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晚間剛至戌時,賈府內已是一片寂靜,唯有秦環一人從廂房內走了出來,順著那抄手遊廊,繞過一處亭台走到了賈誠居住的院子裏。門口值班的小廝一眼瞧見了秦環,沒有稟報便將他引至了書房。
秦環輕輕地叩門兩下,等了一會兒沒有任何回應,正待再叩,門卻在此時無聲地打開了,賈誠立於門內,臉上一如往昔沒有什麽表情,隻是嘴角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你終於來了”。
秦環略感意外:“大人,我……”
賈誠未等秦環說完,便將他拉入門內,順手把門關上:“進來再說。”
書房雖大,卻滿室溫暖,秦環心中焦慮,一進屋便覺得有些悶熱,額上瞬間沁出汗來。
“你有心事,”賈誠仔細打量著秦環,拉起他的兩隻手緊緊握住,“手怎麽這麽涼,我從未見你如此緊張過,這是為何?”
秦環盯著賈誠:“今日阿穀來過府上,想必大人已經知道了。”
“阿穀?那小子,”賈誠哼了一聲,揶揄道,“當初我見他憨厚老實,也會些拳腳功夫,特意把他留在你身邊供你使喚,你倒好,順手人情便送給人家了。”
“大人想讓阿穀回來,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嗎。”秦環勉強一笑,心情略微輕鬆了些,接著便問道,“大人可知那科舉弊案的進展情況?”
賈誠凝視著秦環的眼睛,似乎想從中看透他的心思,片刻,他放下秦環的手,往書案走去:“此事一開始是有人舉報,李太傅在早朝時提起,傳言本經不起推敲,又無鐵證,然而李太傅再三強調此事性質惡劣,影響極壞,且後來果真又有落榜試子聯名上書,加之陛下對此次會試本就額外重視,於是便下旨要求徹查,刑部也不敢懈怠,將所有考官和取中的貢士都列入了清查範圍,如今據說果真查出了不少問題,已經抓了一批人關入刑部衙門,正在審查。”
秦環緩緩道:“今科會元胡石也被抓了。”
賈誠意味深長地瞥了秦環一眼:“你終於說到重點了。”
秦環苦笑一聲:“胡石是我的同窗好友,於我有恩,今日他有難,我怎能安安穩穩地坐視不管。”
賈誠歎了一口氣:“他是因何罪名被抓?”
秦環搖頭:“不清楚,他的人品我可以擔保,他絕不可能舞弊,唯一能夠被人拿來做文章的便是……他與主考官之一的甄大人是遠房親戚。”
“哦?”賈誠蹙眉道,“有了這層關係,如果是有人刻意要陷害他,那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正是如此,他得罪過李太傅的兒子李會,李會對他恨之入骨,一直伺機報複,如今有這天賜良機,李會定會糾住不放,”秦環微微低下頭,“其實……胡石與李會結下仇恨都是因為我,那李會對我出言不遜,說我與大人之間如何如何,胡石氣不過,便動手打了李會……”
“原來是這樣,”賈誠的臉色瞬間一變,“那李會果然是愚不可及!李太傅為了一己私忿竟然公報私仇,他真以為自己可以隻手遮天!”
秦環不再出聲,胡石被抓事出突然,令他措手不及,現下他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默默祈求上蒼保佑胡石一切平安。
賈誠見秦環麵色蒼白,想到他被李會欺負卻有口難辯,心中頓生憐惜之情。他又走回秦環麵前,攬住他的肩,柔聲道:“明日早朝定會議起此事,到時候看看事態進展,我再見機行事,你不要過於擔憂。”
秦環抬頭,眼中閃爍著點點欣喜和感激的光芒:“多謝大人!”
賈誠心中一動,伸手輕撫秦環的臉龐:“他日我若有難,你也會為我如此憂心忡忡嗎?”
秦環見賈誠探究地望著自己,眼神中飽含著期待、憐惜、愛戀……他不敢與這樣的一雙眼睛對視,連忙低頭垂目,良久,待劇烈跳動的一顆心逐漸平複,才終於緩緩點頭:“大人吉人自有天相,何苦說這種話。”
“你最近也要小心,”賈誠鬆了一口氣,頓了頓又道:“此事你就不要出麵了,你也是上榜的貢士,千萬不要把自己也卷進去。”
翌日,賈誠一如往常,星月未散便出門趕去上早朝,賈府的馬車停在東長安門前,賈誠下車步行入內。
近侍衙門的直房在端門內,此時時辰尚早,賈誠身旁跟了個提燈小廝,兩人不緊不慢地往前走著,抬頭突見前方一片光亮,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者帶著好幾個小廝迎麵走了上來。
那老者抬眼間便認出了賈誠,揮了揮手讓小廝留在原地,獨自一人上前與賈誠寒暄:“世侄來得真早啊!”
賈誠拱了拱手,似笑非笑地回道:“太傅大人不是比小侄到的更早嗎?”
李太傅搖頭歎道:“政務繁忙,老夫夙興夜寐,隻恨自己這把老骨頭不能時時刻刻為陛下分憂。”
“太傅一片忠心,日月可昭,實乃我輩之楷模。”賈誠平視前方,順口說道,“小侄自愧不如,還需向太傅大人多多學習。”
“知渙要是如你這般懂事就好了,”李太傅歎息道,“你與他是同輩人,有機會也幫老夫好好勸勸他。”
“令郎桀驁不馴,膽大包天,小侄與他從來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賈誠搖頭一笑,“請恕小侄實在是無能為力。”
這等當著自己的麵直言不諱之人,李太傅還是頭一次碰上,縱使李會那小子再不爭氣,也輪不到外人來品評責備,李太傅咳嗽了一聲,用犀利的目光盯著賈誠,半晌才道:“老夫回去定會好好教訓那個不孝子,世侄,老夫先行一步。”
賈誠退到一旁,微低著頭做了個請的姿勢,等李太傅遠去之後,他才冷笑了一聲,轉身繼續往前走去。
眾臣子都在朝房內候著,待到寅交卯時,皇宮正門的五鳳樓上,會有宦官敲鍾打鼓,到時候百官候列於掖門前,鍾鳴後方能開門而入。
賈誠屬武官,從右掖門入,站於禦道右列,等樂起鳴鞭,皇帝禦門安坐,行拜叩之禮後,這才開始眾臣奏事。
今日第一個出列上疏的便是刑部官員——奉旨徹查科舉弊案的刑部尚書蘇赫,他連夜審訊抓捕的數十位貢士,事無巨細悉究緣由,在上朝前已經整理好卷宗,就等此時匯報進展情況。
“洛陽人氏陳璧,鄉試時便借用其父的名號對考官威逼利誘,用盡手段通過鄉試成為舉人。今科會試,更是賄賂了幾位同考官,考前就已經知道題目,先請人做好答卷背下,考試時再憑記憶默出,所以竟考取了第六名。”
蘇赫的話音剛落,一個站於禦道左列中段的官員慌忙出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哀嚎道:“陛下,微臣冤枉,犬子性子張揚,定是不小心得罪了哪位權貴,遭人陷害……”
蘇赫瞥了此人一眼,駁斥道:“陳大人就不要狡辯了,令郎已經全部招供了,而且所有的物證人證確鑿,此案已是板上釘釘。”
皇帝勃然大怒,不等陳易再做辯解,便喚來禦前侍衛把他押了下去,而後冷冷地問道:“蘇愛卿,那幾個收受賄賂的同考官乃是何人?”
蘇赫不慌不忙地答道:“微臣書寫了一份名單,請陛下過目。”
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走下台階,接過折子遞呈給已經慍怒的皇帝。看後,皇帝更是氣得當眾摔下折子,一迭聲地命令侍衛進殿拖走了好幾位品階較高的文官。
蘇赫彎腰撿起折子,頂著帝王的怒火,繼續低頭稟道:“鳳陽人氏胡石,乃今科會元,據說此人文采斐然,才思敏捷,會試中做的答卷得到了所有考官的一致讚賞。但有試子舉報,此人與主考官甄大人是叔侄關係,在考前曾登門拜訪甄大人,兩人關係密切,經微臣調查,此事屬實。”
此時,甄益終於按捺不住出了列,他接過蘇赫的話,十分鎮定地解釋道:“微臣與胡石確實是遠房叔侄,但多年從未有過來往,隻是趁此次進京會試的機會,他才受其父之托與微臣取得聯係,也隻是登門拜訪過一二次而已,自從微臣被任命為主考官後,為了避嫌,便刻意斷了與他的來往。江南貢院人才濟濟,此子鄉試也能位居榜首,說明他確實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望陛下明察,切勿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既令好人蒙冤,也使陛下錯失一位賢才。”
皇帝神色有些動搖,猶豫片刻,正準備開口說話,怎料許久不做聲的李太傅卻站了出來,大聲道:“請陛下三思!”
皇帝客客氣氣地一抬手:“先生請講。”
縱觀朝野上下,唯有李太傅一人有此殊榮,無論何時都能得到天子的尊重。
李太傅抬頭望向皇帝:“大周自建朝以來,便有任官親緣回避這一律令,皇室宗族也無一例外。甄大人是本朝老臣,深受陛下倚重,更應以身作則,謹言慎行,知道自己侄兒參加會試,便該主動請辭主考官一職。如今鳳陽人胡石與甄大人的關係人盡皆知,臣以為,縱使此人清白無辜,也難堵天下悠悠之口,更是給了心懷不軌之人一個顛倒黑白的機會,朝廷的信譽不存,威望何在?”
皇帝還沒發話,甄益已經急得麵紅耳赤,望著李太傅激動道:“太傅大人言重了,待到案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之日,既要嚴懲舞弊之人,也需還無辜者一個清白!”
“甄大人稍安勿躁,”李太傅搖搖頭,進一步使出了殺手鐧,“同考官在考前將試題泄露,出了這樣大的紕漏,甄大人作為主考官也難辭其咎,理應一並押入刑部審查!”
甄益刹時麵如死灰,朝著皇帝跪下,匍匐不起:“陛下,微臣自以為是,管理失職,終至鑄成大錯,微臣知罪。”
皇帝雖心有不忍,但甄益瀆職屬實,也不便當著眾朝臣不給李太傅麵子,便揮手道:“將甄益帶去刑部隔離審查……蘇赫!”
蘇赫連忙上前,躬身道:“臣在。”
“朕命你在三日之內將所有真相查明,三日之後朕將親臨刑部複審。”
蘇赫領旨:“謹遵陛下旨意。”
秦環輕輕地叩門兩下,等了一會兒沒有任何回應,正待再叩,門卻在此時無聲地打開了,賈誠立於門內,臉上一如往昔沒有什麽表情,隻是嘴角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你終於來了”。
秦環略感意外:“大人,我……”
賈誠未等秦環說完,便將他拉入門內,順手把門關上:“進來再說。”
書房雖大,卻滿室溫暖,秦環心中焦慮,一進屋便覺得有些悶熱,額上瞬間沁出汗來。
“你有心事,”賈誠仔細打量著秦環,拉起他的兩隻手緊緊握住,“手怎麽這麽涼,我從未見你如此緊張過,這是為何?”
秦環盯著賈誠:“今日阿穀來過府上,想必大人已經知道了。”
“阿穀?那小子,”賈誠哼了一聲,揶揄道,“當初我見他憨厚老實,也會些拳腳功夫,特意把他留在你身邊供你使喚,你倒好,順手人情便送給人家了。”
“大人想讓阿穀回來,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嗎。”秦環勉強一笑,心情略微輕鬆了些,接著便問道,“大人可知那科舉弊案的進展情況?”
賈誠凝視著秦環的眼睛,似乎想從中看透他的心思,片刻,他放下秦環的手,往書案走去:“此事一開始是有人舉報,李太傅在早朝時提起,傳言本經不起推敲,又無鐵證,然而李太傅再三強調此事性質惡劣,影響極壞,且後來果真又有落榜試子聯名上書,加之陛下對此次會試本就額外重視,於是便下旨要求徹查,刑部也不敢懈怠,將所有考官和取中的貢士都列入了清查範圍,如今據說果真查出了不少問題,已經抓了一批人關入刑部衙門,正在審查。”
秦環緩緩道:“今科會元胡石也被抓了。”
賈誠意味深長地瞥了秦環一眼:“你終於說到重點了。”
秦環苦笑一聲:“胡石是我的同窗好友,於我有恩,今日他有難,我怎能安安穩穩地坐視不管。”
賈誠歎了一口氣:“他是因何罪名被抓?”
秦環搖頭:“不清楚,他的人品我可以擔保,他絕不可能舞弊,唯一能夠被人拿來做文章的便是……他與主考官之一的甄大人是遠房親戚。”
“哦?”賈誠蹙眉道,“有了這層關係,如果是有人刻意要陷害他,那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正是如此,他得罪過李太傅的兒子李會,李會對他恨之入骨,一直伺機報複,如今有這天賜良機,李會定會糾住不放,”秦環微微低下頭,“其實……胡石與李會結下仇恨都是因為我,那李會對我出言不遜,說我與大人之間如何如何,胡石氣不過,便動手打了李會……”
“原來是這樣,”賈誠的臉色瞬間一變,“那李會果然是愚不可及!李太傅為了一己私忿竟然公報私仇,他真以為自己可以隻手遮天!”
秦環不再出聲,胡石被抓事出突然,令他措手不及,現下他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默默祈求上蒼保佑胡石一切平安。
賈誠見秦環麵色蒼白,想到他被李會欺負卻有口難辯,心中頓生憐惜之情。他又走回秦環麵前,攬住他的肩,柔聲道:“明日早朝定會議起此事,到時候看看事態進展,我再見機行事,你不要過於擔憂。”
秦環抬頭,眼中閃爍著點點欣喜和感激的光芒:“多謝大人!”
賈誠心中一動,伸手輕撫秦環的臉龐:“他日我若有難,你也會為我如此憂心忡忡嗎?”
秦環見賈誠探究地望著自己,眼神中飽含著期待、憐惜、愛戀……他不敢與這樣的一雙眼睛對視,連忙低頭垂目,良久,待劇烈跳動的一顆心逐漸平複,才終於緩緩點頭:“大人吉人自有天相,何苦說這種話。”
“你最近也要小心,”賈誠鬆了一口氣,頓了頓又道:“此事你就不要出麵了,你也是上榜的貢士,千萬不要把自己也卷進去。”
翌日,賈誠一如往常,星月未散便出門趕去上早朝,賈府的馬車停在東長安門前,賈誠下車步行入內。
近侍衙門的直房在端門內,此時時辰尚早,賈誠身旁跟了個提燈小廝,兩人不緊不慢地往前走著,抬頭突見前方一片光亮,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者帶著好幾個小廝迎麵走了上來。
那老者抬眼間便認出了賈誠,揮了揮手讓小廝留在原地,獨自一人上前與賈誠寒暄:“世侄來得真早啊!”
賈誠拱了拱手,似笑非笑地回道:“太傅大人不是比小侄到的更早嗎?”
李太傅搖頭歎道:“政務繁忙,老夫夙興夜寐,隻恨自己這把老骨頭不能時時刻刻為陛下分憂。”
“太傅一片忠心,日月可昭,實乃我輩之楷模。”賈誠平視前方,順口說道,“小侄自愧不如,還需向太傅大人多多學習。”
“知渙要是如你這般懂事就好了,”李太傅歎息道,“你與他是同輩人,有機會也幫老夫好好勸勸他。”
“令郎桀驁不馴,膽大包天,小侄與他從來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賈誠搖頭一笑,“請恕小侄實在是無能為力。”
這等當著自己的麵直言不諱之人,李太傅還是頭一次碰上,縱使李會那小子再不爭氣,也輪不到外人來品評責備,李太傅咳嗽了一聲,用犀利的目光盯著賈誠,半晌才道:“老夫回去定會好好教訓那個不孝子,世侄,老夫先行一步。”
賈誠退到一旁,微低著頭做了個請的姿勢,等李太傅遠去之後,他才冷笑了一聲,轉身繼續往前走去。
眾臣子都在朝房內候著,待到寅交卯時,皇宮正門的五鳳樓上,會有宦官敲鍾打鼓,到時候百官候列於掖門前,鍾鳴後方能開門而入。
賈誠屬武官,從右掖門入,站於禦道右列,等樂起鳴鞭,皇帝禦門安坐,行拜叩之禮後,這才開始眾臣奏事。
今日第一個出列上疏的便是刑部官員——奉旨徹查科舉弊案的刑部尚書蘇赫,他連夜審訊抓捕的數十位貢士,事無巨細悉究緣由,在上朝前已經整理好卷宗,就等此時匯報進展情況。
“洛陽人氏陳璧,鄉試時便借用其父的名號對考官威逼利誘,用盡手段通過鄉試成為舉人。今科會試,更是賄賂了幾位同考官,考前就已經知道題目,先請人做好答卷背下,考試時再憑記憶默出,所以竟考取了第六名。”
蘇赫的話音剛落,一個站於禦道左列中段的官員慌忙出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哀嚎道:“陛下,微臣冤枉,犬子性子張揚,定是不小心得罪了哪位權貴,遭人陷害……”
蘇赫瞥了此人一眼,駁斥道:“陳大人就不要狡辯了,令郎已經全部招供了,而且所有的物證人證確鑿,此案已是板上釘釘。”
皇帝勃然大怒,不等陳易再做辯解,便喚來禦前侍衛把他押了下去,而後冷冷地問道:“蘇愛卿,那幾個收受賄賂的同考官乃是何人?”
蘇赫不慌不忙地答道:“微臣書寫了一份名單,請陛下過目。”
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走下台階,接過折子遞呈給已經慍怒的皇帝。看後,皇帝更是氣得當眾摔下折子,一迭聲地命令侍衛進殿拖走了好幾位品階較高的文官。
蘇赫彎腰撿起折子,頂著帝王的怒火,繼續低頭稟道:“鳳陽人氏胡石,乃今科會元,據說此人文采斐然,才思敏捷,會試中做的答卷得到了所有考官的一致讚賞。但有試子舉報,此人與主考官甄大人是叔侄關係,在考前曾登門拜訪甄大人,兩人關係密切,經微臣調查,此事屬實。”
此時,甄益終於按捺不住出了列,他接過蘇赫的話,十分鎮定地解釋道:“微臣與胡石確實是遠房叔侄,但多年從未有過來往,隻是趁此次進京會試的機會,他才受其父之托與微臣取得聯係,也隻是登門拜訪過一二次而已,自從微臣被任命為主考官後,為了避嫌,便刻意斷了與他的來往。江南貢院人才濟濟,此子鄉試也能位居榜首,說明他確實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望陛下明察,切勿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既令好人蒙冤,也使陛下錯失一位賢才。”
皇帝神色有些動搖,猶豫片刻,正準備開口說話,怎料許久不做聲的李太傅卻站了出來,大聲道:“請陛下三思!”
皇帝客客氣氣地一抬手:“先生請講。”
縱觀朝野上下,唯有李太傅一人有此殊榮,無論何時都能得到天子的尊重。
李太傅抬頭望向皇帝:“大周自建朝以來,便有任官親緣回避這一律令,皇室宗族也無一例外。甄大人是本朝老臣,深受陛下倚重,更應以身作則,謹言慎行,知道自己侄兒參加會試,便該主動請辭主考官一職。如今鳳陽人胡石與甄大人的關係人盡皆知,臣以為,縱使此人清白無辜,也難堵天下悠悠之口,更是給了心懷不軌之人一個顛倒黑白的機會,朝廷的信譽不存,威望何在?”
皇帝還沒發話,甄益已經急得麵紅耳赤,望著李太傅激動道:“太傅大人言重了,待到案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之日,既要嚴懲舞弊之人,也需還無辜者一個清白!”
“甄大人稍安勿躁,”李太傅搖搖頭,進一步使出了殺手鐧,“同考官在考前將試題泄露,出了這樣大的紕漏,甄大人作為主考官也難辭其咎,理應一並押入刑部審查!”
甄益刹時麵如死灰,朝著皇帝跪下,匍匐不起:“陛下,微臣自以為是,管理失職,終至鑄成大錯,微臣知罪。”
皇帝雖心有不忍,但甄益瀆職屬實,也不便當著眾朝臣不給李太傅麵子,便揮手道:“將甄益帶去刑部隔離審查……蘇赫!”
蘇赫連忙上前,躬身道:“臣在。”
“朕命你在三日之內將所有真相查明,三日之後朕將親臨刑部複審。”
蘇赫領旨:“謹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