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764楊一清其實是個很好說話的人,平時也不怎麽和張璁計較,但張璁是個說他胖就開始喘的人,越來越覺得楊一清礙事(楊一清是首輔),為了能夠為所欲為,他決定鋌而走險,彈劾自己的領導。
於是在嘉靖八年(1529),張璁突然發動了進攻,張先生果然不同凡響,一出手就是大陣仗,派出手下的所有主力言官上奏彈劾楊一清,而在奏章裏,張璁還額外送給楊一清一個十分響亮的外號——奸人。
張璁之所以敢這麽幹,是經過周密計算的,皇帝和自己關係好,朝中又有自己的一幫死黨,楊一清雖是老幹部,初來乍到,根基不牢,要除掉他應該不成問題。
這個打算本來應該是沒錯的,如無意外,皇帝一定會偏向他的忠實支持者張璁先生,但人生似乎總是充滿了驚喜。
很快,楊一清就得知自己被人告了,卻毫不吃驚,這套把戲他見得多了,閉著眼睛也知道是誰幹的,但奇怪的是,他並沒有大舉反擊,隻是上了封奏折為自己辯護,順便罵了幾句張璁,然後鄭重提出辭職。
張璁很意外,因為在他看來,楊一清的這一舉動無異於自掘墳墓。
原因很簡單,楊一清是他向皇上私下推薦,才得以順利入閣的,而且據他所知,此人與嘉靖皇帝的關係一般,遠遠不如自己,提出主動辭職也威脅不了任何人。
莫非楊一清已經看破紅塵,大徹大悟?事情就這麽完了?存在著如此天真的想法,充分說明張璁同誌還沒有開竅,要知道,楊一清先生成化八年(1472)中進士,一直在朝廷混,迄今為止已經幹了57年,他的工齡和張璁的年齡差不多。
如果翻開楊先生那份厚重的檔案,數一數他曾經幹掉過的敵人名單(如劉瑾、楊廷和等),然後再掂下自己的斤兩,相信張璁會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斷。
不久之後,結果出來了,皇帝陛下非但沒有同意楊一清的辭呈,反而嚴厲斥責了張璁等人,要他們搞好自我批評。
這下子張璁納悶了,楊一清和嘉靖確實沒有什麽淵源,為何會如此維護他呢?這實在不能怪張璁,因為他不知道的事情確實太多。
十多年前,當朱厚熜還是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在湖北安陸當土財主的時候,他的父親興獻王曾反複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若朝中有三個人在,必定國家興旺、萬民無憂!”朱厚熜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也記住了這三個人的名字:李東陽、劉大夏、楊一清。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於是在嘉靖八年(1529),張璁突然發動了進攻,張先生果然不同凡響,一出手就是大陣仗,派出手下的所有主力言官上奏彈劾楊一清,而在奏章裏,張璁還額外送給楊一清一個十分響亮的外號——奸人。
張璁之所以敢這麽幹,是經過周密計算的,皇帝和自己關係好,朝中又有自己的一幫死黨,楊一清雖是老幹部,初來乍到,根基不牢,要除掉他應該不成問題。
這個打算本來應該是沒錯的,如無意外,皇帝一定會偏向他的忠實支持者張璁先生,但人生似乎總是充滿了驚喜。
很快,楊一清就得知自己被人告了,卻毫不吃驚,這套把戲他見得多了,閉著眼睛也知道是誰幹的,但奇怪的是,他並沒有大舉反擊,隻是上了封奏折為自己辯護,順便罵了幾句張璁,然後鄭重提出辭職。
張璁很意外,因為在他看來,楊一清的這一舉動無異於自掘墳墓。
原因很簡單,楊一清是他向皇上私下推薦,才得以順利入閣的,而且據他所知,此人與嘉靖皇帝的關係一般,遠遠不如自己,提出主動辭職也威脅不了任何人。
莫非楊一清已經看破紅塵,大徹大悟?事情就這麽完了?存在著如此天真的想法,充分說明張璁同誌還沒有開竅,要知道,楊一清先生成化八年(1472)中進士,一直在朝廷混,迄今為止已經幹了57年,他的工齡和張璁的年齡差不多。
如果翻開楊先生那份厚重的檔案,數一數他曾經幹掉過的敵人名單(如劉瑾、楊廷和等),然後再掂下自己的斤兩,相信張璁會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斷。
不久之後,結果出來了,皇帝陛下非但沒有同意楊一清的辭呈,反而嚴厲斥責了張璁等人,要他們搞好自我批評。
這下子張璁納悶了,楊一清和嘉靖確實沒有什麽淵源,為何會如此維護他呢?這實在不能怪張璁,因為他不知道的事情確實太多。
十多年前,當朱厚熜還是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在湖北安陸當土財主的時候,他的父親興獻王曾反複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若朝中有三個人在,必定國家興旺、萬民無憂!”朱厚熜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也記住了這三個人的名字:李東陽、劉大夏、楊一清。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