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楊文昭自襯儒家定能笑到最後,文帝無論如何打壓儒家,都不過是無用功,是因為楊文昭覺得文帝不敢以損害國運的代價,來對付儒家。
可現在看來,楊文昭才知道自己竟是大錯特錯。
文帝為了對付儒家,寧肯掀起冤獄,羅織莫須有的罪名,可見其手段鐵血狠辣,打壓乃至驅逐儒家的決心堅定已極,怕是寧肯付出任何代價!
這位皇帝陛下以往的仁慈、和善,都不過是在隱忍罷了,特意偽裝出來麻痹天下人,隻待時機一到,便露出本來的猙獰麵目,對被他盯上的獵物揮下屠刀!
楊文昭突然心生出無盡的悲涼,當初扶持他登上帝位,不就是看中其厚積薄發、心思深沉、擅於隱忍麽?
如今這一刻早該預料到才是。
這些年來,他一讓再讓,一退再退,竟是讓自己忘了,他是一條擅於隱藏心思、不到最後關頭決計不會展露鋒芒的梟雄!
而眼下,這一刻終於到了。
這位皇帝陛下,不惜栽贓陷害,羅織莫須有的罪名,使得聖名受損,甚至國運衰退,也要打壓儒家……
陛下啊,儒家何錯之有!
於朝政獨斷專行,固然為君不喜,可儒家絕無私心,上下官員,兢兢業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如今這大齊盛世,難道是憑空而來?
幹預立儲一事,確實是臣子的不是,可帝無子嗣,儲君未立,則國根基不穩,必成禍事,陛下啊,您難道就一點都不理解臣子的良苦用心麽?
儒家為大齊操勞謀算幾十年,到頭來竟就落得如此下場!
楊文昭內心中酸楚苦澀,可這些話他隻能藏在肚子裏,因為說出來也是無用。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功勞?苦勞?還是曾經的約定?這些都不能阻止文帝要將儒家從大齊朝堂鏟除的決心。
這一點楊文昭心知肚明,他認命了。
其實他隻要振臂一呼,即便逃不過被驅逐、甚至被問斬的命運,整個大齊也勢必會天翻地覆,鬧得國運衰退。
可他不願意這麽做,因為他不舍得,不舍得讓這個經儒家苦心經營、如今已是戰國四雄之一的國家支離破碎,風雨飄搖!
儒家在大齊紮根近百年,而他也在這朝堂中做了幾十年的首輔,這裏的錦繡河山,這裏的文昌武隆,都是他一手締造,他不想親手將這一切都毀掉。
待時過境遷,齊國或是強大,或是衰弱,儒家當年於齊國如何,自有後人評說。
天下人自會痛斥李家!
“老臣,無話可說。”
楊文昭垂著眉,看也不想再看坐在龍椅上的那位李家人一眼。
文帝漠然道:“楊閣老,你老了,有時難免糊塗,你……告老吧。”
楊文昭一笑,抬起頭,直視文帝,問道:“老臣犯此謀逆之罪,陛下不殺了老臣嗎?”
文帝麵色頓時沉了下來。
他誰都能殺,卻唯獨不能殺楊文昭。
楊文昭為大齊兢兢業業幾十年,天下人有目共睹,可以說大齊能有今日之繁華盛世,這位內閣首輔、儒家掌門功不可沒,若將其殺死,還不被天下人戳脊梁骨?
再者,文帝本來就不打算將儒家一網打盡,大齊過半官員,皆乃儒家門下,若一時全都連根拔起,大齊將瞬時陷入癱瘓。
沒法子,大齊的疆域太遼闊了,所需要治理那些疆域的官兒也太多了,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全部替換掉的。
文帝想要的隻是打壓儒家,讓儒家再也不能與皇權分庭抗禮。
隻要內閣這幾位儒家老臣,還有那些儒家的頭頭腦腦在大齊朝堂消失,儒家群龍無首,就再也不能如以往那般,獨斷專行,把持朝政,甚至藐視皇權。
文帝還需要儒家官員繼續做事,所以他不能殺這位儒家掌門,楊文昭若死,勢必會引發大動亂,到時列國聞訊再摻和進來一腳,大齊所麵臨的局麵,委實難以想象。
楊文昭當然不會不明白這一點,可卻有求死之誌,文帝豈能不知其險惡用心?
“朕背不起這個罵名,朕不能讓人說朕兔死狗烹,你雖然老年糊塗,做出謀逆之事,可以往功勳有目共睹,朕不能做那不念舊情的暴君。”文帝淡然道:“楊閣老,你負朕,但朕不能負你,希望你離開朝堂,能夠潛心悔過。還有鶴閣老,言閣老,朕也不追究爾等罪過,你二人,也隨楊卿告老吧。”
鶴鬆齡麵色黯然,俯首說道:“臣謝陛下寬仁,允臣頤養天年。”
言巉卻是火爆脾氣,豈能忍受被潑一身髒水,灰溜溜的滾出大齊朝堂?猛然從地上站了起來,大聲道:“老臣不服!”
楊文昭神色一肅,低聲嗬斥道:“住嘴!”
言巉置若罔聞,自顧怒衝衝道:“臣等持朝政,理社稷,為大齊皓首窮經,可如今卻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不知陛下何來的鐵證如山,可敢容臣等過目,逐一辯解?”
文帝冷哼道:“被抓官員俱已招供,這一百多張供狀,難道還不是鐵證如山!言閣老,朕不追究你的滔天大罪,你理應感恩戴德才是,若再胡亂喧嘩,非要撕破臉麵,那就別怪朕將你法辦了!”
言巉仰天淒然大笑,說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言巉生於世間,俯仰無愧於心,這輩子都堂堂正正,從未做過半點見不得人的齷齪勾當!未曾想到了半隻腳踏進棺材裏的年紀,竟然被扣上謀逆罪名,不勞陛下法辦,言巉自我結果,以正清名!”
說罷,跑到一根柱子旁,一頭撞了上去,倒地身亡!
“言巉!”
“言閣老!”
滿殿俱驚!
瞧這位言閣老如此剛烈,陸沉不由心中一歎,也是為國家社稷嘔心瀝血的功臣啊,可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心酸。
言巉撞柱而亡,鶴鬆齡老淚縱橫,淒然道:“言兄,你何苦如此!”
楊文昭臉上閃過一絲痛色,搖頭歎息一聲,旋即便對文帝拱手淡然道:“老臣等死不足惜,還望陛下莫要牽連無辜,釋放被抓進詔獄中的官員,大齊還需要他們。”
可現在看來,楊文昭才知道自己竟是大錯特錯。
文帝為了對付儒家,寧肯掀起冤獄,羅織莫須有的罪名,可見其手段鐵血狠辣,打壓乃至驅逐儒家的決心堅定已極,怕是寧肯付出任何代價!
這位皇帝陛下以往的仁慈、和善,都不過是在隱忍罷了,特意偽裝出來麻痹天下人,隻待時機一到,便露出本來的猙獰麵目,對被他盯上的獵物揮下屠刀!
楊文昭突然心生出無盡的悲涼,當初扶持他登上帝位,不就是看中其厚積薄發、心思深沉、擅於隱忍麽?
如今這一刻早該預料到才是。
這些年來,他一讓再讓,一退再退,竟是讓自己忘了,他是一條擅於隱藏心思、不到最後關頭決計不會展露鋒芒的梟雄!
而眼下,這一刻終於到了。
這位皇帝陛下,不惜栽贓陷害,羅織莫須有的罪名,使得聖名受損,甚至國運衰退,也要打壓儒家……
陛下啊,儒家何錯之有!
於朝政獨斷專行,固然為君不喜,可儒家絕無私心,上下官員,兢兢業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如今這大齊盛世,難道是憑空而來?
幹預立儲一事,確實是臣子的不是,可帝無子嗣,儲君未立,則國根基不穩,必成禍事,陛下啊,您難道就一點都不理解臣子的良苦用心麽?
儒家為大齊操勞謀算幾十年,到頭來竟就落得如此下場!
楊文昭內心中酸楚苦澀,可這些話他隻能藏在肚子裏,因為說出來也是無用。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功勞?苦勞?還是曾經的約定?這些都不能阻止文帝要將儒家從大齊朝堂鏟除的決心。
這一點楊文昭心知肚明,他認命了。
其實他隻要振臂一呼,即便逃不過被驅逐、甚至被問斬的命運,整個大齊也勢必會天翻地覆,鬧得國運衰退。
可他不願意這麽做,因為他不舍得,不舍得讓這個經儒家苦心經營、如今已是戰國四雄之一的國家支離破碎,風雨飄搖!
儒家在大齊紮根近百年,而他也在這朝堂中做了幾十年的首輔,這裏的錦繡河山,這裏的文昌武隆,都是他一手締造,他不想親手將這一切都毀掉。
待時過境遷,齊國或是強大,或是衰弱,儒家當年於齊國如何,自有後人評說。
天下人自會痛斥李家!
“老臣,無話可說。”
楊文昭垂著眉,看也不想再看坐在龍椅上的那位李家人一眼。
文帝漠然道:“楊閣老,你老了,有時難免糊塗,你……告老吧。”
楊文昭一笑,抬起頭,直視文帝,問道:“老臣犯此謀逆之罪,陛下不殺了老臣嗎?”
文帝麵色頓時沉了下來。
他誰都能殺,卻唯獨不能殺楊文昭。
楊文昭為大齊兢兢業業幾十年,天下人有目共睹,可以說大齊能有今日之繁華盛世,這位內閣首輔、儒家掌門功不可沒,若將其殺死,還不被天下人戳脊梁骨?
再者,文帝本來就不打算將儒家一網打盡,大齊過半官員,皆乃儒家門下,若一時全都連根拔起,大齊將瞬時陷入癱瘓。
沒法子,大齊的疆域太遼闊了,所需要治理那些疆域的官兒也太多了,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全部替換掉的。
文帝想要的隻是打壓儒家,讓儒家再也不能與皇權分庭抗禮。
隻要內閣這幾位儒家老臣,還有那些儒家的頭頭腦腦在大齊朝堂消失,儒家群龍無首,就再也不能如以往那般,獨斷專行,把持朝政,甚至藐視皇權。
文帝還需要儒家官員繼續做事,所以他不能殺這位儒家掌門,楊文昭若死,勢必會引發大動亂,到時列國聞訊再摻和進來一腳,大齊所麵臨的局麵,委實難以想象。
楊文昭當然不會不明白這一點,可卻有求死之誌,文帝豈能不知其險惡用心?
“朕背不起這個罵名,朕不能讓人說朕兔死狗烹,你雖然老年糊塗,做出謀逆之事,可以往功勳有目共睹,朕不能做那不念舊情的暴君。”文帝淡然道:“楊閣老,你負朕,但朕不能負你,希望你離開朝堂,能夠潛心悔過。還有鶴閣老,言閣老,朕也不追究爾等罪過,你二人,也隨楊卿告老吧。”
鶴鬆齡麵色黯然,俯首說道:“臣謝陛下寬仁,允臣頤養天年。”
言巉卻是火爆脾氣,豈能忍受被潑一身髒水,灰溜溜的滾出大齊朝堂?猛然從地上站了起來,大聲道:“老臣不服!”
楊文昭神色一肅,低聲嗬斥道:“住嘴!”
言巉置若罔聞,自顧怒衝衝道:“臣等持朝政,理社稷,為大齊皓首窮經,可如今卻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不知陛下何來的鐵證如山,可敢容臣等過目,逐一辯解?”
文帝冷哼道:“被抓官員俱已招供,這一百多張供狀,難道還不是鐵證如山!言閣老,朕不追究你的滔天大罪,你理應感恩戴德才是,若再胡亂喧嘩,非要撕破臉麵,那就別怪朕將你法辦了!”
言巉仰天淒然大笑,說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言巉生於世間,俯仰無愧於心,這輩子都堂堂正正,從未做過半點見不得人的齷齪勾當!未曾想到了半隻腳踏進棺材裏的年紀,竟然被扣上謀逆罪名,不勞陛下法辦,言巉自我結果,以正清名!”
說罷,跑到一根柱子旁,一頭撞了上去,倒地身亡!
“言巉!”
“言閣老!”
滿殿俱驚!
瞧這位言閣老如此剛烈,陸沉不由心中一歎,也是為國家社稷嘔心瀝血的功臣啊,可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心酸。
言巉撞柱而亡,鶴鬆齡老淚縱橫,淒然道:“言兄,你何苦如此!”
楊文昭臉上閃過一絲痛色,搖頭歎息一聲,旋即便對文帝拱手淡然道:“老臣等死不足惜,還望陛下莫要牽連無辜,釋放被抓進詔獄中的官員,大齊還需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