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3131323||[1313]湯顯祖,字義仍,江西臨川人,上書這一年,他四十二歲,官居六品。


    雖說四十多歲才混到六品,實在不算起眼。


    但此人絕非等閑之輩,早在三十年前,湯先生已天下聞名。


    十三歲的時候,湯顯祖就加入了泰州學派(也沒個年齡限製),成為了王學的門人,跟著那幫34;異端"四處鬧騰,開始出名。


    二十一歲,他考中舉人。


    七年後,到京城參加會試,運氣不好,遇見了張居正。


    之所以說運氣不好,並非張居正討厭他,恰恰相反,張首輔很賞識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去和他交朋友。


    這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問題在於,湯先生異端中毒太深,瞧不起張居正,擺了譜,表示拒不交友。


    他既然敢跟張首輔擺譜,張首輔自然要擺他一道,考試落榜也是免不了的。


    三年後,他再次上京趕考,張首輔鍥而不舍,還是要兒子和他交朋友,算是不計前嫌。


    但湯先生依然不給麵子,再次擺譜。


    首輔大人自然再擺他一道,又一次落榜。


    但湯先生不但有骨氣,還有毅力,三年後再次趕考,這一次張首輔沒有再阻攔他(死了),終於成功上榜。


    由於之前兩次跟張居正硬扛,湯先生此時的名聲已經是如日中天。


    當朝的大人物張四維、申時行等人都想拉他,可湯先生死活不搭理人家。


    不搭理就有不搭理的去處,名聲大噪的湯顯祖被派到了南京,幾番折騰,才到禮部混了個主事。


    南京本來就沒事幹,南京的禮部更是閑得出奇,這反倒便宜了湯先生。


    閑暇之餘開始寫戲,並且頗有建樹,日子過得還算不錯,直到萬曆十九年的這封上疏。


    很明顯,湯先生的政治高度比不上藝術高度,奏疏剛送上去,申時行還沒說什麽,萬曆就動手了。


    對於這種殺雞儆猴的把戲,皇帝大人一向比較警覺(他也常用這招),立馬做出了反應,把湯顯祖發配到邊遠區(廣東徐聞)去當典史。


    這是一次極其致命的打擊,從此湯先生再也沒能翻過身來。


    萬曆這輩子罷過很多人的官,但這一次,是最為成功的。


    因為他隻罷掉了一個六品主事,卻換回一個明代最偉大的戲曲家,賺大發了。


    [1314]二十八歲落榜後,湯顯祖開始寫戲。


    三十歲的時候,寫出了《紫簫記》;三十八歲,寫出了《紫釵記》。


    四十二歲被趕到廣東,七年後京察,又被狠狠折騰了一回,索性回了老家。


    來回倒騰幾十年,一無所獲。


    在極度苦悶之中,四十九歲的湯顯祖回顧了自己戲劇化的一生,用悲涼而美豔的辭藻寫下了他所有的夢想和追求,是為《還魂記》,後人又稱《牡丹亭》。


    牡丹亭,全劇共十五出,描述了一個死而複生的愛情故事,(情節比較複雜,有興趣自己去翻翻)。


    此劇音律流暢,詞曲優美,轟動一時,時人傳誦:牡丹一出,西廂(《西廂記》)失色。


    此後傳唱天下百餘年,堪與之媲美者,唯有孔尚任之《桃花扇》。


    為官不濟,為文不朽,是以無憾。


    史讚:二百年來,一人而已。


    總的說來,湯顯祖的運氣是不錯的,因為更麻煩的事,他還沒趕上。


    湯先生上書兩月之後,福建僉事李琯就開炮了,目標還是申時行。


    不過這次更狠,用詞狠毒不說,還上升到政治高度,一條條列下來,彈劾申時行十大罪,轉瞬之間,申先生就成了天字第一號大惡人。


    萬曆也不客氣,再度發威,撤了李琯的職。


    命令一下,申時行卻並不高興,反而唉聲歎氣,憂心忡忡。


    因為到目前為止,雖然你一刀我一棍打個不停,但都是摸黑放槍,誰也不挑明。


    萬曆的合同也還有效,拖到年尾,皇帝賴賬就是理虧,到時再爭,也是十拿九穩。


    可萬一下麵這幫憤中憤老忍不住,玩命精神爆發,和皇帝公開死磕,事情就難辦了。


    俗語雲:怕什麽,就來什麽。


    工部主事張有德終於忍不住了,他憤然上書,要求皇帝早日冊立太子。


    等的就是你。


    萬曆隨即做出反應,先罰了張有德的工資,鑒於張有德撕毀合同,冊立太子的事情推後一年辦理。


    這算是正中下懷,本來就不大想立,眼看合同到期,正為難呢,來這麽個冤大頭,不用白不用。


    冊立的事情也就能堂而皇之往後拖了。


    事實上,這是他的幻想。


    因為在大臣們看來,這合同本來就不合理,忍氣吞聲大半年,那是給皇帝麵子,早就一肚子苦水怨氣沒處瀉,你敢蹦出來,那好,咱們就來真格的![1315]當然,萬曆也算是老運動員了。


    對此他早有準備,無非是來一群大臣瞎咋呼,先不理,鬧得厲害再出來說幾句話,把事情熬過去,完事。


    形勢的發展和他的預料大致相同,張有德走人後,他的領導,工部尚書曾同亨就上書了,要求皇帝早日冊立太子。


    萬曆對此嗤之以鼻,他很清楚,這不過是個打頭的,大部隊在後。


    下麵的程序他都能背出來,吵吵嚷嚷,草草收場,實在毫無新鮮可言。


    然而當下一封奏疏送上來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錯了。


    這封奏疏的署名人並不多,隻有三個,分別是申時行、許國、王家屏。


    但對萬曆而言,這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因為之前無論群臣多麽反對,內閣都是支持他的。


    即使以辭職回家相威脅,也從未公開與他為敵,是他的最後一道屏障,現在竟然公開站出來和他對著幹,此例一開,後果不堪設想。


    特別是申時行,雖說身在內閣,時不時也說兩句,但那都是做給人看的。


    平日裏忙著和稀泥,幫著調節矛盾,是名副其實的臥底兼間諜。


    可這次,申時行連個消息都沒透,就打了個措手不及,實在太不夠意思,於是萬曆私下派出了太監,斥責申時行。


    一問,把申時行也問糊塗了,因為這事他壓根就不知道!事情是這樣的,這封奏疏是許國寫的,寫好後讓王家屏署名,王兄自然不客氣,提筆就簽了名,而申時行的底細他倆都清楚,這個老滑頭死也不會簽,於是許大人膽一壯,代申首輔簽了名,拖下了水。


    事已至此,申大人隻能一臉無辜的表白:"名字是別人代簽的,我事先真不知道。


    "事情解釋了,太監也回去了,可申先生卻開始琢磨了:萬一太監傳達不對怎麽辦?萬一皇帝不信怎麽辦?萬一皇帝再激動一次,把事情搞砸怎麽辦?想來想去,他終於決定,寫一封密信。


    這封密信的內容大致是說,我確實不知道上奏的事情,這事情皇上你不要急,自己拿主意就行。


    客觀講,申時行之所以說這句話,倒不一定是耍兩麵派,因為他很清楚皇帝的性格:像萬曆這號人,屬於死要麵子活受罪,打死也不認錯的。


    看上去非常隨和,實際上極其固執,和他硬幹,是沒有什麽好處的。


    [131]所以申時行的打算,是先穩住皇帝,再慢慢來事實確如所料,萬曆收到奏疏後,十分高興,當即回複:"你的心意我已知道,冊立的事情我已有旨意,你安心在家調養就是了。


    "申時行總算鬆了口氣,事情終於糊弄過去了。


    但他做夢也想不到,他長達十年的和稀泥生涯,將就此結束——因為那封密信。


    申時行的這封密信,屬於機密公文,按常理,除了皇帝,別人是看不見的。


    可是在幾天後的一次例行公文處理中,萬曆將批好的文件轉交內閣,結果不留神,把這封密信也放了進去。


    這就好比拍好了照片存電腦,又把電腦拿出去給人修,是個要命的事。


    文件轉到內閣,這裏是申時行的盤,按說事情還能挽回。


    可問題在於申大人為避風頭,當時還在請病假,負責工作的許國也沒留意,順手就轉給了禮部。


    最後,它落在了禮部給事中羅大紘的手裏。


    羅大紘,江西吉水人。


    關於這個人,隻用一句就能概括:一個稱職的言官。


    看到申時行的密信後,羅大紘非常憤怒,因為除了耍兩麵派外,申時行在文中還寫了這樣一句話:惟親斷親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這句話說白了,就是你自己說了算,不要理會那些小臣。


    我們是小臣,你是大臣?!此時申時行已經發現了密信外泄,他十分緊張,立刻找到了羅大紘的領導,禮部科給事中胡汝寧,讓他去找羅大紘談判。


    可惜羅大紘先生不吃這一套,寫了封奏疏,把這事給捅了出去,痛罵申時行兩麵派。


    好戲就此開場,言官們義憤填膺。


    吏部給事中鍾羽正、候先春隨即上書,痛斥申時行,中書黃正賓等人也跟著湊熱鬧,罵申時行老滑頭。


    眼看申首輔吃虧,萬曆當即出手,把羅大紘趕回家當了老百姓,還罰了上書言官的工資。


    但事情鬧到這個份上,已經無法收拾了。


    經曆過無數大風大浪的申時行,終究在陰溝裏翻了船。


    自萬曆十年以來,他忍辱負重,上下協調,獨撐大局,打落門牙往肚裏吞,至今已整整十年。


    現在,他再也支撐不下去了。


    萬曆十九年(1591)九月,申時行正式提出辭職,最終得到批準,回鄉隱退。


    大亂就此開始。


    [1317]申時行在的時候,大家都說朝廷很亂,等申時行走了,大家才知道,什麽叫亂。


    首輔走了,王錫爵不在,按順序,應該是許國當首輔。


    可這位兄弟相當機靈,一看形勢不對,寫了封辭職信就跑了。


    隻剩王家屏了。


    萬曆不喜歡王家屏,王家屏也知道皇帝不喜歡他,所以幾乎在申時行走人的同時,他就提出辭職。


    然而萬曆沒有批,還把王家屏提為首輔。


    原因很簡單,這麽個爛攤子,現在內閣就這麽個人,好歹就是他了。


    內閣總算有個人了,但一個還不夠,得再找幾個。


    搭個班子,才好唱戲。


    說起來還是申時行夠意思,早就料到有這一天,所以在臨走時,他向萬曆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時任吏部左侍郎趙誌皋,另一個是原任禮部右侍郎張位。


    這個人事安排十分有趣,因為這兩個人興趣不同,性格不同,出身不同,總而言之,就沒一點共同語言,但事後證明,就是這麽個安排,居然撐了七八年,申先生的領導水平可見一斑。


    班子定下來了,萬曆的安寧日子也到了頭。


    因為歸根結底,大臣們鬧騰,還是因為冊立太子的事情,申先生不過是幫皇帝擋了子彈,現在申先生走了,皇帝陛下隻能赤膊上陣。


    萬曆二十年(1592)正月,真正的總攻開始了。


    禮部給事中李獻可首先發難,上書要求皇帝早日批準長子出閣讀書,而且這位兄台十分機靈,半字不提冊立的事,全篇卻都在催這事,半點把柄都不留,搞得皇帝陛下十分狼狽,一氣之下,借口都不找了:"冊立已有旨意,這廝偏又來煩擾……好生可惡,降級調外任用!"其實說起來,李獻可不是什麽大人物,這個處罰也不算太重。


    可萬曆萬沒想到,就這麽個小人物,這麽點小事兒,他竟然沒能辦得了。


    因為他的聖旨剛下發,就被王家屏給退了回來。


    作為朝廷首輔,如果認為皇帝的旨意有問題,可以退回去,拒不執行,這種權力,叫做封還。


    封還就封還吧,不辦就不辦吧,更可氣的是,王首輔還振振有詞:這事我沒錯,是皇帝陛下錯了!因為李獻可沒說冊立的事,他隻是說應該出閣讀書,你應該采納他的意見,即使不能采納,也不應該罰他,所以這事我不會辦。


    [1318]真是要造反了,剛剛提了首輔,這白眼狼就下狠手。


    萬曆恨不得拿頭撞牆,氣急敗壞之下,他放了王家屏的假,讓他回家休養去了。


    萬曆的34;幸福"生活從此拉開序幕。


    幾天後,禮部給事中鍾羽正上疏,支持李獻可,經典語言如下:"李獻可的奏疏,我是讚成的,請你把我一同降職吧(請與同謫)。


    "萬曆滿足了他的要求。


    又幾天後,禮部給事中舒弘緒上疏,發言如下:"言官是可以處罰的,出閣讀書是不能不辦的。


    "發配南京。


    再幾天後,戶部給事中孟養浩上疏,支持李獻可、鍾羽正等人。


    相對而言,他的奏疏更有水平,雖然官很小(七品),誌氣卻大,總結了皇帝大人的種種錯誤,總計五條,還說了一句相當經典的話:"皇帝陛下,您坐視皇長子失學,有辱宗社祖先!"萬曆氣瘋了,當即下令,把善於總結的孟養浩同誌革職處理,並拉到午門,打了一百杖。


    暴風雨就是這樣誕生的。


    別人也就罷了,可惜孟先生偏偏是言官,幹的是本職工作,平白被打實在有點冤。


    於是大家都憤怒了。


    請注意,這個大家是有數的,具體人員及最終處理結果如下所列:內閣大學士趙誌皋上疏,被訓斥。


    吏科右給事中陳尚象上疏,被革職為民。


    禦史鄒德泳,戶科都給事中丁懋遜、兵科都給事中張棟、刑科都給事中吳之佳、工科都給事中楊其休,禮科左給事中葉初春,聯名上疏抗議。


    萬曆大怒,將此六人降職發配。


    萬曆終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加上最初上疏的李獻可,那麽在短短的幾天之內,他就免掉了十二位當朝官員。


    這一偉大記錄,就連後來的急性子崇禎皇帝也沒打破。


    事辦到這份上,皇帝瘋了,大臣也瘋了。


    官服烏紗就跟白送的一樣,鋪天蓋到處亂扔,大不了就當老子這幾十年書白讀了。


    拚個你死我活隻為一句話:可以丟官,不能丟人!在這一光輝思想的指導下,禮部員外郎董嗣成、禦史賈名儒、禦史陳禹謨再次上疏,支持李獻可。


    萬曆即刻反擊,董嗣成免職,賈名儒發配,陳禹謨罰工資。


    事情鬧到這裏,到底卷進來多少人,我也有點亂。


    但若以為就此打住,那實在是低估了明代官員的戰鬥力。


    [1319]幾天後,禮部尚書李長春也上疏了。


    對這位高級官員,萬曆也沒客氣,狠狠罵了他一頓,誰知沒多久,吏部尚書蔡國珍、侍郎楊時喬又上疏抗議,然而這一次,萬曆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實在罵不動了。


    皇帝被搞得奄奄一息,王家屏也坐不住了,他終於出麵調停,向皇帝認了錯,並希望能夠赦免群臣。


    想法本是好的,方法卻是錯的。


    好不容易消停下去的萬曆,一看見這個老冤家,頓時恢複了戰鬥力,下書大罵:"自你上任,大臣狂妄犯上,你是內閣大學士,不但不居中緩和矛盾,反而封還我的批示,故意激怒我!見我發怒,你又說你有病在身,回家休養!國家事務如此眾多,你在家躺著(高臥),心安嗎!?既然你說有病,就別來了,回家養病去吧!"王家屏終於理解了申時行的痛苦,萬曆二十年(1592)三月,他連上八封奏疏,終於回了家。


    這是一場實力不對等的較量,大臣的一句話,可能毫無作用,萬曆的一道聖旨,卻足以改變任何人的命運。


    然而萬曆失敗了,麵對那群前仆後繼的人,他雖然竭盡全力,卻依然失敗了,因為權力並不能決定一切——當它麵對氣節與尊嚴的時候。


    王家屏走了,言官們暫時休息了。


    接班的趙誌皋比較軟,不說話,萬曆正打算消停幾天,張位又冒出來了。


    這位次輔再接再厲,接著鬧,今天鬧出閣講學,明天就鬧冊立太子。


    每天變著法折騰皇帝,萬曆同誌終於頂不住了。


    如此下去,不被逼死,也被憋死了。


    必須想出對策。


    考慮再三,他決定去找一個人,在他看來,隻有這個人才能挽救一切。


    萬曆二十一年(1593),王錫爵奉命來到京城,擔任首輔。


    王錫爵,字元馭,蘇州太倉人。


    嘉靖四十一年,他二十八歲,赴京趕考,遇見申時行,然後考了第一。


    幾天後參加殿試,又遇見了申時行,這次他考了第二。


    據說他之所以在殿試輸給申時行,不外乎兩點,一是長得不夠帥,二是說話不夠滑。


    帥不帥不好說,滑不滑是有定論的。


    [1320]自打進入朝廷,王錫爵就是塊硬骨頭。


    萬曆五年張居正奪情,大家上書鬧,他跑到人家家裏鬧,逼得張居正大人差點拔刀自盡。


    吳中行被打得奄奄一息,大家在場下吵,他跑到場上哭。


    萬曆六年,張居正不守孝回京辦公。


    大家都慶賀,他偏請假,說我家還有父母,實在沒有時間工作,要回家盡孝,張居正恨得直磨牙。


    萬曆九年,張居正病重,大家都去祈福,他不屑一顧。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反攻倒算開始,抄家鬧事翻案,人人都去踩一腳,這個時候,他說:"張居正當政時,做的事情有錯嗎?!他雖為人不正,卻對國家有功,你們怎能這樣做呢?!"萬曆十三年,他的學生李植想搞倒申時行,扶他上台,他痛斥對方,請求辭職。


    三年後,他的兒子鄉試考第一,有人懷疑作弊,他告訴兒子,不要參加會試,回家待業,十三年後他下了台,兒子才去考試,會試第二,殿試第二。


    他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人。


    所以在萬曆看來,能收拾局麵的,也隻有王錫爵了。


    王大人果然不負眾望,到京城一轉悠,就把情況摸清促了。


    隨即開始工作,給皇帝上了一封密信。


    大意是說,目前情況十分緊急,請您務必在萬曆二十一年冊立太子,絕不能再拖延了,否則我就是再有能耐,也壓製不了!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萬曆沒敢再隨便找人修電腦,專程派了個太監,送來了自己的回信。


    可王錫爵剛打開信,就傻眼了。


    信上的內容是這樣的:"看了你的奏疏,為你的忠誠感動!我去年確實說過,今年要舉行冊立大典,但是(注意此處),我昨天晚上讀了祖訓(相當於皇帝的家規),突然發現裏麵有一句訓示:立嫡不立長,我琢磨了一下,皇後現在年紀還不大,萬一將來生了兒子,怎麽辦呢?是封太子,還是封王?""如果封王,那就違背了祖訓,如果封太子,那就有兩個太子了,我想來想去,想了個辦法,要不把我的三個兒子一起封王,等過了幾年,皇後沒生兒子,到時候再冊立長子也不遲。


    這事我琢磨好了,既不違背祖製,也能把事辦了,很好,你就這麽辦吧。


    "階級鬥爭又有新動向了,很明顯,萬曆同誌是很動了一番腦筋,覺得自己不夠分量,把老祖宗都搬出來了,還玩了個複雜的邏輯遊戲,有相當的技術含量,現解析如下。


    [1321]按老規矩,要立嫡子(皇後的兒子),可是皇後又沒生兒子,但皇後今天沒有兒子,不代表將來沒有。


    如果我立了長子,嫡子生出來,不就違反政策了嗎?但是皇後什麽時候生兒子,我也不知道,與其就這麽拖著,還不如把現在的三個兒子一起封了了事,到時再不生兒子,就立太子。


    先封再立,總算對上對下都有了交代。


    王錫爵初一琢磨,就覺得這事有點懸,但聽起來似乎又隻能這麽辦,思前想後,他也和了稀泥,拿出了兩套方案。


    方案一、讓皇長子拜皇後為母親,這樣既是嫡子又是長子,問題就解決了。


    方案二、按照皇帝的意思,三個兒子一起封王,到時再說。


    附注:第二套方案,隻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能使用。


    上當了,徹底上當了。


    清醒了一輩子的王大人,似乎終於糊塗了,他好像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跳入了一個陷阱。


    事實上,萬曆的真正目標,不是皇長子,而是皇三子。


    他喜歡鄭貴妃,喜歡朱常洵,壓根就沒想過要立太子,搞三王並封,把皇長子、三子封了王,位就平等了,然後就是拖,拖到大家都不鬧了,事情也就辦成了。


    至於所謂萬不得已,采用第二方案,那也是句廢話,萬曆同誌這輩子,那是經常萬不得已。


    總之,王錫爵算是上了賊船了。


    萬曆立即選擇了第二種方案,並命令王錫爵準備執行。


    經過長時間的密謀和策劃,萬曆二十一年(1593)正月二十六日,萬曆突然下發聖旨:"我有三個兒子,長幼有序。


    但問題是,祖訓說要立嫡子,所以等著皇後生子,一直沒立太子,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特將皇長子、皇三子、皇五子全部封王,將來有嫡子,就立嫡子,沒嫡子,再立長子,事就這麽定了,你們趕緊去準備吧。


    "聖旨發到禮部,當時就炸了鍋。


    這麽大的事情,事先竟沒聽到風聲,實在太不正常,於是幾位領導一合計,拿著諭旨跑到內閣去問。


    這下連內閣的趙誌皋和張位也驚呆了,什麽聖旨,什麽三王並封,搞什麽名堂!?很明顯,這事就是王錫爵辦的。


    消息傳出,舉朝轟動,大家都認定,朝廷又出了個叛徒,而且還是主動投靠的。


    [1322]所有人都知道,萬曆已經很久不去找(幸)皇後了,生兒子壓根就是沒影的事。


    所謂三王並封,就是扯淡,大家都能看出來,王錫爵你混了幾十年,怎麽看不出來?分明就是同謀,助紂為虐!再說皇帝,你都說好了,今年就辦,到時候了竟然又不認賬。


    搞個什麽三王並封,我們大家眼巴巴盼著,又玩花樣,你當你耍猴子呢?!兩天之後,算帳的人就來了。


    光祿寺丞朱維京第一個上書,連客套話都不說,開篇就罵:"您先前說過,萬曆二十一年就冊立太子,朝廷大臣都盼著,忽然又說要並封,等皇後生子。


    這種說法,祖上從來就沒有過!您不會是想愚弄天下人吧!"把戲被戳破了,萬曆很生氣,立即下令將朱維京革職充軍。


    一天後,刑部給事中王如堅又來了:"十四年時,您說長子幼小,等個兩三年;十八年時,您又說您沒有嫡子,長幼有序,讓我們不必擔心;十九年時,您說二十年就冊立;二十年時,您又說二十一年舉行;現在您竟然說不辦了,改為分封,之前的話您不是都忘了吧,以後您說的話,我們該信那一句?"這話殺傷力實在太大,萬曆繃不住了,當即把王如堅免職充軍。


    已經沒用了,什麽罰工資、降職、免職、充軍,大家都見識過了,還能嚇唬誰?最尷尬的,是禮部的頭頭腦腦們,皇帝下了聖旨,內閣又沒有封還,按說是不能不辦的。


    可是照現在這麽個局勢,如果真要去辦,沒準自己就被大家給辦了。


    想來想去,搞了個和稀泥方案:三王並封照辦,但同時也舉行冊立太子的儀式。


    方案報上去,萬曆不幹:三王並封,就為不立太子,還想把我繞回去不成?既然給麵子皇帝都不要,也就沒啥說的了。


    禮部主事顧允成,工部主事嶽元聲,光祿寺丞王學曾等人繼續上書,反對三王並封,這次萬曆估計也煩了,理都不理,隨他們去。


    於是抗議的接著抗議,不理的照樣不理,誰也奈何不了誰。


    局麵一直僵持不下,大家這才突然發覺,還漏了一個關鍵人物——王錫爵。


    這事既然是王錫爵和皇帝幹的,皇帝又不出頭,也隻能拿王錫爵開刀了。


    [1323]先是顧允成、張輔之等一群王錫爵的老鄉上門,勸他認清形勢,早日解決問題。


    然後是吏部主事顧憲成代表吏部全體官員寫信給王錫爵,明白無誤告訴他:現在情況很複雜,大家都反對你的三王並封,想糊弄過去是不行的,王錫爵終於感受到了當年張居正的痛苦,不問青紅皂白,就圍上來群毆,沒法講道理,就差打上門來了。


    當然,一點也沒差,打上門的終究來了。


    幾天之後,禮部給事中史孟麟、工部主事嶽元聲一行五人,來到王錫爵辦公的內閣,過來隻幹一件事:吵架。


    剛開始的時候,氣氛還算不錯,史孟麟首先發言,就三王並封的合理性、程序性一一批駁,有理有節,有根有據。


    事情到這兒,還算是有事說事,可接下來,就不行了。


    因為王錫爵自己也知道,三王並封是個爛事,根本就沒法辯,心裏理虧,半天都不說話。


    對方一句句問,他半句都沒答,憋了半天,終於忍不住了:"你們到底想怎麽樣?"嶽元聲即刻回答:"請你立刻收回那道聖旨,別無商量!"接著一句:"皇上要問,就說是大臣們逼你這麽幹的!"王錫爵氣得不行,大聲回複:"那我就把你們的名字都寫上去,怎麽樣?!"這是一句威脅性極強的話。


    然而嶽元聲回答的聲音卻更大:"那你就把我的名字寫在最前麵!充軍也好,廷杖也好,你看著辦!"遇到這種不要命的二愣子,王錫爵也沒辦法,隻好說了軟話:"請你們放心,雖然三王並封,但皇長子出閣的時候,禮儀是不一樣的。


    "首輔大人認輸了,嶽元聲卻不依不饒,跟上來就一句:"那是禮部的事,不是你的事!"談話不歡而散,王錫爵雖然狼狽不堪,卻也頂住了死不答應。


    因為雖然罵者眾多,卻還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到他的死穴。


    這事看起來很簡單,萬曆耍了個計謀1/2|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