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隨即起身,負手在龍椅前踱了幾踱,驀地冷眼看向階下,說道:“爾等想必都已經聽說了,就在昨晚,有倭人闖宮,意欲對朕圖謀不軌!”
百官還是頭遭見文帝這般不苟言笑,暗含雷霆之怒,不敢直視其目光,不約而同的將頭低了下去。
文帝冷哼一聲道:“朕事後派人調查,爾等且都猜猜,都調查出什麽來了?”
百官噤若寒蟬,就連楊文昭,亦是默然不語。
“爾等都啞巴了嗎?”文帝目光銳利,掃視百官,冷冷道:“原來早在半年以前,那些倭人就以各種身份潛入京都,可直到昨日,京兆府尹梁琛才向朕稟報,說他們意欲對朕圖謀不軌!”
“朕當時沒有理會,區區倭人,難道還需朕謹慎對待?還要讓朕驚恐不安?梁琛如果連這點小事都處理不好,也配做這個京兆府府尹?”
“結果還真是讓朕大開眼界,爾等且猜猜,這位京兆府尹,都做了些什麽?”
百官哪敢回話,頭埋得更深了。
而梁琛就在百官之列,嚇得已然是魂不附體,渾身顫抖,雙腿軟綿無力,都快要站不穩了。
文帝壓根懶得往梁琛那裏看上一眼,兀自冷視百官,寒聲道:“京兆府尹,司京畿重地,對這夥潛伏倭人的處理方法,竟然是先按兵不動,但卻張貼告示,全城通緝,此舉委實讓朕百思不得其解,有哪個明白人,能為朕答疑解惑,梁琛究竟是何用意?”
越說越怒,忽而大喝道:“是不是怕朕不死啊!”
滿殿朝臣大駭,齊齊躬身拱手,說道:“陛下息怒。”
陸沉也跟著似模似樣地躬身下去,心中不由暗想,牆倒眾人推,這個時候,是不是該有人跳出來對梁琛發難了?
要知道大齊朝堂雖然是由儒家做主,而身為儒家掌門人的楊文昭更是內閣首輔、百官之首,但其實儒家並非是鐵板一塊,在欲望的驅使下,即便是同出一門,互相攻擊使絆子也是常有的事。
結果果然不出陸沉所料,文官集團隨後有人越眾而出,對文帝拱手道:“陛下,微臣以為,梁大人此舉,未嚐沒有對倭人通風報信之嫌,否則如何解釋梁大人這怪異之舉,張貼告示,打草驚蛇,卻不派人搜捕,梁大人擔任京兆尹多年,豈會做出如此蠢事?所以微臣不得不認為,梁大人是有意包庇那些倭人!而倭人潛伏京都已有半年之久,京兆府直到昨日才查出來,恐怕也是梁大人心知紙包不住火,這才裝模作樣,張貼告示,應付了事,而實際上是在明目張膽的對倭人通風報信,告訴他們已然暴露!”
梁琛早就想到會被人扣上個私通倭人的罪名,但聞言還是不由駭然,指著那人氣的直哆嗦道:“你、你胡說八道!”
那人冷冷道:“難道我說的不對?若非是你刻意包庇,倭人豈能在城中潛伏半年之久,卻一直沒有流露出絲毫的蛛絲馬跡?恐怕是有梁大人你在為他們遮掩吧。”
“退一萬步說,就算梁大人沒有包庇倭人,但你張貼告示,打草驚蛇,倭人昨夜突然闖宮,多半就是狗急跳牆,孤注一擲,雖然在城外,便近乎全軍覆沒,但還是有倭賊潛入宮中,幾乎逼近陛下寢宮,若非禁軍早就聞訊做出防護,那倭賊極有可能危害到陛下!”
“梁大人,你司京畿重地,卻放任倭人強闖皇宮,幸好陛下安然無恙,否則大齊還不塌了天!你該當何罪!”
他聲色俱厲,最後五個字,幾乎是吼出來的。
“你、你你……”梁琛麵色慘白,指著那人,話都說不利索了,被吼得踉蹌後退,差點沒摔倒下去。
梁琛做官素來是事故圓滑,八麵玲瓏,在朝中人緣還算是不錯,眼看著那人對梁琛咄咄相逼,竟似意欲將其置於死地,讓梁琛永世不得翻身,有官員隨即越眾而出,向文帝拱手道:“倭人闖宮,梁大人確實難辭其咎,可梁大人之為人,本官素來清楚,決計不會和倭人暗中勾結!請陛下明鑒!”
隨後又有幾位官員越眾而出,為梁琛說話。
那意欲置梁琛於死地的官員冷然一笑,說道:“諸位大人,陛下遇刺剛過沒多久,爾等不為陛下義憤填膺,反而為這置陛下於危險境地的梁琛說話,實在是有違臣子之道。”
他這話一出,那幾個為梁琛說話的官員麵色無不是猛然一變。
“賈乎道,你當真是瘋狗一般,誰都亂咬!”
“我等對陛下擔憂之心,天地可鑒!隻是不想見你借機汙蔑梁大人,你怎敢說此荒謬之言!”
……
其他群臣雖然沒有加入進來,亦是竊竊私語,場麵一時變得混亂。
一直沒有說話的楊文昭忽然咳嗽一聲。
滿殿霎時寂靜下來。
內閣首輔要說話了,誰還敢吵嚷?
“陛下,老臣以為,梁琛罪無可恕,但其罪責,隻是辦事不力,至於與倭人暗中勾結,實乃子虛烏有,這一點老臣可以為梁大人做保。”
首輔大人都站出來力保梁琛了,包括賈乎道在內,所有意欲趁機將梁琛徹底踩在泥土裏爬不起來的官員,不由俱是失望不已,無奈也隻能偃息旗鼓,不敢再對梁琛咄咄相逼。
和楊文昭唱反調,他們還沒這個膽子。
一直津津有味看熱鬧的陸沉,見楊文昭一錘定音,朝堂便赫然安靜下來,隨即不由偷偷瞄了龍椅前的文帝一眼。
文帝麵無顏色,不過很顯然,這位皇帝陛下,有些許的不悅。
默然良久,文帝才負手淡然說道:“梁琛的的確確罪無可恕,若非是陸愛卿及時撞破倭人陰謀,前來皇城告知,朕還有沒有命站在這裏,恐怕還是未知之數!”
滿殿再度惶恐,百官齊聲道:“置陛下於險境,是臣等失職,請陛下降罪!”
法不責眾,何況若真的將百官降罪,大齊還不立刻陷入癱瘓?
文帝最瞧不上百官如此,不由心煩意亂。
梁琛駭然已極,噗通一聲跪在地上,狠狠磕頭道:“陛下,請治臣之罪!”
百官還是頭遭見文帝這般不苟言笑,暗含雷霆之怒,不敢直視其目光,不約而同的將頭低了下去。
文帝冷哼一聲道:“朕事後派人調查,爾等且都猜猜,都調查出什麽來了?”
百官噤若寒蟬,就連楊文昭,亦是默然不語。
“爾等都啞巴了嗎?”文帝目光銳利,掃視百官,冷冷道:“原來早在半年以前,那些倭人就以各種身份潛入京都,可直到昨日,京兆府尹梁琛才向朕稟報,說他們意欲對朕圖謀不軌!”
“朕當時沒有理會,區區倭人,難道還需朕謹慎對待?還要讓朕驚恐不安?梁琛如果連這點小事都處理不好,也配做這個京兆府府尹?”
“結果還真是讓朕大開眼界,爾等且猜猜,這位京兆府尹,都做了些什麽?”
百官哪敢回話,頭埋得更深了。
而梁琛就在百官之列,嚇得已然是魂不附體,渾身顫抖,雙腿軟綿無力,都快要站不穩了。
文帝壓根懶得往梁琛那裏看上一眼,兀自冷視百官,寒聲道:“京兆府尹,司京畿重地,對這夥潛伏倭人的處理方法,竟然是先按兵不動,但卻張貼告示,全城通緝,此舉委實讓朕百思不得其解,有哪個明白人,能為朕答疑解惑,梁琛究竟是何用意?”
越說越怒,忽而大喝道:“是不是怕朕不死啊!”
滿殿朝臣大駭,齊齊躬身拱手,說道:“陛下息怒。”
陸沉也跟著似模似樣地躬身下去,心中不由暗想,牆倒眾人推,這個時候,是不是該有人跳出來對梁琛發難了?
要知道大齊朝堂雖然是由儒家做主,而身為儒家掌門人的楊文昭更是內閣首輔、百官之首,但其實儒家並非是鐵板一塊,在欲望的驅使下,即便是同出一門,互相攻擊使絆子也是常有的事。
結果果然不出陸沉所料,文官集團隨後有人越眾而出,對文帝拱手道:“陛下,微臣以為,梁大人此舉,未嚐沒有對倭人通風報信之嫌,否則如何解釋梁大人這怪異之舉,張貼告示,打草驚蛇,卻不派人搜捕,梁大人擔任京兆尹多年,豈會做出如此蠢事?所以微臣不得不認為,梁大人是有意包庇那些倭人!而倭人潛伏京都已有半年之久,京兆府直到昨日才查出來,恐怕也是梁大人心知紙包不住火,這才裝模作樣,張貼告示,應付了事,而實際上是在明目張膽的對倭人通風報信,告訴他們已然暴露!”
梁琛早就想到會被人扣上個私通倭人的罪名,但聞言還是不由駭然,指著那人氣的直哆嗦道:“你、你胡說八道!”
那人冷冷道:“難道我說的不對?若非是你刻意包庇,倭人豈能在城中潛伏半年之久,卻一直沒有流露出絲毫的蛛絲馬跡?恐怕是有梁大人你在為他們遮掩吧。”
“退一萬步說,就算梁大人沒有包庇倭人,但你張貼告示,打草驚蛇,倭人昨夜突然闖宮,多半就是狗急跳牆,孤注一擲,雖然在城外,便近乎全軍覆沒,但還是有倭賊潛入宮中,幾乎逼近陛下寢宮,若非禁軍早就聞訊做出防護,那倭賊極有可能危害到陛下!”
“梁大人,你司京畿重地,卻放任倭人強闖皇宮,幸好陛下安然無恙,否則大齊還不塌了天!你該當何罪!”
他聲色俱厲,最後五個字,幾乎是吼出來的。
“你、你你……”梁琛麵色慘白,指著那人,話都說不利索了,被吼得踉蹌後退,差點沒摔倒下去。
梁琛做官素來是事故圓滑,八麵玲瓏,在朝中人緣還算是不錯,眼看著那人對梁琛咄咄相逼,竟似意欲將其置於死地,讓梁琛永世不得翻身,有官員隨即越眾而出,向文帝拱手道:“倭人闖宮,梁大人確實難辭其咎,可梁大人之為人,本官素來清楚,決計不會和倭人暗中勾結!請陛下明鑒!”
隨後又有幾位官員越眾而出,為梁琛說話。
那意欲置梁琛於死地的官員冷然一笑,說道:“諸位大人,陛下遇刺剛過沒多久,爾等不為陛下義憤填膺,反而為這置陛下於危險境地的梁琛說話,實在是有違臣子之道。”
他這話一出,那幾個為梁琛說話的官員麵色無不是猛然一變。
“賈乎道,你當真是瘋狗一般,誰都亂咬!”
“我等對陛下擔憂之心,天地可鑒!隻是不想見你借機汙蔑梁大人,你怎敢說此荒謬之言!”
……
其他群臣雖然沒有加入進來,亦是竊竊私語,場麵一時變得混亂。
一直沒有說話的楊文昭忽然咳嗽一聲。
滿殿霎時寂靜下來。
內閣首輔要說話了,誰還敢吵嚷?
“陛下,老臣以為,梁琛罪無可恕,但其罪責,隻是辦事不力,至於與倭人暗中勾結,實乃子虛烏有,這一點老臣可以為梁大人做保。”
首輔大人都站出來力保梁琛了,包括賈乎道在內,所有意欲趁機將梁琛徹底踩在泥土裏爬不起來的官員,不由俱是失望不已,無奈也隻能偃息旗鼓,不敢再對梁琛咄咄相逼。
和楊文昭唱反調,他們還沒這個膽子。
一直津津有味看熱鬧的陸沉,見楊文昭一錘定音,朝堂便赫然安靜下來,隨即不由偷偷瞄了龍椅前的文帝一眼。
文帝麵無顏色,不過很顯然,這位皇帝陛下,有些許的不悅。
默然良久,文帝才負手淡然說道:“梁琛的的確確罪無可恕,若非是陸愛卿及時撞破倭人陰謀,前來皇城告知,朕還有沒有命站在這裏,恐怕還是未知之數!”
滿殿再度惶恐,百官齊聲道:“置陛下於險境,是臣等失職,請陛下降罪!”
法不責眾,何況若真的將百官降罪,大齊還不立刻陷入癱瘓?
文帝最瞧不上百官如此,不由心煩意亂。
梁琛駭然已極,噗通一聲跪在地上,狠狠磕頭道:“陛下,請治臣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