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畿的第二日恰逢冬至,冬至又稱“亞歲”,每逢這一天京畿都要舉行慶賀儀式,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文人騷客結伴同遊,或品酒賞花,或吟詩對賦,趣味盎然。客棧裏的儒生們莫不欣然而往,如若胡秦二人不一同跟去,便顯得有些疏離了。
於是二人商量一番,決定休憩半日,動身前去吳芳園,看個大致便返回,畢竟胡石長途奔波後,身子耐不住風寒,精神也大不如常,隻想躺在床榻上好好休息幾日。
兩人才討論完,丁富就找了過來,他之前從未見過場麵如此之大的節慶,心裏也好奇地想去看個究竟,拉上一位胡解元,一位秦亞元,倒也不怕遊園期間出什麽難題。
吳芳園乃前朝修建,本屬當時皇家貴族遊玩的園林。到了今朝,先帝不喜此等玩樂之事,便命人拆毀了圍牆,對平民開放。反倒是那些皇親國戚受了限製,如果平日裏往吳芳園去,被禦史見著了,必定要在陛下麵前參上一本,彈劾那些隻知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
但每逢佳節也就沒了這個顧忌,朝臣權貴也會來此與民同樂。不過尋常百姓又如何能與權貴共宴同坐?吳芳園裏也分成了兩塊,將平民與權貴相隔。由此卻給了未步入仕途的儒生一個遇上貴人的機會,若得賞識,以後也不會埋沒於名冊之中。
如今正值學子齊聚京畿,他們更是想盡一切辦法要與朝臣拉上關係,這麽想來,這冬至節也好似變了味。倒叫秦環不由想起從前在金陵時,與幾個好友登山賞景飲酒奏樂,甚是悠閑自在。
秦環等人已至吳芳園,繞著遊廊走了一圈,便見一座小木亭立於湖畔,木構黛瓦,典雅清逸。此處遮陽擋雨,又清新雅致,是個乘涼休憩的好去處。
這廂幾人還在四處張望,自遠處而來的一聲弦音,卻把幾人的目光全都勾了過來。木亭之上,有一名女子正在調試弦音,雖然斷斷續續的幾聲未成曲調,可聽來卻已彈出了情意。
於是幾人走近了一瞧,隻見一個穿著藕荷色襦裙的女子抱著琵琶坐在石凳上。女子偶然抬頭,瞧見了對麵盯著自己的那幾人,卻也無羞澀之意,繼續恍若無人般彈著琵琶。
幾人見此情景,倒覺得方才有些失禮,便退了幾步想悄悄離去。
怎料那丁富卻來了興趣,反而走上前去問道:“姑娘為何獨自一人在此,是否心中有何不快?”
那女子緩緩地抬起頭,一雙含情美目叫人心生憐惜,她輕語道:“小女子是落玉坊的樂伎,今日隨眾人前來彈奏曲目,還未到時候,便想找個空曠的地兒試音,打擾公子了。”
丁富聽到女子說明原由,居然點頭馬上退了回去:“在下不打擾姑娘了,方才失禮之處還請姑娘見諒。”說完他回到胡秦二人身邊,偏頭癡癡地看了那女子幾眼,歎道,“美人當真見之不忘。”
秦環不經意間瞟了眼,笑道:“看樣子是個樂伎,難道丁公子有意這位姑娘?”
丁富搖了搖頭道:“方才唐突了美人,等我打聽個清楚再說吧。”
“也好,”秦環轉身朝著木亭處又看了看,柔聲道:“我見那位姑娘麵善,有緣便會再見。”
胡石往前走了幾步,見那兩人還停在原處,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美人來,無奈地指著前方道:“我見那處圍聚著許多人,不如同去看看。”
秦環聽到胡石的話,這才回過神來,“又是賞花作賦罷了,我學藝不精,去了恐怕落人笑柄。”
胡石搖頭未答,昂首望向遠處,麵上逐漸露出欣喜之色,指著不遠處那座樓閣道:“子慕你看,那個是不是賈先生?”
“賈先生?”秦環疑惑地問著,這才順著胡石所指抬頭一看,那站在樓閣之上的男子,依舊是穿戴著玄衣玉冠,飄逸俊雅,身形跟多年前的記憶重疊在一起,仍不差分毫,想到這裏,秦環的身子就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
胡石沒注意到秦環的異樣,領著幾人就要登樓。結果幾人才走到門前,卻被一個小廝攔了下來,“幾位請止步,此處不能隨意進出。”
秦環等人衣著樸素,一看便知是普通儒生,而這木樓裝飾不比先前所見,高簷璃瓦,極其華麗。幾人思忖片刻,便可看出此處不是平民所能踏及之地。
不過胡石仍不死心:“在下金陵胡石,求見賈大人,麻煩通報一聲。”
小廝擺著手,眉頭一挑反譏道:“有多少人要求見賈大人……”
胡石愣了愣,正欲開口解釋,卻感覺後背被人狠狠拍了一下。他回頭一看,秦環收回了手,神情懨懨地對小廝說道:“你去稟告賈大人,門外有兩名他曾見過的學生求見,大人還曾許諾,進京必定相見。”
小廝猶豫了會兒,將信將疑地看著秦環,隨後便轉身跑進了門內。
不一會兒,這小廝便滿臉堆笑地迎了出來,大聲道:“大人要二位趕緊進來,這邊請。”
胡石道了聲謝,望著秦環與丁富二人。此時丁富倒是懂得,笑著退後幾步,隻說自己想在外麵逛逛,看看周遭的景色。
秦環點了點頭,隻得與胡石同行,會會那幾年未見的賈善。
說起這賈善,對胡秦二人而言,曾是相助於己的貴人。
當年兩人還是金陵府學的生員時,便有幸遇見了從京畿來的督察官員,其中一人就是賈善。
賈善與朝中的靖安侯賈氏本屬表親,他沾了表兄的光,在朝堂中的威望也越來越大。況且其人本就機敏聰慧,又長袖善舞,與各方勢力都能融洽相處。哪怕是如今賈家有日漸衰敗之勢,他在朝中的影響卻不減反增。
論起當年之事,卻是由於秦環的一次考察成績被人誣陷,胡石為此而打抱不平,恰巧鬧到了監察禦史賈善的跟前。後來虧得賈善出麵,此事才得以平息,胡石對他自然有感激之心,而賈善也對胡秦二人頗為賞識,策論上還曾指點過一二。
兩人登上了樓閣,還未見著賈善,便聞到了一股熟悉的熏香,略微清苦的竹葉香氣,據說還有清醒神智之功效。
一陣微風拂過,隻聽得珠簾掀開而發出細碎的碰撞聲,那玄衣男子站於麵前,笑意盈盈地看著二人道:“原來是胡解元和秦亞元,幾年不見,別來無恙?”
二人拱手道:“多謝大人垂愛。”
賈善搖頭道:“不必多禮,我脫了朝服便是常人,你我今日一見,隻需當做好友間相處即可。”
胡石頷首,賈大人和顏悅色的樣子讓他放鬆不少,隻是冥冥之中又心覺不安,總覺得看不透賈善此人。而此時胡石卻隻歸於自己與賈大人交情較淺,不甚了解恐生禍患罷了。
正當幾人言笑晏晏,相互問候之時。樓上卻傳來一聲巨響,像是有人故意推翻了桌椅,緊接著又聽見謾罵聲,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衣著華服的紈絝子弟帶著幾個下人從樓上走了下來。
賈善蹙著眉,神情一時變得頗為厭惡,正欲拉著胡秦二人避開。那邊的紈絝子弟已經瞧見了賈善,倒是主動走了上來,拱手道:“原來賈大人也在此處,多有得罪。”
“賈某不敢當公子大禮。”說罷,賈善就轉過身去。
“大人留步,”這人又走近了些,笑道:“我素知大人知禮節,懂進退,隻是見了我又何必躲著呢,我剛才隻是罰幾個沒長眼的小廝,一點規矩都不懂,竟敢跟我翻臉……”他瞥見了站在一旁的胡石,打量了一番道:“哦,這位是胡解元?那跟澤岸還有同窗之誼。”
胡石心中一驚,朝身側看去,果然那李澤岸就站在這紈絝的身後,正附在紈絝的耳旁說著什麽,他換上了華貴的衣衫,人也收拾打扮了番,比以前精神許多,看見胡石便凶狠地瞪了過去。
賈善冷笑一聲,打斷道:“李知渙,你以為就沒人能治得了你嗎?奉勸你一句,盡量少惹事,別讓人抓住把柄。”
這紈絝大笑了一聲,“抓住誰的把柄還不一定呢,你們賈家…….還有叫賈誠那廝最好別碰見我,我定要讓他好看。”
賈善睥睨道:“這些恩怨你找他去說……”他望向身旁立著的兩人,漸漸和悅下來道,“先去那邊…….”
好在那被叫做李知渙的紈絝也沒跟上來,他似乎有些礙於賈善的身份,隻跺了跺腳便拂袖而去。
看那李家的公子帶著下人走了,賈善也尋了處安靜的地兒,隨和地與二人閑聊幾句後,便直言道:“我見你二人天資聰慧,提攜提攜可成大器。如今是我主動問你們,可否願意跟在我身旁?不過你們大可放心,我雖然姓賈,卻不會站在賈家這邊…….當然更不是哪派的黨羽……”
於是二人商量一番,決定休憩半日,動身前去吳芳園,看個大致便返回,畢竟胡石長途奔波後,身子耐不住風寒,精神也大不如常,隻想躺在床榻上好好休息幾日。
兩人才討論完,丁富就找了過來,他之前從未見過場麵如此之大的節慶,心裏也好奇地想去看個究竟,拉上一位胡解元,一位秦亞元,倒也不怕遊園期間出什麽難題。
吳芳園乃前朝修建,本屬當時皇家貴族遊玩的園林。到了今朝,先帝不喜此等玩樂之事,便命人拆毀了圍牆,對平民開放。反倒是那些皇親國戚受了限製,如果平日裏往吳芳園去,被禦史見著了,必定要在陛下麵前參上一本,彈劾那些隻知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
但每逢佳節也就沒了這個顧忌,朝臣權貴也會來此與民同樂。不過尋常百姓又如何能與權貴共宴同坐?吳芳園裏也分成了兩塊,將平民與權貴相隔。由此卻給了未步入仕途的儒生一個遇上貴人的機會,若得賞識,以後也不會埋沒於名冊之中。
如今正值學子齊聚京畿,他們更是想盡一切辦法要與朝臣拉上關係,這麽想來,這冬至節也好似變了味。倒叫秦環不由想起從前在金陵時,與幾個好友登山賞景飲酒奏樂,甚是悠閑自在。
秦環等人已至吳芳園,繞著遊廊走了一圈,便見一座小木亭立於湖畔,木構黛瓦,典雅清逸。此處遮陽擋雨,又清新雅致,是個乘涼休憩的好去處。
這廂幾人還在四處張望,自遠處而來的一聲弦音,卻把幾人的目光全都勾了過來。木亭之上,有一名女子正在調試弦音,雖然斷斷續續的幾聲未成曲調,可聽來卻已彈出了情意。
於是幾人走近了一瞧,隻見一個穿著藕荷色襦裙的女子抱著琵琶坐在石凳上。女子偶然抬頭,瞧見了對麵盯著自己的那幾人,卻也無羞澀之意,繼續恍若無人般彈著琵琶。
幾人見此情景,倒覺得方才有些失禮,便退了幾步想悄悄離去。
怎料那丁富卻來了興趣,反而走上前去問道:“姑娘為何獨自一人在此,是否心中有何不快?”
那女子緩緩地抬起頭,一雙含情美目叫人心生憐惜,她輕語道:“小女子是落玉坊的樂伎,今日隨眾人前來彈奏曲目,還未到時候,便想找個空曠的地兒試音,打擾公子了。”
丁富聽到女子說明原由,居然點頭馬上退了回去:“在下不打擾姑娘了,方才失禮之處還請姑娘見諒。”說完他回到胡秦二人身邊,偏頭癡癡地看了那女子幾眼,歎道,“美人當真見之不忘。”
秦環不經意間瞟了眼,笑道:“看樣子是個樂伎,難道丁公子有意這位姑娘?”
丁富搖了搖頭道:“方才唐突了美人,等我打聽個清楚再說吧。”
“也好,”秦環轉身朝著木亭處又看了看,柔聲道:“我見那位姑娘麵善,有緣便會再見。”
胡石往前走了幾步,見那兩人還停在原處,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美人來,無奈地指著前方道:“我見那處圍聚著許多人,不如同去看看。”
秦環聽到胡石的話,這才回過神來,“又是賞花作賦罷了,我學藝不精,去了恐怕落人笑柄。”
胡石搖頭未答,昂首望向遠處,麵上逐漸露出欣喜之色,指著不遠處那座樓閣道:“子慕你看,那個是不是賈先生?”
“賈先生?”秦環疑惑地問著,這才順著胡石所指抬頭一看,那站在樓閣之上的男子,依舊是穿戴著玄衣玉冠,飄逸俊雅,身形跟多年前的記憶重疊在一起,仍不差分毫,想到這裏,秦環的身子就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
胡石沒注意到秦環的異樣,領著幾人就要登樓。結果幾人才走到門前,卻被一個小廝攔了下來,“幾位請止步,此處不能隨意進出。”
秦環等人衣著樸素,一看便知是普通儒生,而這木樓裝飾不比先前所見,高簷璃瓦,極其華麗。幾人思忖片刻,便可看出此處不是平民所能踏及之地。
不過胡石仍不死心:“在下金陵胡石,求見賈大人,麻煩通報一聲。”
小廝擺著手,眉頭一挑反譏道:“有多少人要求見賈大人……”
胡石愣了愣,正欲開口解釋,卻感覺後背被人狠狠拍了一下。他回頭一看,秦環收回了手,神情懨懨地對小廝說道:“你去稟告賈大人,門外有兩名他曾見過的學生求見,大人還曾許諾,進京必定相見。”
小廝猶豫了會兒,將信將疑地看著秦環,隨後便轉身跑進了門內。
不一會兒,這小廝便滿臉堆笑地迎了出來,大聲道:“大人要二位趕緊進來,這邊請。”
胡石道了聲謝,望著秦環與丁富二人。此時丁富倒是懂得,笑著退後幾步,隻說自己想在外麵逛逛,看看周遭的景色。
秦環點了點頭,隻得與胡石同行,會會那幾年未見的賈善。
說起這賈善,對胡秦二人而言,曾是相助於己的貴人。
當年兩人還是金陵府學的生員時,便有幸遇見了從京畿來的督察官員,其中一人就是賈善。
賈善與朝中的靖安侯賈氏本屬表親,他沾了表兄的光,在朝堂中的威望也越來越大。況且其人本就機敏聰慧,又長袖善舞,與各方勢力都能融洽相處。哪怕是如今賈家有日漸衰敗之勢,他在朝中的影響卻不減反增。
論起當年之事,卻是由於秦環的一次考察成績被人誣陷,胡石為此而打抱不平,恰巧鬧到了監察禦史賈善的跟前。後來虧得賈善出麵,此事才得以平息,胡石對他自然有感激之心,而賈善也對胡秦二人頗為賞識,策論上還曾指點過一二。
兩人登上了樓閣,還未見著賈善,便聞到了一股熟悉的熏香,略微清苦的竹葉香氣,據說還有清醒神智之功效。
一陣微風拂過,隻聽得珠簾掀開而發出細碎的碰撞聲,那玄衣男子站於麵前,笑意盈盈地看著二人道:“原來是胡解元和秦亞元,幾年不見,別來無恙?”
二人拱手道:“多謝大人垂愛。”
賈善搖頭道:“不必多禮,我脫了朝服便是常人,你我今日一見,隻需當做好友間相處即可。”
胡石頷首,賈大人和顏悅色的樣子讓他放鬆不少,隻是冥冥之中又心覺不安,總覺得看不透賈善此人。而此時胡石卻隻歸於自己與賈大人交情較淺,不甚了解恐生禍患罷了。
正當幾人言笑晏晏,相互問候之時。樓上卻傳來一聲巨響,像是有人故意推翻了桌椅,緊接著又聽見謾罵聲,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衣著華服的紈絝子弟帶著幾個下人從樓上走了下來。
賈善蹙著眉,神情一時變得頗為厭惡,正欲拉著胡秦二人避開。那邊的紈絝子弟已經瞧見了賈善,倒是主動走了上來,拱手道:“原來賈大人也在此處,多有得罪。”
“賈某不敢當公子大禮。”說罷,賈善就轉過身去。
“大人留步,”這人又走近了些,笑道:“我素知大人知禮節,懂進退,隻是見了我又何必躲著呢,我剛才隻是罰幾個沒長眼的小廝,一點規矩都不懂,竟敢跟我翻臉……”他瞥見了站在一旁的胡石,打量了一番道:“哦,這位是胡解元?那跟澤岸還有同窗之誼。”
胡石心中一驚,朝身側看去,果然那李澤岸就站在這紈絝的身後,正附在紈絝的耳旁說著什麽,他換上了華貴的衣衫,人也收拾打扮了番,比以前精神許多,看見胡石便凶狠地瞪了過去。
賈善冷笑一聲,打斷道:“李知渙,你以為就沒人能治得了你嗎?奉勸你一句,盡量少惹事,別讓人抓住把柄。”
這紈絝大笑了一聲,“抓住誰的把柄還不一定呢,你們賈家…….還有叫賈誠那廝最好別碰見我,我定要讓他好看。”
賈善睥睨道:“這些恩怨你找他去說……”他望向身旁立著的兩人,漸漸和悅下來道,“先去那邊…….”
好在那被叫做李知渙的紈絝也沒跟上來,他似乎有些礙於賈善的身份,隻跺了跺腳便拂袖而去。
看那李家的公子帶著下人走了,賈善也尋了處安靜的地兒,隨和地與二人閑聊幾句後,便直言道:“我見你二人天資聰慧,提攜提攜可成大器。如今是我主動問你們,可否願意跟在我身旁?不過你們大可放心,我雖然姓賈,卻不會站在賈家這邊…….當然更不是哪派的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