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51]鄱陽湖,又稱彭澤,北起湖口,南達三陽,西起關城,東達波陽,南北相望三百餘裏,對當時的朱元璋和陳友諒來說,可謂是浩瀚無邊。


    它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通長江,由於南寬北窄,形狀象一個巨大的葫蘆。


    毫無疑問,就地形而言這是一個理想的戰場。


    公元75年,不世出的天才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的父親,路過滕王閣,為壯美的山色湖光所感,一揮而就了流芳千古的滕王閣序。


    當王勃登上滕王閣,遠眺碧波萬頃、水天相連的鄱陽湖,不禁壯懷激烈,寫下了為後人傳頌千古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現在,這個映照著無上光芒的地方,將成為一個更為光彩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將上演這場戰爭中最為精彩的一幕。


    決戰前夜。


    朱元璋的艦隊停靠在南鄱陽湖的康山,與陳友諒的艦隊對望,可以清晰的看到敵方船上的***。


    明天就要決戰了,這是朱元璋畏懼的,也是他所盼望的,輸掉戰爭就將一無所有,贏得戰爭就獲得一切。


    朱元璋的思緒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他接到湯和來信的時候如果那時,我不選擇投軍,現在我的人生會是如何呢,也許在某一個地方平靜的生活著,過完自己的一生。


    事實證明,現在我走的這條路是最為艱難的,從郭子興到韓林兒,從滁州到應天,這是怎樣的一條路啊,在陰謀和背叛,流血和殺戮中生存下來,就是我的宿命嗎?已經不能回頭了,和尚不能做了,農民不能做了,甚至乞丐也不行,要麽成為九五至尊,要麽戰敗身死!我經曆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難,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是我應得的!我所等待的就是這一天!一定要勝!勝利必定屬於我!陳友諒,以性命相搏吧!對岸的陳友諒也在沉思,但他考慮的卻是另一個問題。


    從自己參加起義開始,腦海中似乎就沒有信義這兩個字,為了走到現在的位置,我殺了很多人。


    倪文俊賞識我,提拔了我,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殺了他。


    趙普勝是個老實人,對我很尊重,把我當兄弟看待,我殺了他。


    徐壽輝把權力讓給我,隻想活下去,我殺了他。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是嗎,心黑手狠才能取得勝利,因為在你弱小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我相信我所做的沒有錯為了今天的權勢和地位,我不稀罕什麽名聲,讓那些道學先生罵好了,手中的權力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背叛了很多人,他們不再信任我,隨時可能背叛我,但隻要我擁有最強的力量,我就能控製一切!終於走到今天這一步了一定不能輸,如果我輸了,一切就全完了!我不想再被人唾棄,被人看不起,我要屬於我的尊嚴!朱元璋,來吧,我在這裏等著你!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決戰,決定的不僅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命運,也決定著天下人的命運在這場決戰中,沒有正義與邪惡的區分,勝利的人擁有一切,失敗的人失去一切這場決戰沒有規則,沒有裁判,這些東西在勝負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對決戰雙方而言,勝利就是阿彌陀佛,勝利就是原始天尊,勝利就是四書五經,勝利就是仁義道德!決一死戰吧!成王!敗寇![52]鄱陽湖!決死戰!七月二十一日,鄱陽湖戰役正式開始雙方在湖上布陣,此時朱元璋的士兵們才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


    他們的戰船太小,在陳友諒的巨艦前就像玩具,陳友諒的戰船中,最大的長十五丈,寬兩丈,高三丈,大家可以自己去換算一下這船有多大,船隻分三層,船麵上居然有士兵騎馬來回巡視。


    從船的前麵看不到船尾(首尾不相望),士兵們站在自己的戰船上隻能仰視敵船(仰不能攻)。


    而朱元璋的戰船居然還是以至元二十年龍灣之戰中繳獲陳友諒的船隻為主力的,還有若幹漁船在內。


    雖然朱元璋的士兵們早已聽說陳友諒的戰船厲害,但隻有近距離觀察,才發現這是多麽可怕的艦隊。


    這仗怎麽打?這一場景應該給朱元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後明朝的船隻製造一直都以巨艦為目標,鄭和下西洋時,最大的"寶船"居然有127米長,似乎是在向幾十年前的陳友諒示威。


    但在這個情況下,退卻也是不可能了,隻能打了。


    先攻!徐達的猛擊!朱元璋在一片哀歎聲中說出了他破敵的方法,他認為敵人的船隻雖然大,但機動性不好,利用自己船隻的靈活性,是可以擊破敵人的(不利進退,可破也)。


    話是這麽說,可誰去打呢?此時,徐達站了出來,"我做先鋒!"徐達並非匹夫之勇,他仔細分析了敵方船隻的弱點,命令他的船隻列為小隊,帶上火槍和箭弩,在靠近敵船後,先發射火槍和弩箭,在靠近對方船隻後,便攀上敵船,與敵人作短兵相接。


    在經過仔細考慮後,徐達與常遇春、廖永忠等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準備給陳友諒沉重的一擊。


    第二天,徐達率領他的艦隊開始了突擊。


    他身先士卒,帶領前軍前進,在靠近陳友諒軍後,出奇不意的帶領自己的部隊向陳友諒的前軍發動了突然襲擊。


    陳友諒軍大為慌亂,萬不料朱元璋軍竟然主動發起進攻,急忙派出艦隊迎擊,此時,徐達的艦隊突然分成十一隊,從不同角度圍攻巨艦(類似群狼戰術),由於巨艦行動不便,顧此失彼,無法打退徐達的攻擊,而徐達軍乘勢攀上其中一條巨艦,殺敵一千餘人,並俘獲該艦,陳友諒前軍被打敗。


    陳友諒軍發現了徐達攻擊的特點,便集中幾十艘巨艦發動集群攻擊。


    徐達急忙將艦隊後撤,陳友諒軍順勢發動攻擊,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圈套。


    陳友諒軍尾隨追擊徐達,此時,風向突然轉為逆風,在中軍艦隊裏等候多時的俞海通立刻集中大量火炮,向進入射程的陳友諒軍猛烈轟擊,陳友諒前鋒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二十餘條戰船被焚毀。


    朱元璋軍旗開得勝。


    但陳友諒畢竟是陳友諒,在初期的失敗後,他及時整頓了艦隊,發揮自己巨艦的優勢,利用船隻上的火炮對徐達軍發動猛攻。


    在這次攻擊中,徐達的戰艦被擊中,他不得不放棄旗艦,轉移到其他船隻上,暫時失去了對艦隊的指揮能力。


    陳友諒軍趁機發動反攻,連續擊沉朱元璋軍幾十條戰船,朱元璋軍損失慘重,溺水死亡者不計其數。


    雙方回到了僵持狀態然而,朱元璋軍的噩夢才剛剛開始,陳友諒軍即將發起一次出人意料的攻擊。


    這次攻擊是陳友諒也沒有預料到的,對朱元璋而言,卻幾乎是致命的。


    [53]第一猛將張定邊的衝鋒元末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在各路諸侯手下都有一大批勇猛的將領,這之中又以朱元璋將領為最強,這些人各有專長,如徐達善謀略,李文忠善奔襲,常遇春善突擊,馮勝善側擊,朱文正善防守。


    但要說到勇猛,天下無出張定邊之右!張定邊,1318年生人,原籍湖北沔陽,與陳友諒一樣,他也出身漁家。


    此人不但勇猛善戰,而且知天文識地理,甚至還懂得算卦,是陳友諒的兒時夥伴,也是他的死黨,早在湖北時就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發誓生死與共,陳友諒一生多疑,唯有對此人極為信任。


    在戰局出現僵持狀態後,張定邊決定實施他的行動,這一行動事先並不為陳友諒所知,相信如果他知道的話,也是絕對不會同意實施的。


    張定邊率領他的旗艦和兩艘副艦從陳友諒水軍陣型中駛出,陳朱兩軍都以為他是出來巡航的,並未在意,誰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張定邊率領他的三條戰船一刻不停,直接衝向朱元璋旗艦!百萬軍中取元璋首級!張定邊勇不可擋,以孤軍衝進朱元璋水軍前陣,此時作戰雙方都被他驚呆了,陳友諒軍也不知為何出現這一情況,而朱元璋軍更是沒有提防,前鋒紛紛敗退,張定邊也不理睬,直奔朱元璋而去。


    一直衝到中軍,朱元璋水軍才反應過來,他的目標是全軍主帥朱元璋!被驚呆的將領們紛紛緩過神來,立刻指揮自己的戰艦前去阻擋,張定邊衝到中軍,已經被三十餘條戰艦圍住,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在這些將領看來,張定邊的表演已經結束了。


    可更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事情還在後麵。


    張定邊簡直堪稱一身都是膽,身陷重圍,孤軍奮戰,卻越戰越勇,銳不可當!他雖然孤軍深入,實在勇猛無比,為鼓舞士氣,親自持劍站立在船頭,以示決不後退之心,士兵為其勇氣所感,無不盡力而戰,艦船竟然從重圍中殺出,一路擊敗朱元璋各路將領,先後斬殺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


    衝出一條血路,朱元璋水軍竟被他衝成兩半,一路直奔朱元璋而來。


    此時在後軍的朱元璋眼見張定邊戰船一路衝過來,也慌了手腳,連忙命令船隻躲避,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轉舵太急,船隻竟然擱淺!朱元璋已經是束手無策,以無戰船前來相救,眼看就要當俘虜。


    在武俠小說中,大凡遇到類似情形,都是美女受難,武林高手前來相救,事實告訴我們,在真實的曆史中,危機時刻,也會有武林高手出麵的,此時的朱元璋就是例子。


    雖然不是英雄救美(形象差的遠了點),但也頗具傳奇色彩。


    [54]射擊冠軍常遇春此時,常遇春的戰船就在朱元璋不遠處,在眾人都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他手持一弓,來到瞭望軍士身邊,沉穩的對他說:"不要慌亂,告訴我,哪個是張定邊?"軍士用手指向前方戰船艦首一人,常遇春拉弓搭箭,軍士手還未放下,箭已離弦,一箭正中張定邊!(射的還是移動靶)張定邊被射中後,無力指揮戰鬥,就此退出朱元璋水軍,竟無人阻擋。


    張定邊算是結結實實的當了一回趙子龍。


    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操,沒有規定不能放箭。


    第二天的戰役就此結束,這實在是驚心動魄的一天。


    當天夜裏,陳友諒召開作戰會議,總結了當天作戰的經驗,他認為要發揮自己戰船的長處,必須保證集群突擊,而船隻的行進速度不同,無法保證統一,於是他創造性(自認為)的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船隻用鐵索連起來!(眼熟吧)這實在是不應該的,據說陳友諒和施耐庵的關係很好,如此說來,他應該也認識羅貫中,那就實在不應該犯這個錯誤,不知何故,陳友諒竟然會采用當年曹操用過的昏招,看來羅貫中寫完三國演義出版後並沒有送他一本。


    第三天朱元璋先攻,他親自吹響號角,召集眾軍前來布陣進行決戰,此時,陳友諒的鐵索連環艦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相連在一起,綿延竟有十裏之遠,望之如山。


    朱元璋連續派出三支艦隊輪番進攻,都被打敗,而陳友諒敏銳的察覺到朱元璋的右翼薄弱,便指揮大軍猛攻朱元璋軍隊右翼,這一招十分厲害,朱元璋軍隊抵擋不住,眼見形勢不妙,朱元璋親自仗劍守在船前,以旗艦為底線,退後者親手立斬!但他連殺十餘名後退的千戶後,仍然阻擋不住敗勢,眼看就要全軍崩潰,誰知此時,他的軍中也出了一個類似張定邊的猛將。


    丁普朗是趙普勝的結拜兄弟,也是當年徐軍四大金剛之一,他投奔朱元璋並非出於自願,而是不得已,所以作戰一向並不積極,但此時的對手卻讓他露出了自己的狂人本色。


    對他而言,什麽都在其次,隻有兄弟義氣是最重要的,陳友諒這個卑鄙小人,殺了趙普勝,今天一定要他償命!據說他在自己的船頭樹起七尺白布,上書八個大字"旁人不問唯誅九四",因為傳言陳友諒小名為陳九四,這意思就是說,老子隻找陳友諒算賬,無關人等都閃一邊去。


    陳九四、朱重八,從名字來看,都是苦命人啊![55]丁普朗的衝鋒在張定邊上演好戲後,丁普朗演了續集,他也率領自己的戰艦衝向敵陣。


    此時正是朱元璋敗退的時候,所以他的攻擊帶動了軍隊的士氣,使得朱元璋能夠撐到決戰的時候。


    不過他的衝鋒方向並不理想,與張定邊不同,他是哪裏人多就向哪裏衝擊。


    勇則勇矣,卻無效果,自己卻吃了不少虧(身被十餘創),這就是名將之勇與匹夫之勇的區別。


    百萬軍中如何取上將首級?這裏分析一下戰爭中的這種奇特現象,百萬軍中如何取上將首級,如果經過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是個技術活。


    大家應該玩過三國誌過關遊戲,要想打倒後麵的大將夏侯敦、曹操等人,你必須先打一大批諸如小兵,趙熊、胖胖等等,本人技術不行,每次見不到大將,就已經死在無名之輩手中。


    實際戰爭也差不多,要想越過萬軍殺大將,談何容易!我們以三國大將關羽為例,他斬殺顏良(此為史實)的過程就很值得研究,首先,顏良站在陣前,並不知道關羽要來殺他,其次關羽依靠快速的交通工具(馬),"大喝一聲,衝將下來",顏良還不知怎麽回事,就沒了腦袋。


    可見這種殺法有幾個特征,用簡單語言表達就是找個空子、趁你不備、給你一刀,很有些捅黑刀的意思。


    綜合來說,要實現這一目標,任重道遠。


    首先,要具備突然性,你不能對對方軍隊喊話:我要來殺你們上將,準備好。


    這樣是不行的。


    就要專打沒準備的。


    其次,你要看得準,不能往人堆裏衝,要學習羽毛球選手,專朝人縫裏打,也就是所謂的結合部。


    比如今天的黃金周旅遊點,千萬不能往人堆裏衝鋒,那樣的話,你不被打死,也會被擠死。


    最後,你要速度夠快,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快馬、快船),此外還要使用一定的配音(如大喝)迷惑對方,讓對方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再來一刀,頭就沒了。


    大功告成,可以看到,這種軍事行動是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的。


    張定邊就是具備這些條件的人,他深知兵法,能掌握時間和機會,所以可以給朱元璋猛烈地打擊。


    而丁普郎卻隻是匹夫而已。


    他左衝右殺,不但無法接近陳友諒,自己還被團團圍住。


    性命不保,卻也相當悲壯,明史記載,他身受重傷,頭已經掉了,人還拿兵器穩穩站立,陳友諒的士兵以為天神下凡(首脫猶直立,持兵作鬥狀,敵驚為神)。


    但我看到的其他史料上記載,他是在被包圍後,不願做俘虜,自殺的,按說自殺不會如此生猛,連自己的頭都能砍掉。


    也算存一疑點吧。


    無論如何,丁普郎是個夠義氣的人,他沒有和兄弟同死,卻也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丁普郎的攻擊給了朱元璋軍支持下去的勇氣,讓他們等到了下午那個決定勝負的時刻。


    [5]在不斷的敗退中,朱元璋意識到,這樣下去就會全軍覆沒,此時,他的部將郭興向他建議:現在敵情嚴重,並非士兵們不賣力,實在是沒有辦法,敵人的船隻太大,我們無法打敗他們,隻能用火攻!朱元璋深以為然,他立即布置,命令七條船裝載火藥,並把稻草人穿上盔甲,擺出動作,組織敢死隊操縱船隻,並派人接應。


    一切布置好了,卻無法實行。


    因為朱元璋遇到了和周瑜一樣的問題——沒風!朱元璋再有本事,也拿老天爺沒辦法,他看著郭興,那意思是你還有什麽主意,這次郭興也沒辦法了,他對朱元璋說:那就等吧。


    這風是說來就來的麽,朱元璋隻能組織他的部隊拚死抵抗。


    就這樣苦苦支撐,到了下午三點,奇跡發生了,東北風起!朱元璋隨即命令,火船出發!這七條船在點火後靠近陳友諒戰艦,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陳友諒的戰船由於鐵索連江,無法脫離,頓時陷入一片火海。


    朱元璋趁機命令軍隊發動總攻,一時間,殺聲震天。


    此時的陳友諒正在中軍休息,還在做著殲滅朱元璋的美夢,突然士兵慌亂的跑進來,大喊道:大事不好!陳友諒心知不妙,不等士兵說完,立刻出艙察看,他最先看到的是戰船上士兵的眼睛——恐怖的紅色!耀眼的火光將每個士兵的眼睛映成了紅色。


    無力回天了!此時,已是黃昏時刻,天上殘陽如血,地上血流成河,被殺死的士兵們的血水染紅了湖水,壯闊的鄱陽湖變成了血湖。


    晴日浮光躍金,舟發鳥翔,雨時雲水茫茫,風急浪高,這是平日鄱陽湖的美麗景色,而此時的鄱陽湖卻是喊聲殺聲一片,火光映天,血水橫流。


    陳友諒的數十條戰船全部被焚毀,船隻火光衝天,不時傳出被燒死和殺死士兵的慘叫聲。


    陳友諒明白,他已經完了火光、鮮血與天空映成令人恐懼的紅色,這是真正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片可怕的紅色中,數十萬人手持刀劍,拚死廝殺,他們彼此並不認識,也談不上有多大仇恨,但此刻,他們就是不同戴天的仇人,死神牢牢抓住了每一個人,士兵的慘叫聲和哀號聲讓人聞之膽寒。


    這是真正的人間地獄!烈火初張照雲海,赤壁樓船一掃空![57]陳友諒是真的一敗塗地了,他收拾了自己的軍隊,原先的艦隊如今隻剩下一半,但他也絕對不能回江洲了。


    這場賭局一旦開始,無論你贏或是輸,都不能走,賭局會繼續進行,直到其中一個人輸掉一切,才會結束。


    陳友諒召集了他的將領們,用發紅的眼睛看著他們,他已經不能再輸了,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責怪他的將領們,因為他明白,到了這個地步,隻能同舟共濟了。


    "雖然我們今天戰敗,但勝利仍然屬於我們!"將領們驚奇的看著他,難道還有什麽取勝的方法不成?"是的,我們還有辦法!"與此同時,朱元璋的旗艦上,將領們十分興奮,有的甚至已經開始準備慶祝勝利,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對將領們說,陳友諒已經兵敗,他的滅亡隻在旦夕之間,我們一定能夠消滅他(兵敗氣沮,亡在旦夕,今將全力滅之)!徐達卻保持了難得的冷靜,他提醒朱元璋,陳友諒還有相當的實力,一旦他要狗急跳牆,我們也要小心對付,千萬不可大意。


    朱元璋轉過他那張興奮的臉,看著徐達,露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我知道"第四天陳友諒的最後一擊!白色旗艦。


    陳友諒的自信來自他的情報,在目前的情況下,要想全殲朱元璋的艦隊已經不可能了,隻能采用最後的方法,殺掉朱元璋!他已經通過情報得知,朱元璋的旗艦被刷成了白色,隻要集中所有的兵力攻打白色戰艦,殺了朱元璋,就能獲勝!但當他一到達戰場,頓時目瞪口呆,一夜之間,朱元璋軍隊的很多戰艦都被刷成了白色,再也認不出哪個是旗艦還沒等他楞完神,朱元璋已經命令軍隊發動了總攻,在前兩天戰果的鼓勵下,朱元璋軍異常勇猛,大量使用分船戰術,利用陳友諒巨艦運動不靈活的特點,連續擊沉陳友諒軍多艘戰艦。


    此戰從清晨打倒晚上,陳友諒的軍隊終於不支,全麵退卻。


    鄱陽湖大戰到此結束了第一階段,陳友諒慘敗,被迫退守鄱陽湖西岸的渚溪。


    [58]陳友諒陷入了絕望,不但是軍事上的絕望,也是人生的絕望,一直以來的行為模式告訴他,隻要心黑手狠就能獲得一切,但事實就擺在眼前,看上去不堪一擊的洪都守了三個月,看上去柔弱不堪的張子明居然不怕死。


    難道我錯了?不,不可能,這隻是意外,我不會錯的!但是之後的事情,卻讓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手下的左右金吾將軍帶領自己的軍隊投降了朱元璋。


    陳友諒聽到這個消息後,憤怒掩蓋了他所有的理智,他下令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將領,就地處決!而朱元璋得知此命令後,卻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陳友諒軍的俘虜,一律好好對待,然後放走。


    這兩道命令的發布徹底斷送了陳友諒的軍心。


    士兵們對陳友諒極其不滿,紛紛逃亡。


    陳友諒在西岸等待了很久,與朱元璋大戰三十餘天,也沒有等到任何機會,相反,他的士兵卻是不斷的減少,將領們也不再為他效忠。


    八月二十六日,他終於做出了決定:逃跑!他最後看了一眼這片寬闊的湖麵,一統天下的夢想和雄心壯誌就這樣破滅,來時的龐大艦隊和六十萬軍隊,如今隻剩下敗卒殘兵,這對於梟雄陳友諒而言,其實並不算什麽。


    兵沒有可以再招,艦船可以再造,讓他不理解的是,自己為什麽會失敗?我不缺乏駕馭手下的謀略,沒有婦人之仁,我敢於殺掉所有阻擋我前進的人,而不畏懼人言,這是常人無法做到的,我比所有的人都心黑手狠,為什麽會失敗?我已經擁有了最強的軍隊和戰爭機器,我的部下為什麽會背叛我?陳友諒是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因為答案就在他的行為模式中,從他殺害自己的兄弟和首領的那一刻開始,他的將領們已經充分理解了他的準則,那就是誰有力量,誰更狠毒,誰就能控製一切!仁義、道德、誠信都是不存在的。


    當這些行為被他的將領們當成人生的信條後,他的軍隊就成為了千萬個狠毒的陳友諒的集合體。


    這樣的集合體就類似金庸小說裏的星宿派,一旦陳友諒倒黴,每個人都不會繼續效忠於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腳,落井下石。


    當然,失敗後的陳友諒對他們而言也不是毫無價值,至少他的腦袋還是很值錢的。


    陳友諒陰險毒辣,他的將領們比他還要陰險毒辣。


    陳友諒迷信暴力統治一切,他的將領們比他更迷信暴力。


    當他的生存基礎——暴力,被人掀翻後,他也就沒有任何底牌了,等待他的隻有滅亡飽經風霜的張學良曾經用他一生的經曆對日本的年輕人說:不要相信暴力,曆史已經證明,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我相信,這就是陳友諒失敗的根本原因。


    [59]陳友諒率領軍隊希望能夠撤退,他選擇的突破口是湖口,但此時的陳友諒不是原來的陳友諒了,他拚死作戰,損失慘重,才勉強打開湖口通道。


    此時他才鬆了一口氣,但朱元璋不會放過他。


    朱元璋被陳友諒敲打多年,對他早已深惡痛絕,必置之於死地,率領十餘萬大軍追來,陳友諒聞訊,親自出來站在船頭指揮作戰,也就在此時,一支冷箭射來,穿透了他的頭顱。


    一切就此結束了!不對,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做錯了嗎?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他將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和陳友諒的屍體搶回,並帶回了武昌。


    至此,曆時三十六天的鄱陽湖之戰,以朱元璋的全麵勝利,陳友諒的全麵失敗而告終。


    這一戰奠定了朱元璋問鼎天下的基礎。


    鄱陽湖之戰也作為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而載入史冊。


    對於朱元璋的勝利,生活在周圍的老百姓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解釋,由於決戰的地點在康山,老百姓認為陳友諒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地點選得不好,"豬(朱)見糠(康),喜洋洋。


    "所以陳友諒才失敗。


    如果陳友諒泉下有知,隻怕會氣活過來。


    朱元璋並沒有放過陳友諒的後代陳理,即使他根本不可能給朱元璋帶來任何威脅。


    斬草固然是重要的,順便除個根也是必須的。


    至元二十四年(134)二月,朱元璋親自趕往陳理所在地,陳友諒的最後地盤武昌督戰,主帥張定邊不愧是抓住時機的老手,眼看形勢不妙,就帶著陳理投降了。


    朱元璋終於戰勝了這個中國大地上他最頭疼的敵人,陳友諒。


    "天下足定矣!"值得一提的是張定邊,他把對陳友諒的忠誠保留到了最後,部分履行了他當年結拜的諾言,他拒絕了朱元璋的任用,去幹了朱元璋原先幹過的工作,出家當了和尚。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似乎要和朱元璋鬥氣,一口氣活到永樂十五年(1417)才死,年一百歲,朱元璋死後,他還活了二十年。


    也算是給陳友諒報了仇。


    諸位可以借鑒,遇到恨透一個人,想要拿刀去砍人的時候,用張定邊的事跡勉勵一下自己,不要生氣,修身養性,活得比他長就是了。


    我們回頭來看陳友諒的一生,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毫無疑問,陳友諒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但在那個亂世裏,他的行為法則卻是當時通用的選擇。


    如果要生存下去,這似乎又是必然的選擇,他的錯誤在於將這種法則發展到了極致。


    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講基本的信義,使他喪失了人心。


    但他又是一個真正的梟雄,他壞事作盡,卻又敢作敢當(後來的朱元璋也沒有能夠做到),具有極強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反抗元朝統治,能夠自始至終,從來沒有向元朝妥協,堅持到了最後。


    從這個角度看,他也是條好漢。


    可惜,在這個亂世裏,他隻是個梟雄,真正的英雄是朱元璋。


    [0]有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那個貧農乞丐,他已經成為了地主1/2|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