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繼續往下看,可是壁畫到這兒已經是最後一張了,我抬頭往前看了看,再有四五十米,這個墓道就到了盡頭。
我重新打起了精神,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
令我感到頭疼的是,這條墓道並沒有直接連接著墓室,而是開在半空之中,像極了周王墓開在山壁上的那條神道,若不是害怕有什麽機關,我走得比較小心,步子緩慢,非一腳踏空掉下去不可。
我手持人魚燭,把半個身子都探了出去,卻還是黑咕隆咚的什麽都照不到,看來這地方還不小。
我心裏“咯噔”一聲,這可壞了,從這麽高的地方跳下去,不死也得摔殘廢,可是目前我也隻有這一條出路,這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當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我倒我今天真得困死在這裏?
我搖了搖頭,甩掉了這些負麵情緒,掏出手機,打開手電往外照了照,手機的閃光燈雖然亮,但是比較發散,也照不了太遠,隻能隱隱約約看到下麵十來米的地方,有一條兩米來寬的人工河,河水的流速很慢,幾乎就是靜止不動,要不然我離得這麽近不可能聽不見水聲。
我緊繃的心弦終於放鬆了下來,從牆上取下一隻人魚燭,一鬆手丟了下去,聽這落水的聲音,這河估計有兩三米深,這對我來說剛剛好,跳下去既不會受傷,也不會被淹死,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要是學校裏的那些老教授知道我把人魚燭這樣的好東西當成石子用來探水深,非得氣死不可。
我坐了下來,就著燭火點了一根煙,抽了兩口,狠狠在地上按滅了煙頭,接著又從牆上取下幾根蠟燭吹熄,七手八腳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裹好這些蠟燭,稍稍猶豫了一下,一咬牙,扔到了河對岸。
接著我做了一些準備運動,下麵的水肯定冰涼無比,如果不先熱熱身,跳到河裏抽了筋,可就再也上不了岸了。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我捏住鼻子,閉上眼,輕輕一躍跳了出去,“噗通”一聲跳進了水中。
倒不是我行事莽撞,在這種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我不知道還有多久才能找到出路,我必須盡快做出決定,要不然到時候餓到爬也爬不動了,就隻能等死。
我從十幾米高的空中一躍而下,巨大的動能讓我直接沉到了水底,幸好我的衣服裹了東西扔的夠遠,要不然這一下還不得被濺起的水花打濕了。
冷冽刺骨的河水讓我打了一個哆嗦,水灌進了我的鼻子和嘴裏,嗆得我差點窒息,我的腦子空白了有那麽幾秒鍾,馬上又清醒起來,手腳並用往上一扒,七手八腳的總算是上了岸。
幸好這河裏沒有黑毛粽子之類的不幹淨的東西,要不然我有十條命也得交代在這裏。
憑著感覺,我在黑暗中找到了衣服,馬上取出裏麵包著的一根蠟燭,摸出上衣口袋裏的打火機點燃,在確定附近沒有危險之後,我才放下蠟燭,抖幹身上的水,穿上衣服。
我把人魚燭放在河邊當參照,又點燃了另外一根,一手拿著蠟燭,另一隻手提著骷髏身上翻出來的七星劍,沿著河岸朝著一個方向走去,我的想法是追根溯源,隻要找到水的源頭,就能找到出口。
可是後來我就發現自己錯了,這條河竟然是環形的,我走了半天,又繞了回來,回到了我擺放蠟燭的那個位置。
看來這條河並沒有源頭,或者說源頭來自地下,河裏的水都是地下水。
我拍了拍腦門,心說自己怎麽那麽糊塗,我現在本來就在深深的地底。
但是好的一點是,我弄清楚了這地方究竟有多大,我剛才走了有半個小時,一個正常人的步速是六千米每小時,我走得比較急,要快上一點,所以說這條環形河的長度是4千米,粗略的計算一下,整個地宮的長度是一千米左右。
我忽然感覺十分幹渴,便蹲了下來,掬起一捧河水,仔細聞了聞,沒有什麽異味,喝了應該不會拉肚子,於是趴下來把頭伸進水裏一氣猛灌,喝了個飽。
喝完水之後,我吃掉了最後一點巧克力,坐下來稍事休息,拿起蠟燭向地宮的中心部位走去。
這一路還算是比較平靜,沒有遇到機關粽子之類的東西,不多時,我忽然看到前方矗立著一塊一人高的石碑,更令我驚訝的是,這石碑上的文字竟然是繁體漢字,也就是說,這石碑立在這裏的年代並不算遠。
我湊了過去,用蠟燭照著看完了石碑上的內容,這才明白了為什麽我們的圖書館之下會有這樣的一座墓。
古代的時候,我們學校這一代是一座城樓,名為“大閱樓”,後來不知是因為戰亂還是怎的,城樓塌了,這地方慢慢荒廢了起來,縣城裏死了人都往這兒埋,久而久之演變成了一座墳場。
1945年,我們學校建校,把地址選在了這裏,在施工的時候,挖出了一塊銅板,這銅板上麵記載了一個秘密,大致就是大閱樓蓋在這裏,是為了鎮壓地底下的什麽東西,如果看到了這塊銅板,請趕緊填回去,不要在往下發掘,不然肯定要出大事。
老校長起初不相信,繼續往下挖,果然找到了一座大墓,他本來想把這一切報給上麵,但是後來他在墓裏看到的一些東西打消了這個念頭,具體是什麽東西上麵沒有說。
之後,除了老校長之外,當時知道這件事的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暴斃,不過當時時局動蕩,消息也不靈通,再加上知道的人不多,久而久之也就沒了音信。
老校長把銅板重新填了回去,並在一位友人的建議下,按照上麵記載的方法重新蓋了一座建築,他的那位友人為了掩人耳目,出資買了一批書,藏在屋子之中,這就是圖書館的由來。
令我吃驚的是,老校長這位友人的名字,叫做墨行雲,跟老趙的師傅,當年的墨家家主墨王爺一個名字。
不僅如此,我們學校的曆代校長,用的都是化名,他們本來的名字,竟然都姓墨。
直覺告訴我,這跟墨家脫不了關係。
看到最後,因為字在最下麵,我身形又有些胖,索性把蠟燭放在地上,自己趴下去看,正看得入迷,蠟燭突然被人拿走了。
“小張,把蠟燭給我!”我喊了一聲,突然意識到不對,整個身子僵在了那裏,我剛才看迷了,竟然還以為自己在蟒山跟老趙他們一塊盜墓,這地方不是隻有我一個人嗎,那拿走我蠟燭的究竟是什麽鬼?
我渾身起了一層的白毛汗,猛一回頭,突然看到了一張毛茸茸的怪臉!
我重新打起了精神,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
令我感到頭疼的是,這條墓道並沒有直接連接著墓室,而是開在半空之中,像極了周王墓開在山壁上的那條神道,若不是害怕有什麽機關,我走得比較小心,步子緩慢,非一腳踏空掉下去不可。
我手持人魚燭,把半個身子都探了出去,卻還是黑咕隆咚的什麽都照不到,看來這地方還不小。
我心裏“咯噔”一聲,這可壞了,從這麽高的地方跳下去,不死也得摔殘廢,可是目前我也隻有這一條出路,這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當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我倒我今天真得困死在這裏?
我搖了搖頭,甩掉了這些負麵情緒,掏出手機,打開手電往外照了照,手機的閃光燈雖然亮,但是比較發散,也照不了太遠,隻能隱隱約約看到下麵十來米的地方,有一條兩米來寬的人工河,河水的流速很慢,幾乎就是靜止不動,要不然我離得這麽近不可能聽不見水聲。
我緊繃的心弦終於放鬆了下來,從牆上取下一隻人魚燭,一鬆手丟了下去,聽這落水的聲音,這河估計有兩三米深,這對我來說剛剛好,跳下去既不會受傷,也不會被淹死,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要是學校裏的那些老教授知道我把人魚燭這樣的好東西當成石子用來探水深,非得氣死不可。
我坐了下來,就著燭火點了一根煙,抽了兩口,狠狠在地上按滅了煙頭,接著又從牆上取下幾根蠟燭吹熄,七手八腳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裹好這些蠟燭,稍稍猶豫了一下,一咬牙,扔到了河對岸。
接著我做了一些準備運動,下麵的水肯定冰涼無比,如果不先熱熱身,跳到河裏抽了筋,可就再也上不了岸了。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我捏住鼻子,閉上眼,輕輕一躍跳了出去,“噗通”一聲跳進了水中。
倒不是我行事莽撞,在這種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我不知道還有多久才能找到出路,我必須盡快做出決定,要不然到時候餓到爬也爬不動了,就隻能等死。
我從十幾米高的空中一躍而下,巨大的動能讓我直接沉到了水底,幸好我的衣服裹了東西扔的夠遠,要不然這一下還不得被濺起的水花打濕了。
冷冽刺骨的河水讓我打了一個哆嗦,水灌進了我的鼻子和嘴裏,嗆得我差點窒息,我的腦子空白了有那麽幾秒鍾,馬上又清醒起來,手腳並用往上一扒,七手八腳的總算是上了岸。
幸好這河裏沒有黑毛粽子之類的不幹淨的東西,要不然我有十條命也得交代在這裏。
憑著感覺,我在黑暗中找到了衣服,馬上取出裏麵包著的一根蠟燭,摸出上衣口袋裏的打火機點燃,在確定附近沒有危險之後,我才放下蠟燭,抖幹身上的水,穿上衣服。
我把人魚燭放在河邊當參照,又點燃了另外一根,一手拿著蠟燭,另一隻手提著骷髏身上翻出來的七星劍,沿著河岸朝著一個方向走去,我的想法是追根溯源,隻要找到水的源頭,就能找到出口。
可是後來我就發現自己錯了,這條河竟然是環形的,我走了半天,又繞了回來,回到了我擺放蠟燭的那個位置。
看來這條河並沒有源頭,或者說源頭來自地下,河裏的水都是地下水。
我拍了拍腦門,心說自己怎麽那麽糊塗,我現在本來就在深深的地底。
但是好的一點是,我弄清楚了這地方究竟有多大,我剛才走了有半個小時,一個正常人的步速是六千米每小時,我走得比較急,要快上一點,所以說這條環形河的長度是4千米,粗略的計算一下,整個地宮的長度是一千米左右。
我忽然感覺十分幹渴,便蹲了下來,掬起一捧河水,仔細聞了聞,沒有什麽異味,喝了應該不會拉肚子,於是趴下來把頭伸進水裏一氣猛灌,喝了個飽。
喝完水之後,我吃掉了最後一點巧克力,坐下來稍事休息,拿起蠟燭向地宮的中心部位走去。
這一路還算是比較平靜,沒有遇到機關粽子之類的東西,不多時,我忽然看到前方矗立著一塊一人高的石碑,更令我驚訝的是,這石碑上的文字竟然是繁體漢字,也就是說,這石碑立在這裏的年代並不算遠。
我湊了過去,用蠟燭照著看完了石碑上的內容,這才明白了為什麽我們的圖書館之下會有這樣的一座墓。
古代的時候,我們學校這一代是一座城樓,名為“大閱樓”,後來不知是因為戰亂還是怎的,城樓塌了,這地方慢慢荒廢了起來,縣城裏死了人都往這兒埋,久而久之演變成了一座墳場。
1945年,我們學校建校,把地址選在了這裏,在施工的時候,挖出了一塊銅板,這銅板上麵記載了一個秘密,大致就是大閱樓蓋在這裏,是為了鎮壓地底下的什麽東西,如果看到了這塊銅板,請趕緊填回去,不要在往下發掘,不然肯定要出大事。
老校長起初不相信,繼續往下挖,果然找到了一座大墓,他本來想把這一切報給上麵,但是後來他在墓裏看到的一些東西打消了這個念頭,具體是什麽東西上麵沒有說。
之後,除了老校長之外,當時知道這件事的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暴斃,不過當時時局動蕩,消息也不靈通,再加上知道的人不多,久而久之也就沒了音信。
老校長把銅板重新填了回去,並在一位友人的建議下,按照上麵記載的方法重新蓋了一座建築,他的那位友人為了掩人耳目,出資買了一批書,藏在屋子之中,這就是圖書館的由來。
令我吃驚的是,老校長這位友人的名字,叫做墨行雲,跟老趙的師傅,當年的墨家家主墨王爺一個名字。
不僅如此,我們學校的曆代校長,用的都是化名,他們本來的名字,竟然都姓墨。
直覺告訴我,這跟墨家脫不了關係。
看到最後,因為字在最下麵,我身形又有些胖,索性把蠟燭放在地上,自己趴下去看,正看得入迷,蠟燭突然被人拿走了。
“小張,把蠟燭給我!”我喊了一聲,突然意識到不對,整個身子僵在了那裏,我剛才看迷了,竟然還以為自己在蟒山跟老趙他們一塊盜墓,這地方不是隻有我一個人嗎,那拿走我蠟燭的究竟是什麽鬼?
我渾身起了一層的白毛汗,猛一回頭,突然看到了一張毛茸茸的怪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