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更)
下午四點半,加藤來到澀穀的tsutaya。還不到開始的時間,不過,這附近已經聚集起了相當的人。
他四下看了看,心想,比想象當中來的人要多得多。
用不著開口溝通,偶爾對上視線,眼神交流,就知道這些人跟加藤是同一個目的,為了來參加森高千裏今天在這裏舉辦的免費event。
今年,經過了複讀的浪人生涯以後,加藤總算順利通過了自己目標大學的入學考試,擺脫了過去那種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包袱的狀態。
現在的世道又景氣,大學生受到前所未有的優質待遇,本來就把讀書看作是出人頭地的唯一辦法的加藤,每每聽到別人說起,某個大型企業為了勸誘學生入職,為他們準備了衝繩旅行,某個前輩被數家企業爭奪,最後入職了行業內最頂尖的公司,都像是自己也被打了氣似的,對於未來,帶著無數美好的憧憬。
等到他就職的時候,前景一定也像現在這樣、也許比現在還要廣闊。
自己的包袱放下了以後,加藤沒有忘記在他的複讀生涯給了他力量的森高千裏,仍是她忠實的粉絲,不僅如此,還以自己是森高千裏最早的粉絲,“慧眼”發現了這個寶藏偶像感到一種奇妙的自豪。
在身邊的人支持明菜和kyonkyon,喜歡陽子和靜香的時候,加藤始終隻支持森高千裏一個偶像,希望她也能快點紅起來。
就像身為粉絲的他擺脫了複讀的重擔邁向新生活那樣,加藤打從心裏希望他的偶像也能夠擺脫半黑不紅的現狀,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不久前,森高千裏發行了新單曲《17歲》,加藤第一時間把單曲買到手,反反複複的聽。大概兩三周以後,忽然有同學問他:“加藤,你買了森高千裏的《17歲》嗎?”
加藤回答說“買了”以後,同學向他借這張單曲來聽。
“借倒是可以,不過怎麽突然想聽千裏醬的單曲了?”加藤問他。
同學反而露出一副“你身為森高千裏的粉絲竟然不知道?”的表情,接著,把川畑吉一郎在《周刊現代》的文章裏寫到了森高千裏的事告訴了加藤。
“我去了唱片店,說是已經賣光了,唱片公司正在緊急追加印刷,隻能先等一等。”同學說,“大概看了雜誌的人都去買了吧?本來想去唱片租賃店看看,不過想到身邊就有這麽一位森高千裏的忠實粉絲,還不如來問一問你。”
加藤當然不吝嗇於把單曲借給同學聽,心中也惦記同學說的那篇文章,去翻看了那本《周刊現代》,川畑吉一郎的慧眼識珠,讓加藤既高興又感激。
……
澀穀的tsutaya,今天聚集到這裏來的人,要比預想當中的多得多。
因為場地都是提前預約,這場免費event是在單曲發行前就已經定下來的,所以也想不到單曲發行以後會出現現在這樣的盛況,也就想不到今天要演出的這個地方,很有可能要被蜂擁而來的粉絲給圍個水泄不通。
森高千裏待在暫借的休息室裏,聽著經紀人川島告訴她,來的觀眾可能比預想當中的多了一倍都不止,為了不出現事故,現在臨時借調了工作人員來維持秩序,並且看情況,控製入場的觀眾人數。
現在聽到川島告訴她這些,森高千裏還有一點不真實的感覺。
自己好像突然間多了好多關注度,要和川島桑商談工作的電話也多了好多。以前都是川島桑到電視台那裏去談節目,現在,換成了電視台的人主動給川島桑打電話。
現在,外麵為了她而來的粉絲把這裏擠得水泄不通……
“森高!”經紀人川島匯報完了前麵的事,忽然抬高聲音叫她的名字。
森高千裏嚇了一跳,趕緊直起腰,“是的,川島桑。”
川島露出個和藹的笑容,語氣堅定的叮囑她,“今天來的觀眾比預想當中多了一倍,那麽,等下的演出,作為回報,你就要拿出三倍的努力來,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是,我明白了。”森高千裏用力點點頭,做了個深呼吸。
又過了一陣子,工作人員過來叫森高千裏出場。她跟著川島走出休息室,前往臨時搭建的舞台。
還不等走過去,先看到了將這一層圍成鐵桶一般黑壓壓的觀眾們。而看到了她出現的觀眾們,發出一陣想要歡呼卻又盡量克製的騷動。
那種不真實的感覺一下子變得真實了起來,森高千裏真切感受到,這些人都是為她而來。
她走上臨時搭建的舞台,用力鞠了一躬,直起身來時,笑容滿麵,“大家好,我是森高千裏,謝謝大家今天能來。”
回應她的,是比預想當中多了一倍的來自觀眾的熱情。加藤身在其中,感受著來自周圍的熱情,也真切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在喜歡森高千裏。
……
既有像加藤這樣從最開始就關注著森高千裏的粉絲,也有在這張單曲發行以後,在電視演出或者別的途徑知道她進而喜歡森高千裏的粉絲。
川畑吉一郎的文章出來以後,有人被喚起過去的記憶,有人對他筆下描述的這個黃金時代產生共鳴,也有人隻是單純的想要享受音樂。
不管是哪一種,來自四方八麵的注意力,聚向森高千裏一人。
看了文章,想要買一張《17歲》聽聽看,到唱片店一問,竟然已經賣光了?原來其他看過了雜誌的人也和我想了同一回事嗎?英雄所見略同!
買不到單曲,在等待唱片公司補貨的期間,連唱片租賃店的這張單曲也告急——本來就不是什麽當紅偶像的作品,根本沒有多少可供出租的唱片。
租也租不到,那就隻好打電話給廣播台進行點播,廣播在放送的時候,即使是沒有看過文章、對森高千裏也不感興趣的人也會跟著聽,而這種富有節奏感的節奏和熟悉流暢的旋律,越聽越帶感,越來越多的人也被拉進這個追逐森高千裏和她的《17歲》的陣容裏。
連冰激淩店都能排隊排出去幾十米,把熱愛跟風寫進骨頭裏的曰本人,一陣風隻要刮起來,那麽就會把它變成一陣潮流。
經過了足夠的醞釀,華納先鋒覺得火候差不多,終於不再吊大眾的胃口,結束了那種小範圍補貨的狀態,開始正式的大範圍鋪貨。
然後才是真正一決勝負的時刻到來。
下午四點半,加藤來到澀穀的tsutaya。還不到開始的時間,不過,這附近已經聚集起了相當的人。
他四下看了看,心想,比想象當中來的人要多得多。
用不著開口溝通,偶爾對上視線,眼神交流,就知道這些人跟加藤是同一個目的,為了來參加森高千裏今天在這裏舉辦的免費event。
今年,經過了複讀的浪人生涯以後,加藤總算順利通過了自己目標大學的入學考試,擺脫了過去那種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包袱的狀態。
現在的世道又景氣,大學生受到前所未有的優質待遇,本來就把讀書看作是出人頭地的唯一辦法的加藤,每每聽到別人說起,某個大型企業為了勸誘學生入職,為他們準備了衝繩旅行,某個前輩被數家企業爭奪,最後入職了行業內最頂尖的公司,都像是自己也被打了氣似的,對於未來,帶著無數美好的憧憬。
等到他就職的時候,前景一定也像現在這樣、也許比現在還要廣闊。
自己的包袱放下了以後,加藤沒有忘記在他的複讀生涯給了他力量的森高千裏,仍是她忠實的粉絲,不僅如此,還以自己是森高千裏最早的粉絲,“慧眼”發現了這個寶藏偶像感到一種奇妙的自豪。
在身邊的人支持明菜和kyonkyon,喜歡陽子和靜香的時候,加藤始終隻支持森高千裏一個偶像,希望她也能快點紅起來。
就像身為粉絲的他擺脫了複讀的重擔邁向新生活那樣,加藤打從心裏希望他的偶像也能夠擺脫半黑不紅的現狀,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不久前,森高千裏發行了新單曲《17歲》,加藤第一時間把單曲買到手,反反複複的聽。大概兩三周以後,忽然有同學問他:“加藤,你買了森高千裏的《17歲》嗎?”
加藤回答說“買了”以後,同學向他借這張單曲來聽。
“借倒是可以,不過怎麽突然想聽千裏醬的單曲了?”加藤問他。
同學反而露出一副“你身為森高千裏的粉絲竟然不知道?”的表情,接著,把川畑吉一郎在《周刊現代》的文章裏寫到了森高千裏的事告訴了加藤。
“我去了唱片店,說是已經賣光了,唱片公司正在緊急追加印刷,隻能先等一等。”同學說,“大概看了雜誌的人都去買了吧?本來想去唱片租賃店看看,不過想到身邊就有這麽一位森高千裏的忠實粉絲,還不如來問一問你。”
加藤當然不吝嗇於把單曲借給同學聽,心中也惦記同學說的那篇文章,去翻看了那本《周刊現代》,川畑吉一郎的慧眼識珠,讓加藤既高興又感激。
……
澀穀的tsutaya,今天聚集到這裏來的人,要比預想當中的多得多。
因為場地都是提前預約,這場免費event是在單曲發行前就已經定下來的,所以也想不到單曲發行以後會出現現在這樣的盛況,也就想不到今天要演出的這個地方,很有可能要被蜂擁而來的粉絲給圍個水泄不通。
森高千裏待在暫借的休息室裏,聽著經紀人川島告訴她,來的觀眾可能比預想當中的多了一倍都不止,為了不出現事故,現在臨時借調了工作人員來維持秩序,並且看情況,控製入場的觀眾人數。
現在聽到川島告訴她這些,森高千裏還有一點不真實的感覺。
自己好像突然間多了好多關注度,要和川島桑商談工作的電話也多了好多。以前都是川島桑到電視台那裏去談節目,現在,換成了電視台的人主動給川島桑打電話。
現在,外麵為了她而來的粉絲把這裏擠得水泄不通……
“森高!”經紀人川島匯報完了前麵的事,忽然抬高聲音叫她的名字。
森高千裏嚇了一跳,趕緊直起腰,“是的,川島桑。”
川島露出個和藹的笑容,語氣堅定的叮囑她,“今天來的觀眾比預想當中多了一倍,那麽,等下的演出,作為回報,你就要拿出三倍的努力來,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是,我明白了。”森高千裏用力點點頭,做了個深呼吸。
又過了一陣子,工作人員過來叫森高千裏出場。她跟著川島走出休息室,前往臨時搭建的舞台。
還不等走過去,先看到了將這一層圍成鐵桶一般黑壓壓的觀眾們。而看到了她出現的觀眾們,發出一陣想要歡呼卻又盡量克製的騷動。
那種不真實的感覺一下子變得真實了起來,森高千裏真切感受到,這些人都是為她而來。
她走上臨時搭建的舞台,用力鞠了一躬,直起身來時,笑容滿麵,“大家好,我是森高千裏,謝謝大家今天能來。”
回應她的,是比預想當中多了一倍的來自觀眾的熱情。加藤身在其中,感受著來自周圍的熱情,也真切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在喜歡森高千裏。
……
既有像加藤這樣從最開始就關注著森高千裏的粉絲,也有在這張單曲發行以後,在電視演出或者別的途徑知道她進而喜歡森高千裏的粉絲。
川畑吉一郎的文章出來以後,有人被喚起過去的記憶,有人對他筆下描述的這個黃金時代產生共鳴,也有人隻是單純的想要享受音樂。
不管是哪一種,來自四方八麵的注意力,聚向森高千裏一人。
看了文章,想要買一張《17歲》聽聽看,到唱片店一問,竟然已經賣光了?原來其他看過了雜誌的人也和我想了同一回事嗎?英雄所見略同!
買不到單曲,在等待唱片公司補貨的期間,連唱片租賃店的這張單曲也告急——本來就不是什麽當紅偶像的作品,根本沒有多少可供出租的唱片。
租也租不到,那就隻好打電話給廣播台進行點播,廣播在放送的時候,即使是沒有看過文章、對森高千裏也不感興趣的人也會跟著聽,而這種富有節奏感的節奏和熟悉流暢的旋律,越聽越帶感,越來越多的人也被拉進這個追逐森高千裏和她的《17歲》的陣容裏。
連冰激淩店都能排隊排出去幾十米,把熱愛跟風寫進骨頭裏的曰本人,一陣風隻要刮起來,那麽就會把它變成一陣潮流。
經過了足夠的醞釀,華納先鋒覺得火候差不多,終於不再吊大眾的胃口,結束了那種小範圍補貨的狀態,開始正式的大範圍鋪貨。
然後才是真正一決勝負的時刻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