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783慘了,這下麻煩了。


    玩笑開大了,可是話說出了口,也沒法收回來,隻能硬著頭皮走人。


    夏言開始滿懷憂傷地捆被子,準備離開北京,但就在他即將上路時,突然有人跑來告訴他:先等一等,你可能不用走了。


    夏言確實不用走了,因為出事了,而且還是大事。


    這件事情出在郭勳身上,夏言因為錯別字被趕出了京城,郭勳很是高興了一陣,但這位兄弟實在是不爭氣,很快就惹出了一個大亂子。


    這事具體說來是個工作作風問題,嘉靖皇帝不久前曾交給郭勳和王廷相(時任左都禦史)一個差事,並專門下達了諭令。


    可是蹊蹺的是,王廷相接到諭令後,四十餘天都沒有動靜,不知到底搞什麽把戲。


    這裏順便說一下,王廷相先生是大文豪,“前七子”之一,還是著名的哲學家。


    之所以不幹活,沒準是在思考哲學問題。


    可是郭勳就有點離譜了,王廷相雖然懶,也隻能算是怠工,他卻膽大包天,明知道有諭令,就是不去領!權當是不知道。


    郭勳雖說是皇親國戚,但也是拿工資的國家公務員,既然拿錢就得給皇帝幹活,而郭先生明顯沒有這個覺悟。


    於是皇帝發怒了,自己交待下去的事情,一個多月竟然沒有回音,立刻下旨嚴查,王廷相也真算機靈,一看情況不妙,馬上補交了工作報告。


    相對而言,郭勳的認罪態度就不怎麽好了,活還是不幹,隻寫了一封奏折為自己辯護,本來這事不大,念在他世代高幹的份上,最多也就罵幾句了事,可他的那份奏折卻惹出了大禍。


    必須說明的是,郭勳的那封奏折並沒有錯別字,這是值得表揚的,不過他的問題比錯別字要嚴重得多。


    這位仁兄真不愧是個粗人,他不但在奏折中狡辯,還寫下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何必更勞賜敕”。


    結合上下文,此言通俗解釋大致如下:這種事情你(指皇帝)何必要專下命令,多餘!姓郭的,你有種,不廢了你就不姓朱!皇帝終於發怒了,他痛罵了郭勳一頓,並召回了夏言,屋漏偏逢連夜雨,郭勳先生平日裏貪汙受賄,欺壓大臣百姓,做盡壞事,人緣極差,朝廷中的言官眼看他倒黴,紛紛上書大罵一番,痛打落水狗。


    關鍵時刻,郭勳終於醒悟,立刻虛晃一槍,表示自己壓力過大患病休養,希望皇帝恩準。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