。”楊承平旁邊的年輕人正是許漢卿。卻見他悠悠站在欄杆旁,雙手負背,含笑歎息道:“久聞江南江,水秀美天下,如同絕代佳人,有詞雲: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楊承平的聲音適時響起與之附和,搖頭晃腦之間,相視而笑。
千萬和春住。”一首卜算子誦畢,楊承平歎道:“楚知縣見識果然不凡,沒來江南之前,便知江南山水之秀在於春。讓人欽佩。
語氣之中流露出恨未能與之相識的意思,可能連楚質也沒有料到,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憑著幾首膾炙人口的詩詞,自己已經不知不覺中名揚天下,成為許多人眼中的偶像。
“楚錢塘赴任已久,近在咫尺,難道楊兄就未曾登門拜訪”許漢卿有些驚訝道。
“許兄何必明知故問,我前不久才從蜀地返回,又逢瑣事纏身,哪有這個時間啊,況且人家身為一縣之尊,每日忙著救民於水火之中,就算我有這個念頭,也不便貿然前去打擾。”楊承平歎氣說道:“若是耽誤了賑災之事,讓我於心何忍。”
“楊兄高義,卻是小弟疏忽了此點。”許漢卿慚愧說道。
兩個人並不是在惺惺作態,不要以為隻有出身貧寒的官員士子才會關心百姓,而世家子弟不解民間疾苦。隻懂享樂。
這顯然是對世家子弟的誤解,要知道古代社會千百年來和朝廷統治國家的,從來都是世家大族,作為朝廷的根基支柱,如果隻懂得一味的壓迫平民百姓。那激起民憤之後,世家便會與朝廷一起埋葬。
所以真正的世家,特別是千百年不倒的家族,從來不會忽視低層的百姓,反而不時會接濟貧寒百姓,這就是為什麽在五代時期那種戰火紛飛的年代,就算王朝如何更迭不休,但許多家族得以保存下來的原因。
舟水之間的關係可不僅是皇帝明白而已。所以像章東主那些為了眼前利益。卻棄百姓不顧的做法,這等行徑與趁火打劫沒有任何差別,楊承平當然瞧不上眼,懶得理會,得一時之利。卻失去民心,現在還看不出什麽來,等災情過後,那些店鋪的生意肯定會一落千丈。
按理說以奸商們的聰明才智,應該能想到這點,然而在絕對利益的麵前。不是誰都能保持得住清醒的,況且那些人長年生活在杭州,論起眼界,自然不能與楊承平、許漢卿這種經常走南闖北的人相比,就算隱約感覺有些不對,但又被巨大的利益蒙蔽了雙眼,失去平常時候的理智,說白了就是利欲熏心,做出這種糊塗事也正常。
過了一會,酒樓夥計敲門而入,奉茶上來,打破了那股有些深重的氣氛。許漢卿輕抿了口清茶,恢複了常態,微笑說道:“此次蜀地之行。想必楊兄定是大有收獲吧。”
楊承平收斂了心神,心念微轉,也知道瞞不過去,況且這麽大塊的蛋糕。自己一個人也吃不下,索性大方承認,哈哈笑道:“許兄消息果然靈通,此次下江南,想必也是為,,而來吧。”
“那是當然,朝廷大開鹽禁,世人聞風而動,在下也是凡世俗人,自然不敢居於人後,想從中分一杯羹肴,還要請楊兄多多關照才是。”許漢卿笑吟吟說道。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畢竟在一般人的眼中。古代像鹽鐵之類的生意。從來都是由國家掌控、販賣,絕不許私人插手,一旦發現有人私自經營。絕對是殺頭重罪,沒有任何情麵可講。
這並沒有錯,自從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為了增加國家財力,針對鹽政實施改革之後,食鹽買賣就變成了朝廷專利。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曆代冊 講敵利都十分重了獲取更多的敵利,紛紛拈法挑,係列改革,加強了對鹽的壟斷。
宋初承唐五代之製,大部分地區的鹽都實行官賣,鹽稅收入在中央財政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有可以半天下之賦的勢頭,所以鹽的生產、銷售朝廷控製十分嚴格,銷售也由官府指定毒門區域,越境者視為犯罪,食鹽市場基本由官府壟斷。
然而宋代戰爭頻繁,駐紮在邊境的軍隊急需糧草,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商人的能力來了,區區的戰火算得了什麽,隻要有足夠的利潤,商人可以不顧一切,而朝廷中有的是能臣,也意識到所以由朝廷運糧赴邊的話,耗時費力,未免負擔太大,立時想到了商人。
然而沒有好處的事情,商人基本不會幹的,所以有聰明的官員立即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讓商人運糧給邊軍,然後拿著憑證到京城戶部領取鹽鈔,再用鹽鈔換鹽。這就是所為的鈔鹽製度。
新法實施以後,在一定時期內,確實有效緩解了朝廷的負擔,不過到了仁宗景佑元年西夏李元昊起兵反宋以後,情況有所改變。邊境州軍軍需告急,於是除了軍糧、畜草以外,也急需其他各種雜物,一些猾商貪吏,表裏為奸,運給邊軍的糧草大多數粗劣、潮濕、腐爛不可食用,而且對於一般商人來說。由於鹽鈔易得而價賤,並沒有多大利益可圖,當然不願意再繼續下去。
一方麵,百姓在連年用兵,不斷應付各種繁雜的兵、雜役之外,又增加了輦運食鹽的負擔,結果是所得鹽利既薄,無助於解決沿邊州縣的燃眉之急,而又引起百姓的紛擾不安,另一方麵,西夏產青白鹽,羌人常用青白鹽入邊境與宋人換取米麥。
青白鹽價廉味美。朝廷雖嚴禁私鹽而無法禁止,所以陝西州軍兵民多食青白鹽,邊境州軍的銷售額日益減少,官府的收入隨之大減,財政危機更加嚴重,凡此種種。說明鈔鹽製度已經不可行了。朝廷之中有見識的官員紛紛上書直諫。改革鹽法勢在必行。
這個時候,有些叫範祥的官員站了出來,這人雖然姓範,但與範仲淹並沒有什麽關係,不過兩人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堅挺的改革派,意識到鹽法之弊,範祥就不停上書提出製置解鹽的具體建議。經過幾番波折,皇帝趙禎終於同意實施。
範祥這次鹽政改革的內容,歸納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麵,罷陝西沿邊入中糧草,嚴禁青白鹽的輸入,這是必然的,然而最讓天下商人看重的是,範祥居然廢除由官府專賣的禁椎法,實行通商法,同時為了擴大銷量,開解鹽入蜀之禁。
要知道在此之前,川蜀地區是不準商人運鹽進入的,這也是有曆史原因的,當年宋太祖滅的後蜀之後,棄一段時間縱容將士在成都皿處搶掠,已經讓當地百姓心懷怨恨,到了太宗初期,那時天下未定,為了能夠滅後漢,奪回燕幽之地,朝廷又在那裏設立衙門,壘斷買賣,掠奪當地主要經濟來源的茶葉、絲帛以增國力。
一些地主、大商人也趁機囤積居奇,賤買貴賣,蜀地百姓的日子更加難過,那時宋太宗應該還一門心思的想著建功立業,超過太祖,心思還沒放到治理地方上,川的貪官汙吏橫行,終於激起民變。
後來,民變被鎮壓下去,但宋太宗也滿肚子火,有感川蜀百姓不服王化,自然要加以區別對待。到了現在,趙禎是個仁厚之主,也不會死守著祖宗之法,見有人提出來,也就順勢答應了。
皇帝的心思,商人不想了解,隻要知道新鹽法實施對自己有好處就成,誰不知道川蜀之地。天府之國,蜀茶蜀錦聞名天下,特別是那些夷蠻,人傻錢多,居住在隻產黃金不產鹽的深山老林裏,隨便拿包鹽去,就可換回同樣重量的真金白銀,說不定還附送幾根手臂粗的百年遼,參作禮物呢。
就算深山老林猛獸虎蟲頻繁出沒危險係數過高,那入川之後,也可以順帶轉道進入大理,將販鹽所得之得買些犀角、香料回到中原地區,轉手就得數倍之利,何樂而不為,計算之後,精明的商人們紛紛行動起來,而許漢卿和楊承平顯然是其中之一。
“許兄客氣了,應該是小弟仰仗你才對楊承平笑道,語氣有幾分真誠,相對遠離中樞已久的楊家來說,許家在京城的關係更加深厚,畢竟新法實施,誰都能噢到利益的味道,但官鹽引卷可不是那麽輕易得到的,有錢人家未必肯給你。
而引卷雖然在戶部領取,但是提取食鹽的地方卻有幾處,宋代鹽類分幾種:池鹽、海鹽、井鹽、岩鹽,就鹽的形狀和製法而論,又可分為顆鹽和末鹽,品質不一。價錢自然不同,而池鹽盛產於西北。海鹽盛產於淮南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就地利來說,入蜀最佳的選擇當然是在淮南走水路,所以許漢卿才會下江南考察,在各州轉了圈,終於選定杭州為切入點,然而做生意過江龍往往不如地頭蛇熟悉門路,有鹽引未必能拿到好鹽,所以許漢卿當然想找個人來合作。
經過打探之後,目標人選就是楊承平,兩人出身名門。而且也有過數麵之緣,對對方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樣想做食鹽生意,優勢互補,簡直就是天作之合,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兩人說通之後,迅速達成合作意向,敲定合作細節,分工協作,當然沒有忘記至關重要的利潤分配問題。
“許兄吃些虧,讓小弟占些便宜,二一添作五,如何?”楊承平笑道,這隻是客氣話而已,雙方的投入差不多,不存在誰占大頭問題,所得利潤當然對半分。
許漢卿緩緩搖頭,伸出四個手指,說道:“四成”。
楊承平頓時輕微皺眉起來,當然不會認為許漢卿高風亮節,自願隻要四成利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