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聞言愣住了:“這……能管用麽?呂家如今幾乎沒了人,隻剩下一位老夫人而已,聽說這幾年一直臥病在床,你父母雖是老夫人娘家人,但也比不得親骨肉啊!”
林氏道:“呂家雖然絕了嗣,但媳婦兒的父母一直對老夫人照顧周到,時常前去探望,老夫人臥病,媳婦兒的母親請醫送藥,也從不敢懈怠。這一點皇後娘娘是知道的,昔年還曾經數次召媳婦兒的母親進宮,賞賜頗豐。媳婦兒還在家裏的時候,便曾經隨母進過一次宮,拜見過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和顏悅色,對娘家親眷厚待有加。若是苦求皇後娘娘,娘娘未必不肯開恩。”頓了頓,她紅著眼圈道:“好歹……把父親先開脫出來,或是爭取見相公一麵,若是能求得皇後娘娘饒相公一命,便是天大的造化了……”
她低聲哭泣著,常氏也不由得哽咽起來:“好孩子,你這主意雖好,就怕不管用。你瞧瞧外頭那些人……他們若是在乎你家跟呂家的親緣,也就不會對啟兒如此嚴刑逼供了。”
林氏深吸一口氣,含淚道:“母親,媳婦兒何嚐不明白這一點?但外頭主事的是馮家,他們是越王妃的娘家人,家大業大,未必會將呂家的親戚放在眼裏。媳婦兒大膽說句犯忌的話,呂家幾乎沒人了,也不是什麽名門大戶,皇後娘娘身為婆婆,論權勢恐怕還要遜兒媳婦一籌呢!因此馮家人行事才會如此肆無忌憚。隻是,皇後娘娘到底是婆婆,宮裏還要靠她主持大局呢,越王又是親骨肉,若她發了話,越王妃難道還敢違逆不成?這可以說是眼下相公唯一的活路!媳婦兒在家時,最受父母寵愛,兩位老人斷不會眼睜睜看著愛女終生盡毀的。母親,您就依了我吧!”
常氏心中猶豫,她總覺得小兒媳婦的法子不大可能成功:“若是馮家執意不肯放人,越王又心懷疑慮……那該如何是好?”
“總要試一試才知道結果。”林氏苦笑,“實話說吧,母親,咱們章家雖也是勳貴人家,但在京城裏實在算不上一等一的名門。父親雖有侯爵在身,卻無實權,也就是大朝會時才上上朝;大伯領兵駐守遼東都司,雖有軍職,卻不是獨當一麵的大將;二伯、三伯俱是閑賦在家,隻有相公還領著個禁衛小統領的職差。以咱們家的能耐,越王又怎會放在眼裏?此前苦苦相逼,隻怕是意在吳王與太孫吧?如今吳王已死,太孫又不曾來過,咱們章家對越王與馮家已經沒有用處了!若是皇後娘娘真的願意開恩,他們又為何不願答應呢?”
這話雖刺耳,但常氏卻明白其中的道理,終於點頭讓林氏去辦了。林氏當即便取了筆墨修書一封,然後命婆子遞給門外的士兵,抬出當今皇後娘家親眷的招牌,終於成功將信送了出去。不到一個時辰,林家便派了轎子來,把女兒接了回去。
林氏走時隻帶了一個丫頭,是章家的家生子,而非陪嫁侍女,另外還帶了常氏珍藏多年的幾樣貴重藥材,都是滋補延壽之物,預備著送給呂家老夫人的。送走了小兒媳婦,常氏便寢食難安,既希望林氏能成功求得皇後開恩,又擔心林家會象石家一樣,對章家的困局袖手旁觀,屆時章家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章家其他人對林氏的辦法也不看好,沈氏一直沉默,宮氏則幹脆在私下冷嘲熱諷:“老四家的說了一堆漂亮話,其實就是想走人罷了,誰知道她還會不會回來?她才嫁過來兩年,又沒生養,便是守了寡,過兩年再嫁到外地去,一樣能過日子,林家肯放女兒回來繼續受苦嗎?”
宮氏的閑話沒多久就在家人當中流傳開來。現在章家幾乎所有主人都被困在正屋裏,大人孩子多,房間少,侍候的人手也少,又不能出門透氣,大多數人都憋著一肚子怒氣,正沒處撒,眼見著林氏一去不回,閑言碎語便越來越多了。常氏也聽到了一些,生氣之餘,卻也生出幾分擔心,萬一林氏真如宮氏所言那樣一去不回,又該如何是好?
終於,到了第二天晌午過後,跟林氏走的那名丫頭帶著幾個林家仆人回來了,還帶來了一封章啟親筆所寫的休書。原來林氏不但見到了章啟,還從他手裏得到了這封休書,從此林氏就不再是章家的媳婦了,林家人是來帶走她陪嫁財物的。
常氏幾乎沒暈死過去,好不容易醒過來,便恨恨地盯著跪在地上的丫環:“你是個死人呀?四奶奶做出這等事,你居然沒在旁阻止?!”
那丫環也是滿麵焦急,跪行上前要解釋些什麽,卻被宮氏一個耳光打翻在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叫你跟四奶奶去是要幹什麽的?你居然還有臉帶人回來運嫁妝?!”
那丫環哭得滿麵通紅,連聲說著:“不是的,二奶奶,您聽我說,四奶奶不是……”
“還有什麽好說的?”宮氏冷笑,“那休書就是明擺著的證據!夫婿有難,她不想著救人就算了,居然還落井下石?林家真是好家教!”
林家的婆子就站在邊上呢,聞言便不樂意了:“章二奶奶說話仔細些,我們林家從來都是治家嚴謹的,家無再嫁之女,世無犯法之男。如今府上的四爺犯了滔天大罪,難道還要連累了我們林家的清名不成?”
常氏醒轉過來,聽到這句話,冷笑不已:“好,好,林家這般門第,這般清名,我們章家也是不敢高攀的。既然我兒子已經寫了休書,那林家的小姐就再也不是我們章家的媳婦了!嫁妝在她從前的院子裏,你盡管帶了人去拿,可別漏了什麽,到頭來還要怪我們克扣!”
沈氏見她麵色不好,連忙命人去拿藥,又數落那婆子:“便是你們老爺夫人親至,也不敢在我們夫人麵前如此無禮,你是哪個牌麵上的人物,也敢在此放肆?!”
陳氏親自去捧了藥來,勸常氏進些,連聲勸慰:“母親息怒,身子要緊。”
一堆人都圍著常氏轉,林家的婆子見狀怪沒意思地,便隻是袖手站在一旁,又數落那丫頭:“走吧,姑奶奶開恩,許你繼續留在她身邊侍候,你還有什麽不知足?難不成還真想留在這裏等死麽?!”
那丫頭哭個不停,雙眼露出焦急之色,時不時往常氏沈氏那邊看,哪裏有人理會她?聽那婆子的話,大家都知道她是要隨林氏離開了,身為章家的家生子,這已經可以算是背主了,誰會給她好臉色瞧?連看她一眼都不肯。
然而明鸞在旁冷眼看著,卻覺得這丫頭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對那林家的婆子有些顧忌,不敢明言。她右手時不時捏著左邊的袖口,又總是盯著沈氏看,林家的婆子要扯著她離開,她便哭哭啼啼不肯起身。明鸞心中起疑,眼珠子一轉,跑過去拉住那丫頭,故作天真地問:“四嬸不回來了麽?她明明說好了要回來的,為什麽不回來了呢?”
丫頭愣了愣,眼中迸發出驚喜之色:“三姑娘,奶奶她……她是有苦衷的。”右手卻伸進了左邊的袖口。
林家的婆子要上前拉人,明鸞已經看見了丫頭的動作,又怎會讓她得手?便轉了個身,正好擋在婆子麵前,側頭繼續問那丫頭:“是什麽苦衷?”手飛快地伸到對方手邊,接過了一個厚厚的信封,迅速卷好塞進了自己的袖子。那丫頭眼中含淚,滿麵感激地叫了聲:“三姑娘!”伏身磕了個頭。
林家的婆子完全沒看見她們做了什麽事,繞開明鸞轉到另一側拉人:“你這死丫頭,還哭什麽?趕緊走吧!再不走,你就留下來得了!”這一回,那丫頭很順從地跟著她離開了,一邊走,還一邊回頭看明鸞,眼中滿是希冀之色。
明鸞目送她遠去,捏了捏袖子裏的信,心跳得越來越快。
信裏會寫些什麽東西?
常氏受了氣,身體又不好了,沈氏、宮氏與陳氏連忙扶她回臥房休息,章二爺與章三爺氣憤地去了西次間罵弟弟糊塗,弟媳無恥,順便商量接下來該怎麽辦,不一會兒,宮氏便因為說話不中聽被婆婆厲聲趕出來了,她滿腹委屈地去找丈夫,又抱怨了婆婆幾句。若不是常氏容許林氏離開,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章二爺聽得刺耳,狠狠地罵了妻子一頓。
西次間熱鬧得不行,罵人的,吵架的,勸架的,聲音都傳到東次間去了。常氏聽著家人們的爭吵,隻覺得心神俱疲。
沈氏服侍她用了藥,便悄悄退出來對陳氏說:“出了四弟妹這樁事,你先前那主意萬萬不可再提起了。不然母親怪罪下來,就連我也擋不住呢!”
陳氏麵有愧色:“都是我不好。先前我跟鸞丫頭說這件事的時候,仿佛看見四弟妹就在附近,想必她聽了去,才會想到用這法子離開的。若是母親怪罪下來,大嫂盡管實話實說,我絕不能叫大嫂替我受過。”
沈氏握住她的手:“我的好弟妹,自家人分什麽你我?況且事情都這樣了,就此打住吧,別再追究了,省得母親心煩。”
陳氏感激不已,再三謝過沈氏,錯眼看見明鸞溜進了臥室,連忙追上去拉住:“你要去哪裏?夫人正休息呢,別淘氣!”
明鸞用力掙開她的手:“我有正事跟祖母說,沒有淘氣!”見陳氏還要再罵,連忙掏出那封信:“這是剛才那丫頭偷偷塞給我的,我看她好象很忌憚被林家的婆子看見,想必是四嬸瞞著人叫她送回來的密信。”
沈氏與陳氏都是一愣,後者忙接過信:“怎麽不早說?”轉身就遞給沈氏:“大嫂快看看裏麵都寫了些什麽?”
明鸞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一把奪過信,衝到常氏床前:“祖母,您瞧,這是四嬸悄悄叫丫頭送回來的信,您先別罵她,看看裏麵都寫了些什麽再說。”
常氏顫著手接過了信,盯緊了明鸞問:“這確實是青柳交給你的?”
青柳?是那個丫頭嗎?明鸞連忙點頭:“我看見她一直給大伯娘使眼色,可是大伯娘沒看見,她又給別人使眼色,卻沒人搭理她,我就故意上前問話,替她擋住了那個林家的婆子,她就馬上將這東西交給我了。”
沈氏腳下頓了頓,又滿麵驚喜地走過來道:“母親,我來讀給您聽,興許有要緊的消息!”陳氏戳了女兒腦門一記,上前扶起常氏。
林氏的信寫得極長。她回家後,起初是向父母求情的,但林家二老卻知道事情輕重,不肯答應,反而還勸女兒放棄婆家,隻要她願意,將來他們一定會給她尋個不輸章啟的好夫婿。林氏見父母不肯幫忙,失望之餘,便開始探聽宮中的情形,想知道丈夫是否真的隻有死路一條了。
這一探聽,還真叫她打聽到幾樣重要的消息。
原來當日東宮大火,雖有人看見太子妃與太孫、廣安王都投身火場,但事後驗屍官卻發現兩位小皇孫的遺體太過瘦小了些,與生前的身形有些距離,當時隻以為是火勢過大導致的,然而在查問東宮幸存宮人時卻聽到了曾有數名禁衛士兵在火起前進出東宮的說法,其中一人就是章啟。
如果章啟在火起前去過東宮,又怎會不救走太子的家眷?他與太子是親表兄弟,自幼感情深厚,斷不會見死不救的。皇後與越王一夥的人就懷疑,東宮兩位皇孫的屍體是假的,乃是替身,真正的太孫與廣安王已經逃走了。清點東宮侍從名單時,他們又發現太子的親信內侍胡四海失蹤了,更是肯定了這個想法。
馮家連夜審問章啟,始終得不到有用的消息,隻得再三搜索章家、沈家,以及支持太子的數十名勳貴官員的宅第,連他們的房產、店鋪與田莊都不放過,可惜遲遲未能找到太孫與廣安王的下落。他們擔心斬草不除根,等皇帝清醒過來後,便會釀成大禍,隻能繼續逼問章啟。
在這種情況下,章啟根本不可能獲釋。林氏得知後痛定思痛,便假說要向章啟索要休書,並且勸說他招供,說服父母進宮向皇後懇求,得到了與章啟單獨見麵的許可。在那短暫的見麵中,她成功地說服了章啟,後者不但寫下了休書,還終於承認自己確實在起火之前進過東宮。但他沒有帶走太孫,因為太子妃要求他殺死廣安王,充作太孫替身,也不願意冒險救走吳王,擔心帶的人太多會威脅到親生骨肉的安全,還發話說如果他不答應,就不讓他帶走太孫,反正她還有別的幫手。章啟氣憤於太子妃的狠絕,知道她還有後手,便離開去救吳王了。至於大火裏死的兩名“皇孫”是真是假,若是假的,真的又去了哪裏,他就不知道了。
不過他提供了一個線索,那就是他在受召進宮時,曾聽引路的東宮宮人提過,沈、章、李三家都秘密派了人進宮。
念到這裏,沈氏雙手一顫,幾乎拿不住信紙,臉色再次蒼白得象紙一樣,渾身都發起抖來。
林氏道:“呂家雖然絕了嗣,但媳婦兒的父母一直對老夫人照顧周到,時常前去探望,老夫人臥病,媳婦兒的母親請醫送藥,也從不敢懈怠。這一點皇後娘娘是知道的,昔年還曾經數次召媳婦兒的母親進宮,賞賜頗豐。媳婦兒還在家裏的時候,便曾經隨母進過一次宮,拜見過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和顏悅色,對娘家親眷厚待有加。若是苦求皇後娘娘,娘娘未必不肯開恩。”頓了頓,她紅著眼圈道:“好歹……把父親先開脫出來,或是爭取見相公一麵,若是能求得皇後娘娘饒相公一命,便是天大的造化了……”
她低聲哭泣著,常氏也不由得哽咽起來:“好孩子,你這主意雖好,就怕不管用。你瞧瞧外頭那些人……他們若是在乎你家跟呂家的親緣,也就不會對啟兒如此嚴刑逼供了。”
林氏深吸一口氣,含淚道:“母親,媳婦兒何嚐不明白這一點?但外頭主事的是馮家,他們是越王妃的娘家人,家大業大,未必會將呂家的親戚放在眼裏。媳婦兒大膽說句犯忌的話,呂家幾乎沒人了,也不是什麽名門大戶,皇後娘娘身為婆婆,論權勢恐怕還要遜兒媳婦一籌呢!因此馮家人行事才會如此肆無忌憚。隻是,皇後娘娘到底是婆婆,宮裏還要靠她主持大局呢,越王又是親骨肉,若她發了話,越王妃難道還敢違逆不成?這可以說是眼下相公唯一的活路!媳婦兒在家時,最受父母寵愛,兩位老人斷不會眼睜睜看著愛女終生盡毀的。母親,您就依了我吧!”
常氏心中猶豫,她總覺得小兒媳婦的法子不大可能成功:“若是馮家執意不肯放人,越王又心懷疑慮……那該如何是好?”
“總要試一試才知道結果。”林氏苦笑,“實話說吧,母親,咱們章家雖也是勳貴人家,但在京城裏實在算不上一等一的名門。父親雖有侯爵在身,卻無實權,也就是大朝會時才上上朝;大伯領兵駐守遼東都司,雖有軍職,卻不是獨當一麵的大將;二伯、三伯俱是閑賦在家,隻有相公還領著個禁衛小統領的職差。以咱們家的能耐,越王又怎會放在眼裏?此前苦苦相逼,隻怕是意在吳王與太孫吧?如今吳王已死,太孫又不曾來過,咱們章家對越王與馮家已經沒有用處了!若是皇後娘娘真的願意開恩,他們又為何不願答應呢?”
這話雖刺耳,但常氏卻明白其中的道理,終於點頭讓林氏去辦了。林氏當即便取了筆墨修書一封,然後命婆子遞給門外的士兵,抬出當今皇後娘家親眷的招牌,終於成功將信送了出去。不到一個時辰,林家便派了轎子來,把女兒接了回去。
林氏走時隻帶了一個丫頭,是章家的家生子,而非陪嫁侍女,另外還帶了常氏珍藏多年的幾樣貴重藥材,都是滋補延壽之物,預備著送給呂家老夫人的。送走了小兒媳婦,常氏便寢食難安,既希望林氏能成功求得皇後開恩,又擔心林家會象石家一樣,對章家的困局袖手旁觀,屆時章家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章家其他人對林氏的辦法也不看好,沈氏一直沉默,宮氏則幹脆在私下冷嘲熱諷:“老四家的說了一堆漂亮話,其實就是想走人罷了,誰知道她還會不會回來?她才嫁過來兩年,又沒生養,便是守了寡,過兩年再嫁到外地去,一樣能過日子,林家肯放女兒回來繼續受苦嗎?”
宮氏的閑話沒多久就在家人當中流傳開來。現在章家幾乎所有主人都被困在正屋裏,大人孩子多,房間少,侍候的人手也少,又不能出門透氣,大多數人都憋著一肚子怒氣,正沒處撒,眼見著林氏一去不回,閑言碎語便越來越多了。常氏也聽到了一些,生氣之餘,卻也生出幾分擔心,萬一林氏真如宮氏所言那樣一去不回,又該如何是好?
終於,到了第二天晌午過後,跟林氏走的那名丫頭帶著幾個林家仆人回來了,還帶來了一封章啟親筆所寫的休書。原來林氏不但見到了章啟,還從他手裏得到了這封休書,從此林氏就不再是章家的媳婦了,林家人是來帶走她陪嫁財物的。
常氏幾乎沒暈死過去,好不容易醒過來,便恨恨地盯著跪在地上的丫環:“你是個死人呀?四奶奶做出這等事,你居然沒在旁阻止?!”
那丫環也是滿麵焦急,跪行上前要解釋些什麽,卻被宮氏一個耳光打翻在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叫你跟四奶奶去是要幹什麽的?你居然還有臉帶人回來運嫁妝?!”
那丫環哭得滿麵通紅,連聲說著:“不是的,二奶奶,您聽我說,四奶奶不是……”
“還有什麽好說的?”宮氏冷笑,“那休書就是明擺著的證據!夫婿有難,她不想著救人就算了,居然還落井下石?林家真是好家教!”
林家的婆子就站在邊上呢,聞言便不樂意了:“章二奶奶說話仔細些,我們林家從來都是治家嚴謹的,家無再嫁之女,世無犯法之男。如今府上的四爺犯了滔天大罪,難道還要連累了我們林家的清名不成?”
常氏醒轉過來,聽到這句話,冷笑不已:“好,好,林家這般門第,這般清名,我們章家也是不敢高攀的。既然我兒子已經寫了休書,那林家的小姐就再也不是我們章家的媳婦了!嫁妝在她從前的院子裏,你盡管帶了人去拿,可別漏了什麽,到頭來還要怪我們克扣!”
沈氏見她麵色不好,連忙命人去拿藥,又數落那婆子:“便是你們老爺夫人親至,也不敢在我們夫人麵前如此無禮,你是哪個牌麵上的人物,也敢在此放肆?!”
陳氏親自去捧了藥來,勸常氏進些,連聲勸慰:“母親息怒,身子要緊。”
一堆人都圍著常氏轉,林家的婆子見狀怪沒意思地,便隻是袖手站在一旁,又數落那丫頭:“走吧,姑奶奶開恩,許你繼續留在她身邊侍候,你還有什麽不知足?難不成還真想留在這裏等死麽?!”
那丫頭哭個不停,雙眼露出焦急之色,時不時往常氏沈氏那邊看,哪裏有人理會她?聽那婆子的話,大家都知道她是要隨林氏離開了,身為章家的家生子,這已經可以算是背主了,誰會給她好臉色瞧?連看她一眼都不肯。
然而明鸞在旁冷眼看著,卻覺得這丫頭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對那林家的婆子有些顧忌,不敢明言。她右手時不時捏著左邊的袖口,又總是盯著沈氏看,林家的婆子要扯著她離開,她便哭哭啼啼不肯起身。明鸞心中起疑,眼珠子一轉,跑過去拉住那丫頭,故作天真地問:“四嬸不回來了麽?她明明說好了要回來的,為什麽不回來了呢?”
丫頭愣了愣,眼中迸發出驚喜之色:“三姑娘,奶奶她……她是有苦衷的。”右手卻伸進了左邊的袖口。
林家的婆子要上前拉人,明鸞已經看見了丫頭的動作,又怎會讓她得手?便轉了個身,正好擋在婆子麵前,側頭繼續問那丫頭:“是什麽苦衷?”手飛快地伸到對方手邊,接過了一個厚厚的信封,迅速卷好塞進了自己的袖子。那丫頭眼中含淚,滿麵感激地叫了聲:“三姑娘!”伏身磕了個頭。
林家的婆子完全沒看見她們做了什麽事,繞開明鸞轉到另一側拉人:“你這死丫頭,還哭什麽?趕緊走吧!再不走,你就留下來得了!”這一回,那丫頭很順從地跟著她離開了,一邊走,還一邊回頭看明鸞,眼中滿是希冀之色。
明鸞目送她遠去,捏了捏袖子裏的信,心跳得越來越快。
信裏會寫些什麽東西?
常氏受了氣,身體又不好了,沈氏、宮氏與陳氏連忙扶她回臥房休息,章二爺與章三爺氣憤地去了西次間罵弟弟糊塗,弟媳無恥,順便商量接下來該怎麽辦,不一會兒,宮氏便因為說話不中聽被婆婆厲聲趕出來了,她滿腹委屈地去找丈夫,又抱怨了婆婆幾句。若不是常氏容許林氏離開,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章二爺聽得刺耳,狠狠地罵了妻子一頓。
西次間熱鬧得不行,罵人的,吵架的,勸架的,聲音都傳到東次間去了。常氏聽著家人們的爭吵,隻覺得心神俱疲。
沈氏服侍她用了藥,便悄悄退出來對陳氏說:“出了四弟妹這樁事,你先前那主意萬萬不可再提起了。不然母親怪罪下來,就連我也擋不住呢!”
陳氏麵有愧色:“都是我不好。先前我跟鸞丫頭說這件事的時候,仿佛看見四弟妹就在附近,想必她聽了去,才會想到用這法子離開的。若是母親怪罪下來,大嫂盡管實話實說,我絕不能叫大嫂替我受過。”
沈氏握住她的手:“我的好弟妹,自家人分什麽你我?況且事情都這樣了,就此打住吧,別再追究了,省得母親心煩。”
陳氏感激不已,再三謝過沈氏,錯眼看見明鸞溜進了臥室,連忙追上去拉住:“你要去哪裏?夫人正休息呢,別淘氣!”
明鸞用力掙開她的手:“我有正事跟祖母說,沒有淘氣!”見陳氏還要再罵,連忙掏出那封信:“這是剛才那丫頭偷偷塞給我的,我看她好象很忌憚被林家的婆子看見,想必是四嬸瞞著人叫她送回來的密信。”
沈氏與陳氏都是一愣,後者忙接過信:“怎麽不早說?”轉身就遞給沈氏:“大嫂快看看裏麵都寫了些什麽?”
明鸞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一把奪過信,衝到常氏床前:“祖母,您瞧,這是四嬸悄悄叫丫頭送回來的信,您先別罵她,看看裏麵都寫了些什麽再說。”
常氏顫著手接過了信,盯緊了明鸞問:“這確實是青柳交給你的?”
青柳?是那個丫頭嗎?明鸞連忙點頭:“我看見她一直給大伯娘使眼色,可是大伯娘沒看見,她又給別人使眼色,卻沒人搭理她,我就故意上前問話,替她擋住了那個林家的婆子,她就馬上將這東西交給我了。”
沈氏腳下頓了頓,又滿麵驚喜地走過來道:“母親,我來讀給您聽,興許有要緊的消息!”陳氏戳了女兒腦門一記,上前扶起常氏。
林氏的信寫得極長。她回家後,起初是向父母求情的,但林家二老卻知道事情輕重,不肯答應,反而還勸女兒放棄婆家,隻要她願意,將來他們一定會給她尋個不輸章啟的好夫婿。林氏見父母不肯幫忙,失望之餘,便開始探聽宮中的情形,想知道丈夫是否真的隻有死路一條了。
這一探聽,還真叫她打聽到幾樣重要的消息。
原來當日東宮大火,雖有人看見太子妃與太孫、廣安王都投身火場,但事後驗屍官卻發現兩位小皇孫的遺體太過瘦小了些,與生前的身形有些距離,當時隻以為是火勢過大導致的,然而在查問東宮幸存宮人時卻聽到了曾有數名禁衛士兵在火起前進出東宮的說法,其中一人就是章啟。
如果章啟在火起前去過東宮,又怎會不救走太子的家眷?他與太子是親表兄弟,自幼感情深厚,斷不會見死不救的。皇後與越王一夥的人就懷疑,東宮兩位皇孫的屍體是假的,乃是替身,真正的太孫與廣安王已經逃走了。清點東宮侍從名單時,他們又發現太子的親信內侍胡四海失蹤了,更是肯定了這個想法。
馮家連夜審問章啟,始終得不到有用的消息,隻得再三搜索章家、沈家,以及支持太子的數十名勳貴官員的宅第,連他們的房產、店鋪與田莊都不放過,可惜遲遲未能找到太孫與廣安王的下落。他們擔心斬草不除根,等皇帝清醒過來後,便會釀成大禍,隻能繼續逼問章啟。
在這種情況下,章啟根本不可能獲釋。林氏得知後痛定思痛,便假說要向章啟索要休書,並且勸說他招供,說服父母進宮向皇後懇求,得到了與章啟單獨見麵的許可。在那短暫的見麵中,她成功地說服了章啟,後者不但寫下了休書,還終於承認自己確實在起火之前進過東宮。但他沒有帶走太孫,因為太子妃要求他殺死廣安王,充作太孫替身,也不願意冒險救走吳王,擔心帶的人太多會威脅到親生骨肉的安全,還發話說如果他不答應,就不讓他帶走太孫,反正她還有別的幫手。章啟氣憤於太子妃的狠絕,知道她還有後手,便離開去救吳王了。至於大火裏死的兩名“皇孫”是真是假,若是假的,真的又去了哪裏,他就不知道了。
不過他提供了一個線索,那就是他在受召進宮時,曾聽引路的東宮宮人提過,沈、章、李三家都秘密派了人進宮。
念到這裏,沈氏雙手一顫,幾乎拿不住信紙,臉色再次蒼白得象紙一樣,渾身都發起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