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氏終於老實了,陳老爺子心口的氣消散一點兒,轉頭對著陳景昊保證道,又把頭轉向陳二年,說道。<strong>.</strong>
“恩,是時候不早了,我們得趕緊回去做飯了,”陳二年聽陳大年這麽一說,瞅了一眼窗外的日頭,接著看向彭氏,然後就往炕邊挪去,下炕穿了鞋。
鞋子穿好之後,陳二年要走,但剛一抬腳,又轉回頭看向陳大年,道:“大哥家裏要是手頭緊的話,就來我家說一下,我們家能幫就幫。”
“趕緊回去吧,這事用不著你操心,”對於陳二年的好意,陳大年卻沒在意,甩了甩手,拒絕道。
而陳二年聽陳老爺子這麽說,就像是早前就知道答案一樣,沒有說什麽就轉頭走了。
陳二年領著一家子一走,屋裏的氣氛再次沉靜下來。
陳大年抽起了旱煙,李老婆子倚在被子上不吭聲,劉氏拿著幹抹布收拾著炕,陳大郎坐在炕沿也沒有吭聲。
等了好一會兒,陳伯敬回來了。陳大年這才緩緩開了口:“老婆子,咱家還有多少銀子?”
“統共二十三兩整的銀子了。”
和自家男人過了半輩子了,李氏自然清楚自家男人的性子,所以見她家男人臉色不好,李氏這次不敢造次了,猶豫了一下,滿臉不悅的回道。
“咋地,聽說我要給大郎買講義,你是不高興咋地,不就是三十兩麽,咱家大郎讀書這麽好,別說是三十兩,一百兩也得買,你個眼皮子淺的,就知道整天護著那些銀子,你說,咱家大郎明年春考一下子就考上了秀才,你就不是秀才的奶奶,到時候村裏誰不敬你一尺一丈的。(.無彈窗廣告)”
多少年了,陳大年仍舊忘不了當年發生的事,尤其是在他弟弟麵前想起這件事。
二十多年前,他們還沒有分家,他爹也沒死,那時候少卿還小,他家季禮也還小。
陳二年那時候也不知道是受了什麽刺激,非要在爹麵前哭著求著讓少卿去讀書。
爹不願意,他就偷了家裏錢去送了陳少卿去了鄰村上學。然後爹知道了此事,大病一場,兩年後就去了。
爹走了之後,陳二年依舊不懈送少卿讀書,但讀書那麽貴,他始終不願意,再說,他們老陳家一輩子的莊稼漢哪裏出過讀書人。
所以為了此事,兩人就吵了起來。
直到吵的要分家,一聽他說分家,陳大年也是個烈性子,就同意了。
那時候銀子都是放在一起的,什麽都是在一起的。
還記得分家的時候,陳二年隻要了家中二十兩銀子和兩畝地,而他則分了十二畝地。
自然,陳二年拿著那些銀子供少卿繼續上著學,家裏過得捉襟見肘。
但不出五年,十二歲的少卿,就如同現在十三歲的景征,考上了童生。
還記得那時,陳二年還來他家報喜,當時他看著陳二年的笑,臉色是如何?陳大年是記不起來了。
不過打那以後,每當他出門,村裏人都會叫他童生大伯。
陳大年自是臊的紅了臉,打那他很少出門,也送了年紀已過十歲的季禮去上了學堂。
又過了五年,陳少卿成了村裏唯一的秀才,而季禮卻成了一個挑擔的貨郎。
自此,陳大年更是抬不起頭。
也是從哪裏開始,他要發誓一定要在老陳家培養出來一個秀才。
也幸好,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家出了一個念書好的大郎。
還記得鄰村的先生說,大郎是他教過的最好的學生,當時還記得聽了先生說著話之後,他還屁顛屁顛的去鎮上打了二兩上好的女兒紅給先生送去。
而現在看著陳二年家越過越好,再者他家大郎也到了考秀才的年齡。
所以他現在心裏焦躁得很。
這種焦躁又讓他很後悔在之前沒讓他家大郎考童生。
還記得三年前,他家大郎十二歲,到了考童生的年紀,大郎說要考當年的春考,但他家老婆子嫌考童生還要多花三兩銀子的報考費,不如等到年滿十五,直接考秀才,還省了一筆報考費。
那時他一聽在理,和大郎說了,大郎也同意,所以一直拖到現在。
可現在不能再拖了,所以這份講義必須買,雖說他家大郎讀書好,可為了保險,三十兩得花。
“我又沒說不花,花就花唄,可是咱家就還剩這些銀子,王氏那個賠錢貨又把手裏的銀子扣的那麽緊,那剩下的七兩又該咋辦啊?”
李老婆子看似糊塗,但在有些事上還是拎的清的。
彭氏壓在她的頭上那麽多年,老頭子為了爭那一口氣,悶不吭聲了那麽多年,她知道,也都看在眼裏。
所以陳老爺子這番話更是點醒了她。
現在她心裏也沒什麽可別扭的了,隻想著該怎麽去籌集那七兩銀子。
“老大家的,你是個有主意的,你說這事你咋看的?”
猛地抽了一口旱煙,陳老爺子皺起了眉頭,他心中想不出法子,就把視線瞄向了站在地下的劉氏。
“爹,我一個婦道人家平時繡繡花還行,要是去弄銀子,倒是弄不來。”
事情按照之前想的慢慢發展著,劉氏心裏有數,心裏也早就安排了主意,可這主意可不能著急說出來,要不然就太急功近利,容易露餡了。
“平時見你倒是個伶牙俐齒的,沒想到現在就是個慫貨,弄不來,弄不來就掰開腦殼子好好想想,這可是給大郎買講義的錢,你這個當娘的,就得好好上上心。”
一聽劉氏不爭氣的樣子,李老婆子就來氣,不等自家男人開口,她就先罵上兩句。
“娘,你誤會了,這大郎的事,我比誰都急,我心裏也想著法子,可是這法子說出來……”
見李氏生氣了,劉氏見時機已到,就連忙擺手,委屈道。
“有屁不早放,我看你就是欠罵,說,把你想的說出來。”李氏急了,不等劉氏把話說完就打斷道。
而劉氏見李氏這樣,心裏暗罵一聲:老不死的,然後就有些‘為難’的開了口:“我最近聽村裏人說,糧食漲價漲得厲害,現在都二十文了,我想咱家不如賣上五百斤糧食吧。”
【作者有話說:本文定義,每年各州府都有春考秋考兩次考試,適合年紀的可以考童生、秀才、舉人。童生十二歲能考,以後不用等到十五歲就能考秀才,不過秀才難考,考上幾率很小。秀才(吃國家皇糧,難考程度可見一斑)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直接能考秀才,不用是童生身份。考上秀才能考舉人,舉人沒有年紀限製。進京趕考是考進士,三年一次,春天的時候。這些是作者自己定的。】
“恩,是時候不早了,我們得趕緊回去做飯了,”陳二年聽陳大年這麽一說,瞅了一眼窗外的日頭,接著看向彭氏,然後就往炕邊挪去,下炕穿了鞋。
鞋子穿好之後,陳二年要走,但剛一抬腳,又轉回頭看向陳大年,道:“大哥家裏要是手頭緊的話,就來我家說一下,我們家能幫就幫。”
“趕緊回去吧,這事用不著你操心,”對於陳二年的好意,陳大年卻沒在意,甩了甩手,拒絕道。
而陳二年聽陳老爺子這麽說,就像是早前就知道答案一樣,沒有說什麽就轉頭走了。
陳二年領著一家子一走,屋裏的氣氛再次沉靜下來。
陳大年抽起了旱煙,李老婆子倚在被子上不吭聲,劉氏拿著幹抹布收拾著炕,陳大郎坐在炕沿也沒有吭聲。
等了好一會兒,陳伯敬回來了。陳大年這才緩緩開了口:“老婆子,咱家還有多少銀子?”
“統共二十三兩整的銀子了。”
和自家男人過了半輩子了,李氏自然清楚自家男人的性子,所以見她家男人臉色不好,李氏這次不敢造次了,猶豫了一下,滿臉不悅的回道。
“咋地,聽說我要給大郎買講義,你是不高興咋地,不就是三十兩麽,咱家大郎讀書這麽好,別說是三十兩,一百兩也得買,你個眼皮子淺的,就知道整天護著那些銀子,你說,咱家大郎明年春考一下子就考上了秀才,你就不是秀才的奶奶,到時候村裏誰不敬你一尺一丈的。(.無彈窗廣告)”
多少年了,陳大年仍舊忘不了當年發生的事,尤其是在他弟弟麵前想起這件事。
二十多年前,他們還沒有分家,他爹也沒死,那時候少卿還小,他家季禮也還小。
陳二年那時候也不知道是受了什麽刺激,非要在爹麵前哭著求著讓少卿去讀書。
爹不願意,他就偷了家裏錢去送了陳少卿去了鄰村上學。然後爹知道了此事,大病一場,兩年後就去了。
爹走了之後,陳二年依舊不懈送少卿讀書,但讀書那麽貴,他始終不願意,再說,他們老陳家一輩子的莊稼漢哪裏出過讀書人。
所以為了此事,兩人就吵了起來。
直到吵的要分家,一聽他說分家,陳大年也是個烈性子,就同意了。
那時候銀子都是放在一起的,什麽都是在一起的。
還記得分家的時候,陳二年隻要了家中二十兩銀子和兩畝地,而他則分了十二畝地。
自然,陳二年拿著那些銀子供少卿繼續上著學,家裏過得捉襟見肘。
但不出五年,十二歲的少卿,就如同現在十三歲的景征,考上了童生。
還記得那時,陳二年還來他家報喜,當時他看著陳二年的笑,臉色是如何?陳大年是記不起來了。
不過打那以後,每當他出門,村裏人都會叫他童生大伯。
陳大年自是臊的紅了臉,打那他很少出門,也送了年紀已過十歲的季禮去上了學堂。
又過了五年,陳少卿成了村裏唯一的秀才,而季禮卻成了一個挑擔的貨郎。
自此,陳大年更是抬不起頭。
也是從哪裏開始,他要發誓一定要在老陳家培養出來一個秀才。
也幸好,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家出了一個念書好的大郎。
還記得鄰村的先生說,大郎是他教過的最好的學生,當時還記得聽了先生說著話之後,他還屁顛屁顛的去鎮上打了二兩上好的女兒紅給先生送去。
而現在看著陳二年家越過越好,再者他家大郎也到了考秀才的年齡。
所以他現在心裏焦躁得很。
這種焦躁又讓他很後悔在之前沒讓他家大郎考童生。
還記得三年前,他家大郎十二歲,到了考童生的年紀,大郎說要考當年的春考,但他家老婆子嫌考童生還要多花三兩銀子的報考費,不如等到年滿十五,直接考秀才,還省了一筆報考費。
那時他一聽在理,和大郎說了,大郎也同意,所以一直拖到現在。
可現在不能再拖了,所以這份講義必須買,雖說他家大郎讀書好,可為了保險,三十兩得花。
“我又沒說不花,花就花唄,可是咱家就還剩這些銀子,王氏那個賠錢貨又把手裏的銀子扣的那麽緊,那剩下的七兩又該咋辦啊?”
李老婆子看似糊塗,但在有些事上還是拎的清的。
彭氏壓在她的頭上那麽多年,老頭子為了爭那一口氣,悶不吭聲了那麽多年,她知道,也都看在眼裏。
所以陳老爺子這番話更是點醒了她。
現在她心裏也沒什麽可別扭的了,隻想著該怎麽去籌集那七兩銀子。
“老大家的,你是個有主意的,你說這事你咋看的?”
猛地抽了一口旱煙,陳老爺子皺起了眉頭,他心中想不出法子,就把視線瞄向了站在地下的劉氏。
“爹,我一個婦道人家平時繡繡花還行,要是去弄銀子,倒是弄不來。”
事情按照之前想的慢慢發展著,劉氏心裏有數,心裏也早就安排了主意,可這主意可不能著急說出來,要不然就太急功近利,容易露餡了。
“平時見你倒是個伶牙俐齒的,沒想到現在就是個慫貨,弄不來,弄不來就掰開腦殼子好好想想,這可是給大郎買講義的錢,你這個當娘的,就得好好上上心。”
一聽劉氏不爭氣的樣子,李老婆子就來氣,不等自家男人開口,她就先罵上兩句。
“娘,你誤會了,這大郎的事,我比誰都急,我心裏也想著法子,可是這法子說出來……”
見李氏生氣了,劉氏見時機已到,就連忙擺手,委屈道。
“有屁不早放,我看你就是欠罵,說,把你想的說出來。”李氏急了,不等劉氏把話說完就打斷道。
而劉氏見李氏這樣,心裏暗罵一聲:老不死的,然後就有些‘為難’的開了口:“我最近聽村裏人說,糧食漲價漲得厲害,現在都二十文了,我想咱家不如賣上五百斤糧食吧。”
【作者有話說:本文定義,每年各州府都有春考秋考兩次考試,適合年紀的可以考童生、秀才、舉人。童生十二歲能考,以後不用等到十五歲就能考秀才,不過秀才難考,考上幾率很小。秀才(吃國家皇糧,難考程度可見一斑)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直接能考秀才,不用是童生身份。考上秀才能考舉人,舉人沒有年紀限製。進京趕考是考進士,三年一次,春天的時候。這些是作者自己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