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天網製敵雖然是打了個勝仗,但渾回到帥帳時仍然有些氣鼓鼓的。
他是個爽利人,直言快語的對李世民說道:“殿下,末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吐蕃蠻子勾了出來……怎麽、怎麽明明進了包圍圈,卻不將它吃掉?!”李世民招了招手,示意渾坐下來:“渾大將軍,稍安勿躁。
我軍在試探吐蕃,明顯他們也在試探我們。
這就跟釣魚一樣,魚兒還在試探,如果倉猝起鉤,隻會將他驚走,再也不敢來了。”
渾剛從戰場上回來,熱血正在沸騰來不及細想。
這時才恍然大悟,連連抱拳賠罪:“原來如此——末將無禮,請殿下恕罪。”
“不必多禮。
你有這樣的疑惑,也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微笑寬慰他起來,“剛剛交了一下手,你有什麽感覺?”渾濃眉緊鎖思索了一番,說道:“感覺很怪異。
吐蕃好像不是吐蕃了。
以往他們哪裏還用得著我們去挑唆,常常一見了我們的人不顧一切的就殺將出來了。
可是這一回,我讓幾十個懂番語的卒子將天底下最難聽的話都罵了,他們才懶洋洋的派了五千餘人出來跟我們迎戰。”
“這就對了。”
一旁武元衡微笑說道,“看來,我們預料得沒錯。
吐蕃屯兵於此,其目的並不是想入侵中原;而是扼險而守,阻止我們下劍南和收複鳳翔府這一處軍事要塞。”
“不錯。”
李世民點頭讚同,然後說道,“與李晟取得聯係了麽?”武元衡答道:“暫時還沒有。
涇原節度離此地大約二百裏之遙。
快馬奔騰往返最快也要兩天兩夜。”
李世民又拿出了地圖,細細參詳了許久,說道:“涇原節度、岐山以及我軍所在地方,剛好是一個三角形。
如果約齊李晟強攻岐山,倒也不是沒有取勝的把握。
不過,難免會增大傷亡、拉長戰線拖延時間。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
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對我軍將十分的不利。
吐蕃坐吃鳳翔的補給物資,而我們要靠後方運送糧草,這是十分吃力的。
簡單算個帳,從長安運糧食到我們這裏,路途雖然不是非常遙遠,但我們吃一鬥糧。
幾乎就要花十鬥糧的代價來搬運。
所以,戰爭對國力是一個極大的損耗。
關內剛剛爆發過糧荒,經不起折騰呀……”李世民曾經也是統籌全局的上位者,現在又是臨陣統帥,深知戰爭地要害之處。
國雖大好戰必亡。
打仗耗的就是錢米,打的就是國力。
吐蕃人靠劫掠維持補給,他們可以耗,可是唐軍卻是耗不起的。
武元衡點了點頭,說道:“知兵者不好戰。
殿下深明其就,思慮得有道理。
無論勝敗,戰爭對我們中原農業大國來說。
都是一個巨大的損耗。
臣下以為,漢王要想急戰取勝,也不是沒有辦法。”
李世民眼神一轉看向他:“有何良策?”“臣下記得漢王之前曾提起過,駐紮在岐山的吐蕃人吃水的問題。”
武元衡一手指向地圖上岐山地方向,“臣下以為,我軍恰好可以在這方麵做做文章。”
渾也圍湊了過來:“長史大人,你就快說吧,別拐彎抹角的了。
急得人心裏慌。”
李世民嗬嗬的笑:“看來伯蒼恰好與我想到一塊兒去了。
我也正在往之方麵打算。
既然你有了妙計,就先說出來聽聽。”
“是。”
武元衡也不扭捏作態了,侃侃說道,“方才我們領兵推進準備接引渾大將軍的時候,臣下特別留意了一下岐山附近的地貌特征。
我發現。
他們屯兵於南麓與五丈原,其用意當然是為了占據有利地形阻擋我軍。
但細下一觀察。
就不難發現,這兩處地方十分地方便取用飲水。
吐蕃人住在高原不會打井,隻會從河水中取用飲水。
人飲馬喝,四五萬人一天消耗的飲水何其巨大!離他們屯兵之所最近的一條河,就是七星河。
眼下正值春汛河水升漲,十分順利的滿足了他們飲水的需要。
可是,如果我們繞道十裏從上遊將此河截斷或是讓它改道走入渭河,也是十分輕鬆地事情。
這樣一來,吐蕃人斷了飲水,必定不戰自亂。
到那時候,我軍就有可趁之機了。”
李世民與渾對視了一眼,齊聲道:“可行!”武元衡接著說道:“今日一戰後,吐蕃不明我軍虛實,必定死守不出。
渾大將軍不妨再去挑戰,奸狡的吐蕃人以為我軍故技重施,一定不會出戰。
隻要他們緊守岐山營寨,我軍就大可以派出一隊人馬繞道隱隱而行,前往十裏外的青石子坡河道,讓七星河斷流。
沒了飲水,吐蕃人必將自亂。
到時候,我軍再來一個引蛇出洞,就不難讓吐蕃人從岐山上走下來了。
隻要他們進了我們地埋伏圈,這仗就容易打了。
與此同時,可以聯絡涇原李晟:隻要我們這邊打響,就讓他出兵奇襲,占領岐山的吐蕃營寨。
對他們形成南北合圍,關起門來打狗。
隻要岐山這邊拿了下來,鳳翔府就會**裸的暴露在我們麵前。
一鼓作氣拿下鳳翔府軍鎮,盤踞在五丈原的吐蕃殘兵,不過是喪家之犬無根漂萍,不足為慮!”李世民聽完這席話,轉頭對著渾一笑;“怎麽樣,不錯吧?”渾愕然的驚喜道:“這讀書人的腦子,就是好使啊!武長史也是第一次來鳳翔、第一次上陣吧?卻對這地方了如指掌,真是讓人佩服!漢王本就是神機妙算用兵如神了,現在再有了鬼神莫測的武長史從旁輔佐,我軍想打敗仗都難哪!”李世民哈哈的大笑起來:“渾,你也別太誇他了——既然伯蒼提出了這樣地妙計,我們就按部實施,狠狠的算計一回智術短淺的吐蕃人吧!”武元衡也不驕傲自滿,拱手輕聲道:“漢王,臣下初次上陣,不過是紙上談兵……具體該如何辦,還請漢王自行斟酌。
小心為上。”
“你的計策很好。”
李世民十分肯定的誇讚道,“稍後我們就將高固等將喚進帳中,安排這一次地戰事。”
武元衡略自有些愕然,但他從李世民地眼神中品讀出了一絲異樣:漢王,這是有意地在眾將麵前,提高自己的威望……這條計策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說。
不過是紙上談兵。
肯定存在許多的疏漏地方,以漢王用兵的能力,沒理由想不到的……不久以後,傾巢而出了一回的唐軍略作整頓,迅速安頓了下來。
渾出兵小勝了一仗。
好歹也殺敵數百近千,收獲了數百馬匹。
功勞薄上先記了他一功。
瑣事忙碌完畢,李世民將諸軍大將都叫到了帥帳裏,安排下一次軍事行動地安排。
李世民在解析作戰計劃與分派人手的同時,反複說了數次長史武元衡的計謀。
讓高固、唐漢臣等人,頓時對武元衡刮目相看。
武元衡也不動聲色,在一旁細心觀察著漢王揮毫自如的調兵譴將。
就算他武元衡是不出世的天才。
經驗這種東西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備地。
李世民一麵注意培養他的威信,另一方麵在有意的幫助他集累行軍打仗的諸多經驗。
因為李世民發現,武元衡這人不僅智慧過人,在軍事方麵更有難得的天才,大局觀極佳。
若加以培養和引導,將來不難成為一名出色地統帥。
瞬息間,七路大軍又被折合成五路人馬,渾、高固、野詩良輔、唐漢臣與漢王自己各領一軍。
分派得井井有條。
隻等與涇原李晟取得聯係,行動即可展開。
接下來的兩天裏,渾按計而行,每日到岐山吐蕃寨前挑戰。
不出武元衡所料,吐蕃人果然用弓箭死守營寨龜縮不出。
兩天以後。
涇原李晟派了一員副將到了漢王帥帳中。
李世民寫下了一封親筆信,讓他轉交李晟。
約定涇原大軍配合這一場大戰。
一切準備就緒,巨大的捕網鋪天展開,隻等吐蕃野狼鑽進來受死了。
也是天公作美,這兩日晴得可以,豔陽高照。
李世民連日來細心觀察,發現岐山地吐蕃大軍正如武元衡所說,每日在七星河中取水無數。
時機已到,李世民讓高固率領著一千步卒,帶齊了麻袋斧鍬出發了。
同時,讓渾帶足了人馬再去挑戰,並讓郭鋼率領三千輕騎,沿著七星河巡視。
若有發現吐蕃人前來取水,就亂箭射殺。
郭鋼跟著出來有一段日子,還一直沒有分派過什麽有趣的差事,一直有些悶悶不樂。
這一回李世民也算是照顧了一下他的情緒,分派了這一個可有可無、隻勝不敗的差事給他。
三天以後,七星河轟然斷流。
吐蕃人前來取水變得極其困難,之前頻頻被唐軍襲擾倒也還罷了,現在河裏根本就沒有水了。
就算是死力衝到河邊來搶水,麵對的也是一堆稀泥與水草。
與此同時,李世民卻將大軍不動聲色的埋伏分撥了下去,本來的軍寨裏虛紮旌旗,時時擂鼓虛張聲勢。
吐蕃人完全摸不清了唐軍的動向虛實,隻感覺眼前一陣陣危機。
可要他們就這樣輕易地放棄岐山這處要塞險阻,卻又是絕不甘心。
一切戰局的發展,都在李世民的預料和掌控之中。
他暗中叮囑渾,這幾日照例去挑唆罵陣,但一定要小心吐蕃隨時衝殺而出。
同時,又不妨故意做出一些驕縱懈怠的樣子,勾引吐蕃人從老巢裏衝殺出來。
因為吐蕃人這幾天,怕是渴得受不住,要有所行動了。
這一天,依舊是豔陽當頂,滴水難求。
李世民心中暗自歡喜:應該是時候了!岐山腳下,渾領著一隊小卒子罵了半天,吐蕃人依舊死守不出。
渾下令道:“全都給我下馬,到陰涼的地方休息唱歌去!”早就得了囑咐地唐軍們,故意發出轟然的歡呼聲,牽著馬匹三三兩兩地朝一旁樹林走去。
渾還讓幾個小卒子唱起軍歌跳起了舞來,領著眾人一起哈哈的大笑取樂。
守寨的吐蕃人觀察了許久,終於等到了一個出兵的機會——軍寨大門轟然大開,一隊騎兵鋪天蓋地的就衝殺了出來!渾等人故作驚慌的大聲尖叫,紛紛騎上馬就朝後奔逃。
吐蕃人來得凶猛之極,人數也極多。
沒多久就快要追上了渾的人馬。
渾假戲真做,狠咬牙翻身回戰。
無奈勢單力薄實在無力抵擋,隻得拔馬逃跑。
三五千唐軍騎兵如同旋風一般的奔脫,有近三萬吐蕃騎兵在後緊追不舍。
看來他們是想一鼓作氣摧垮唐軍。
在他們看來,唐軍連日挑唆他們都沒有應戰,唐軍也沒理由每天都在設置埋伏。
更何況,再不出戰奪回地利水源,吐蕃人就得在山上活活渴死!渾率領著騎兵,按照既定的路線趟過了幹涸的七星河,直往秦峻方向逃去。
吐蕃人對這一帶地形並不熟悉,深追了二十餘裏才恍然回神:方向不對呀——唐軍不是駐紮在西麵的渭河河畔麽?現在怎麽朝南麵的秦嶺撤退了?山林的極高處,一麵鮮紅的三爪金龍唐字旗獵獵飛揚。
李世民笑嗬嗬的對一旁的武元衡說道:“伯蒼,吐蕃蠻子中了你的妙計了。”
武元衡連忙拱手道:“臣下紙上談兵罷了……若不是漢王將諸多細節加以完善和修改,又如何能夠成功?看來,臣下還是經驗太過欠缺了,慚愧、慚愧!”“嗬嗬,別忙著在這裏謙虛了。”
李世民豪氣大起,一揮手說道,“走,是時候去教訓一下他們了!”發現一個問題。
有些讀者喜歡跳章定閱,看到不明白的地方又來反詰於我。
我寫書向來喜歡挖坑埋伏筆講求邏輯,所以許多讀者看到後麵會有些摸不著頭腦是十分常見的。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跳章定閱。
或者設置成自動訂閱。
殘唐重生李世民跳至
他是個爽利人,直言快語的對李世民說道:“殿下,末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吐蕃蠻子勾了出來……怎麽、怎麽明明進了包圍圈,卻不將它吃掉?!”李世民招了招手,示意渾坐下來:“渾大將軍,稍安勿躁。
我軍在試探吐蕃,明顯他們也在試探我們。
這就跟釣魚一樣,魚兒還在試探,如果倉猝起鉤,隻會將他驚走,再也不敢來了。”
渾剛從戰場上回來,熱血正在沸騰來不及細想。
這時才恍然大悟,連連抱拳賠罪:“原來如此——末將無禮,請殿下恕罪。”
“不必多禮。
你有這樣的疑惑,也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微笑寬慰他起來,“剛剛交了一下手,你有什麽感覺?”渾濃眉緊鎖思索了一番,說道:“感覺很怪異。
吐蕃好像不是吐蕃了。
以往他們哪裏還用得著我們去挑唆,常常一見了我們的人不顧一切的就殺將出來了。
可是這一回,我讓幾十個懂番語的卒子將天底下最難聽的話都罵了,他們才懶洋洋的派了五千餘人出來跟我們迎戰。”
“這就對了。”
一旁武元衡微笑說道,“看來,我們預料得沒錯。
吐蕃屯兵於此,其目的並不是想入侵中原;而是扼險而守,阻止我們下劍南和收複鳳翔府這一處軍事要塞。”
“不錯。”
李世民點頭讚同,然後說道,“與李晟取得聯係了麽?”武元衡答道:“暫時還沒有。
涇原節度離此地大約二百裏之遙。
快馬奔騰往返最快也要兩天兩夜。”
李世民又拿出了地圖,細細參詳了許久,說道:“涇原節度、岐山以及我軍所在地方,剛好是一個三角形。
如果約齊李晟強攻岐山,倒也不是沒有取勝的把握。
不過,難免會增大傷亡、拉長戰線拖延時間。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
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對我軍將十分的不利。
吐蕃坐吃鳳翔的補給物資,而我們要靠後方運送糧草,這是十分吃力的。
簡單算個帳,從長安運糧食到我們這裏,路途雖然不是非常遙遠,但我們吃一鬥糧。
幾乎就要花十鬥糧的代價來搬運。
所以,戰爭對國力是一個極大的損耗。
關內剛剛爆發過糧荒,經不起折騰呀……”李世民曾經也是統籌全局的上位者,現在又是臨陣統帥,深知戰爭地要害之處。
國雖大好戰必亡。
打仗耗的就是錢米,打的就是國力。
吐蕃人靠劫掠維持補給,他們可以耗,可是唐軍卻是耗不起的。
武元衡點了點頭,說道:“知兵者不好戰。
殿下深明其就,思慮得有道理。
無論勝敗,戰爭對我們中原農業大國來說。
都是一個巨大的損耗。
臣下以為,漢王要想急戰取勝,也不是沒有辦法。”
李世民眼神一轉看向他:“有何良策?”“臣下記得漢王之前曾提起過,駐紮在岐山的吐蕃人吃水的問題。”
武元衡一手指向地圖上岐山地方向,“臣下以為,我軍恰好可以在這方麵做做文章。”
渾也圍湊了過來:“長史大人,你就快說吧,別拐彎抹角的了。
急得人心裏慌。”
李世民嗬嗬的笑:“看來伯蒼恰好與我想到一塊兒去了。
我也正在往之方麵打算。
既然你有了妙計,就先說出來聽聽。”
“是。”
武元衡也不扭捏作態了,侃侃說道,“方才我們領兵推進準備接引渾大將軍的時候,臣下特別留意了一下岐山附近的地貌特征。
我發現。
他們屯兵於南麓與五丈原,其用意當然是為了占據有利地形阻擋我軍。
但細下一觀察。
就不難發現,這兩處地方十分地方便取用飲水。
吐蕃人住在高原不會打井,隻會從河水中取用飲水。
人飲馬喝,四五萬人一天消耗的飲水何其巨大!離他們屯兵之所最近的一條河,就是七星河。
眼下正值春汛河水升漲,十分順利的滿足了他們飲水的需要。
可是,如果我們繞道十裏從上遊將此河截斷或是讓它改道走入渭河,也是十分輕鬆地事情。
這樣一來,吐蕃人斷了飲水,必定不戰自亂。
到那時候,我軍就有可趁之機了。”
李世民與渾對視了一眼,齊聲道:“可行!”武元衡接著說道:“今日一戰後,吐蕃不明我軍虛實,必定死守不出。
渾大將軍不妨再去挑戰,奸狡的吐蕃人以為我軍故技重施,一定不會出戰。
隻要他們緊守岐山營寨,我軍就大可以派出一隊人馬繞道隱隱而行,前往十裏外的青石子坡河道,讓七星河斷流。
沒了飲水,吐蕃人必將自亂。
到時候,我軍再來一個引蛇出洞,就不難讓吐蕃人從岐山上走下來了。
隻要他們進了我們地埋伏圈,這仗就容易打了。
與此同時,可以聯絡涇原李晟:隻要我們這邊打響,就讓他出兵奇襲,占領岐山的吐蕃營寨。
對他們形成南北合圍,關起門來打狗。
隻要岐山這邊拿了下來,鳳翔府就會**裸的暴露在我們麵前。
一鼓作氣拿下鳳翔府軍鎮,盤踞在五丈原的吐蕃殘兵,不過是喪家之犬無根漂萍,不足為慮!”李世民聽完這席話,轉頭對著渾一笑;“怎麽樣,不錯吧?”渾愕然的驚喜道:“這讀書人的腦子,就是好使啊!武長史也是第一次來鳳翔、第一次上陣吧?卻對這地方了如指掌,真是讓人佩服!漢王本就是神機妙算用兵如神了,現在再有了鬼神莫測的武長史從旁輔佐,我軍想打敗仗都難哪!”李世民哈哈的大笑起來:“渾,你也別太誇他了——既然伯蒼提出了這樣地妙計,我們就按部實施,狠狠的算計一回智術短淺的吐蕃人吧!”武元衡也不驕傲自滿,拱手輕聲道:“漢王,臣下初次上陣,不過是紙上談兵……具體該如何辦,還請漢王自行斟酌。
小心為上。”
“你的計策很好。”
李世民十分肯定的誇讚道,“稍後我們就將高固等將喚進帳中,安排這一次地戰事。”
武元衡略自有些愕然,但他從李世民地眼神中品讀出了一絲異樣:漢王,這是有意地在眾將麵前,提高自己的威望……這條計策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說。
不過是紙上談兵。
肯定存在許多的疏漏地方,以漢王用兵的能力,沒理由想不到的……不久以後,傾巢而出了一回的唐軍略作整頓,迅速安頓了下來。
渾出兵小勝了一仗。
好歹也殺敵數百近千,收獲了數百馬匹。
功勞薄上先記了他一功。
瑣事忙碌完畢,李世民將諸軍大將都叫到了帥帳裏,安排下一次軍事行動地安排。
李世民在解析作戰計劃與分派人手的同時,反複說了數次長史武元衡的計謀。
讓高固、唐漢臣等人,頓時對武元衡刮目相看。
武元衡也不動聲色,在一旁細心觀察著漢王揮毫自如的調兵譴將。
就算他武元衡是不出世的天才。
經驗這種東西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備地。
李世民一麵注意培養他的威信,另一方麵在有意的幫助他集累行軍打仗的諸多經驗。
因為李世民發現,武元衡這人不僅智慧過人,在軍事方麵更有難得的天才,大局觀極佳。
若加以培養和引導,將來不難成為一名出色地統帥。
瞬息間,七路大軍又被折合成五路人馬,渾、高固、野詩良輔、唐漢臣與漢王自己各領一軍。
分派得井井有條。
隻等與涇原李晟取得聯係,行動即可展開。
接下來的兩天裏,渾按計而行,每日到岐山吐蕃寨前挑戰。
不出武元衡所料,吐蕃人果然用弓箭死守營寨龜縮不出。
兩天以後。
涇原李晟派了一員副將到了漢王帥帳中。
李世民寫下了一封親筆信,讓他轉交李晟。
約定涇原大軍配合這一場大戰。
一切準備就緒,巨大的捕網鋪天展開,隻等吐蕃野狼鑽進來受死了。
也是天公作美,這兩日晴得可以,豔陽高照。
李世民連日來細心觀察,發現岐山地吐蕃大軍正如武元衡所說,每日在七星河中取水無數。
時機已到,李世民讓高固率領著一千步卒,帶齊了麻袋斧鍬出發了。
同時,讓渾帶足了人馬再去挑戰,並讓郭鋼率領三千輕騎,沿著七星河巡視。
若有發現吐蕃人前來取水,就亂箭射殺。
郭鋼跟著出來有一段日子,還一直沒有分派過什麽有趣的差事,一直有些悶悶不樂。
這一回李世民也算是照顧了一下他的情緒,分派了這一個可有可無、隻勝不敗的差事給他。
三天以後,七星河轟然斷流。
吐蕃人前來取水變得極其困難,之前頻頻被唐軍襲擾倒也還罷了,現在河裏根本就沒有水了。
就算是死力衝到河邊來搶水,麵對的也是一堆稀泥與水草。
與此同時,李世民卻將大軍不動聲色的埋伏分撥了下去,本來的軍寨裏虛紮旌旗,時時擂鼓虛張聲勢。
吐蕃人完全摸不清了唐軍的動向虛實,隻感覺眼前一陣陣危機。
可要他們就這樣輕易地放棄岐山這處要塞險阻,卻又是絕不甘心。
一切戰局的發展,都在李世民的預料和掌控之中。
他暗中叮囑渾,這幾日照例去挑唆罵陣,但一定要小心吐蕃隨時衝殺而出。
同時,又不妨故意做出一些驕縱懈怠的樣子,勾引吐蕃人從老巢裏衝殺出來。
因為吐蕃人這幾天,怕是渴得受不住,要有所行動了。
這一天,依舊是豔陽當頂,滴水難求。
李世民心中暗自歡喜:應該是時候了!岐山腳下,渾領著一隊小卒子罵了半天,吐蕃人依舊死守不出。
渾下令道:“全都給我下馬,到陰涼的地方休息唱歌去!”早就得了囑咐地唐軍們,故意發出轟然的歡呼聲,牽著馬匹三三兩兩地朝一旁樹林走去。
渾還讓幾個小卒子唱起軍歌跳起了舞來,領著眾人一起哈哈的大笑取樂。
守寨的吐蕃人觀察了許久,終於等到了一個出兵的機會——軍寨大門轟然大開,一隊騎兵鋪天蓋地的就衝殺了出來!渾等人故作驚慌的大聲尖叫,紛紛騎上馬就朝後奔逃。
吐蕃人來得凶猛之極,人數也極多。
沒多久就快要追上了渾的人馬。
渾假戲真做,狠咬牙翻身回戰。
無奈勢單力薄實在無力抵擋,隻得拔馬逃跑。
三五千唐軍騎兵如同旋風一般的奔脫,有近三萬吐蕃騎兵在後緊追不舍。
看來他們是想一鼓作氣摧垮唐軍。
在他們看來,唐軍連日挑唆他們都沒有應戰,唐軍也沒理由每天都在設置埋伏。
更何況,再不出戰奪回地利水源,吐蕃人就得在山上活活渴死!渾率領著騎兵,按照既定的路線趟過了幹涸的七星河,直往秦峻方向逃去。
吐蕃人對這一帶地形並不熟悉,深追了二十餘裏才恍然回神:方向不對呀——唐軍不是駐紮在西麵的渭河河畔麽?現在怎麽朝南麵的秦嶺撤退了?山林的極高處,一麵鮮紅的三爪金龍唐字旗獵獵飛揚。
李世民笑嗬嗬的對一旁的武元衡說道:“伯蒼,吐蕃蠻子中了你的妙計了。”
武元衡連忙拱手道:“臣下紙上談兵罷了……若不是漢王將諸多細節加以完善和修改,又如何能夠成功?看來,臣下還是經驗太過欠缺了,慚愧、慚愧!”“嗬嗬,別忙著在這裏謙虛了。”
李世民豪氣大起,一揮手說道,“走,是時候去教訓一下他們了!”發現一個問題。
有些讀者喜歡跳章定閱,看到不明白的地方又來反詰於我。
我寫書向來喜歡挖坑埋伏筆講求邏輯,所以許多讀者看到後麵會有些摸不著頭腦是十分常見的。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跳章定閱。
或者設置成自動訂閱。
殘唐重生李世民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