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釜底抽薪李世民不由得嗬嗬的笑了起來:“薛存誠,你還真是直言不諱。
不過,朕倒也是覺得,這種歸還土地的具體方法,有點欠妥。
那麽,大家一起來想個合適的法子吧!”說罷,就朝李晟略瞟了一眼。
李晟這段日子以來一直和皇帝寸步不離,何嚐不知道皇帝現在心裏在想什麽。
他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有個建議。”
“講。”
李晟拱手拜了一拜,說道:“其實王大人所說的法子,也並非完全不可執行。
那些失去了土地的農民,還是很想落葉歸根回到故土的。
陛下不妨詔告天下,說要是歸還之前被吞並了的土地。
那些百姓聽到詔告,肯定會盡快趕回故地,領回本該屬於他們的土地。
那些入伍充軍了的人,也會想辦法將土地遺交給子孫親屬。
這樣一來,就可以照顧到大部份失去土地了的百姓。
如果再有無人認領的土地,微臣建議,將它們分發給即將退役的職業軍人們。”
“退役?!”李晟剛剛說完,馬燧就驚咦了一聲。
眾人都聽到了這一聲驚咦,也幾乎都同時發出這一個聲音。
李世民不急不忙,說道:“現在的軍隊,都是雇傭軍。
李晟,你倒是說一說,他們該如何退役?”很顯然,這是在演一出君臣雙簧。
因為在很早以前,李世民就和李晟說起過關於改組兵製的事情,就提到過譴散一批老弱雇傭軍的事情。
“陛下,微臣是這樣設想的。”
李晟自然是胸有成竹,朗朗說道,“現今大唐天下,名例在冊的士兵,共有近百萬人。
其中拱衛長安的禦林軍,大約是二十餘萬。
加上朔方、涇原、鳳翔、興元、成都等府所在的地方擁兵。
共計約四十餘萬人。
這四十餘萬人當中,有許多已經是負傷在身無法再戰鬥,或是年歲已高,無法再征戰。
還有一些,已是厭倦從軍,人在軍營,心已經飛到了故土。
這些人。
都有必要讓他們回歸到地方,發放一定的土地和物資,讓他們安然地渡過餘生。
這樣,不僅是有利於縮減國家開支,也有利於照顧到人心。
盡到人道。
現在天賜良機,有了大批的土地可以安置這些即將退役的將士們,何樂而不為?”“陛下,微臣有個疑問!”馬燧站了出來,拱手一拜說道。
“嗯。
問吧。”
李世民說道,“你問的,或者也是朕和大家都想問的。”
“是。”
馬燧說道。
“李相公,剛剛你說到的這些退役軍士,他們在回到故土之後,還能不能按月在朝廷領到軍餉?”李晟不急不忙的說道:“既然是回到了地方並分發了土地,自然是不能再享有軍餉。
我所說地縮減國家開支,就是這個道理。
從開元年間起,大唐開始推行雇傭軍和節度使製度。
從那時候起數十年來,大唐的國家一直不堪重負。
其中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雇傭兵。
他們在軍隊裏的開銷本來就異常巨大。
從馬匹甲仗到衣食住行,每一文錢都要國庫出錢支撐。
除此之外還要拿軍餉,致殘、老邁退役後,一直到死也要享受朝廷供給的軍餉。
這數十年來,已經有近兩百多萬退役地軍人。
每年從朝廷的國庫中拿走近千萬貫的錢財。
如果朝廷沒有這一項開支,那將會變得何等的富有?有了這筆錢。
國家就可以做許多的事情。”
“明白了。
你地意思是,軍人一但離開了軍隊,就從此不再享受國家的任何好處?”馬燧有些生氣,氣鼓鼓的說道,“李良器,你也是帶兵地人,你的心怎麽就這麽陰狠?那些將士們在戰場上拋頭灑血拚殺了一輩子,最後撿了一條性命回到故裏,卻沒有任何的保障。
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吧?!”“馬相公,剛才我已經說過了。
那些退役的軍士,都可以分發到一定的土地,從此享受真正平靜的生活。
這不正是大多數從軍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嗎?”李晟爭鋒相對地說道,“在他們退役的時候,朝廷也可以一次性發放一批錢財和物資,作為他們短時間內謀生的基礎。
再往後,他們就要憑借自己的勞動和努力來營生。
生兒育女養家糊口,本來就是一個男人的天職。
我們地士兵都是勇士,連死都不怕,還怕在家種田養家糊口嗎?!”“這……”馬燧眨著眼睛想了半晌,緩緩點頭道,“這才仿佛勉強可行。
隻不過,國家一時哪裏來那麽多的錢財,一次性支會那麽即將退役地將士的錢物?”“這個就不必擔心了。”
皇帝發話了,說道,“如果李良器所說的這個法子確實可行,那麽,國家不僅僅會一次性支付那些退役將士三個月的軍餉,而且將來一年之內,但凡退役到地方的軍士,都不必交付賦稅和履行勞役。
這也算是朕對他們的一種安撫。
馬燧,你以為如何?”“這個不錯。”
馬燧這才有了一些欣喜,說道,“如果有這樣的措施施行下來,微臣相信那些退役的將士,也會毫無怨言了。
隻不過……國家真的能夠承擔得起嗎?”李世民指了一下王鍔,說道:“這個,就問我們的大管家吧。”
王鍔站了出來,說道:“剛剛陛下和李相公、馬相公商議時,微臣已經粗略的算了一筆帳。
當下朝廷實際掌控的四十多萬大軍,按五十萬人計算。
就算是有一半的人在這時候要退役,那就是二十五萬人。
每人每月軍餉半吊錢,那就是十二萬五千貫。
一次性下發三月的兵餉,那就需要三十八萬貫左右。
而這筆錢,朝廷現在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
從長遠來看,這些退役的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用在軍中吃糧、用物,區區的三個月兵餉這時候下發,也是十分劃算的事情。
更何況,他們退役為民,以後還能為國出力。
種田織桑,實在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看,人家王鍔說得多好。
不愧是我大唐朝廷的理財高手。”
李世民笑嗬嗬地說道,“這一次關內削王之後,一係列的大事都可以同時進行了。
那些丫鬟、奴仆們,朕也打算讓他們回歸故土重作良民,就像當初朕放出的宮女一樣。
這樣不僅有利於增加人口。
也能照顧到人性。
誰天生就是願意為奴為婢的?朕讓他們都回家去。
由於他們之前是在皇家為奴,朕這個皇帝也不能不負責任。
這些人,每人都按軍人的標準發放兩個月的兵餉,作為盤纏和今後營生的本錢。
對於那些確實已經無家可歸地人,朕可以讓他們就地安家。
就住在關內。
這些人,都要嚴格登記管束,詳加查證以後,也可以分發一定的土地。
讓他們成為關內真正的人口。
眾卿以為如何?”“大善!”陸贄馬上接口道,“成全人性、撫民安國。
不過如此。
那些奴役丫鬟們,從此肯定對陛下感恩戴德。
複為良民以後,他們肯定會努力營生。
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平安生活。
隻不過微臣有些疑問:流民們需要土地,退役的軍人們需要土地,丫鬟仆役們也需要土地。
我們真地能拿出這麽多的土地嗎?萬一到時候土地數量不夠,那就會引發莫大的危機!”就在這時,一直沒有吭聲的武元衡,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微臣有話要講。”
李世民心中微微一激動,說道:“講。”
就在李世民和武元衡初次見麵後不久。
二人就聊過大唐國家存在的問題,就深切地討論過解決土地問題的辦法。
武元衡這時候出來說話,定然是要說起當初預想過的事情了。
果然,武元衡開口說道:“正如陸相公所言,我們很有可能沒有足夠地土地。
光靠沒收而來的關內皇族的土地來應付。
肯定是不夠的。
微臣建議,就從現在起。
對土地政策做出一個重大的變革。
從天寶年間開始,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到了貴族、門閥們的手中。
現在,是時候重新歸劃一下了。
微臣的想法是,將現有地土地所有格局打亂,重新劃分。
而這個劃分的標準,就是按照大唐國法規定的均田製來劃分。
而且從此以後嚴文規定,土地禁止買賣。
任何人都隻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這個所有權,將隻歸屬於大唐的國家。
比喻,一戶農家地人都死光了無人來繼承,那就要將這些土地上交給國家,由國家重新劃分這些土地的所有權。
隻有這樣,才能釜底抽薪地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武元衡剛剛說完,眾人都一陣驚呼。
因為在場的,都是朝廷三品以上大員,誰家中沒有土地?將所有人的土地打亂然後重新分劃,難免都要觸及到個人的利益。
武元衡的這個建議,也未免太過大膽了。
但是,都沒有誰敢站出來說什麽反對意見。
武元衡和皇帝的關係,人人皆知。
誰也不知道,武元衡現在所說的這些,是否就是皇帝本身的意思。
李世民早就料到,如果武元衡說出這些話,肯定會引起許多人的震憾。
他也是準備充分,就從手邊拿出了典籍翻看,說道:“按大唐律,貴族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爵,受永業田一百頃遞降至五頃;職事官從一品到八、九品,受永業田六十頃遞降至二頃。
可是就在朕削王以前,一個親王所占的永業田,多達四五百頃。
在座的諸位,也應該有許多人大大的超過了這個標準吧?”皇帝這話一說,頓時有許多人身上一顫,就流出了冷汗來。
陸贄一咬牙站出來說道:“回陛下!建中三年,太上皇賜微臣永業田二十頃;加上微臣當年進升三品時所受的田產,已多達五十餘頃,嚴重超過了律法所規定的標準。
微臣知罪,願意將這些田產全部拿出來,奉回國家所有。”
李晟也說道:“微臣有八十頃,也願意全部拿出來……”馬燧道:“微臣有一百二十餘頃……”緊接著,大臣們三三兩兩的,都站了出來報上了自己所有的田產,並表示都願意將田產獻給國家接受重組。
李世民笑了一笑,說道:“朕的大臣們,都是為國為民著想的好官兒啊!難得你們有這樣的覺悟,真是國之幸事。
這麽說來,武元衡所說的土地重組劃分的辦法,倒是可行了?”“不,微臣仍有疑義。”
陸贄說道,“大唐的朝廷有陛下振臂一呼,自然是應者雲聚盡皆響應了。
可是到了地方,那些豪紳貴族們,會響應嗎?土地,可都是他們的**啊!尤其是在江淮、東南、河北等等那些朝廷沒有太多控製力的地方。”
“問得好。”
李世民說道,“這一次的一係列革新,朕隻打算先在關內一帶試行。
試行得法成功了,再逐漸向山南、西川等地推行。
一步步來不著急,朕是不會好高騖遠的。
在兩到三年的時間以後,我們不妨再回頭看一看這一次革新的成果。
如果良好,就可以作為今後大唐立國治國的標準了。
那些所謂的——朝廷沒有控製力的地方,朕,也遲早會讓它們接受這些革新的。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積累經驗。
當然,首先我們先要具備的是——勇氣!”殘唐重生李世民跳至
不過,朕倒也是覺得,這種歸還土地的具體方法,有點欠妥。
那麽,大家一起來想個合適的法子吧!”說罷,就朝李晟略瞟了一眼。
李晟這段日子以來一直和皇帝寸步不離,何嚐不知道皇帝現在心裏在想什麽。
他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有個建議。”
“講。”
李晟拱手拜了一拜,說道:“其實王大人所說的法子,也並非完全不可執行。
那些失去了土地的農民,還是很想落葉歸根回到故土的。
陛下不妨詔告天下,說要是歸還之前被吞並了的土地。
那些百姓聽到詔告,肯定會盡快趕回故地,領回本該屬於他們的土地。
那些入伍充軍了的人,也會想辦法將土地遺交給子孫親屬。
這樣一來,就可以照顧到大部份失去土地了的百姓。
如果再有無人認領的土地,微臣建議,將它們分發給即將退役的職業軍人們。”
“退役?!”李晟剛剛說完,馬燧就驚咦了一聲。
眾人都聽到了這一聲驚咦,也幾乎都同時發出這一個聲音。
李世民不急不忙,說道:“現在的軍隊,都是雇傭軍。
李晟,你倒是說一說,他們該如何退役?”很顯然,這是在演一出君臣雙簧。
因為在很早以前,李世民就和李晟說起過關於改組兵製的事情,就提到過譴散一批老弱雇傭軍的事情。
“陛下,微臣是這樣設想的。”
李晟自然是胸有成竹,朗朗說道,“現今大唐天下,名例在冊的士兵,共有近百萬人。
其中拱衛長安的禦林軍,大約是二十餘萬。
加上朔方、涇原、鳳翔、興元、成都等府所在的地方擁兵。
共計約四十餘萬人。
這四十餘萬人當中,有許多已經是負傷在身無法再戰鬥,或是年歲已高,無法再征戰。
還有一些,已是厭倦從軍,人在軍營,心已經飛到了故土。
這些人。
都有必要讓他們回歸到地方,發放一定的土地和物資,讓他們安然地渡過餘生。
這樣,不僅是有利於縮減國家開支,也有利於照顧到人心。
盡到人道。
現在天賜良機,有了大批的土地可以安置這些即將退役的將士們,何樂而不為?”“陛下,微臣有個疑問!”馬燧站了出來,拱手一拜說道。
“嗯。
問吧。”
李世民說道,“你問的,或者也是朕和大家都想問的。”
“是。”
馬燧說道。
“李相公,剛剛你說到的這些退役軍士,他們在回到故土之後,還能不能按月在朝廷領到軍餉?”李晟不急不忙的說道:“既然是回到了地方並分發了土地,自然是不能再享有軍餉。
我所說地縮減國家開支,就是這個道理。
從開元年間起,大唐開始推行雇傭軍和節度使製度。
從那時候起數十年來,大唐的國家一直不堪重負。
其中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雇傭兵。
他們在軍隊裏的開銷本來就異常巨大。
從馬匹甲仗到衣食住行,每一文錢都要國庫出錢支撐。
除此之外還要拿軍餉,致殘、老邁退役後,一直到死也要享受朝廷供給的軍餉。
這數十年來,已經有近兩百多萬退役地軍人。
每年從朝廷的國庫中拿走近千萬貫的錢財。
如果朝廷沒有這一項開支,那將會變得何等的富有?有了這筆錢。
國家就可以做許多的事情。”
“明白了。
你地意思是,軍人一但離開了軍隊,就從此不再享受國家的任何好處?”馬燧有些生氣,氣鼓鼓的說道,“李良器,你也是帶兵地人,你的心怎麽就這麽陰狠?那些將士們在戰場上拋頭灑血拚殺了一輩子,最後撿了一條性命回到故裏,卻沒有任何的保障。
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吧?!”“馬相公,剛才我已經說過了。
那些退役的軍士,都可以分發到一定的土地,從此享受真正平靜的生活。
這不正是大多數從軍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嗎?”李晟爭鋒相對地說道,“在他們退役的時候,朝廷也可以一次性發放一批錢財和物資,作為他們短時間內謀生的基礎。
再往後,他們就要憑借自己的勞動和努力來營生。
生兒育女養家糊口,本來就是一個男人的天職。
我們地士兵都是勇士,連死都不怕,還怕在家種田養家糊口嗎?!”“這……”馬燧眨著眼睛想了半晌,緩緩點頭道,“這才仿佛勉強可行。
隻不過,國家一時哪裏來那麽多的錢財,一次性支會那麽即將退役地將士的錢物?”“這個就不必擔心了。”
皇帝發話了,說道,“如果李良器所說的這個法子確實可行,那麽,國家不僅僅會一次性支付那些退役將士三個月的軍餉,而且將來一年之內,但凡退役到地方的軍士,都不必交付賦稅和履行勞役。
這也算是朕對他們的一種安撫。
馬燧,你以為如何?”“這個不錯。”
馬燧這才有了一些欣喜,說道,“如果有這樣的措施施行下來,微臣相信那些退役的將士,也會毫無怨言了。
隻不過……國家真的能夠承擔得起嗎?”李世民指了一下王鍔,說道:“這個,就問我們的大管家吧。”
王鍔站了出來,說道:“剛剛陛下和李相公、馬相公商議時,微臣已經粗略的算了一筆帳。
當下朝廷實際掌控的四十多萬大軍,按五十萬人計算。
就算是有一半的人在這時候要退役,那就是二十五萬人。
每人每月軍餉半吊錢,那就是十二萬五千貫。
一次性下發三月的兵餉,那就需要三十八萬貫左右。
而這筆錢,朝廷現在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
從長遠來看,這些退役的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用在軍中吃糧、用物,區區的三個月兵餉這時候下發,也是十分劃算的事情。
更何況,他們退役為民,以後還能為國出力。
種田織桑,實在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看,人家王鍔說得多好。
不愧是我大唐朝廷的理財高手。”
李世民笑嗬嗬地說道,“這一次關內削王之後,一係列的大事都可以同時進行了。
那些丫鬟、奴仆們,朕也打算讓他們回歸故土重作良民,就像當初朕放出的宮女一樣。
這樣不僅有利於增加人口。
也能照顧到人性。
誰天生就是願意為奴為婢的?朕讓他們都回家去。
由於他們之前是在皇家為奴,朕這個皇帝也不能不負責任。
這些人,每人都按軍人的標準發放兩個月的兵餉,作為盤纏和今後營生的本錢。
對於那些確實已經無家可歸地人,朕可以讓他們就地安家。
就住在關內。
這些人,都要嚴格登記管束,詳加查證以後,也可以分發一定的土地。
讓他們成為關內真正的人口。
眾卿以為如何?”“大善!”陸贄馬上接口道,“成全人性、撫民安國。
不過如此。
那些奴役丫鬟們,從此肯定對陛下感恩戴德。
複為良民以後,他們肯定會努力營生。
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平安生活。
隻不過微臣有些疑問:流民們需要土地,退役的軍人們需要土地,丫鬟仆役們也需要土地。
我們真地能拿出這麽多的土地嗎?萬一到時候土地數量不夠,那就會引發莫大的危機!”就在這時,一直沒有吭聲的武元衡,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微臣有話要講。”
李世民心中微微一激動,說道:“講。”
就在李世民和武元衡初次見麵後不久。
二人就聊過大唐國家存在的問題,就深切地討論過解決土地問題的辦法。
武元衡這時候出來說話,定然是要說起當初預想過的事情了。
果然,武元衡開口說道:“正如陸相公所言,我們很有可能沒有足夠地土地。
光靠沒收而來的關內皇族的土地來應付。
肯定是不夠的。
微臣建議,就從現在起。
對土地政策做出一個重大的變革。
從天寶年間開始,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到了貴族、門閥們的手中。
現在,是時候重新歸劃一下了。
微臣的想法是,將現有地土地所有格局打亂,重新劃分。
而這個劃分的標準,就是按照大唐國法規定的均田製來劃分。
而且從此以後嚴文規定,土地禁止買賣。
任何人都隻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這個所有權,將隻歸屬於大唐的國家。
比喻,一戶農家地人都死光了無人來繼承,那就要將這些土地上交給國家,由國家重新劃分這些土地的所有權。
隻有這樣,才能釜底抽薪地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武元衡剛剛說完,眾人都一陣驚呼。
因為在場的,都是朝廷三品以上大員,誰家中沒有土地?將所有人的土地打亂然後重新分劃,難免都要觸及到個人的利益。
武元衡的這個建議,也未免太過大膽了。
但是,都沒有誰敢站出來說什麽反對意見。
武元衡和皇帝的關係,人人皆知。
誰也不知道,武元衡現在所說的這些,是否就是皇帝本身的意思。
李世民早就料到,如果武元衡說出這些話,肯定會引起許多人的震憾。
他也是準備充分,就從手邊拿出了典籍翻看,說道:“按大唐律,貴族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爵,受永業田一百頃遞降至五頃;職事官從一品到八、九品,受永業田六十頃遞降至二頃。
可是就在朕削王以前,一個親王所占的永業田,多達四五百頃。
在座的諸位,也應該有許多人大大的超過了這個標準吧?”皇帝這話一說,頓時有許多人身上一顫,就流出了冷汗來。
陸贄一咬牙站出來說道:“回陛下!建中三年,太上皇賜微臣永業田二十頃;加上微臣當年進升三品時所受的田產,已多達五十餘頃,嚴重超過了律法所規定的標準。
微臣知罪,願意將這些田產全部拿出來,奉回國家所有。”
李晟也說道:“微臣有八十頃,也願意全部拿出來……”馬燧道:“微臣有一百二十餘頃……”緊接著,大臣們三三兩兩的,都站了出來報上了自己所有的田產,並表示都願意將田產獻給國家接受重組。
李世民笑了一笑,說道:“朕的大臣們,都是為國為民著想的好官兒啊!難得你們有這樣的覺悟,真是國之幸事。
這麽說來,武元衡所說的土地重組劃分的辦法,倒是可行了?”“不,微臣仍有疑義。”
陸贄說道,“大唐的朝廷有陛下振臂一呼,自然是應者雲聚盡皆響應了。
可是到了地方,那些豪紳貴族們,會響應嗎?土地,可都是他們的**啊!尤其是在江淮、東南、河北等等那些朝廷沒有太多控製力的地方。”
“問得好。”
李世民說道,“這一次的一係列革新,朕隻打算先在關內一帶試行。
試行得法成功了,再逐漸向山南、西川等地推行。
一步步來不著急,朕是不會好高騖遠的。
在兩到三年的時間以後,我們不妨再回頭看一看這一次革新的成果。
如果良好,就可以作為今後大唐立國治國的標準了。
那些所謂的——朝廷沒有控製力的地方,朕,也遲早會讓它們接受這些革新的。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積累經驗。
當然,首先我們先要具備的是——勇氣!”殘唐重生李世民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