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792應該說嚴嵩的運氣是不錯的,他出生時,家裏雖不很富,卻也算個中產階級。


    他的父親曾多次參加科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到最後實在戰鬥不動了,就改行當了教書先生。


    老子的未竟事業自然是要兒子完成的,剛出生不久的嚴嵩就此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


    嚴嵩的幼年教育是可以寫成啟蒙類教科書的,據說他三歲就學會了寫字,到六歲就能背誦四書五經,但這些還隻是小事,兩年之後發生的那件事情才真正引起了轟動。


    在這一年,八歲的嚴嵩因為成績好,作為優秀童生考入了縣學。


    看上去似乎沒什麽大不了的,那麽我們來列舉另外兩位仁兄進行類比,你就能知道其中奧妙:海瑞,身份:童生,時年二十八歲。


    範進,身份:童生,時年五十餘歲。


    其實這二位兄弟還算是年輕有為的,六七十歲考不上縣學的童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嚴嵩實在是神童中的神童。


    就這樣,嚴嵩一直神童了八年,到了弘治八年(1495),十六歲的嚴嵩準備參加鄉試,包袱都打好了,剛要出發,爹死了。


    這實在是讓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這種時候,都會有固定劇本:跳出來一大幫親戚朋友,說些什麽不要悲傷、要正常發揮水平、告慰先人之類的話,然後主人公擦幹眼淚,抬頭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狀,毅然踏上前進的道路。


    嚴嵩的情況大致差不多,隻是有一點不同——他沒有去考試。


    不是他過於悲痛不想考,而是不能考——根據明代規定,死了爹的,要在家守製三年。


    國家政策是沒法違反的,嚴嵩隻好在家待業了三年,三年後,他帶著父親的遺願和滿腔的抱負前往南昌,一舉中第,金榜題名。


    嚴嵩的鄉試成績很好,所以對於第二年的會試,他本人十分自信,可事實證明,地方經驗放到中央,往往都是不靈的。


    考試成績出來後,名落孫山的嚴嵩歎著氣走了回頭路。


    不要緊,下次一定能夠考上!過了三年,他進京參加第二次考試,幾天後,他拿著京城同鄉送的慰問品回了家。


    神童也好,天才也好,考不上就考不上,說啥也沒有用。


    失望的嚴嵩沒有放棄,他確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於是去考了第三次,這次他不再有任何幻想,考上就好,隻要考上就好。


    但上天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善意的玩笑。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