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五百四十一章至第五百五十章[541]原本想來砍囚犯的士兵們這才知道自己上了當,但既然來了也不能空著手回去,叛軍也是人,打誰不是打啊,反正有錢拿就行。


    於是大家紛紛卷起袖子憋足力氣,向長安門衝去。


    然而當孫鏜到達長安門時,才發現曹欽等人已經撤走,他立刻列隊,隨著叛軍的蹤跡追擊而去。


    原來曹欽眼看長安門無法攻下,天卻已經快亮了,於是他決定立刻改變方向,進攻東安門。


    然而在行軍的路上,他遇見了另一個往東安門趕的人——吳瑾。


    大家都攜帶武器,殺氣騰騰,不用自我介紹也知道是來幹什麽的,於是二話不說,開始對打。


    此時吳瑾身邊隻有五六個人,根本不是叛軍的對手,但他毫無懼意,與叛軍拚死相搏,力盡而亡。


    這位於謙的昔日戰友最終死在了在還鄉團覆滅前的前夕,他沒有能夠看到最後的勝利,但人們是不會忘記這個人的——一個為了公道和正義付出一切的人。


    曹欽殺掉了吳瑾,帶領著叛軍到達了東安門,開始了新一輪攻擊行動,和長安門一樣,他這次又用上了火攻,燒毀了東安城門。


    曹欽原本以為東安門易攻,這才繞了個大圈跑過來,可他實在沒有想到,守東安門的仁兄更不好對付。


    東安門的守將沒有用磚頭塞門,卻想了一個更絕的方法。


    曹欽在外麵放火,他也沒閑著,自己竟然找來木頭,在裏麵又放一把火!這樣一來火勢越來越大,形成了一片火海,別說叛軍了,兔子也鑽不進來。


    曹欽又一次陷入困境,正在此時,尾隨而來的孫鏜趕到了,看見這群深更半夜還在開篝火晚會的仁兄們,他立刻趁勢發動了進攻。


    按說到了這個地步,這場叛亂應該很快就能夠結束,可曹欽手下的韃官的戰鬥力實在讓孫鏜大吃了一驚,這些蒙古人在山窮水盡之際仍然十分勇猛,雖然人少卻能以一當十,孫鏜仗著人多,曹欽仗著人猛,戰鬥從東安門一直打到長安門,從淩晨打到了中午,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沒消停過。


    這是奇怪的一天,大臣們早就得到了消息,躲在了家裏不去上朝,老百姓也不上街溜達,都呆在家裏打開窗戶看街上的這場熱鬧。


    [542]最苦的是曹欽,他已經沒有出路了,為了突出重圍,他集中了一百多騎兵,向著包圍圈發動了最後的衝鋒。


    可是曹欽的這點把戲在久經戰陣的孫鏜麵前實在太小兒科了,他立刻安排了大批弓箭手站在隊伍前列,對縱馬衝鋒者一律射殺,雙方又一次陷入僵局。


    這場讓人哭笑不得的造反行動已經持續了十二個小時了,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曹欽萬萬沒有想到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欽發現韃官們的戰鬥力越來越弱,這也難怪,畢竟造反不是請客吃飯,算是體力活,韃官們為造反已誤了中午的正餐,這麽鬧下去誰能受得了?萬般無奈之下,曹欽逃回了自己的家,跟隨而來的孫鏜隨即領兵包圍了曹家,發動了總攻擊,眼見大勢已去,曹欽投井自盡,結束了他的一生。


    可攻進曹家的官兵們似乎還沒過癮,順帶著把曹家上下不論大小殺了個一幹二淨(估計是因為帶走了不少東西,順便滅個口)。


    這就是權傾一時的曹家最後的下場。


    最後補充幾個人的處理結果:當夜,朱祁鎮在午門召開大會,宣布判處曹吉祥死刑(注:淩遲處死),與他一同被處決的還有在曹家混飯吃的馮益(多說了一句話),業務不精的天文學家湯序(其實我認為他應該算是有功之臣)。


    至此,經過曆時五年,驚心動魄的激烈鬥爭,還鄉團的成員們全軍覆沒,正義最終得到了聲張。


    "於謙,公道還是存在於世上的啊!"在那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李賢露出了笑容。


    李賢,立朝三十餘年,雖曆經坎坷,卻能百折不撓不改其誌,終成大業。


    官至少保、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成化二年(14)病逝,名留青史。


    史讚:偉哉!宰相才也!李賢的故事已告一段落,但其身後事卻更為精彩,這位學士大人招了一個叫程敏政的女婿,而在他去世三十四年後,他的女婿主持了一次科考,別出心裁考了一道考題,難倒了幾乎全天下所有的應試舉人,隻有兩個人答出了這道題。


    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個答出了考題的人不但沒有飛黃騰達,反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曆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痕跡。


    而在那兩個人中,有一個叫做唐寅,我們通常稱之為唐伯虎。


    [543]朱祁鎮的遺願經曆了無數的刀光劍影,權謀爭鬥,朱祁鎮終於迎來了安寧穩定的生活,就在這片寧靜中,他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終點。


    天順八年(144),朱祁鎮三十八歲,應該說這是個並不算大的年齡,但此時的朱祁鎮已經身患重疾,奄奄一息,大漠的烽煙,宮廷的爭鬥,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現在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這位皇帝的一生並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奸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要說他是好皇帝,真是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個好人。


    他幾乎信任了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麽樣的環境下,他都能夠和善待人,鎮定自若,搶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顏帖木爾、阮浪,最後都成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實證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這年正月,朱祁鎮在病榻之上,召見了他的兒子,同樣飽經風波的朱見深,將帝國的重任交給了他然後,這位即將離世的皇帝思慮良久,對朱見深說出了他最後的遺願,正是這個遺願,給他的人生添加了最為亮麗的一抹顏色。


    "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我一定會照辦的。


    "跪在床前的朱見深鄭重地許下了他的允諾。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製定了一項極為殘酷的規定,每逢皇帝去世,後宮都要找人殉葬,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說,連老實巴交的朱高熾,寬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沒有例外,現在這一毫無人性的製度終於被這位曆史上有名的差勁皇帝廢除了,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帝國,留名青史,朱棣橫掃殘元,縱橫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們都是我們今天口中津津樂道的傳奇。


    他們的功績將永遠為人們牢記。


    但在他們豐功偉績的背後,是無數戰場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婦和幼子,還有深宮中不為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萬骨枯![544]朱祁鎮最終做成了他的先輩們沒有做的事情,這並不是偶然的,他沒有他的先輩們有名,也沒有他們那麽偉大的成就,但朱祁鎮有一種他的先輩們所不具備(或不願意具備)的能力——理解別人的痛苦。


    自古以來,皇帝們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謂草民的生存環境,隻要這些人不起來造反,別的問題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說什麽悲歡離合,陰晴圓缺但朱祁鎮做到了,至少在廢除殉葬這件事情上,他理解了後宮那些無辜者的痛苦。


    八年前,他從一個作威作福的皇帝變成了俘虜,之後又成為囚犯,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衣食不繼,相擁取暖,這一慘痛的經曆讓他深刻地了解了身處困境,寄人籬下的悲哀,也知道了身為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麽的艱難。


    所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決定違背祖製,去解救那些無辜的人。


    應該承認,這是一個勇敢而偉大的行為。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去奪取別人的生命和尊嚴的權利。


    雖然他一生中幹過很多蠢事、錯事,但在我看來,他比那些雄才偉略的帝王們更像一個"人"。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評價朱祁鎮的一生:他是一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


    天順八年(144)正月,明英宗朱祁鎮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年三十八歲,太子朱見深繼位,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開序幕。


    明憲宗朱見深曾經有一個朋友讓我幫他解決一個難題:他和他的女友關係很好,但是由於他的女友比他大兩歲,家裏人反對,他拿不定主意,想問問我的意見。


    我想了一下,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朱見深的故事。


    悲慘的童年一般說來,皇帝的童年或許不會快樂,卻絕不會悲慘,明代皇帝也是如此,當然了,首任創業者朱重八同誌例外。


    但朱見深先生的童年似乎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客觀地講,這位仁兄確實受盡了累,吃夠了苦,雖然他後來終於成功繼位,當上了皇帝,但如果你研究過他的發展史,相信你也會由衷地說一句:兄弟你實在不容易啊!正統十二年(1447),朱見深出生了,他是皇位未來的繼承者,用今天的話說,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可是沒有人會想到,僅僅兩年之後,他的人生悲劇就將開始。


    殉葬,是北方遊牧民族早就流傳的一種風俗,《史記匈奴列傳》就記載“(單於死後)近幸臣妾從死者,多至數千百人。”


    元滅宋後,蒙古征服者把這種野蠻風俗傳入中原地區,並在明朝初年流傳了一段時間,明初諸帝時殉葬的宮人從數人到數十人不等,這項風俗最後被明英宗廢除。


    [545]正統十四年(1449),父親朱祁鎮帶兵出征,卻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在大明王朝的最關鍵時刻,朱見深毛遂他薦,被挺而出,在牙還沒長全的情況下被光榮任命為皇太子,時年兩歲。


    兩歲的朱見深自然不會知道,他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被立為皇太子,有著極為複雜的政治背景。


    當時,朱祁鎮戰敗被俘,朱祁鈺即將頂替他哥哥的位置,老謀深算的孫太後早已料到這個弟弟是不會就此罷手的,為防止皇位旁落,她急忙擁立朱見深為太子,並以此作為支持朱祁鈺登基的交換條件。


    雖然孫太後成功地將朱見深立為太子,但她深知深宮之中,人心險惡,保不準朱祁鈺先生什麽時候來一個斬草除根之類的把戲,而她自己也不可能時刻與寶貝孫子在一起,為確保安全,她做出了一個決定:派出自己的一個親信去保護朱見深。


    她做夢也不會想到,正是這個不經意的決定,改變了朱見深的一生。


    她派出的親信是一個姓萬的宮女,從此這位宮女開始無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見深。


    那一年,她十九歲,他兩歲。


    事實證明,孫太後的政治感覺是很準確的,朱祁鈺坐穩皇位之後,絲毫沒有歸還的意思,不但自己追求連任,還想讓自己的兒子也能連任。


    於是在景泰三年(1452),他買通了大臣,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地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對於這一變動,孫太後雖然極不服氣,卻也無可奈何。


    這些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利益爭來鬥去,卻沒有人意識到,他們的舉動,已經為一場悲劇拉開了序幕。


    此時已經五歲的朱見深自然不知道大人們的事情,他每日隻是在深宮中閑逛,由於他身處險境,且地位不穩,大家都認為他被廢掉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沒有多少人願意接近這位所謂的皇太子,對他十分冷淡。


    從兩歲時起,孤獨和寂寞就不斷纏繞著這個幼童,對他而言,童年是灰暗色的。


    而在這灰暗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給他帶來安慰的就是那位萬姑姑。


    無論周圍的人對他如何冷淡,也無論人們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這位萬姑姑卻總是一直陪伴著他,安慰著他,照料他的生活,雖然他的母親周貴妃也常常來探望他,但宮中到處都是朱祁鈺的耳目,為了不惹麻煩,每次總是來去匆匆,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這個日夜守候在他身邊的人才是他可信賴的依靠。


    [54]就這樣,朱見深和他的萬姑姑相依為命,過著這種冷清而又平靜的生活,可有一天,這種生活被打破了,一群人突然闖進了朱見深的宮殿,氣勢洶洶地對他說,你不可以再用太子的稱謂,從此以後,你的稱呼是沂王。


    然後這些人告訴他,沂王是沒有權利繼續住在這裏的,你要馬上滾出宮去,因為你的堂兄朱見濟將很快搬進來,成為這裏的主人,新的太子。


    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原任太子,現任沂王身邊太監宮女的下崗分流遣散問題,而從使用價值方麵來說,廢太子還不如廢舊輪胎。


    這是因為廢舊輪胎還能回收利用,而根據曆史經驗,廢太子往往會一廢到底,永久報廢。


    人們很早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這種時刻經常出現的景象就是樹倒猢猻散,身邊的人紛紛收拾行李,離開朱見深,另尋光明的前途。


    麵對著這一突變,那位姓萬的宮女的表現卻異於常人,她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看著那些離去的人,默默地為朱見深準備著出宮的行裝。


    五歲的朱見深並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他隻知道他很快就要搬出這裏,而那些熟悉的麵孔也即將離他而去,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答案,隻有疑惑和憂慮。


    "你也會走嗎?""不會的,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伴著你。


    "這句話,她最終做到了。


    景泰三年(1452),朱見深被廢為沂王,搬出宮外。


    這一年,她二十二歲,他五歲。


    朱見深的沂王生活開始了,事實證明,這是他人生中最為黑暗的一個時期,雖然他的父親已經從蒙古載譽歸來,但又立刻被委以囚犯的重任,關進南宮努力工作,由於事務繁忙,無法與他見麵,而由於他已經搬出了宮外,他的母親周貴妃也無法出宮來看他。


    此外,他身邊布滿了朱祁鈺的手下,無時無刻都在監視著他的舉動,如果被人抓住把柄,沒準就要從廢太子更進一步,變成童年早逝的廢太子。


    五歲的朱見深,沒有父母的照料和寵愛,沒有老師的耐心教導,身處不測之地,過著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他隨時都可能被拉出去砍掉腦袋,或者在某一次用餐之後突然食物中毒,暴病不治而亡。


    對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終點,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掙紮,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年。


    [547]在這讓人絕望的環境中,隻有她始終守在他的身邊,照顧他,安慰他,無論遇到什麽困難,也從未動搖過。


    對朱見深而言,這個人已經成為了他的母親,他的朋友,他的依靠,是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在那黑暗的日子裏,這個人支撐著他,和他一起熬過了最困難的時刻。


    五年後(1457),朱見深的父親又一次得到了皇位,他的苦日子終於熬到了頭,風水輪流轉,他又一次搬回了宮中,恢複了太子的身份。


    自然,她仍陪伴在他的身邊。


    這一年,她二十七歲,他十歲。


    在擔任東宮太子的日子裏,日漸成熟的朱見深逐漸對這位大他十七歲的女人產生了微妙的感情,相信就在這段時間之內,他們的關係發生了特殊的變化。


    對於這些情況,他的父親朱祁鎮和母親周貴妃都有所察覺,但他們並沒有阻止,而是為朱見深挑選了三個女子作為皇後的候選人,等待他登基之後挑選冊封。


    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姓萬的宮女絕不可能成為皇後,等到朱見深長大懂事後,自然會離開她的。


    天順八年(144),朱祁鎮病死,朱見深繼位,從此這位萬宮女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妃子。


    這一年,她三十五歲,他十八歲。


    皇後又如何!雖然明代的宮廷政治十分複雜,王公貴族、文臣武將個個粉墨登場,卷起袖子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不過在我看來,要論鬥爭水平,後宮的諸位佳麗們也層次甚高,顧盼一笑,舉手投足之間,足以致人死命,可謂巾幗不讓須眉。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早以前,親愛的花木蘭同誌就曾經教導過我們:誰說女子不如男!太子朱見深成了皇帝,萬宮女也變成了萬妃,大致可以算是功德圓滿,此時的萬妃曆經風波,已經年近不惑之年,但讓眾人驚異的是,這個女人竟然得到了皇帝朱見深的大部分寵愛,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這一情況的出現,對後宮那些正值妙齡的女子們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理解的問題了,她們十分憤怒,也很不服氣:這樣的一個女人憑什麽得到專寵?在那些不服氣的女人中,級別最高的是皇後吳氏.[548]要說這位吳小姐,那可是大大的有來頭,有背景,想當初競選皇後的時候,評委(朱祁鎮)最先定的是一位王小姐,可是這位吳小姐憑著自己家出身官宦,而且交際甚廣,竟然找人搞定了評委,搞了暗箱操作,把王小姐擠了下去。


    最終當上了皇後。


    要知道,皇後的人選是朱祁鎮親自定的,那這位吳小姐到底有什麽神通,能夠改變朱祁鎮的決定呢?這是因為她認識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牛玉。


    關於這個人我們不用介紹太多,隻用說兩點就夠了:1、他是朱祁鎮的親信太監。


    2、朱祁鎮臨死前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朱見深,另一個就是他。


    有這樣的一個人關照,吳小姐當上皇後自然不在話下,實在不用搞什麽潛規則。


    有這樣的後台和關係網,年輕貌美的吳小姐自然不把三十五歲的萬阿姨放在眼裏,她絕對無法忍受自己被朱見深冷落,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去整治萬阿姨。


    可是不幸的是,事實證明,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可能畢竟是太年輕了,吳小姐絲毫不考慮後果,竟然直接找到萬阿姨,把她拉回來打了一頓板子。


    這個方法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單粗暴。


    當然了,她打這頓板子還是有理論基礎的,她到底是皇後,所以對此美其名曰:整頓後宮紀律。


    這一頓板子打得萬阿姨差點丟了命,也幫很多後宮的妃子出了一口氣,此時的吳小姐可謂是威風凜凜,風頭甚猛。


    據說最猛的風是十二級的暴風,這位吳小姐的舉動也真可謂是暴風驟雨,但事實證明在曆史中,最猛烈的風不是暴風,而是枕頭風。


    萬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見深告了狀,在這場爭鬥中,吳皇後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萬妃靠的是寵信,那麽結果如何呢?自然是萬妃贏了。


    (還是皇帝說了算)朱見深聽說萬妃被打之後,十分生氣,當即作出了處理。


    他廢掉了吳小姐的皇後名分,而此時她剛當皇後一個月。


    除此之外,吳小姐的父親也被免官充軍,而吳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牽連在內,這位原來的司禮監竟然被發配去孝陵種菜,做了菜農。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亂的孫鏜也被免了職,原因竟然是據說他和牛玉有親戚關係。


    [549]皇後隻幹了一個月就被廢掉,這可謂是前所未聞,而且此事竟然牽涉進去那麽多無關的人,影響實在太壞,內閣成員李賢、彭時向朱見深進言,希望皇帝能夠三思,收回成命。


    朱見深隻是笑了笑,沒有回答,也沒有解釋,隻是一如既往地寵愛萬妃。


    一年後(成化二年14),萬妃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正月,她為朱見深生下了一個兒子,朱見深聞訊大喜過望,立刻封她為貴妃,還為此去宗社祭天,感謝祖宗保佑。


    如無意外,萬貴妃的這個兒子必定會成為將來帝國的繼承者,可是遺憾的是,這一幕最終並沒有出現。


    第二年,這位皇子就患病夭折了,而這一年萬貴妃已經三十八歲,她幾乎不可能再生育兒女了。


    這一事件嚴重地打擊了朱見深,卻並沒有影響到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喜愛,此時的朱見深年僅二十一歲,正是少年風流的時候,可他卻一反常態,日夜守在這個大齡女人的身邊,似乎永遠也不會厭倦。


    朱見深不急,下麵的大臣們可急了,內閣成員彭時估計是分管婦聯工作的,眼看朱見深如此專寵萬貴妃,而這位中年婦女很明顯已經過了生育年齡,擔憂皇帝無後,於是便發揮了文官集團以天下為己任、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居委會工作精神,給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別的奏折。


    這封奏折堪稱奇文,具體內容就不寫了,大致意思是:皇帝陛下,您的後宮有很多妃子,可是到現在卻還沒有兒子,臣想這應該是陛下過於寵愛某一個人所致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夠將寵愛分給其他的妃子,這是國家大計啊。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位彭時先生竟然幹涉起皇帝的私生活來,公然上書勸皇帝平時多找其他老婆聯絡感情(文言"雨露均沾"),按說一般的皇帝看到這樣的文書早就跳起來罵了:"我睡老婆,還要你管嗎?"可這位朱見深先生的反應更加出人意料,他一點也不生氣,隻是淡淡地說道:"這是我的私事,你讓我自己做主吧。


    "然後他依然故我。


    大臣們的疑惑已經到了極點,他們不明白,這個萬貴妃容貌並不突出,年齡也大了,為什麽皇帝陛下竟然可以忽略那麽多年輕貌美的女子,專寵她一個人呢?[550]朱見深明白大臣們的疑慮,但他並不想解釋什麽,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是不會理解的。


    在那孤獨無助的歲月裏,隻有她守護在我的身邊,陪伴著我,走過無數的風雨,始終如一,不離不棄。


    是的,你們永遠也不會明白。


    在這世上,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從來都不需要。


    意外的收獲對於朱見深而言,萬貴妃是他的妻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這位萬貴妃還有另外一幅隱藏的麵孔。


    要知道,雖然朱見深是一個很專情的人,可他畢竟是皇帝,絕不可能隻寵信萬貴妃一個人,他也會時常找後宮的其他妃子或是宮女,萬貴妃也從未反對過,雙方似乎相安無事,但朱見深似乎一直以來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疑點:為什麽這麽久過去了,他還沒有任何子女呢?朱見深萬萬想不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所有懷上他孩子的妃子或宮女都被人逼迫墮胎了!而幹這件缺德事正是那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萬貴妃。


    但從來就沒有人告訴過朱見深這些事情,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敢。


    如果就這樣搞下去,也許下一任皇帝朱佑樘先生就得另找地方投胎了。


    但也就在此時,萬貴妃真正的敵人出現了,正是這個人徹底打破了萬貴妃的如意算盤。


    說來滑稽,萬貴妃的這位敵手並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成化初年(145)廣西大藤峽都察院都禦史、遠征軍指揮官韓雍正站在峽穀的入口,仰望著上方的懸崖絕壁,為了平定兩廣土官叛亂,他帶兵千裏行軍趕到這裏,卻發現山勢險惡,方向難尋,常年的帶兵經驗告訴他,這裏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正當他為找不到一條安全的出山之路發愁的時候,手下興奮地向他報告,他們在前方找到了十幾個當地的儒生和裏長,熟悉附近地形,願意為大軍帶路。


    韓雍說:帶我去看看。


    他緩步走到那些當地人的麵前,並沒有迎上前去和他們熱情握手,感謝他們即將為祖國做出的貢獻,卻出人意料地大笑起來:"就憑你們這幾個人,也敢來行刺!都給我抓起來!"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