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無人問津
科技巨頭:從大郎手機開始 作者:一千零二十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星雲科技的研發部成員再次擴張,並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在了芯片設計上。
為什麽是一部分精力?
因為當劉大郎放出消息,稱星雲科技內部已經突破65~40納米納米壓印技術時,居然無人問津!
也不是完全沒有人來,各大手機廠商、以及一些同行先是恭喜了一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怎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好不容易來了幾個公司,不是問合作,張口就要買下星雲科技,劉大郎自然不會答應,直接送客。
“喂!我們可是突破了NIL技術啊!我們可是國內第二家能夠生產100納米以下的芯片公司啊!”
人呢?
人呢!!!
就在劉大郎百思不得其解時,他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業界對於納米壓印技術的認知不夠。
星雲科技也沒有對這一技術進行著重宣傳,來的幾家廠商一看,這也不行啊,連個成品都沒有。
而且按照理論,納米壓印技術用在閃存芯片會更好,用這種技術根本造不出來真正的高精度芯片。
但好歹來試一試啊!
其實想一想,各大廠商的供應鏈也都非常完善了,對於閃存芯片,並不會依賴於國產廠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星雲科技自己都還拿不出成品,也沒試納米壓印技術能不能量產,這不擺明了要拉冤種進來嗎?
沒人願意當大冤種,再加上設計閃存芯片,並不是各大廠商擅長的,隻能吸引一些芯片設計公司。
與其自己設計芯片,還不如買現成的,已有的產品,不需要投入研發設計成本,時間和風險都少。
麵對這種情況,劉大郎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當天他就公開稱:
“星雲科技,隻要沒有倒下,就會一直走在國產化的道路上!”
可惜劉大郎的言論沒有引起廣泛認同,還遭到了許多人的抨擊。
大體意思是,哪個地方的鏡頭有多厲害,哪個地方的芯片設計多牛,哪個地方的傳感器有多好。
一句話:國外月亮更圓。
劉大郎也不反駁他們,誰讓自己不爭氣呢,他們說的是事實啊。
在華為失勢之前,有多少國內廠商注重過研發自己的技術呢?
可有一點,華夏官方永遠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本土的科研公司。
星雲科技在和官方接觸後,立馬獲得了大力支持,因為這可不是芯片騙局,而是貨真價實的技術。
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隻需要設計出一款芯片來就足夠了!
星雲科技有了官方扶持,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有各種政策,條件一下就跟原來不一樣了。
為了驗證納米壓印技術到底能不能生產SOC,星雲科技研發部專門成立了一個芯片設計項目組。
目前有兩款芯片正在設計,代號為“長庚”,一款是65納米製程芯片,一款則是40納米製程芯片。
劉大郎最想要的三種芯片,一是移動平台,二是基帶芯片,三是射頻芯片,其他的往後排也行。
這三個是比較重要的,其他的什麽電源管理芯片、開關模塊芯片、電池管理芯片等都非常簡單。
首款“長庚”芯片到底什麽時候能出來,劉大郎也不好估計,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做這種芯片設計。
納米壓印技術生產的芯片,內部堆疊方式跟常規芯片完全不同。
包括架構都得自己研究,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流片,就是個無底洞,最終的成果還不知道怎麽樣。
三星在note7時代,第一次用上了三星自研的架構,隨後就因為種種問題,被迫改用了公版架構。
星雲科技研發部的人員也想用公版,來得快!問題是技術不一樣,拿公版套上來鐵定用不了啊!
好在技術已經有了,設計上隻要多摸索幾次,總會有解決辦法。
劉大郎忽然有些想念【科技寶典】當中的“九霄”係列芯片圖紙,可惜最便宜的圖紙都需要7納米。
40納米的SOC,生產出來也是純純的低端處理器,連發哥都已經28納米了,誰還用40納米啊?
當然,如果“長庚”芯片成功了,隻能拿一部分,來做大郎手機,其他產能都分到了官方手裏。
根據劉大郎的判斷,短時間內,至少一年內,星雲科技想要用上這塊低端芯片,還有些困難。
所以星雲科技研發部隻分了一部分精力出來,他們不是芯片公司,其他方方麵麵都需要研發。
林棟帶領的工程師團隊才是最忙的,不光要忙星雲OS的適配,還要兼職一部分星雲原生APP開發。
目前主要集中在星雲視頻、星雲閱讀和星雲遊戲上,現在更像是一個優化了使用體驗的網址導航。
把其他平台,或者網頁上的東西直接搬過來,去掉廣告,讓界麵簡潔又功能豐富,提升用戶體驗。
當然,做這種平台,付的版權費不低,林棟等人將它作為前期的選擇,隨後再變成自己的平台。
其他項目組同樣非常忙碌,索尼的兩顆攝像頭已經到了,星雨-沐的攝影算法,還在一直優化中。
還有芯片測試,這個芯片測試是測試買來的芯片,以及屏幕參數調整、畢竟視覺觀感是第一位的。
C級LCD屏幕雖然隻有720P,但可以通過微調,把720P的屏幕做到極致,讓顯示效果媲美1080P。
當前優先級別最高的,依舊是下一階段產品,對於星火-熾的設計,劉大郎甚至比星雨-沐還糾結。
因為星雨-沐不需要用什麽旗艦芯片,隻要性能夠用,能帶得動攝像模組,能保證穩定流暢性就行。
而星火-熾,作為一台遊戲手機,性能必須夠強,作為一台4G手機,至少得保證兩年內暢玩遊戲。
目前的高端旗艦處理器,隻有驍龍810能選,但驍龍810可是一條十足的火龍,20納米製程根本壓不住A57大核,安卓旗艦全部翻車。
隻有魅族選擇了聯發科的處理器,成功避免了“火龍810”事件,從而獲得了相當高的市場份額。
劉大郎準備給星雨-沐安裝的,就是魅族MX4同款處理器,聯發科MT6595,一款真八核處理器。
這顆處理器的缺點同樣很明顯,性能不夠強,在每個方麵,都被高通的驍龍810按在地上揍。
“既然驍龍810散熱嚴重,那這次的星火-熾,就幹脆不堆其他的配置,光堆散熱和外觀設計!”
什麽散熱最強?
靠VC均熱板、散熱凝膠、散熱矽脂、銅箔等被動散熱肯定是壓不住驍龍810,那就隻有主動散熱!
劉大郎找到正在苦思冥想的星雲科技設計部部長瞿向群說道:
“重新設計一下,給我們的星火-熾散熱堆滿,再裝個風扇!”
瞿向群頓時瞪大了雙眼,看向劉大郎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甲方爸爸,正在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手機裏裝風扇?還要重新設計主板和外觀!?我時常因為跟不上董事長的思路而感到挫敗!”
沒辦法,甲方……不,董事長最大,瞿向群隻好苦著臉認真聽劉大郎的想法,可聽著聽著就……
!!!
手機還能這麽設計?
“董事長,可是這麽來,手機的重量得上200克,當成普通手機來使用的話,未免有些……”
瞿向群話還沒說完,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既然選擇了遊戲手機這條路,不如做極致的遊戲手機!
要日常使用的話,還有星雨係列手機,星雨-沐身上的投入,甚至比星火-熾這台遊戲手機還多。
通話主動降噪、外放音質提升、攝影算法、外觀設計、後蓋工藝等等,都比星火-熾更強一些。
在屏幕尺寸方麵,星雨-沐的尺寸隻有5.5寸,正麵劉大郎準備采用一個經典的全麵屏設計:劉海屏。
把想法傳達給設計部之後,接下來還麵臨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C級LCD屏幕的材質非常硬。
不像OLED柔性屏,可以用彎曲的方式來材質硬,LCD屏幕的四邊邊框控製不下來,非常影響美觀,
為什麽是一部分精力?
因為當劉大郎放出消息,稱星雲科技內部已經突破65~40納米納米壓印技術時,居然無人問津!
也不是完全沒有人來,各大手機廠商、以及一些同行先是恭喜了一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怎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好不容易來了幾個公司,不是問合作,張口就要買下星雲科技,劉大郎自然不會答應,直接送客。
“喂!我們可是突破了NIL技術啊!我們可是國內第二家能夠生產100納米以下的芯片公司啊!”
人呢?
人呢!!!
就在劉大郎百思不得其解時,他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業界對於納米壓印技術的認知不夠。
星雲科技也沒有對這一技術進行著重宣傳,來的幾家廠商一看,這也不行啊,連個成品都沒有。
而且按照理論,納米壓印技術用在閃存芯片會更好,用這種技術根本造不出來真正的高精度芯片。
但好歹來試一試啊!
其實想一想,各大廠商的供應鏈也都非常完善了,對於閃存芯片,並不會依賴於國產廠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星雲科技自己都還拿不出成品,也沒試納米壓印技術能不能量產,這不擺明了要拉冤種進來嗎?
沒人願意當大冤種,再加上設計閃存芯片,並不是各大廠商擅長的,隻能吸引一些芯片設計公司。
與其自己設計芯片,還不如買現成的,已有的產品,不需要投入研發設計成本,時間和風險都少。
麵對這種情況,劉大郎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當天他就公開稱:
“星雲科技,隻要沒有倒下,就會一直走在國產化的道路上!”
可惜劉大郎的言論沒有引起廣泛認同,還遭到了許多人的抨擊。
大體意思是,哪個地方的鏡頭有多厲害,哪個地方的芯片設計多牛,哪個地方的傳感器有多好。
一句話:國外月亮更圓。
劉大郎也不反駁他們,誰讓自己不爭氣呢,他們說的是事實啊。
在華為失勢之前,有多少國內廠商注重過研發自己的技術呢?
可有一點,華夏官方永遠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本土的科研公司。
星雲科技在和官方接觸後,立馬獲得了大力支持,因為這可不是芯片騙局,而是貨真價實的技術。
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隻需要設計出一款芯片來就足夠了!
星雲科技有了官方扶持,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有各種政策,條件一下就跟原來不一樣了。
為了驗證納米壓印技術到底能不能生產SOC,星雲科技研發部專門成立了一個芯片設計項目組。
目前有兩款芯片正在設計,代號為“長庚”,一款是65納米製程芯片,一款則是40納米製程芯片。
劉大郎最想要的三種芯片,一是移動平台,二是基帶芯片,三是射頻芯片,其他的往後排也行。
這三個是比較重要的,其他的什麽電源管理芯片、開關模塊芯片、電池管理芯片等都非常簡單。
首款“長庚”芯片到底什麽時候能出來,劉大郎也不好估計,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做這種芯片設計。
納米壓印技術生產的芯片,內部堆疊方式跟常規芯片完全不同。
包括架構都得自己研究,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流片,就是個無底洞,最終的成果還不知道怎麽樣。
三星在note7時代,第一次用上了三星自研的架構,隨後就因為種種問題,被迫改用了公版架構。
星雲科技研發部的人員也想用公版,來得快!問題是技術不一樣,拿公版套上來鐵定用不了啊!
好在技術已經有了,設計上隻要多摸索幾次,總會有解決辦法。
劉大郎忽然有些想念【科技寶典】當中的“九霄”係列芯片圖紙,可惜最便宜的圖紙都需要7納米。
40納米的SOC,生產出來也是純純的低端處理器,連發哥都已經28納米了,誰還用40納米啊?
當然,如果“長庚”芯片成功了,隻能拿一部分,來做大郎手機,其他產能都分到了官方手裏。
根據劉大郎的判斷,短時間內,至少一年內,星雲科技想要用上這塊低端芯片,還有些困難。
所以星雲科技研發部隻分了一部分精力出來,他們不是芯片公司,其他方方麵麵都需要研發。
林棟帶領的工程師團隊才是最忙的,不光要忙星雲OS的適配,還要兼職一部分星雲原生APP開發。
目前主要集中在星雲視頻、星雲閱讀和星雲遊戲上,現在更像是一個優化了使用體驗的網址導航。
把其他平台,或者網頁上的東西直接搬過來,去掉廣告,讓界麵簡潔又功能豐富,提升用戶體驗。
當然,做這種平台,付的版權費不低,林棟等人將它作為前期的選擇,隨後再變成自己的平台。
其他項目組同樣非常忙碌,索尼的兩顆攝像頭已經到了,星雨-沐的攝影算法,還在一直優化中。
還有芯片測試,這個芯片測試是測試買來的芯片,以及屏幕參數調整、畢竟視覺觀感是第一位的。
C級LCD屏幕雖然隻有720P,但可以通過微調,把720P的屏幕做到極致,讓顯示效果媲美1080P。
當前優先級別最高的,依舊是下一階段產品,對於星火-熾的設計,劉大郎甚至比星雨-沐還糾結。
因為星雨-沐不需要用什麽旗艦芯片,隻要性能夠用,能帶得動攝像模組,能保證穩定流暢性就行。
而星火-熾,作為一台遊戲手機,性能必須夠強,作為一台4G手機,至少得保證兩年內暢玩遊戲。
目前的高端旗艦處理器,隻有驍龍810能選,但驍龍810可是一條十足的火龍,20納米製程根本壓不住A57大核,安卓旗艦全部翻車。
隻有魅族選擇了聯發科的處理器,成功避免了“火龍810”事件,從而獲得了相當高的市場份額。
劉大郎準備給星雨-沐安裝的,就是魅族MX4同款處理器,聯發科MT6595,一款真八核處理器。
這顆處理器的缺點同樣很明顯,性能不夠強,在每個方麵,都被高通的驍龍810按在地上揍。
“既然驍龍810散熱嚴重,那這次的星火-熾,就幹脆不堆其他的配置,光堆散熱和外觀設計!”
什麽散熱最強?
靠VC均熱板、散熱凝膠、散熱矽脂、銅箔等被動散熱肯定是壓不住驍龍810,那就隻有主動散熱!
劉大郎找到正在苦思冥想的星雲科技設計部部長瞿向群說道:
“重新設計一下,給我們的星火-熾散熱堆滿,再裝個風扇!”
瞿向群頓時瞪大了雙眼,看向劉大郎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甲方爸爸,正在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手機裏裝風扇?還要重新設計主板和外觀!?我時常因為跟不上董事長的思路而感到挫敗!”
沒辦法,甲方……不,董事長最大,瞿向群隻好苦著臉認真聽劉大郎的想法,可聽著聽著就……
!!!
手機還能這麽設計?
“董事長,可是這麽來,手機的重量得上200克,當成普通手機來使用的話,未免有些……”
瞿向群話還沒說完,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既然選擇了遊戲手機這條路,不如做極致的遊戲手機!
要日常使用的話,還有星雨係列手機,星雨-沐身上的投入,甚至比星火-熾這台遊戲手機還多。
通話主動降噪、外放音質提升、攝影算法、外觀設計、後蓋工藝等等,都比星火-熾更強一些。
在屏幕尺寸方麵,星雨-沐的尺寸隻有5.5寸,正麵劉大郎準備采用一個經典的全麵屏設計:劉海屏。
把想法傳達給設計部之後,接下來還麵臨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C級LCD屏幕的材質非常硬。
不像OLED柔性屏,可以用彎曲的方式來材質硬,LCD屏幕的四邊邊框控製不下來,非常影響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