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看得再仔細一些,但無奈距離太遠,照明彈的照明時間也太短,所以隻是將那白玉台給看了個大概,即便如此,還是覺得十分不可思議,被驚得愣在了那裏,好半天沒有緩過神來。[]
“去看看。”老趙收起了信號槍,一馬當先走在了前麵,我和小張趕忙緊緊跟了過去。
我們三個慢慢走在大殿冰冷的地板上,都沒有說話,連喘氣也不敢大聲,就好像怕驚擾了什麽東西,氣氛一時間靜得有些詭異,隻剩下了輕微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宮殿中慢慢回響,經過四周牆壁的反射,與剛發出的腳步聲摻雜在一起,時疾時緩、時遠時近,仿佛就在耳畔,忽而又在大殿的一角響起,像極了鬼魅“切切察察”的絮語,令人聽了直起雞皮疙瘩。
頭頂的礦燈所能照亮的區域十分有限,隻能在這無邊的黑暗中開辟出一條狹長的光路,我們緩緩走在這條光路之上,感覺周圍的黑暗當中仿佛潛藏著無數眼睛正在窺伺著我們。
那種感覺非常難受,我隻覺得胸口很悶,就像是被一塊千斤巨石給死死壓住,幾乎喘不過氣,我知道這是我給自己所施加的精神壓力,我之前總是為自己想象力豐富而沾沾自喜,但現在看來,這實在是盜墓這一行的大忌。
“哎,你們說,這麽個好東西,也算得上是奇跡了,咱們要是上報給了國家,那政府會不會給咱們整點兒好處,再不怎麽著也應該給咱們整麵錦旗,發塊獎章表彰表彰,對了,這白玉台的命名權也該交給咱們。”小張突發奇想,向我們發表了他的“高見”。
“你想的也太美了吧!”我沒好氣的搶白他道,“你別忘了咱們幹的是什麽勾當,咱們這可是盜墓,就擱咱仨剛才辦的事兒,最少也得判十幾年,鬧不好直接給你‘來一針’(注射死刑),你還想要好處,還想給人家命名!”
小張聽了我的話也不生氣,嘿嘿一笑,“我這不就是說一下圖一個樂嘛,至於說得這麽嚴重嗎?”我閉上嘴不再說話,繼續悶頭慢慢趕路。
“如果真把命名權交給了你,你準備管這白玉台叫什麽?”老趙問道。
“還真不瞞你說,這名字我剛才就想好了,你們聽著啊,”小張說著還清了清嗓子,“就叫‘三個男人一台戲’如何?”
我當時就笑噴了,指著他笑罵道:“你信不信出了這墓就讓雷劈了你啊!你還‘三個男人一台戲’,靠,我他姥姥的真是對你無語了。”
“你這家夥簡直就是不懂風雅,這個名字用荒誕的手法,體現了我們三個深厚的革命友誼,”小張信口胡謅,“多符合咱們盜墓小組的氣質啊!”
老趙也是在一旁笑個不停,我們這麽一鬧,緊繃的神經也就漸漸地鬆弛了下來,感覺周圍的環境也就不那麽詭異了。
走著走著,就覺得腳下的地麵開始慢慢過渡為純白的玉石,老趙突然停下了腳步,我一個沒留神,差點撞在他身上,小張在背後輕輕拉了我一把,我才沒有摔倒。<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到了……”老趙低聲說道。我抬起頭一看,才發現我們已經到了這玉台的旁邊,或者說是這玉台的腳下。
這白玉台實在是太高,抬頭向上望去,是一級一級半米多高的玉階,一路斜向上延伸,根本望不到盡頭,礦燈的光芒照射在白玉上,投進去了四五米,更深的地方是一片牛奶色的乳白,仿佛正在慢慢氤氳著,竟如同有了流體的質感一般,這應該是那種極品的羊脂玉,瞧這成色,這透光的程度,竟然連一點雜色都沒有。
我的心髒一陣狂跳,現在這市場上,成色好的羊脂玉,光是巴掌大的一塊,都能賣好幾百萬,這麽一整個石台,價值自然是無法估量。
我又擺頭向旁邊照了照,石階旁邊的台壁上,好像雕刻著一些浮雕,但是這礦燈的照明範圍實在是太過有限,所以我根本就看不清楚。
老趙抬頭往上照了照,我就感覺有一束黃光從上麵射了下來,抬頭一看,才發現頭頂的寶頂上嵌著一麵巨大的銅鏡,足有半個足球場那麽大。
“我x,誰的臉那麽大,能用這樣的一麵鏡子!”小張直接喊了起來。
老趙嗬嗬笑了兩聲,“這鏡子可不是用來照的,而是用來鎮邪的。”
“鎮邪?!”我和小張都非常疑惑,用眼睛看著老趙,想讓他給我們說道說道。
“這個有很深的曆史淵源,可是說來話長嘍。”老趙微微頷首,示意我們坐下,我們三個人席地而坐,圍成了一個圈,老趙清了清嗓子,“要從哪裏開始說起呢?對了,先說說這玉石吧,玉自古以來都被人視為祥瑞的象征,據說它能夠溫養靈魂,很多人給小孩戴玉製的長命鎖,就是因為這個,
“這‘古玉通靈’的說法,你們肯定都聽說過,我就不再多解釋了,但是人們大多都隻知道玉的好處,都不知道玉的害處,玉,其實是一種亦正亦邪的東西。
“正是因為玉能夠溫養靈魂,所以往往會招致邪靈,有暖玉與寒玉之分,其中以寒玉最能招魂,這墓裏邊常年不見天日,陰氣聚集,再加上古代往往喜歡用活人殉葬,這裏邊的怨氣更是久積不散,再說很多墓都位於風水學中的養屍之地,各種各樣的玩意兒層出不窮,這些東西你們剛才都已經見識過了,我也就不必多說。
“在這種環境下,要說這玉台上不會聚集陰靈,那是不可能的,要是沒有這銅鏡的鎮壓,不知道會發生什麽樣的事啊!”老趙說著,還用眼睛朝那白玉台瞟了瞟。
我坐在那裏,聽得渾身直冒冷汗,往四周看了看,一片黑暗。在這種地方講這些陰裏陰氣的故事,這情調,真他奶奶的古怪,我忽然感覺我們三個都病得不輕。
“這麽說,我們不能到這台子上去了?”小張的語氣中充滿著遺憾。“我不是說‘如果’嗎?這上麵有這麽大的一麵銅鏡鎮壓著,就算真是有什麽法力無邊的屈魂怨鬼,也能一下子給它照的魂飛魄散。”老趙說道。
“有這麽厲害嗎?”我有點不太相信,“我整天照鏡子,也沒見有這麽神奇的功效啊!”“這並不是普通的鏡子,而是一麵‘鎮墓鑒’。”我撇了撇嘴,這當然不是普通的鏡子了,豬都知道,普通的鏡子哪有這麽大的。
“你還別不服,這裏邊的學問可大著呢,”老趙用一種“你還太年輕,知道的事太少”的眼神看著我,“鏡子最早的時候並不叫鏡子,而是叫鑒。鑒可以用來正衣冠,還可以反射光線,跟墨鬥一樣,自古以來都是浩然正氣的象征,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
我和小張沒聽說過鏡子竟然如此大有來頭,興趣都被勾了起來,催促老趙快點講下去。老趙拿出水壺喝了一口,頗有些得意的咂了砸嘴,繼續講了下去。
嫫母,又名醜女。5000年前,黃帝為了製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麵貌醜陋的醜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
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麵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
那時,黃帝宮裏人經常站在水邊映照自己的臉麵,梳妝打扮。嫫母覺得自己長的醜,輕易不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每逢節日也不隨便拋頭露麵。
整天隻知道在黃帝身邊幹活兒。有一次,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話沒說,就隨同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
嫫母氣力大,挖石板比別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塊。這時,太陽正當中午,陽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裏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
嫫母彎腰用手輕輕從地裏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這是什麽怪物,自己醜陋的麵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連她自己也覺得奇怪!
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裏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這件事。她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麵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麵的麵孔怪模怪樣。
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複摩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麵上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隻是自己的麵貌還是那樣醜。她又磨了一陣子,拿起來再一照,自己仍然很醜。
嫫母自言自語的歎息說:“看來麵醜不能怪石片(鏡子)。”
從此以後,嫫母再也不去河邊、水邊去梳妝打扮了。每天早上起來,照著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後又悄悄藏起來。
時間一長,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幫助彤魚氏在石板上燒肉,因火力過大,石板被燒炸了,飛起一塊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嫫母趕忙回去,拿出石片,照著自己臉上貼藥。
誰知,黃帝不知什麽時候回來,輕手輕腳走到嫫母身後,發現嫫母一手拿著什麽東西照著自己,一手向臉上貼藥。
黃帝走向嫫母身後,頭貼近嫫母的肩膀,剛要仔細觀看,不料,嫫母驚呼一聲!她發現石片上出現了黃帝麵孔。扭頭一看,才知黃帝站在她的身後。
黃帝問嫫母:“你手裏拿著什麽東西。”老實忠厚的嫫母,一聽黃帝問話,知道此事絕不能哄騙黃帝,噗嗵一聲跪在黃帝麵前。
嫫母把發現這塊能照人的石片,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懇求黃帝寬恕她。黃帝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一大發現,你不但沒錯,還立了一大功!”黃帝說罷,立刻叫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把嫫母這塊能照見人麵孔的石片拿出來,叫她三位妻室見識一番。嫘祖笑著說:“黃帝,怪不得很長時間不見嫫母去水邊梳妝打扮,原來她有這個照人寶物。”彤魚氏緊接著說:“黃帝,這個發現應該給嫫母妹妹記一功!”黃帝興奮地說:“當然要記一功!”
人類使用鏡子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從此就開始了。
後來,黃帝在與蚩尤的戰鬥中,還鑄造出了一麵“日月鑒”,據說此鑒一麵照生人,可穿肌透骨照心脈,人身上的毛發,體內的血液骨骼看的清清楚楚;一麵照死人,可驚魂攝魄,讓鬼氣陰術消失無蹤。黃帝就是用這麵日月鑒,才得以走出蚩尤布置的冤魂密集的束龍澗,最終贏得了逐鹿之戰的勝利。
在曆史當中,比較有名的,還有“秦王照骨鏡”,相傳秦始皇有一麵鏡子,能照見人的五髒六腑,知道心的邪正。《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鹹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髒,曆然無硋;人有疾病在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老趙這一通胡吹亂侃,把鏡子說得玄之又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總之就是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息:這麵鏡子,真的不簡單。
“好了,說了這麽長時間的話,咱們還是好好利用一下這麵鏡子吧,其實這鏡子的功效,不止有鎮邪那麽簡單。”老趙說著站了起來,打開了“狼眼”和礦燈,向那麵銅鏡照去。
我們全都往後退了兩步,將礦燈和“狼眼”全部打開,照向了那麵銅鏡。
六束強光照在了銅鏡上,經過了鏡麵的反射,形成了一條巨大的圓形淡黃色光路,如同陽光一般照在了石台上,剛好將整個石台籠罩在了其中,這一刻,現代的科學與古代的奇跡完美的交融在了一起,極度壯觀,也極度震撼人心。
我們又往後退了十好幾步,才得以遍觀這玉台的全貌。
“去看看。”老趙收起了信號槍,一馬當先走在了前麵,我和小張趕忙緊緊跟了過去。
我們三個慢慢走在大殿冰冷的地板上,都沒有說話,連喘氣也不敢大聲,就好像怕驚擾了什麽東西,氣氛一時間靜得有些詭異,隻剩下了輕微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宮殿中慢慢回響,經過四周牆壁的反射,與剛發出的腳步聲摻雜在一起,時疾時緩、時遠時近,仿佛就在耳畔,忽而又在大殿的一角響起,像極了鬼魅“切切察察”的絮語,令人聽了直起雞皮疙瘩。
頭頂的礦燈所能照亮的區域十分有限,隻能在這無邊的黑暗中開辟出一條狹長的光路,我們緩緩走在這條光路之上,感覺周圍的黑暗當中仿佛潛藏著無數眼睛正在窺伺著我們。
那種感覺非常難受,我隻覺得胸口很悶,就像是被一塊千斤巨石給死死壓住,幾乎喘不過氣,我知道這是我給自己所施加的精神壓力,我之前總是為自己想象力豐富而沾沾自喜,但現在看來,這實在是盜墓這一行的大忌。
“哎,你們說,這麽個好東西,也算得上是奇跡了,咱們要是上報給了國家,那政府會不會給咱們整點兒好處,再不怎麽著也應該給咱們整麵錦旗,發塊獎章表彰表彰,對了,這白玉台的命名權也該交給咱們。”小張突發奇想,向我們發表了他的“高見”。
“你想的也太美了吧!”我沒好氣的搶白他道,“你別忘了咱們幹的是什麽勾當,咱們這可是盜墓,就擱咱仨剛才辦的事兒,最少也得判十幾年,鬧不好直接給你‘來一針’(注射死刑),你還想要好處,還想給人家命名!”
小張聽了我的話也不生氣,嘿嘿一笑,“我這不就是說一下圖一個樂嘛,至於說得這麽嚴重嗎?”我閉上嘴不再說話,繼續悶頭慢慢趕路。
“如果真把命名權交給了你,你準備管這白玉台叫什麽?”老趙問道。
“還真不瞞你說,這名字我剛才就想好了,你們聽著啊,”小張說著還清了清嗓子,“就叫‘三個男人一台戲’如何?”
我當時就笑噴了,指著他笑罵道:“你信不信出了這墓就讓雷劈了你啊!你還‘三個男人一台戲’,靠,我他姥姥的真是對你無語了。”
“你這家夥簡直就是不懂風雅,這個名字用荒誕的手法,體現了我們三個深厚的革命友誼,”小張信口胡謅,“多符合咱們盜墓小組的氣質啊!”
老趙也是在一旁笑個不停,我們這麽一鬧,緊繃的神經也就漸漸地鬆弛了下來,感覺周圍的環境也就不那麽詭異了。
走著走著,就覺得腳下的地麵開始慢慢過渡為純白的玉石,老趙突然停下了腳步,我一個沒留神,差點撞在他身上,小張在背後輕輕拉了我一把,我才沒有摔倒。<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到了……”老趙低聲說道。我抬起頭一看,才發現我們已經到了這玉台的旁邊,或者說是這玉台的腳下。
這白玉台實在是太高,抬頭向上望去,是一級一級半米多高的玉階,一路斜向上延伸,根本望不到盡頭,礦燈的光芒照射在白玉上,投進去了四五米,更深的地方是一片牛奶色的乳白,仿佛正在慢慢氤氳著,竟如同有了流體的質感一般,這應該是那種極品的羊脂玉,瞧這成色,這透光的程度,竟然連一點雜色都沒有。
我的心髒一陣狂跳,現在這市場上,成色好的羊脂玉,光是巴掌大的一塊,都能賣好幾百萬,這麽一整個石台,價值自然是無法估量。
我又擺頭向旁邊照了照,石階旁邊的台壁上,好像雕刻著一些浮雕,但是這礦燈的照明範圍實在是太過有限,所以我根本就看不清楚。
老趙抬頭往上照了照,我就感覺有一束黃光從上麵射了下來,抬頭一看,才發現頭頂的寶頂上嵌著一麵巨大的銅鏡,足有半個足球場那麽大。
“我x,誰的臉那麽大,能用這樣的一麵鏡子!”小張直接喊了起來。
老趙嗬嗬笑了兩聲,“這鏡子可不是用來照的,而是用來鎮邪的。”
“鎮邪?!”我和小張都非常疑惑,用眼睛看著老趙,想讓他給我們說道說道。
“這個有很深的曆史淵源,可是說來話長嘍。”老趙微微頷首,示意我們坐下,我們三個人席地而坐,圍成了一個圈,老趙清了清嗓子,“要從哪裏開始說起呢?對了,先說說這玉石吧,玉自古以來都被人視為祥瑞的象征,據說它能夠溫養靈魂,很多人給小孩戴玉製的長命鎖,就是因為這個,
“這‘古玉通靈’的說法,你們肯定都聽說過,我就不再多解釋了,但是人們大多都隻知道玉的好處,都不知道玉的害處,玉,其實是一種亦正亦邪的東西。
“正是因為玉能夠溫養靈魂,所以往往會招致邪靈,有暖玉與寒玉之分,其中以寒玉最能招魂,這墓裏邊常年不見天日,陰氣聚集,再加上古代往往喜歡用活人殉葬,這裏邊的怨氣更是久積不散,再說很多墓都位於風水學中的養屍之地,各種各樣的玩意兒層出不窮,這些東西你們剛才都已經見識過了,我也就不必多說。
“在這種環境下,要說這玉台上不會聚集陰靈,那是不可能的,要是沒有這銅鏡的鎮壓,不知道會發生什麽樣的事啊!”老趙說著,還用眼睛朝那白玉台瞟了瞟。
我坐在那裏,聽得渾身直冒冷汗,往四周看了看,一片黑暗。在這種地方講這些陰裏陰氣的故事,這情調,真他奶奶的古怪,我忽然感覺我們三個都病得不輕。
“這麽說,我們不能到這台子上去了?”小張的語氣中充滿著遺憾。“我不是說‘如果’嗎?這上麵有這麽大的一麵銅鏡鎮壓著,就算真是有什麽法力無邊的屈魂怨鬼,也能一下子給它照的魂飛魄散。”老趙說道。
“有這麽厲害嗎?”我有點不太相信,“我整天照鏡子,也沒見有這麽神奇的功效啊!”“這並不是普通的鏡子,而是一麵‘鎮墓鑒’。”我撇了撇嘴,這當然不是普通的鏡子了,豬都知道,普通的鏡子哪有這麽大的。
“你還別不服,這裏邊的學問可大著呢,”老趙用一種“你還太年輕,知道的事太少”的眼神看著我,“鏡子最早的時候並不叫鏡子,而是叫鑒。鑒可以用來正衣冠,還可以反射光線,跟墨鬥一樣,自古以來都是浩然正氣的象征,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
我和小張沒聽說過鏡子竟然如此大有來頭,興趣都被勾了起來,催促老趙快點講下去。老趙拿出水壺喝了一口,頗有些得意的咂了砸嘴,繼續講了下去。
嫫母,又名醜女。5000年前,黃帝為了製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麵貌醜陋的醜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
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麵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
那時,黃帝宮裏人經常站在水邊映照自己的臉麵,梳妝打扮。嫫母覺得自己長的醜,輕易不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每逢節日也不隨便拋頭露麵。
整天隻知道在黃帝身邊幹活兒。有一次,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話沒說,就隨同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
嫫母氣力大,挖石板比別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塊。這時,太陽正當中午,陽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裏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
嫫母彎腰用手輕輕從地裏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這是什麽怪物,自己醜陋的麵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連她自己也覺得奇怪!
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裏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這件事。她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麵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麵的麵孔怪模怪樣。
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複摩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麵上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隻是自己的麵貌還是那樣醜。她又磨了一陣子,拿起來再一照,自己仍然很醜。
嫫母自言自語的歎息說:“看來麵醜不能怪石片(鏡子)。”
從此以後,嫫母再也不去河邊、水邊去梳妝打扮了。每天早上起來,照著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後又悄悄藏起來。
時間一長,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幫助彤魚氏在石板上燒肉,因火力過大,石板被燒炸了,飛起一塊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嫫母趕忙回去,拿出石片,照著自己臉上貼藥。
誰知,黃帝不知什麽時候回來,輕手輕腳走到嫫母身後,發現嫫母一手拿著什麽東西照著自己,一手向臉上貼藥。
黃帝走向嫫母身後,頭貼近嫫母的肩膀,剛要仔細觀看,不料,嫫母驚呼一聲!她發現石片上出現了黃帝麵孔。扭頭一看,才知黃帝站在她的身後。
黃帝問嫫母:“你手裏拿著什麽東西。”老實忠厚的嫫母,一聽黃帝問話,知道此事絕不能哄騙黃帝,噗嗵一聲跪在黃帝麵前。
嫫母把發現這塊能照人的石片,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懇求黃帝寬恕她。黃帝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一大發現,你不但沒錯,還立了一大功!”黃帝說罷,立刻叫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把嫫母這塊能照見人麵孔的石片拿出來,叫她三位妻室見識一番。嫘祖笑著說:“黃帝,怪不得很長時間不見嫫母去水邊梳妝打扮,原來她有這個照人寶物。”彤魚氏緊接著說:“黃帝,這個發現應該給嫫母妹妹記一功!”黃帝興奮地說:“當然要記一功!”
人類使用鏡子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從此就開始了。
後來,黃帝在與蚩尤的戰鬥中,還鑄造出了一麵“日月鑒”,據說此鑒一麵照生人,可穿肌透骨照心脈,人身上的毛發,體內的血液骨骼看的清清楚楚;一麵照死人,可驚魂攝魄,讓鬼氣陰術消失無蹤。黃帝就是用這麵日月鑒,才得以走出蚩尤布置的冤魂密集的束龍澗,最終贏得了逐鹿之戰的勝利。
在曆史當中,比較有名的,還有“秦王照骨鏡”,相傳秦始皇有一麵鏡子,能照見人的五髒六腑,知道心的邪正。《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鹹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髒,曆然無硋;人有疾病在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老趙這一通胡吹亂侃,把鏡子說得玄之又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總之就是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息:這麵鏡子,真的不簡單。
“好了,說了這麽長時間的話,咱們還是好好利用一下這麵鏡子吧,其實這鏡子的功效,不止有鎮邪那麽簡單。”老趙說著站了起來,打開了“狼眼”和礦燈,向那麵銅鏡照去。
我們全都往後退了兩步,將礦燈和“狼眼”全部打開,照向了那麵銅鏡。
六束強光照在了銅鏡上,經過了鏡麵的反射,形成了一條巨大的圓形淡黃色光路,如同陽光一般照在了石台上,剛好將整個石台籠罩在了其中,這一刻,現代的科學與古代的奇跡完美的交融在了一起,極度壯觀,也極度震撼人心。
我們又往後退了十好幾步,才得以遍觀這玉台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