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宇鍾降服蛟龍後,他身邊的人喜出望外,認為這是段思平點化的作用。
大理國內部,一些忠於段氏的人,以為他們遇上了一位好皇帝,大理國就要中興了。
哪知段宇鍾在國政上依然一直安心地當著傀儡,對於一些忠臣義士的勸諫、試探,好似完全不明白一樣。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死心了。而段宇鍾雖然在國政上一直當傀儡,但在處理修行界事務時,卻又顯得文武雙全。
類似於蛟龍這樣的挑戰,在段宇鍾當上皇帝後,就遇到過不少。
畢竟法寶動人心,即便段宇鍾當上了皇帝,即便道教和佛教因為昆侖仙山勢力插手,認可了段宇鍾這個神霄道君化身的身份,不會對其出手。
但段宇鍾這幾年還是遇到不少來自其它勢力的挑戰。
時光飛逝,1083年,段宇鍾當上皇帝的第三年,由於盤王部越來越靠近大理國,與苗疆的其他苗人部落漸行漸遠,終於引起巫教的極大不滿。
加上這幾年,盤王部與苗疆其他部落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段宇鍾所擁有的聚寶盆一般的太極八卦鏡。
於是經過幾年醞釀,到這年五月(陰曆),苗疆各部出動十萬聯軍,聯合攻打盤王部。
而攻打盤王部自然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段宇鍾這個人和他身上的聚寶盆一般的法寶,所以才需要出動10萬大軍。
盤王部求援,事態緊急,高升泰緊急調集10萬大理*隊。然後親自率兵去救援。
高升泰之所以高度重視這件事,並親自出馬,背後也涉及到大理國內部皇權和相權,或者說是段氏和高氏權力的消長變化。
段宇鍾當上皇帝後,雖然一直當傀儡。但降服蛟龍後,卻讓他民望大增,也徹底坐穩了皇位。
而他當上皇帝後,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天分與為人處事的糊塗幼稚都一樣出名。
但不管別人怎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他,他還是那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心智仍然如同三歲小孩。雖然裝了一肚子知識。但卻如同古人所說的“兩腳書櫥”。
也不是沒有人懷疑段宇鍾在裝傻,但高升泰經過一年多的接觸後認定段宇鍾是天性如此,因為聰明人是無法一直裝下去的。
也不可能一直裝得如此自然,這讓高升泰也不得不感慨:“這真是上天賜予他的最好的傀儡。”
就像現代人想造的理想中的機器人,既需要他沒有任何自我意誌。又需要他有各種各樣的能力。
而段宇鍾肉身在重新形成神魂靈智的過程中,因為境界無意中符合了嬰兒境界,加上後來他生活的環境一直相對單純。
即便有什麽困難和危險,也有神通和法寶解決。而冥冥中,段宇鍾的陽神也在抑製著他形成過強的自我意識的傾向。
因此,在二號時空的段宇鍾就一直保持著他三歲幼兒的童心,但他又有各種能力,戰鬥力還不弱。就像一個絕佳的機器人。
於是,自從段宇鍾當上皇帝後,大理皇室與相國高氏的關係竟然全所未有地融洽。
段宇鍾作為皇帝幾乎放棄了一切政治權力。隻是作為一個象征存在,完美地扮演著自己的傀儡角色,心裏沒有任何不快。
而相國高氏一方麵知道段宇鍾有較強的個人武力,在烏蠻三十七部中也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不敢輕侮。
而且,他暫時也不打算篡位。因此,他也樂得對段宇鍾保持表麵上的尊重。
而段宇鍾因為有仙山在手。也有三十八部的支持,經濟上從來都很寬裕。在方麵限製他的意義也不大,因此,大理皇室該得的部分,高升泰也從不刻意克扣。
本來,要是別的傀儡皇帝,有了仙山這樣的法寶,有了不受權臣控製的經濟來源,那麽自然是趕緊用這些財物招兵買馬,積蓄實力,以奪回權力。
但段宇鍾是個“沒心”的,段正明兩兄弟曆史上當了皇帝,都被高升泰父子限製得死死的,如今他們還隻是兩個不到二十歲的藩王,自然更鬥不過他們。
而且段正明兄弟如同大理國曆代皇族子弟一樣,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對於當和尚的欲@望還強過當皇帝的欲@望,能當上王爺,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因此,這兩年,大理國內部無事,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好事,但這對於一出生就很不平凡,被高僧斷定命格貴不可言,而且誌向遠大的高升泰而言,卻並非好事。
因為國家無事,也就體現不出他這個相國的重要性,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辛苦地操勞國事,不但沒有段宇鍾降服蛟龍這件事引人注目,而且容易得罪人。
而段宇鍾從他剛出現在這個世界那一刻起,就充滿傳奇色彩,他身上與生俱來的法寶、神通,又讓他擁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和強大的個人武力。
因此高升泰就算想效法古往今來的權臣,限製傀儡皇帝的自由,抹黑傀儡皇帝的名聲,也無法做到。
自從段宇鍾降服蛟龍後,他發覺,要是再這樣平靜下去,他一生也就止步於大理國相國之位了。
甚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保不齊哪天段宇鍾真的開竅了,那高氏可就危險了,畢竟沒有哪個聰明而又實力強大的人甘願當傀儡。
因此,這次苗疆軍隊大舉出動,進攻盤王部,雖然盤王部理論上還不是大理國的子民,戰爭也還在境外;
但為了發揮他擅長的文治武功,為了與段宇鍾爭奪在烏蒙三十七部中的威望和影響力,高升泰還是毅然決然地出動了10萬大理國精銳。
為了萬無一失,他讓十萬精兵去對付十萬全民皆兵的苗疆烏合之眾還覺得不保險,自己也親自出馬了。
再說,他們高氏與段氏明爭暗鬥了幾十年,當段宇鍾放棄一切權力後,卻僅憑降服蛟龍這一秀個人武力和個人魅力的事件,就讓他在大理國民眾心中的皇帝地位穩如泰山。
逼得誌向遠大的高升泰,也隻能想方設法秀個人魅力,而抵禦外侮和開疆拓土,無疑是大漲威望的好事。
恰好,苗疆雖然名義上屬於大宋,但其民桀驁不馴、其地窮山惡水,大宋也一直為之頭疼。
加上現在大宋因為王安石變法而陷入黨爭之中(曆史有強大的慣性,這個時空,盡管段宇鍾已經改變了很多曆史,但王安石變法這個大事還是發生了),想必也無暇顧及苗疆。
而不必考慮大宋,那麽苗疆對於大理國而言,就是個軟柿子,而苗疆主動進攻大理國的盟友,大理國出兵,也有道義的優勢。
因此,高升泰就帶著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遠征苗疆了。
本以為這是一趟“牛刀殺雞”的輕鬆旅程,沒想到一個月後,噩耗傳來,10萬大軍全部被包圍在苗疆,危在旦夕,高升泰不得不向段宇鍾求援。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大理*隊既保留了蠻族的勇悍,又有封建國家的組織力和精良裝備,對付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的苗疆軍隊自然是毫無懸念。
但高升泰沒想到,這個時空,因為段宇鍾屢次穿越,並注入大量混沌元氣,各種超自然力量層出不窮,世俗戰爭越來越向著封神演義中的戰爭模式發展。
很多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都是超自然力量的比拚,卻與凡人軍隊的關係不大。
原本曆史上,大理國能立國三百多年,大理段氏綿延四百多年,自有其生存之道,其在修行界的實力也不弱。
但在這個時空,因為大宋和道教的雄起,大理國和大理段氏,就顯得相對弱小很多了。
就連因為大宋和道教壓力,而往西南地區轉移的吐蕃喇嘛教和苗疆巫教勢力,都讓大理國應接不暇。
此外,由於向中亞和東亞擴張的道路被堵死,綠教隻能向天竺擴張。
因此在這個時空,11世紀後半期,綠教對天竺地區的侵略比曆史上還頻繁。
在綠教壓力下,天竺的佛教、婆羅門教勢力也自然而然向著東南亞和大理國地區轉移。
因此,大理國境內,原本佛門幾乎一統天下的局麵不再。國內不但常有巫師、道士、喇嘛活動,就連天竺番僧、苦修士,綠教修士也不時出現。
而段宇鍾的出現正當其時,他當上大理國皇帝後,不但為大理國增加了一個高端戰力。
而且,因為他的緣故,收複了久不出世的青龍護法,點蒼山的道士也站在大理國一邊,因此,原本大理國有些應接不暇的各種修行界勢力,自他當上皇帝後,都有所收斂。
但這也意味著,大理國的修行界勢力,大多是站在段宇鍾一邊的。
這次高升泰為了與段宇鍾爭奪個人威望,自然沒有動用段宇鍾一方的修行界勢力,加上他這次準備不足,隻考慮了世俗軍隊,導致軍中的佛教修士實力很薄弱。
而苗人不但出動了幾乎全部巫師,還請動了巫神,因此,從修行界實力而言,苗人才是牛刀殺雞。
於是,高升泰率領的十萬大軍雖然一開始勢如破竹,但在到達安順地區後,就在敵人的毒瘴、毒蟲、猛獸、洪水、地陷等層出不窮的巫術手段襲擊下,很快陷入絕境。(未完待續)
大理國內部,一些忠於段氏的人,以為他們遇上了一位好皇帝,大理國就要中興了。
哪知段宇鍾在國政上依然一直安心地當著傀儡,對於一些忠臣義士的勸諫、試探,好似完全不明白一樣。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死心了。而段宇鍾雖然在國政上一直當傀儡,但在處理修行界事務時,卻又顯得文武雙全。
類似於蛟龍這樣的挑戰,在段宇鍾當上皇帝後,就遇到過不少。
畢竟法寶動人心,即便段宇鍾當上了皇帝,即便道教和佛教因為昆侖仙山勢力插手,認可了段宇鍾這個神霄道君化身的身份,不會對其出手。
但段宇鍾這幾年還是遇到不少來自其它勢力的挑戰。
時光飛逝,1083年,段宇鍾當上皇帝的第三年,由於盤王部越來越靠近大理國,與苗疆的其他苗人部落漸行漸遠,終於引起巫教的極大不滿。
加上這幾年,盤王部與苗疆其他部落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段宇鍾所擁有的聚寶盆一般的太極八卦鏡。
於是經過幾年醞釀,到這年五月(陰曆),苗疆各部出動十萬聯軍,聯合攻打盤王部。
而攻打盤王部自然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段宇鍾這個人和他身上的聚寶盆一般的法寶,所以才需要出動10萬大軍。
盤王部求援,事態緊急,高升泰緊急調集10萬大理*隊。然後親自率兵去救援。
高升泰之所以高度重視這件事,並親自出馬,背後也涉及到大理國內部皇權和相權,或者說是段氏和高氏權力的消長變化。
段宇鍾當上皇帝後,雖然一直當傀儡。但降服蛟龍後,卻讓他民望大增,也徹底坐穩了皇位。
而他當上皇帝後,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天分與為人處事的糊塗幼稚都一樣出名。
但不管別人怎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他,他還是那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心智仍然如同三歲小孩。雖然裝了一肚子知識。但卻如同古人所說的“兩腳書櫥”。
也不是沒有人懷疑段宇鍾在裝傻,但高升泰經過一年多的接觸後認定段宇鍾是天性如此,因為聰明人是無法一直裝下去的。
也不可能一直裝得如此自然,這讓高升泰也不得不感慨:“這真是上天賜予他的最好的傀儡。”
就像現代人想造的理想中的機器人,既需要他沒有任何自我意誌。又需要他有各種各樣的能力。
而段宇鍾肉身在重新形成神魂靈智的過程中,因為境界無意中符合了嬰兒境界,加上後來他生活的環境一直相對單純。
即便有什麽困難和危險,也有神通和法寶解決。而冥冥中,段宇鍾的陽神也在抑製著他形成過強的自我意識的傾向。
因此,在二號時空的段宇鍾就一直保持著他三歲幼兒的童心,但他又有各種能力,戰鬥力還不弱。就像一個絕佳的機器人。
於是,自從段宇鍾當上皇帝後,大理皇室與相國高氏的關係竟然全所未有地融洽。
段宇鍾作為皇帝幾乎放棄了一切政治權力。隻是作為一個象征存在,完美地扮演著自己的傀儡角色,心裏沒有任何不快。
而相國高氏一方麵知道段宇鍾有較強的個人武力,在烏蠻三十七部中也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不敢輕侮。
而且,他暫時也不打算篡位。因此,他也樂得對段宇鍾保持表麵上的尊重。
而段宇鍾因為有仙山在手。也有三十八部的支持,經濟上從來都很寬裕。在方麵限製他的意義也不大,因此,大理皇室該得的部分,高升泰也從不刻意克扣。
本來,要是別的傀儡皇帝,有了仙山這樣的法寶,有了不受權臣控製的經濟來源,那麽自然是趕緊用這些財物招兵買馬,積蓄實力,以奪回權力。
但段宇鍾是個“沒心”的,段正明兩兄弟曆史上當了皇帝,都被高升泰父子限製得死死的,如今他們還隻是兩個不到二十歲的藩王,自然更鬥不過他們。
而且段正明兄弟如同大理國曆代皇族子弟一樣,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對於當和尚的欲@望還強過當皇帝的欲@望,能當上王爺,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因此,這兩年,大理國內部無事,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好事,但這對於一出生就很不平凡,被高僧斷定命格貴不可言,而且誌向遠大的高升泰而言,卻並非好事。
因為國家無事,也就體現不出他這個相國的重要性,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辛苦地操勞國事,不但沒有段宇鍾降服蛟龍這件事引人注目,而且容易得罪人。
而段宇鍾從他剛出現在這個世界那一刻起,就充滿傳奇色彩,他身上與生俱來的法寶、神通,又讓他擁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和強大的個人武力。
因此高升泰就算想效法古往今來的權臣,限製傀儡皇帝的自由,抹黑傀儡皇帝的名聲,也無法做到。
自從段宇鍾降服蛟龍後,他發覺,要是再這樣平靜下去,他一生也就止步於大理國相國之位了。
甚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保不齊哪天段宇鍾真的開竅了,那高氏可就危險了,畢竟沒有哪個聰明而又實力強大的人甘願當傀儡。
因此,這次苗疆軍隊大舉出動,進攻盤王部,雖然盤王部理論上還不是大理國的子民,戰爭也還在境外;
但為了發揮他擅長的文治武功,為了與段宇鍾爭奪在烏蒙三十七部中的威望和影響力,高升泰還是毅然決然地出動了10萬大理國精銳。
為了萬無一失,他讓十萬精兵去對付十萬全民皆兵的苗疆烏合之眾還覺得不保險,自己也親自出馬了。
再說,他們高氏與段氏明爭暗鬥了幾十年,當段宇鍾放棄一切權力後,卻僅憑降服蛟龍這一秀個人武力和個人魅力的事件,就讓他在大理國民眾心中的皇帝地位穩如泰山。
逼得誌向遠大的高升泰,也隻能想方設法秀個人魅力,而抵禦外侮和開疆拓土,無疑是大漲威望的好事。
恰好,苗疆雖然名義上屬於大宋,但其民桀驁不馴、其地窮山惡水,大宋也一直為之頭疼。
加上現在大宋因為王安石變法而陷入黨爭之中(曆史有強大的慣性,這個時空,盡管段宇鍾已經改變了很多曆史,但王安石變法這個大事還是發生了),想必也無暇顧及苗疆。
而不必考慮大宋,那麽苗疆對於大理國而言,就是個軟柿子,而苗疆主動進攻大理國的盟友,大理國出兵,也有道義的優勢。
因此,高升泰就帶著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遠征苗疆了。
本以為這是一趟“牛刀殺雞”的輕鬆旅程,沒想到一個月後,噩耗傳來,10萬大軍全部被包圍在苗疆,危在旦夕,高升泰不得不向段宇鍾求援。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大理*隊既保留了蠻族的勇悍,又有封建國家的組織力和精良裝備,對付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的苗疆軍隊自然是毫無懸念。
但高升泰沒想到,這個時空,因為段宇鍾屢次穿越,並注入大量混沌元氣,各種超自然力量層出不窮,世俗戰爭越來越向著封神演義中的戰爭模式發展。
很多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都是超自然力量的比拚,卻與凡人軍隊的關係不大。
原本曆史上,大理國能立國三百多年,大理段氏綿延四百多年,自有其生存之道,其在修行界的實力也不弱。
但在這個時空,因為大宋和道教的雄起,大理國和大理段氏,就顯得相對弱小很多了。
就連因為大宋和道教壓力,而往西南地區轉移的吐蕃喇嘛教和苗疆巫教勢力,都讓大理國應接不暇。
此外,由於向中亞和東亞擴張的道路被堵死,綠教隻能向天竺擴張。
因此在這個時空,11世紀後半期,綠教對天竺地區的侵略比曆史上還頻繁。
在綠教壓力下,天竺的佛教、婆羅門教勢力也自然而然向著東南亞和大理國地區轉移。
因此,大理國境內,原本佛門幾乎一統天下的局麵不再。國內不但常有巫師、道士、喇嘛活動,就連天竺番僧、苦修士,綠教修士也不時出現。
而段宇鍾的出現正當其時,他當上大理國皇帝後,不但為大理國增加了一個高端戰力。
而且,因為他的緣故,收複了久不出世的青龍護法,點蒼山的道士也站在大理國一邊,因此,原本大理國有些應接不暇的各種修行界勢力,自他當上皇帝後,都有所收斂。
但這也意味著,大理國的修行界勢力,大多是站在段宇鍾一邊的。
這次高升泰為了與段宇鍾爭奪個人威望,自然沒有動用段宇鍾一方的修行界勢力,加上他這次準備不足,隻考慮了世俗軍隊,導致軍中的佛教修士實力很薄弱。
而苗人不但出動了幾乎全部巫師,還請動了巫神,因此,從修行界實力而言,苗人才是牛刀殺雞。
於是,高升泰率領的十萬大軍雖然一開始勢如破竹,但在到達安順地區後,就在敵人的毒瘴、毒蟲、猛獸、洪水、地陷等層出不窮的巫術手段襲擊下,很快陷入絕境。(未完待續)