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2691272[129]對李舜臣而言,這不過光榮的開始,而露梁海,將是傳奇的結束。


    當日軍艦隊出現在視野之中時,他毫不猶豫下達了攻擊令。


    此時,島津義弘的心中正充滿期待,他已經看見了前方的貓島,如此靠近,如此清晰,隻要跨過此,勝利仍將屬於自己。


    然後,他就聽見了炮聲,從他的側麵。


    在戰場上,軍隊的側翼是極其脆弱的。


    一旦被敵方襲擊,很容易被攔腰截斷,失去戰鬥能力,其作用類似於打群架時被人腦後拍磚,是非常要命的一招。


    很明顯,龜船比磚頭厲害得多。


    在李舜臣的統一指揮下,這些鐵甲烏龜直插日軍艦群,幾乎不講任何戰術,肆無忌憚亂打亂撞。


    在這突然的打擊下,日軍指揮係統被徹底攪亂,混作一團,落海喪生者不計其數。


    然而,就在這最為混亂的時刻,島津義弘卻並沒有慌亂。


    作為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保持了清醒的意識,在攻擊發起的那一刻,他已然確定,敵人來自側翼。


    而他的前方,仍然是一片坦途,很明顯,明軍並未在此設防。


    那就繼續前進吧,隻要到達順天,一切都將結束。


    按照之前的計劃,當鄧子龍的第一聲炮聲響起時,陳璘啟航出擊。


    出於隱蔽的需要,陳璘的軍隊駐紮在竹島,這裏離露梁海較遠,需要行駛一段,才能到達會戰點。


    而在此之前,島津義弘將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空虛的貓島海域,成功登陸順天。


    然而陳璘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那看似無人防守的貓島,是島津義弘絕對無法逾越的。


    拚死前行的日軍艦隊終於進入了貓島海域,然而就在此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片寧靜之中,位列前列的三艘戰艦突然發出巨響!船隻受創起火,兩艘被重傷,一艘沉沒。


    沒有敵船,沒有炮火,似乎也不是自爆,看著空無一人的水域,島津義弘第一次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懷疑——有鬼不成?![1270]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在那片看似平靜的海麵下,一種可怕的武器正式登上曆史舞台,它的名字,叫做水雷。


    明代水雷,是以木箱為外殼,中間放置火藥,根據海水浮力,填充重量不等的重物,以固定其位置,並保持漂浮於海麵之下,以便隱蔽及定位。


    當然了,關於這東西,我也就了解這麽多。


    相關細節,如引爆及防水問題本人一概不知,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這玩意確實能響,能用。


    陳璘的自信,正是來源於此。


    島津義弘卻依然是滿腦漿糊,他的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方,如果繼續前進,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於是他下令,停止前進。


    前行已無可能,絕望的日軍隻得掉頭,向身後那個可怕的敵人發起最後的衝鋒。


    敵人的回歸讓李舜臣十分興奮,他知道,最後的決戰即將開始。


    在亂軍之中,李舜臣親自擂鼓,率旗艦衝向日軍艦群,這一刻,他已盼望了已久。


    此時日軍雖受重創,但主力尚存,李舜臣竟然孤軍衝入敵陣,應該說,他很勇敢。


    但勇敢的另一個解釋,就是愚蠢。


    估計是打藤堂高虎之類的廢物上了癮,李舜臣壓根就沒把日軍放在眼裏,一路衝進了日軍中軍。


    然而島津義弘用實際行動證明,作為日本二杆子的優秀代表,他並不白給。


    很快,身經百戰的島津水軍便理清了頭緒,組織五十餘條戰船,將李舜臣的旗艦圍得嚴嚴實實,不斷用火槍弓箭射擊,雖然龜船十分堅固,也實在扛不住這麽個打法,船身多處起火,形勢不妙。


    眼看李舜臣就要落海喂魚,陳璘趕到了。


    我確信,這兩個人之間的交情是很鐵的,因為發現李舜臣被圍之後,陳璘不等部隊列陣,便義無反顧衝了進去,而此時他的身邊,僅有四條戰艦。


    於是,他也被圍住了。


    此時,已是十九日清晨。


    無論島津義弘、陳璘、或是李舜臣,都沒有料到,戰局竟會如此複雜:明朝聯軍圍住了日軍,日軍卻又圍住了明朝兩軍主帥,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成了一團亂麻。


    而第一個理出頭緒的人,是島津義弘。


    在他的統一調配下,日軍開始集中兵力,圍攻陳璘和李舜臣的旗艦。


    陳璘的處境比李舜臣還要慘,因為他的旗艦不是龜船,也沒有鐵刺鐵鉤,幾名敢玩命的日軍趁人不備,拚死跳了上來,抽刀直奔陳璘而去。


    事發突然,船上的所有人目瞪口呆,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關鍵時刻,陳璘的兒子陳九經出場了。


    [1271]這位仁兄很是生猛,拚死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體擋刀,被砍得鮮血淋漓,巍然不動(血淋漓,猶不動)。


    明軍護衛這才反應過來,一擁而上,把那幾名日軍亂刀砍死。


    驚出一頭冷汗的陳璘沒有絲毫喜悅,他很清楚,日軍包圍圈越來越小,跳上來的人會越來越多,援兵到來之前,如果不玩一招狠的,下個被砍死的,必定是自己。


    沉吟片刻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很快,奇特的景象出現了,逐漸靠攏的日軍驚奇發現,陳璘的旗艦上竟然看不到任何士兵!船上空空蕩蕩,無人活動,十分之安靜。


    這是十分詭異的一幕,但在頭腦簡單的日軍士兵看來,答案十分簡單:陳璘船上的人,已經全部陣亡。


    於是他們毫無顧忌,紛紛跳了上去。


    然而他們終究看到了明軍,在即將著陸的時候。


    其實明軍一直都在,隻不過他們趴在了甲板上。


    為了給日軍一個深刻的印象和教訓,陳璘命令:所有明軍一律伏身,並用盾牌蓋住自己(挨牌而伏),手持長槍,仰視上方,當看見從天而降的人時,立即對準目標——出槍。


    伴隨著淒厲慘叫聲,無數士兵被紮成了人串,這一血腥的場景徹底嚇住了日軍,無人再敢靠近。


    趁此機會,圈外的部分明軍戰艦衝了進來,與陳璘會師,企圖攻破包圍圈,但日軍十分頑固,死戰不退,雙方陷入僵持狀態。


    然而,就在這戰鬥最為激烈的時刻,陳璘的船上突然響起了鳴金聲。


    在日軍思維中,鳴金,就是不準備打了,可如今大家都在海上,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收兵回營這一說,您現在鳴金,算怎麽回事?而明軍戰船在收到這一信號後,卻極為一致停止了攻擊,日軍不明就裏,加上之前吃過大虧,也不敢動,平靜又一次降臨了戰場。


    這正是陳璘所期盼的,因為這一次,他並沒有故弄玄虛,之所以鳴金,隻因為他需要時間,去準備另一樣秘密武器。


    他得到了足夠的時間。


    隨即,日軍看到了另一幕奇景,無數後部帶火的竹筒自明軍艦上呼嘯而出,重重擊打在自己的船上,所到之處爆炸起火,濃煙四起,日軍艦隊陷入一片火海。


    這種武器的名字,叫做火龍出水。


    [1272]雖然許多年後,麵對拿火槍的英軍,手持長矛,目光呆滯的清軍幾乎毫無抵抗之力,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幾百年前的明軍,卻有著先進的思維、創意,以及登峰造極的火器。


    火龍出水,就是明代軍事工業最為優秀的傑作。


    該武器由竹筒或木筒製成,中間填充火藥彈丸,後部裝有火藥引信,射程可達兩百步,專門攻擊對方艦船,是明軍水戰的專用武器。


    點燃後尾部帶火,在水上滑翔,故稱為火龍出水。


    這也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早的艦對艦導彈雛形。


    什麽新玩意都好,反正日軍是經不起折騰了,陳璘和李舜臣趁機突圍,開始組織追擊。


    至此,戰場的主動權已完全操控在陳璘手中,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出乎他的意料。


    在貓島設下水雷,在觀音浦安置伏兵,正如陳璘計劃的那樣,日軍的所有去路被一一切斷,與順天敵人會師的夢想也徹底破滅,然而他依然疏漏了一點:失敗後的敵人,將隻有一個選擇——撤退。


    而撤退的唯一通道,是露梁海。


    此時防守露梁海的,是鄧子龍,他的手下,隻有三千人。


    島津義弘已無任何幻想,他明白自己落入了圈套,此刻唯一的奢望,就是逃離此處。


    在這最後的時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窮寇莫追這個成語。


    遭受重創的日軍艦隊再次聚攏,不顧一切向堵截他們去路的鄧子龍水師發動了近乎瘋狂的進攻。


    明軍畢竟人少,在日軍的拚死攻擊下,防線漸漸不支,行將崩潰。


    關鍵時刻,鄧子龍出現了。


    他雖然年過七十,卻依然挺身而出,率領自己的旗艦,不顧一切衝入日軍船陣,因為這是唯一能夠阻攔日軍、爭取時間的方法。


    鄧子龍的戰艦成功吸引了日軍的注意,在數十艘日艦的圍攻下,鄧子龍的船隻很快起火燃燒,部下隨即請示,希望鄧子龍放棄此船,轉乘小艇,暫避他處。


    然而鄧子龍回答:"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然後,他整裝正容,在那艘燃燒的戰艦上,堅持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堅守自己的崗位,無論何時、何。


    在他看來,這是他應盡的職責。


    從軍四十餘年,一貫如此。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