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下麵吵吵鬧鬧的朝廷,李二懶的搭理他們這些所謂的賢臣了,直接讓身邊的小黃門宣布退朝然後把幾個重要的文武大臣留下來商量就好了,其他人的意見根本不值得聽了。等其他人走完了,李二直接把李好的秘奏拿給那些重臣看,征詢下他們的意見。
待秘奏在所有人的手上走了一圈後,周圍陷入了一片死靜。秘奏上麵的內容不止安定吐蕃一點,還有以吐蕃吐穀渾為基地向周圍擴散的計劃。這是一個大手筆,不過李好也沒說立即就啟動,而是需要讓吐蕃休整幾年再啟動,所以他覺得派往吐蕃吐穀渾的官員非常重要,這些官員在吐蕃磨練幾年後也將會是未來大唐朝廷的柱石。可惜了的是朝廷的那些鼠目寸光的官員,這麽好的機會竟然讓他們紛紛放棄了。
魏征是第一個站出來同意這個計劃的,接著是老房和長孫無忌,然後就是其他官員。不要懷疑長孫無忌的能力,雖然因為自己的妹妹成為皇後而排名淩煙閣第一,但是人家自己的能力也是不能小瞧的。至於某些人說長孫無忌是個陰人這是帶有曆史偏見的,因為長孫無忌殺了李恪和為難武女皇。從這些來看,並不是因為長孫無忌陰狠,而是因為立場不同而已。李恪的死李二自己要承擔最多的責任,他不傻不拉嘰的說李恪肖己欲傳位又不給保護的話,李恪就不會死的那麽無辜了。至於武女皇,說實在話長孫無忌做的那些都是對的,可惜他的妹妹生了個二貨兒子,把自己的舅舅命送了,還把大唐江山短暫的送了。
見房裏的大臣們都認可了這個秘奏李二心裏舒服多了,畢竟這些要臣還是忠於自己,是一群有眼光的人啊。這件事談好了,剩下的就是封賞了。這讓李二有點為難,不知道該怎麽封賞。那些將士什麽的封賞李好自己已經列了一條清單上來了,隻要按照這個封賞就好了。當然這隻是物質封賞,官位還是得李二拍板,要不然李好就真越權了。物質封賞李好有這個權利,畢竟他們這次繳獲得物資就很多,而且還沒從朝廷要過糧草。不過讓所有人覺得意外的是李好的物質獎賞對死亡和受傷的士兵最多,然後就是按功封賞,這次征戰唐軍也付出了幾百士兵的傷亡。慶幸的是皇家軍事學院的學員沒有傷亡,就算這樣,李好還是覺得自己挺對不起那些死亡的士兵,所以給他們的撫恤很高,還願意讓他們的兒女去他辦的書院免費學習家屬可以去他的產業下申請一份好的工作。甚至還上了一條建議給李二,建議以後大唐陣亡的士兵朝廷都要提高他們的撫恤,同時讓他們進入大唐烈士紀念館並登記造冊,這樣一來就能讓那些士兵更加積極的為這個國家效力開疆拓土。
這麽一場大勝李二自然無不同意李好的要求。他為難的是李好的封賞,這裏麵就李好難搞定,給他加官封爵吧,怕他不同意嫌累拒絕,所以李二一時沒有什麽好主意了。當所有的大臣知道李二的為難之處的時候都麵麵相覷,原來大唐朝廷還有這麽一個奇芭啊,難怪所有的人都看到李好做出來這麽多功績,封賞卻那麽少,原因原來是在這裏啊。
可是李好經過這一戰後,那些之前還質疑他皇家軍事學院祭酒的聲音全部被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取的這樣輝煌戰績的人還不能做祭酒,那讓那些人來試試?接著水漲船高的就是新國子監學院的學生了,他們原本就被那些世家把持的國子監的學生看不上,現在沒人敢吭聲了,李好可是在吐蕃殺了幾十萬人的血腥屠夫,誰知道惹怒他會有什麽後果。連帶著經濟開發區那邊的生意都興旺了不少,越來越多的大唐生意人和胡商什麽的都往那裏紮堆,以致於經濟開發區那邊不得不馬上進行第三期的規劃和開發。
李二留下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作為房謀杜斷裏麵的房謀,老房沉思了一下就給出了個建議,封李好為大唐國師,從二品爵位。這是一個新興的職位,還是一個虛職,在禮部侍郎之上但是又專職掌管著大唐全國的教育醫療問題。老房的這個建議是經的起考驗的,這個職位並沒多少事而且李好那人特別熱衷於教化治人這塊,這個職位給他,肯定是讓他無法拒絕的。其他的人一聽眼睛一亮,這個好啊,既不用從其他位置分權利,也不幹涉其他職位,就專搞教育醫療,而且那位大唐高人確實特別的喜歡這個,所以給他正好,至於物資賞賜那是李二的事情了,群臣商量一番後於是就這麽拍了板定下來。
李二的封賞剛剛準備好,同時先行派出人員過去暫時協助吐蕃那邊安定下來,等李好他們班師回朝後再進行全麵的封賞後以及給那些學員準備畢業儀式後再回吐蕃替換過來。西邊又傳來一份加急情報,李二拿來一看急怒攻心,差點就要氣暈了過去。身邊的要臣接過情報一看,上麵赫然寫著征西行軍總官李好班師回朝途中遭襲擊,胸口中箭,現生死不明。這下這些要臣都憤怒起來,先不說李好的政治傾向問題。關鍵李好是朝廷的要員啊,而且貢獻頗多,這麽一個人被射殺,還是在大唐境內被射,這讓人如何能不震怒,如何能讓李二冷靜下來,看來這個朝廷要出大事了,也不知道是誰膽子這麽大。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李好在吐蕃一直忙到十月底,這邊已經開始變冷了才接到李二的通知班師回朝和前來暫時接替的人。不是他不想早點回去,而是他擔心大軍不在一旦撤離到時吐蕃這邊給別人翻了盤,那就得不償失了。現在隻要大唐在這邊好好的經營幾年,以他李好匯集李靖等人智慧布置的後手,這裏將就是大唐最安穩的後方,吐蕃百姓將無比忠心於大唐皇帝。
李好甚至在吐蕃的這段時間裏,還安排王玄策派人去找下吐蕃通往阿三那邊的路和打探那邊的情況,等過幾年吐蕃穩定下來和大唐南方掃幹淨後,那麽就是時候找些阿三哥來給大唐修修馬路啊什麽的,要不然就是浪費阿三哥的用處了。還有他們養的那些牛,破了吐蕃吐穀渾後,大唐的耕牛得到極大的補充,但是也不是說現在就可以隨便宰牛吃了,還沒到那地步,當然偷偷的宰不讓人知道那就沒事了。不過如果掃平南方破了阿三後,到那時耕牛就肯定不會缺少了,殺牛犯罪這罪名到時可能就會取消了。而且阿三那邊還有好多的金銀財寶,糧食作物等等,這些東西全部搜刮到大唐來,那麽李好的銀行計劃就完全可以開啟了。
當初那些跟著熊大熊二的投資軍事物質籌建的長安富商現在個個掙的缽滿盆滿的,每家都喜氣洋洋。財神爺就是財神爺啊,別人打次仗還可能把國庫掏空。他打仗不僅不會動用國庫,就連跟著他投資的人都能大把掙錢。這下讓大唐商會的人個個對李好這位財神爺的名頭隻剩仰望了,隻要跟著這位爺的腳步走就肯定能發財。
李好把吐蕃的大小一切事情妥善安排交接好才和李靖帶著大唐軍事學院的學員開始返唐,老牛被留了下來暫時主持一下,還有之前出征的士兵們也會全部留下。不過等一切走向正軌之後他們每年都會有兩次政府提供的免費探親假期。
李好走的那天,周圍的吐蕃人民紛紛趕來相送,有些人也在擔心李好走後之前的那些政策會不會改變,直到李好大聲的告訴他們自己要回朝廷複命,但是吐蕃現在的政策五年之內決不會因為他走了之後改變,請吐蕃人民放心,周圍吐蕃的百姓一聽無不感恩戴德的。這讓一邊的李靖感覺自己有點鬱悶,自己也算經曆大小百戰,卻從來沒有得到這麽多的百姓相送的場麵,看來以後得改變下方針才行啊。軍力強盛很重要,但是攻下人心一樣重要,更重要的是李好這麽一搞,隻要維持下去,吐蕃就永遠沒法團結一心來造反。
李靖不由的想起李二說的“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道理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有幾個呢?李好隻是出動了軍隊搶了吐蕃的貴族,然後把得到的東西分給那些被貴族們壓榨的農奴一些,就得到了大部分吐蕃農奴的支持。而且這些人得到了財物,生活有保障了也就不會輕易的扯旗造反了,其實老百姓都很簡單,你不把人家逼的走投無路,誰願意去鬧事?不過不知道李二看到吐蕃這個結果會是什麽感想呢,還有大唐的那些世家他們會是什麽感想,會不會把李好當成猛獸欲除之而後快呢?
李靖一路都在沉思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注意過路兩邊的情形。李好和那些大唐軍事學院的學員們一樣也沒注意這些,因為這裏是大唐境內。現在又不是戰亂的年代,大唐境內沒有大規模的土匪也沒大規模的叛亂,所以他們放鬆警惕也是正常,隻是有些事情往往就出在警惕放鬆的那刹那。此時關注李好的有兩拔人,一拔是三個女人還有兩個小孩,雖然她們離李好並不算遠,但是她們隻是遠遠的觀望著李好經過。另一拔人卻在比較遠的山頭上,兩個人,一個人背負著一把大弓,見李好他們進入射程後,兩人立刻起身然後搭箭彎弓,“嗖”的一聲,箭羽直奔李好的胸口而去。
待秘奏在所有人的手上走了一圈後,周圍陷入了一片死靜。秘奏上麵的內容不止安定吐蕃一點,還有以吐蕃吐穀渾為基地向周圍擴散的計劃。這是一個大手筆,不過李好也沒說立即就啟動,而是需要讓吐蕃休整幾年再啟動,所以他覺得派往吐蕃吐穀渾的官員非常重要,這些官員在吐蕃磨練幾年後也將會是未來大唐朝廷的柱石。可惜了的是朝廷的那些鼠目寸光的官員,這麽好的機會竟然讓他們紛紛放棄了。
魏征是第一個站出來同意這個計劃的,接著是老房和長孫無忌,然後就是其他官員。不要懷疑長孫無忌的能力,雖然因為自己的妹妹成為皇後而排名淩煙閣第一,但是人家自己的能力也是不能小瞧的。至於某些人說長孫無忌是個陰人這是帶有曆史偏見的,因為長孫無忌殺了李恪和為難武女皇。從這些來看,並不是因為長孫無忌陰狠,而是因為立場不同而已。李恪的死李二自己要承擔最多的責任,他不傻不拉嘰的說李恪肖己欲傳位又不給保護的話,李恪就不會死的那麽無辜了。至於武女皇,說實在話長孫無忌做的那些都是對的,可惜他的妹妹生了個二貨兒子,把自己的舅舅命送了,還把大唐江山短暫的送了。
見房裏的大臣們都認可了這個秘奏李二心裏舒服多了,畢竟這些要臣還是忠於自己,是一群有眼光的人啊。這件事談好了,剩下的就是封賞了。這讓李二有點為難,不知道該怎麽封賞。那些將士什麽的封賞李好自己已經列了一條清單上來了,隻要按照這個封賞就好了。當然這隻是物質封賞,官位還是得李二拍板,要不然李好就真越權了。物質封賞李好有這個權利,畢竟他們這次繳獲得物資就很多,而且還沒從朝廷要過糧草。不過讓所有人覺得意外的是李好的物質獎賞對死亡和受傷的士兵最多,然後就是按功封賞,這次征戰唐軍也付出了幾百士兵的傷亡。慶幸的是皇家軍事學院的學員沒有傷亡,就算這樣,李好還是覺得自己挺對不起那些死亡的士兵,所以給他們的撫恤很高,還願意讓他們的兒女去他辦的書院免費學習家屬可以去他的產業下申請一份好的工作。甚至還上了一條建議給李二,建議以後大唐陣亡的士兵朝廷都要提高他們的撫恤,同時讓他們進入大唐烈士紀念館並登記造冊,這樣一來就能讓那些士兵更加積極的為這個國家效力開疆拓土。
這麽一場大勝李二自然無不同意李好的要求。他為難的是李好的封賞,這裏麵就李好難搞定,給他加官封爵吧,怕他不同意嫌累拒絕,所以李二一時沒有什麽好主意了。當所有的大臣知道李二的為難之處的時候都麵麵相覷,原來大唐朝廷還有這麽一個奇芭啊,難怪所有的人都看到李好做出來這麽多功績,封賞卻那麽少,原因原來是在這裏啊。
可是李好經過這一戰後,那些之前還質疑他皇家軍事學院祭酒的聲音全部被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取的這樣輝煌戰績的人還不能做祭酒,那讓那些人來試試?接著水漲船高的就是新國子監學院的學生了,他們原本就被那些世家把持的國子監的學生看不上,現在沒人敢吭聲了,李好可是在吐蕃殺了幾十萬人的血腥屠夫,誰知道惹怒他會有什麽後果。連帶著經濟開發區那邊的生意都興旺了不少,越來越多的大唐生意人和胡商什麽的都往那裏紮堆,以致於經濟開發區那邊不得不馬上進行第三期的規劃和開發。
李二留下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作為房謀杜斷裏麵的房謀,老房沉思了一下就給出了個建議,封李好為大唐國師,從二品爵位。這是一個新興的職位,還是一個虛職,在禮部侍郎之上但是又專職掌管著大唐全國的教育醫療問題。老房的這個建議是經的起考驗的,這個職位並沒多少事而且李好那人特別熱衷於教化治人這塊,這個職位給他,肯定是讓他無法拒絕的。其他的人一聽眼睛一亮,這個好啊,既不用從其他位置分權利,也不幹涉其他職位,就專搞教育醫療,而且那位大唐高人確實特別的喜歡這個,所以給他正好,至於物資賞賜那是李二的事情了,群臣商量一番後於是就這麽拍了板定下來。
李二的封賞剛剛準備好,同時先行派出人員過去暫時協助吐蕃那邊安定下來,等李好他們班師回朝後再進行全麵的封賞後以及給那些學員準備畢業儀式後再回吐蕃替換過來。西邊又傳來一份加急情報,李二拿來一看急怒攻心,差點就要氣暈了過去。身邊的要臣接過情報一看,上麵赫然寫著征西行軍總官李好班師回朝途中遭襲擊,胸口中箭,現生死不明。這下這些要臣都憤怒起來,先不說李好的政治傾向問題。關鍵李好是朝廷的要員啊,而且貢獻頗多,這麽一個人被射殺,還是在大唐境內被射,這讓人如何能不震怒,如何能讓李二冷靜下來,看來這個朝廷要出大事了,也不知道是誰膽子這麽大。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李好在吐蕃一直忙到十月底,這邊已經開始變冷了才接到李二的通知班師回朝和前來暫時接替的人。不是他不想早點回去,而是他擔心大軍不在一旦撤離到時吐蕃這邊給別人翻了盤,那就得不償失了。現在隻要大唐在這邊好好的經營幾年,以他李好匯集李靖等人智慧布置的後手,這裏將就是大唐最安穩的後方,吐蕃百姓將無比忠心於大唐皇帝。
李好甚至在吐蕃的這段時間裏,還安排王玄策派人去找下吐蕃通往阿三那邊的路和打探那邊的情況,等過幾年吐蕃穩定下來和大唐南方掃幹淨後,那麽就是時候找些阿三哥來給大唐修修馬路啊什麽的,要不然就是浪費阿三哥的用處了。還有他們養的那些牛,破了吐蕃吐穀渾後,大唐的耕牛得到極大的補充,但是也不是說現在就可以隨便宰牛吃了,還沒到那地步,當然偷偷的宰不讓人知道那就沒事了。不過如果掃平南方破了阿三後,到那時耕牛就肯定不會缺少了,殺牛犯罪這罪名到時可能就會取消了。而且阿三那邊還有好多的金銀財寶,糧食作物等等,這些東西全部搜刮到大唐來,那麽李好的銀行計劃就完全可以開啟了。
當初那些跟著熊大熊二的投資軍事物質籌建的長安富商現在個個掙的缽滿盆滿的,每家都喜氣洋洋。財神爺就是財神爺啊,別人打次仗還可能把國庫掏空。他打仗不僅不會動用國庫,就連跟著他投資的人都能大把掙錢。這下讓大唐商會的人個個對李好這位財神爺的名頭隻剩仰望了,隻要跟著這位爺的腳步走就肯定能發財。
李好把吐蕃的大小一切事情妥善安排交接好才和李靖帶著大唐軍事學院的學員開始返唐,老牛被留了下來暫時主持一下,還有之前出征的士兵們也會全部留下。不過等一切走向正軌之後他們每年都會有兩次政府提供的免費探親假期。
李好走的那天,周圍的吐蕃人民紛紛趕來相送,有些人也在擔心李好走後之前的那些政策會不會改變,直到李好大聲的告訴他們自己要回朝廷複命,但是吐蕃現在的政策五年之內決不會因為他走了之後改變,請吐蕃人民放心,周圍吐蕃的百姓一聽無不感恩戴德的。這讓一邊的李靖感覺自己有點鬱悶,自己也算經曆大小百戰,卻從來沒有得到這麽多的百姓相送的場麵,看來以後得改變下方針才行啊。軍力強盛很重要,但是攻下人心一樣重要,更重要的是李好這麽一搞,隻要維持下去,吐蕃就永遠沒法團結一心來造反。
李靖不由的想起李二說的“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道理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有幾個呢?李好隻是出動了軍隊搶了吐蕃的貴族,然後把得到的東西分給那些被貴族們壓榨的農奴一些,就得到了大部分吐蕃農奴的支持。而且這些人得到了財物,生活有保障了也就不會輕易的扯旗造反了,其實老百姓都很簡單,你不把人家逼的走投無路,誰願意去鬧事?不過不知道李二看到吐蕃這個結果會是什麽感想呢,還有大唐的那些世家他們會是什麽感想,會不會把李好當成猛獸欲除之而後快呢?
李靖一路都在沉思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注意過路兩邊的情形。李好和那些大唐軍事學院的學員們一樣也沒注意這些,因為這裏是大唐境內。現在又不是戰亂的年代,大唐境內沒有大規模的土匪也沒大規模的叛亂,所以他們放鬆警惕也是正常,隻是有些事情往往就出在警惕放鬆的那刹那。此時關注李好的有兩拔人,一拔是三個女人還有兩個小孩,雖然她們離李好並不算遠,但是她們隻是遠遠的觀望著李好經過。另一拔人卻在比較遠的山頭上,兩個人,一個人背負著一把大弓,見李好他們進入射程後,兩人立刻起身然後搭箭彎弓,“嗖”的一聲,箭羽直奔李好的胸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